對稱教學反思共4篇 “破鏡重圓:對稱教學的反思與共創”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9W

對稱教學反思共,從教育實踐中提煉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不僅注重教師的教育經驗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之間的平衡,更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在這個模式下,學習者充分參與到知識的構建過程中,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實現了教育的雙贏。本文將從不同角度探討對稱教學的反思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

對稱教學反思共4篇 “破鏡重圓:對稱教學的反思與共創”

第1篇

新課標指出:“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而傳統教學中,教師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輕動手能力的培養;重學習結構,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這種封閉的教學方式,嚴重地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自從新課標頒佈後,我深切地體會到改革勢在必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數學的源泉,我們應把本該生動的課堂還給學生,從只重視知識的教學轉變為注重學生活動的課堂生活。我教了北京版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對稱》這一節課,經過反覆修改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新課開始,我就用親切的話語引入玩具,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適時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認識玩具中的對稱性,讓學生感受到對稱在生活中的許多應用,從而體會到數學並不遙遠,並不神祕,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既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我很自然地幫助學生完成了從實物到圖片的轉換。讓學生自己動手體會對摺,通過動手動腦讓學生感悟對稱圖形可以通過對摺比較出圖片的邊沿完全重合,有這樣特徵的圖片是對稱的。這一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體會認識的過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歸納圖片是對稱的,既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又注意發揮教師必要的講解、引導作用。

我讓學生體會可以用對摺的方法來製作對稱圖形。如果説第一次的動手操作是體會運用所學的知識,那麼這一次的動手操作就是讓學生體會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創造——自己製作出美麗的對稱圖形。這一次的動手操作是讓學生在原有的認識、運用的基礎上,進入體會和運用的層面,是一次體會創造的過程。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於生活,學以致用。只有讓數學走進生活,學生才會願學、樂學。在教學中,引入對稱圖形,我注意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對稱圖形的蹤影,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從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本節課我充分體現了這個理念。從學生在生活中聽説過“對稱”的基礎上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折一折、説一説、“做”一個對稱圖形等活動,使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徵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感知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對稱圖形是“對摺後邊沿完全重合”。這些活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逐步深入地體會對稱圖形的特點。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

這節雖然是數學課,但是它所涉及的領域遠遠超出了數學學科的範圍,與美術、美學都有交叉。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數學知識——對稱圖形,但同時也感受到了對稱美,感受到數學中處處存在着美。數的美,形的美;對稱的美……本課正是從數學角度指導學生認識這類圖形,瞭解其特點,但無論是起始部分的導入,還是研究學習部分……無處不在滲透一個字---美!

看到數學課能給孩子們帶來歡樂,我的心情很好。學生不在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都很活躍,都很主動,都很積極,接受知識也很快。孩子學得快樂,學得紮實。我看到了學生的聰明、活潑、自信。也使我看到了新課改的燦爛前景。

對稱教學反思共4篇 “破鏡重圓:對稱教學的反思與共創” 第2張

第2篇

本節課是建立在“軸對稱”、“圖形的旋轉”基礎之上,進一步學習特殊的圖形旋轉——中心對稱,主要介紹中心對稱的概念和性質。本節課的重點是中心對稱的概念;難點是中心對稱的性質和應用。 為了使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鑑於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了以啟發、實踐、交流為主的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猜想、類比、歸納、概括的思維習慣,對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我通過了大量課件,把動態的問題直觀地表現出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掌握中心對稱的概念和性質。

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使學生真正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質的飛躍。

首先,複習軸對稱的概念與旋轉的定義、性質。觀察課件,回答問題:

②線段ac與bd相交於點o,oa=oc,ob=od,觀察△aob的變換過程,你有什麼發現?從旋轉變換的角度引入中心對稱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中心對稱實際上是旋轉變換的一種特殊形式(中心對稱中要求旋轉角必須為180°),滲透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操作,完成63頁探究,旋轉三角板,畫關於點o對稱的兩個三角形,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心對稱的性質:學生畫出兩個中心對稱的三角形後,及時開展中心對稱性質的研究,歸納出中心對稱的性質: (1)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所連線段都經過對稱中心,而且被對稱中心所平分; (2)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圖形。讓學生嘗試自己證明△aob與△a′b′c′全等。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畫出圖形後,能否加深對中心對稱的性質的理解;學生不同的作圖方法。

(2)課後練習。以適當的練習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使學生能熟練畫出兩個關於某點成中心對稱的圖形,鞏固學生的作圖能力,並會簡單應用中心對稱的性質。

説説你在本節課的收穫。學生總結髮言,不足之處由其他學生補充完善,教師應重點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收穫。

