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6篇 經典國學:誦讀與演講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5W

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彙集了中國古代賢哲的智慧精華,對傳承與弘揚中國文化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誦讀國學經典不僅有助於培養民族文化自覺,更可以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本次演講旨在通過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激勵廣大羣眾文化自覺,提高全社會的整體素質。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6篇 經典國學:誦讀與演講

第1篇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説: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着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薰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為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6篇 經典國學:誦讀與演講 第2張

第2篇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這響亮的口號聲是我們新世紀中學生秉持的信念。我們生活在這片熱土上,這片有着千年歷史的熱土上,我們自豪,我們驕傲。隨着國家日益興旺發達,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在國際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與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國人更是我們應當具備的。

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年輕時在比利時留學。同屋的另一個國家的留學生輕蔑地對童第周説:你們中國人太笨了,不會管理經濟,所以,中國的經濟太落後!童第周聽了很生氣,對他説:你説中國人笨,有什麼證據,我不許你誣衊我的同胞,我的祖國。接着,他一字一頓地説:我們來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看誰先取得博士學位。怎麼樣,你敢嗎?此後,童第周更加發奮讀書。他發表的論文,水平越來越高,在歐洲生物界引起了轟動。授學位時,在場的教授、專家紛紛向他表示祝賀。童第周激動地説:我是中國人!我獲得了貴國的博士學位,至少可以説明中國人決不比別人笨!

一個有強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會在國際交往中自覺地展示我們中國人的氣度和風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絕不會做有損國格的事情,這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啊!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雖然做不出壯烈偉大的事,但是從小事亦能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代表着我們的民族精神。他的精神,指引着我們前進;他的精神,伴隨着我們步伐,他的精神,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有的精神!

祖國創造了生活,改造着生活,歲月承載着歷史的腳步,大地積澱了文明的精華,走在世紀之初的我們,懷着一顆堅定不移的心,為中華文化,民族精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

第4篇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

首先,要向大家介紹一個詞語——快餐式閲讀,顧名思義,快餐式閲讀強調在較短的時間內瞭解所需的知識,這樣的閲讀方式,往往只注重事務的表面而忽略了深層次的思考。隨着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簡單、便捷的快餐式閲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就像是一道忘了加鹽的菜餚,儘管搭配精緻、色澤誘人,入口之後卻仍然覺得乏味。若想求得真經,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迴歸正餐式的經典閲讀方式。市局工會開展的這次讀書活動,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弘揚經典,品味國學,在享受國學所帶來的心靈感受和精神思索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兩學一做教育,淨化黨性覺悟,堅定理想信念,促使我們獲得無價的精神財富。

弘揚國學經典,我們就是在拓寬教育廣度。在談到傳統文化時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在這片浩瀚的文化海洋裏,國學,海納百川、包羅萬象,以先秦經典與諸子百家學説為基礎,涵蓋了各個朝代的各類優秀文化,流淌着華夏兒女的思想與情懷,藴藏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與智慧,凝聚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與力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當我們將國學經典融入到兩學一做教育,註定是一次質的提升,不僅豐富了教育內容,拓寬了教育廣度,而且還能讓我們品味人生的真諦,體會歷史的興衰,領略文化的精髓。

弘揚國學經典,我們就是在夯實學的基礎。古語講:自天子以至庶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兩學一做基礎在學,就是要通過學習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學,然後知不足。然而,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除了要在加強黨性修養上下功夫,還要在提高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品味國學,我們就是在與賢者為伍、與智者交流,取數千年文化之精髓,煉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修養,茫茫書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許有人會懷疑:古代思想陳舊落後,未必可取。但是,一切古典名著都是現代名著,因為書中所揭示的生活道理通於古今,書中所描繪的社會人生通於古今,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弘揚國學經典,我們就是在緊盯做的關鍵。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兩學一做關鍵在做,眼下,十三億炎黃子孫,都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作為共和國的税務工作者,我們的職責便是守護好祖國的經濟大動脈,聚焦營改增試點,助力供給側改革,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最可靠的財力保障。然而,打鐵還需自身硬,復興的道路需要信心、需要勇氣,更需要知識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曾有人講: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品味國學,我們就是在與歷史對話,在歷史中掌握髮展的規律,在歷史中探索前進的道路,在歷史中點燃復興的火種。品味國學,我們就是在用古籍經典武裝自己,心繫人民的福祉,當好人民的公僕,以踏實前行的作風貢獻於民族的偉大復興。

