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教學反思7篇 探究公開課教學的反思與提升之道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2W

本文以“公開課教學反思”為主題,總結了公開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分析了改進方法,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及教學質量。同時,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鑑和思考,更好地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公開課教學反思7篇 探究公開課教學的反思與提升之道

第1篇

每一位教師在上完每一節課後都要對上過的課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但到底總結什麼、反思什麼,對這個問題還很模糊。學習了《教師怎樣上好公開課》一書後,對怎樣撰寫課後反思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反思實際就是教後想想,想後寫寫,認真思考一下得與失。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射門、深刻的反思、探究忽然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然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公開課教學反思7篇 探究公開課教學的反思與提升之道 第2張

第2篇

?看日曆》是讓孩子藉助日曆認識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知道一年中每個月的天數。 學會用歌訣、拳頭等方法記憶大小月,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在探索年、月、日之間關係的過程中,增強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本課的重難點是發現並記住每個月及平、閏年二月的天數,在設計時,我注意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組織學習內容,安排教學環節。但這節課上完之後,感覺並不是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有些勉強過關,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觀察不同年份的年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後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只等着聽別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出示大小月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當學生有了自己的發現時,再全班交流,總結出判斷的規律。

2、練習中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大小月之後,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我還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同學起立又坐下,有的同學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着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麼?這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説明發現的知識單憑死記還是很慢的,而且讀背時間很有限,必須把它融入到練習中反覆出現。

第3篇

星期四上課,星期一才知道上哪一課,而且是上多媒體課,還要找圖片,做課件,所以準備得有點倉促。不過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件也比較吸引學生,而且在課堂上我90%都是用英語來教學,只是遇到知識點的講解或是發出指令時才適當地用中文來解釋。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也可以避免他們養成對母語過於依賴的習慣。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根據自己這幾個星期來的觀察所總結出來的`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來設計我的教案,設計每個步驟時都仔細思考着怎樣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節課的設計比較多樣,既有多媒體圖片,又有比賽的形式,還有聽課文的訓練,小組討論,表演複述課文,教學比較有層次,能長時間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中也很能吊起學生的胃口,引起他們閲讀與討論的慾望。最後評比最佳小導遊的活動是整節課的高潮部分。學生對於廣州非常熟悉,急切地想要向外國友人介紹廣州。討論熱烈,發言也很積極。

其次,老師平時要與學生溝通好。我覺得自己平時比較喜歡和學生談心,經常下班給學生解答學習上的問題,放學後也有給學生補習,

跟他們一起排練話劇,表演唱歌,所以比較瞭解學生,跟學生感情也比較好。站在台上時剛開始有點緊張,但學生的笑容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比較不滿意的是與學生的互動還不是很夠。如果老師講得太多,學生可能會因為參與過少而顯得被動,不能很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複述課文時應把答案也呈現出來,否則對於有些基礎比較差一點學學生會感到很吃力;還有就是沒有非常充分地利用課本,如讓學生在書上劃出重點詞句等。

這是我第一次上公開課,也是第一次上多媒體課,難免出現錯誤。我希望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做得越來越好。

第4篇

20xx年第一次在三中講公開課,就是這一課,十三年後,又是這一課,但講課的形式和課後的感受完全不同,公開課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自己也想在教學中有所突破,正好本次講課要求用“生動課堂”的理念來指導實際的教育教學,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一次更新的認識和理解。

按照慣例,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應該包括兩個,一是名詞的分類及可數名詞變複數;二是用like的各種人稱和句式來談論好惡。我也在課前設定了同樣的教學目標,並精心設計了幾個圍繞目標並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務。但這次講課前心裏卻是從未有過的沒底。

四十五分鐘過後,僅完成了第一個教學任務。這麼多年來的教學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堂上,我有意識地改變了從我自身的教學需要出發去實施所謂結構嚴謹的教學步驟,我努力讓自己站到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和想問題,並注意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提出問題。比如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哪些名詞為可數名詞,哪些為不可數名詞,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理解並鍛鍊表達能力,但有時偏離了學科方向,而我卻未能及時阻止和扭轉學生的思路,教學反思《公開課教學反思》。再比如讓學生例舉他們所知道的食品名稱,這大大刺激了學生的表現慾望,而且所有的學生都能有站起來發言的可能性,因此課堂完全變成了他們自己學習的地方,我感受到了學生少有的熱情和興奮。我想,在這堂課上,學生們除了學到一些和英語有關的知識,更為主要的是他們多少願意學習英語了,至少不會像以前那麼討厭這一學科了。再有就是學生們在這樣的課堂上心情是放鬆的,而思維還是緊張的。

以學生的生命為本,教育才能夠得以真正的實施。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要注意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給學生創設自我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老師和學生各自的作用,讓生命在教育教學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激揚。