本課由問題引入概念,從而激發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直觀地得出兩個圖形關於某點對稱這一概念,並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充分利用多媒體演示,儘量使問題直觀化,幫助學生掌握概念、性質和畫法,效果較明顯。

1、從旋轉定義引入中心對稱的概念。先讓學生弄清旋轉角等於180°的兩個圖形之間的關係(藉助多媒體演示,加深學生印象),進而引出中心對稱的定義。

(1)有兩個圖形,能夠完全重合,即形狀大小都相同;

(2)對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們的位置關係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將其中一個圖形繞某點旋轉180°後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

(3)也就是説,全等的圖形不一定是中心對稱的,而中心對的兩個圖形一定是全等的。

軸對稱中心對稱區別對應點連線被對稱軸垂直平分對稱點的連線均經過對稱中心,且被對稱中心平分聯繫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

3、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中心對稱是旋轉的一種特殊情況,中心對稱的性質與旋轉的性質類似,主要區別在於對應點在一條直線上,旋轉角是固定的180°。第一個性質很重要,要使學生明確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中:

4、例1是畫出與已知圖形關於已知點的對稱圖形。此內容易於理解,可讓學生自己摸索得出畫法,教師稍做歸納即可。

5、中心對稱的性質是中心對稱應用的核心,是作圖的基礎。

第3篇

九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圓的對稱性分為3個課時,今天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這節課結束了,喜憂摻半,我進行了課後反思,反思如下:

圓的軸對稱性、垂徑定理是圓的重要性質之一,在圓的有關內容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今後研究圓與直線的位置關係和數量關係的基礎,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垂徑定理反映了圓的重要性質,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的重要依據,因此,它是整節書的重點,理解和證明垂徑定理是本節課的難點,尤其學生在證明弧相等時比較吃力,語言表達不好。在教學中也是一節較難把握的課。

1、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在課堂上我採用“積極評價”的思想,通過自評互評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找到數學課堂中的自信。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設計上重視了現實生活對數學的需要,重視了不同的學生對數學不同的需要,讓絕大部分學生都有所得。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前後知識的鏈接,為學生創設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美。

2、整節課有些“前鬆後緊”,垂徑定理的認識中,用時過長。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知識點掌握比較好,學習中投入性和主動性比較高,樂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藉助於課件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又格外感興趣。

3、教學過程設計中,在認識垂徑定理後有一環節“以下6幅圖判斷是否符合垂徑定理的條件,牢記鞏固垂徑定理的必備條件。”此處忘記及時的拓展總結:只要是過圓心的直線垂直於弦,都可以等到平分弦,平分弦對的優弧及劣弧,不一定非要是直徑。

4、嚴謹的課堂結構,嚴謹的知識結構,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必備條件。要讓學生輕鬆、準確的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必須交給學生嚴謹的學習方法。因此,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首先自己的數學語言應準確、嚴謹和簡練的。教師的數學語言給學生起示範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數學語言,這便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使用規範的數學語言, 必須熟練掌握數學專用術語,掌握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的數學語言表達,做到言之有序,言為有理。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有重視數學語言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語言的簡練性、精確性和嚴謹性,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才能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通過對本節課的反思,我認識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同事們的幫助,我的數學教學定能進步。

第4篇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也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因此在教學這一內容時,就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使學生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悦。

一上課,我就問學生:“咱們班誰畫畫畫的最好?”在孩子們的呼聲中亞聖站了起來!我接着説:“老師要和亞聖比一比,我們都來畫一個笑臉,看誰畫的好看!”孩子們都很興奮,他們想看看結果究竟會怎樣。亞聖認真地畫了起來,我呢,也拿起了粉筆……等我們畫好後,孩子們放聲大笑!因為亞聖畫得很漂亮,而我畫的笑臉卻是一個眼大、一個眼小,耳朵也是大小不一,可以説醜陋無比!我也笑着説:“為什麼大家都説我畫的不好看啊?我看着倒還不錯!”有孩子説:“我們的兩隻眼睛應該是一樣大的!這樣畫,太不美了!”還有孩子説:“如果從我們的身體中間畫一條線,左右兩邊應該是對稱的!”……我表揚了所有發言的孩子後説:“看來大家的審美標準是一樣的,今天呢我們就一起感受一些美麗的事物,這些美麗的事物有着一個共同點,我想亞聖已經知道了這個共同點,否則他怎麼畫的這麼漂亮呢?老師相信你也會發現其中的奧祕!”

接下來,通過多媒體,我向學生展示了眾多現實中的照片和一些學生熟知的平面圖形,讓他們一步步感受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整堂課教師將學生的觀察思考操作過程與媒體的演示過程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體驗着軸對稱圖形的美,享受着學習過程中的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