讀書,決定着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係着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着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讓我們一起弘揚國學經典、深化兩學一做,在傳承中進步,在進步中擔當,不辱使命、不負眾望,為祖國站好崗,為人民服好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古詩文是語文閲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詩言志,詩傳情,古詩凝鍊,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於培養他們的詩學素養。同時,語文教材中所選入的古詩文均為凝聚精華,膾炙人口,世代流傳的,有着不可磨滅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經典詩詞篇章,它們是文化精神及為深刻、極有特徵、極其精美的聚光點,它們的深層藴藏着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價值觀、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審美情趣。那麼,怎樣在古詩文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顯然,在語文教學中,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

自從接觸經典誦讀以來,我校師生甚至家長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説一説開展經典誦讀帶給我們的喜悦:

我們中華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忠恕之道;有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共生共處之道;有自強不息,厚得載物的個人與社會的健康互動之道;還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的創業尊生、與時俱進之道。這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觀念。社會實踐證明,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對品德教育起到深遠意義的,就是傳統價值教育。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仁、孝、家庭和諧等傳統價值觀遠播歐美,發揚光大。甚至在新加坡的教材中還編進了100多箇中國儒家和東方傳統價值觀的故事和典故。因此,無論從歷史的責任感還是從時代的需要出發,通過倡導國小生誦讀千古美文,引領孩子們爭做少年君子,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就成了我們必然的選擇。

熟讀並且背誦經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國小生的原始積累。比較建國以來出台的多份《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新課標》是最為重視積累的一份。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13歲前後,人的記憶力即可達到頂點。一旦錯過了,就不能形成知識、情感與經驗的豐厚積累,那將會給他的一生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積累多了,將來理解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許多原來理解不深的東西自然能做到無師自通。對此,國小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同志曾講過這樣一個比喻。他説:小時候讀書、背書,猶如在天空布雲彩,雲彩積厚了,自然就會落雨。

閲讀的過程本身就是積累的過程,國小生正處於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讀得多、背得多,文化底藴自然就能厚實。開展兒童經典誦讀是激發潛能、學習語言、增強人文底藴、開啟智慧的重要途徑,同時又能培養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關懷,由此可以使孩子變得胸懷博大、知書達理、善良聰慧、樂觀堅定。

國小生的記憶力正處於訓練、養成階段,最合適熟讀成誦。日積月累,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而文言與白話,是母子關係,根葉關係,源流關係。白話絕大部分來源於文言,大部分雙音節詞是文言的附綴、演繹而來;絕大部分鮮活的成語,源自文言典故。不少中學老師認為許多老一輩的人之所以能夠對文言等有一種駕輕就熟的感覺,是得益於他們小時候讀私塾的那幾年。培養語感,國小是關鍵;誦讀經典,當從娃娃抓起。

經典誦讀,得到了廣大家長的積極響應與參與,他們和孩子一起誦讀,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在這種自然的交流中,家長與孩子不僅是學習的交流,更多地是心靈的交流。這種跨越台階的溝通,是構建學習型家庭的良好開端。記得一位家長曾經説過:我們也要和兒女們一起誦讀經典,不然該如何在兒女們面前立足,怎麼樣去教育他們呢?通過和他們一起誦讀經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打開孩子們的心靈之窗,何樂而不為。

父母子女一起誦讀經典,更能增進親子感情,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一些專家學者還從理論的角度證明,在兒童階段提倡讀誦經典,是一個出力少、見效快、後勁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每天只需誦讀20-30分鐘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時間來背誦,不需要多加解釋,不增加家長負擔。

見效快——學生誦讀2-3個月後就可發生明顯改變。

後勁足——在學生記憶力正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其記憶力會達到較高的頂峯。而且記下的東西包含了大量優秀的中外經典文化知識,個人一輩子也受用不盡,解讀不完。當孩子把這些記到腦子裏,就自然激發了他們的理解力和創造力,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在國學經典教學中,免不了與學生一起談古論今、激揚文字,要想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教師的身體力行是不行的。共同誦讀經典是一個品味人生,修身養性的美妙時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學生看到老師如此樂學,怎能不提起誦讀興趣呢?