第5篇

首先,由於本課重點是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而這些內容對於學生來説又是比較枯燥和乏味的。那麼要使學生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想方設法選擇一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在學習杜郎口中學教學改革的啟發下,本人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把教學主角交給學生,人人蔘與,體驗成功,享受快樂作為目標。所以當我講七大內容時,不是直接讓學生回答其內容是什麼,而是通過閲讀自主探究和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讓學生歸納回答。當所提出的問題解決完時,七大的內容也就掌握了。其次,講抗戰勝利的意義時,不是直接讓學生記住其意義,而是提問抗戰以前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結果,並分析抗戰勝利的原因,這樣就水到渠成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並掌握抗戰勝利的意義。再次,能夠結合內容的需要,加入一些圖片和相關資料,讓學生結合現實分析,不但開闊學生的知識面,還提高了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再然後,通過信息反饋評價教學,檢查教學效果,效果突出;通過記憶力大比拼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當堂內容當堂消化,做到節節清。最後,學生參與積極,課堂氣氛活躍,連最差的學生都表現出積極,令我很是感動。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比較充分,目的通過學習歷史,牢記歷史,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不足之處:

課件的動畫效果有些欠缺,沒有視頻、音頻資料,設備使用不夠熟練。本節課老師講的有點多,學生活動不夠充分,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但不熱烈;還有就是小結時圖文的結合不是很緊湊;最後是對時間沒有把握好,時間顯得有些緊。 今後努力的方向:

還需提高製作課件的技術和水平;進一步提高講課的藝術性,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和節湊氣勢;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師生互動,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

第6篇

?比尾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通過對話描寫,介紹了猴、兔、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用 比 的形式,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

在教學時,我始終抓住兩個重點:其一、認識《比尾巴》中的生字;其二、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都要讓學生體現出他的自信。新教材與原先的教材相比,現在使用的課改教材中的識字量要大了許多,這對學生來説是一件好事,對教師來説更是一種挑戰,如果每節課只是單純地要學生跟着教師讀準字音,聽教師來分析字形,就把學生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牽着他的鼻子走,這樣,要不了多久,學生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失去了識字的興趣。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感到,學生只有切實地參與進課堂,學得活,學得新,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在平時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觸類旁通,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上,教師的確應該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複習鞏固,既能加強記憶,又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活躍了課堂氣氛,所以,我設計了一個走 走迷宮 遊戲。實踐表明,在遊戲中識字、記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學生學得輕鬆,潛力得到了發掘,教師也教得帶勁,何樂而不為呢?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所以,我創設 給小動物做小裁判 的情境,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須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予以重視。在教學生字時,還應注意每個字要有側重點,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學時還要加強義的學習,並能適當地加以擴展,而不是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同時,朗讀的時間安排不充分,要讓學生多朗讀,提高他們的語言積累能力。整堂課學完了之後,如果能再引導學生對整節課進行小結,讓學生把一節課的學生習進行個梳理,達到複習的效果。以上這些不足處,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多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對自己更有信心!

第7篇

帶領學生學完李清照的《如夢令》,黑板上留下了幾行板書:傍晚、小溪、亭子、划船的女子、滿溪的荷花、驚飛的鷗鷺。

此時僅剩一道“工序”,就該圓滿結束。這就是想象詞的意境。於是我讓學生再讀一讀板書,然後閉上眼睛,一邊背誦,一邊想象。

背誦進行得很順利。我問:剛才眼前出現了詞中所描繪的情景了嗎?指着一句中等學生回答,結果是沒看見。不死心,又問一名優等生,回答依然讓人失望。鈴聲響起來了,這堂課只能在缺撼中結束了。

好在下午就是兩節作文課,且這次安排的訓練內容就是把自己當成李清照,以第一人稱的寫法,把《如夢令》改寫成一篇想象作文。這等於是一次彌補缺撼的機會

上課伊始,我指着教室後面的一口池塘説:“大家就把它想象成一條小溪,咱們的教室可當作亭子,你就是詞人,同學就是你的朋友——當然李清照不會有這麼多的朋友去喝酒。”

從身邊的這口池塘引導學生展開了想象,學生倒也來了興趣。

然後請學生們按李清照的個性想象她們是如何“盡興”的。討論之後,總結盡興的方式:彈琴、唱歌、猜謎、喝酒……只是不能玩電子遊戲——那是不符合歷史的。

盡興之後,各自划船回家。此時,引導讓學生從三個方面想象:一是眼中所見,二是耳中所聞,三是心中所想。經過討論,田田的荷葉、燦爛的.荷花、驚飛的鷗鷺,劃漿的水聲、鷗鷺的拍翅與鳴叫以及詞人的焦急都被想象出來了。

在此基礎上,學生動筆作文,基本上能夠一氣呵成了。

後來我想,想象真不是閉上眼睛這麼簡單的事。想象的基礎是學生的生活經歷。雖然文學作品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如果不能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想象仍然是不到位的。當然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讓《如夢令》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可學生終究是要走出學校的,他不能每讀一篇文章都去打開多媒體吧。況且多媒體的直觀性也限制了想象的豐富性——所有學生的眼前只出現一個相同的情景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