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錦5篇 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錦:啟迪幼兒好奇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W

本文提供了多篇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包含了幼兒園科學教學的各個方面,如天氣、昆蟲、植物等。涵蓋了教案的制定、內容設計、教學要點和教學過程等,旨在幫助幼兒園教師更好地開展科學教學,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和創造力。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錦5篇 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錦:啟迪幼兒好奇心

第1篇

1、生活中我們什麼時候需要用水?用完的水還能再用嗎?用完以後你看見它到哪裏去了?

2、我們已經做過一個小實驗,知道雨水能夠順着邊溝流走。你知道它們流到哪裏去了?它還能再用嗎?

1、教師演示實驗:將一塊硬紙板做成有邊溝的.馬路,在“邊溝”下方剪開一個小洞,傾倒水時,能夠發現水從洞裏流走了。

小洞有什麼作用?你見過馬路上的小洞嗎?它們叫什麼?是什麼樣子?猜猜誰到了馬路下面又會怎樣呢?

1、討論髒水去了哪裏:我們生活中用水洗衣服、洗菜、沖廁所,把水變髒了;天上的雨水把地面沖洗乾淨了,可自己也變髒了;還有化工廠生產用的水就更髒了,又黑又臭。這麼多的髒水怎麼辦呢?到哪裏去了呢?

2、教師總結:髒水通過很多的小管子、大管子流到了淨化站。經過淨化以後,再回到江河裏面。

3、畫一畫,設計一個淨化站。(有進水口、出水口、淨化水的機器,能夠把髒水變成乾淨的水。)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錦5篇 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錦:啟迪幼兒好奇心 第2張

第2篇

信息時代的今天,有必要增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啟蒙知識,以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開發幼兒潛能。為此,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汽車”。本活動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活動的電化教育手段,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感知和認識各種汽車及其發明過程。電化手段的運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幼兒身臨其境,將事物發展的抽象過程集中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展示出來,直觀生動、感染力強,是一次知識性、趣味性較強的教育活動。

1、知道汽車的種類有各種各樣的,它們有不同的用途。

2、使幼兒簡要了解汽車的發明過程,激發幼兒當“小發明家”的願望。

1、汽車發明過程的自制抽拉複合燈片一套,幻燈機。

2、木偶表演台,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爺爺、小孩各一個。

3、佈置出一個“汽車展覽會”,各種汽車玩具若干,各種汽車圖片(自繪圖片8張)。

木偶小兔:“今天天氣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遠的奶奶。坐着汽車去可方便了,一會就到了。再見。”(小兔坐在轎車上,説完下場)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乘汽車很方便,你們知道汽車是怎麼發明的嗎?

(1)教師操作抽拉幻燈片1:“最早的時候,人們沒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腳走路。”

①“經過馴化的動物成了人們重要的運輸工具,人們騎着這些動物旅行,用它們馱運貨物。這些動物有牛、馬、象、駱駝等。”

④“後來,美國人生產出了大量輕便實用的汽車,現在汽車的種類就更多了。”

(3)提問:誰能説説汽車的由來?引導幼兒説出過程:走一動物一輪子一有輻條車輪一美國人發明汽車。

(1)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你們見過什麼樣的汽車?”

幼兒討論後回答。(隨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汽車圖片並簡要提問。卡車、轎車、公共汽車、出租車、灑水車、警車等。)

①表演:小猴(木偶)着急地説:“哎呀,不得了啦,我們家着火了,小朋友們快幫我想想辦法,我該叫輛什麼車呢?”

教師:“小猴,你趕快叫輛救火車,——又叫消防車。”(拿救火圖片)

②認識消防車。(專門用來救火的。)(是紅色的`,能拉警報。)

木偶老爺爺、小孫子上,走着走着,老爺爺忽然倒下,小孫子大喊“爺爺心臟病發作了,這可怎麼辦呢,我該叫輛什麼車呢?”(救護車)

③認識救護車(專門用來幫助突然得了重病的人。)(車身上有十字標記,能拉警報。)

④教師:“咱班小朋友真是愛幫助別人,不僅幫助了小猴子,還幫助了有病的老爺爺,謝謝你們。”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主要認識了救火車即消防車和救護車,有卡車、轎車、公共汽車……汽車的種類很多,作用真大,對人們有幫助,是一種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幼兒通過生動有趣的幻燈,就像看電影一樣,直觀地瞭解了汽勺由來。接下來的情境表演,是通過展示幾種汽車的專門用途的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汽車的用途的認識。通過後來的幼兒玩汽車,為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汽車的外形構造提供了空間。整個活動,幼兒都饒有興趣、思維活躍,較好地達到j標。

在現代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些老師誤以為用計算機為載體的教學是最佳的,因而會嫌棄傳統的幻燈片。其實,對幼兒來説,幻燈如圖書一樣,同樣有趣。只要合理選擇,幻燈教學會獲得好效果。

你認為此活動設計的知識點(量),是否適宜?如果讓上這節課,你同意本活動設計的過程嗎?如何修改?

第3篇

1. 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小球站穩的多種方法,體驗操作中的樂趣。

2.毛巾、積木、瓶子、沙包、紙、紙卷、茶杯、剪刀、碗、筷子、樹葉、勺子、乒乓球拍子、報紙 、籃子等物品若干。

1.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球,你們認識它們嗎?

2.幼兒玩球,教師在旁觀察,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教師:現在我們每人拿一個球來玩一玩,在玩球時候,小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玩球,也可以試一試其他小朋友的玩法,還可以換其它的球玩一玩。

教師:老師發現你們的玩法真多,請告訴大家你是怎麼玩球的呀?