經典誦讀,還有助於我們優化技能,淨化心靈,昇華情感,做一名純粹的教師。技能的優化,需要堅守與超越。堅守是優化的前提,沒有成功經驗的堅守,優化就失去了基礎,而超越則是優化的本質。人的發育史就是閲讀史,這項學生活動的開展,需要平等中的首席領讀,需要全校氛圍的薰陶。在必要的時候,把閲讀上升為誦讀內心體驗外化為外部情感,進而可以通過你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高回低轉,變成一聲聲動人的船歌,扣人心絃、催人淚下、引人入勝,你的誦讀技能就在此時被不斷超越。

總之,作為肩負着開拓創新責任的新時期兒童,他們在學習現代知識的同時,同樣應該站在五千年中華文化這個歷史巨人的肩上,靜下心來誦讀、品味經典詩文。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培養讀書興趣,變化身心氣質,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舉止文雅,使其社會關係和藝術修養得以提高;可以啟悟生命智能,開拓人生境界。

弘揚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自從學習了經典之後,全校師生便有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經歷,更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成就感。長期誦讀經典詩文,一生與經典同行,和李白《夢遊天姥》,同杜甫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攜文天祥《過零丁洋》,陪王之渙《登鸛雀樓》,與張岱《湖心亭看雪》,邀王勃誦《滕王閣序》,到杜牧的《題烏江亭》小憩,和李煜的《虞美人》同悲喜。讀《論語》、《三字經》,學《弟子規》、《千字文》,到四大名著中暢遊,到四書五經中去感悟人生。與經典為伍,與經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傳,得到的必將是新課改下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

以千年文化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作為教師,尤其是國小語文教師更應身體力行,不斷探索,讓經典滲融於學生們的血液中,芬芳在他們的生命中!

第5篇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台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説,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為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藴形成的。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裏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裏,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牀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藴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後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着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悽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鑽,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豔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才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秀的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着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從馬致遠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藝術魅力。

我心中的國學,是古代文學這株攝人心魂的美麗花朵。從清雅的詩經。到瑰麗的唐詩宋詞,纏綿的元曲,無一不詮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許都讀過中國的四大名着,那就更應能深體會到古代文學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滸紅樓的忠義與酸辛,但是三國裏曲折的情節,令人驚歎的韜略,就是如此引人入勝。何等華麗的辭藻,也難以形容其藝術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學無疑是中國國學中猶唯突出的傳統學術文化。它罩着迷離唯美的光環,溢出清淡純粹的芬芳,卻又不失歷史沉香的氣息,即使在世界上,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後,願我心中的國學能如沖天的火焰,點燃越來越多龍之傳人的瞳孔!

第6篇

經典浸潤童年,智慧點亮人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名篇佳賦,燦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閃爍着光輝思想和深遠智慧的篇章,這些經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寶藏!

為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激發全體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我校舉行這次集吟誦、演唱、表演、背誦為一體的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比賽。

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在誦讀中品悟,在品悟中傳承。閲讀經典可以使我們心情愉悦,眼界寬廣;可以使我們撥雲見日,柳暗花明。《論語》字字珠璣,教我們如何做謙謙君子;《弟子規》諄諄教誨,教我們學修身齊家;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告訴我們怎樣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如何尊老愛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告訴我們懂得怎樣感恩。一篇篇經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結晶,不僅能讓我們享受閲讀的快樂,還能讓我們悟出做人的道理,從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追求美好人生。

同學們,老師們!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是短暫的,但是,誦讀的任務是延續的,是長久的。愛中華,讀經典,讓每個人,每個青少年學生都參與到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去。在中華美德的滋養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陽光燦爛,我們誦讀千古美文,在書聲琅琅的氛圍裏,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舉辦經典誦讀比賽,就是要讓經典滋潤我們的心田,伴着我們成長,使文明溢滿校園。

最後,衷心地祝願我們這次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