二、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動手探索:利用多種物品讓小球站穩。

教師:小球玩累了,我們一起把小球放到桌上休息一下吧。

教師:剛才在放球的過程中,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小朋友的球總是站不穩,會滾到地上去?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物品,請小朋友試一試這些物品能不能讓小球站穩?如果你找到讓小球站穩的方法,你可以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是怎麼做的?

(2)教師:小朋友想出這麼多讓小球站穩的辦法,還有一個物品很少有小朋友用到?看,是什麼呀?(幼兒:紙。)

教師:我要讓小朋友探索探索,怎樣用這張紙讓小球站穩呢?

我們動手試一試,如果你想出好辦法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你是怎樣做到的?

教師:今天小朋友通過探索,想到很多讓小球站穩了辦法。我們班小朋友真棒,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能讓小球站穩,下課後我們再繼續尋找,然後把這些方法記錄下來。

第4篇

1、黃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帶、香菇膨脹與未膨脹各一份。

4、微波爐、黃油、糖、爆米花專用玉米、紙袋或微波專用玻璃碗等。

1.師出示未膨脹的黃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帶、香菇,引出課題。"今天,老師從家裏廚房裏帶來了一些東西給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2.師提出要求:"老師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兩盆這樣的東西,請你們看一看、也可以輕輕地摸一摸,比較這兩盆裏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

2.師小結:"有的幹、有的濕;有的硬、有的軟;有的小、有的大。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嗎?是怎麼變成這樣大大的?(啟發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變大嗎?讓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第一次實驗,集合。師:"變大了嗎?原來白木耳吸水會變大,我們把這種變大的現象叫做膨脹。"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知道有些物體能膨脹而有些不能膨脹。(11分鐘)

1.師引發:"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到水裏都會變大膨脹?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面膜紙、小鐵球、胖大海、核桃,請你們再去做實驗。"

2.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在實驗前先猜測,並做記錄,實驗後,將實驗結果記錄。

2.師將玉米放置微波爐,製作爆米花。(微波爐爆米花製作過程)

第5篇

每次到户外遊戲,孩子們對吊繩總是百玩不倦,想方設法用吊繩去擊打前方的攀登架,雖然總是打不到,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每經過都想嘗試一下。於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繩子,引導孩子探究繩擺的活動。

我先請孩子隨意擺動繫有瓶子的繩子,來感受繩子擺動的現象,並收集孩子的問題和已有經驗。在孩子們瞭解什麼是擺動後,我們進行了物體擺動條件的探究——物體重量對繩擺的影響。在過程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i種繩擺(沒有水、半瓶水、裝滿水的瓶子),引導孩子通過用繩擺擊打前方固定距離的“怪獸”,發現了i種水瓶擺動結果不同,孩子們能發現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樣,繩子長短不同會怎麼樣呢?”便成為我們此次活動探究的出發點。

1、進一步觀察繩子擺動的現象,探究長短不同的繩子擺動的距離不同。

3、對“繩擺”科學現象產生興趣,並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1、物質準備:天花板上垂下的長短不同的彩色繩子、相同的瓶子、被擊打物若干個(相同距離)、記紙若干、幼兒姓名卡。

教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繩擺,和昨天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孩子們很快就回答了,這些繩子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繩子有長有短,繩擺下面掛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3:昨天我們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滿瓶水,有的很輕,沒有水。今天都是滿瓶水,都是重的。

妞妞上前演示,將瓶子稍稍拉起,再鬆手,瓶子小範圍來回擺動。

安全提示:幼兒在繩子擺動的過程中注意擺動方向,幼兒站在一邊進行實驗,另外一邊不要站人,不要從中間穿行。

(2)請幼兒猜想:這些長短不同的繩擺都能打到前面的“怪獸”嗎?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説“可以”,有的説“不行”。

(3)請幼兒驗證:擺動長短不同的繩擺,來擊打前方距離相等的“怪獸”。提示幼兒站在起始線後,手臂伸直,自然鬆手,讓繩擺自然擺動。

小朋友開始依次用兩種長短的繩擺,擊打前面的“怪獸”。

芳芳用短繩嘗試了三次都沒成功,繩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終夠不到“怪獸”。於是,她又嘗試用旁邊的長繩子,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繩子處,試了兩次,還是夠不到(怪獸)。這時教師問:“芳芳,你剛才用兩根繩擺試了幾次,有什麼發現嗎?”

芳芳:“我用這個繩擺(指着短的繩擺)瓶子怎麼也打不到怪獸。用那根(較長的'繩擺)就成功了。”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説:“因為這根繩子太短了,那根比較長。”

(4)及時記: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記在集體用的大表中,在可以擊中目標的繩擺標記中貼上自己的名字。

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實驗過程。

教師:“剛才辰辰第一個打倒。陘獸’,我們先請他來説説。”

教師指短繩子:“那這個瓶子也是裝滿水的,為什麼它沒有打倒‘怪獸’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為這根繩子長,所以能打倒(怪獸)。那根繩子太短了,所以就夠不着(怪獸)。”

(2)通過記表幫助幼兒小結“今天的新發現——繩子長短影響擺動”。

教師:“繩子的長短不一樣,你們發現擺動有什麼不一樣呢?”

教師:“哦,小朋友發現繩子的長短不同,所以擺動的遠近也不一樣,長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説:“長。”

教師:“短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説:“短。”

提供長短和重量相同的繩擺,請孩子自由探究,看看會有什麼新發現?

從最初的“隨意擺弄繩擺”再到了解什麼是“擺動”到後來的瞭解“影響物體擺動的條件”。孩子們積累了許多的知識和經驗。在孩子猜想和驗證、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經驗是解決新問題的基礎。

活動充分調動了每位幼兒的積極性,甚至連平時不愛説話的幼兒也積極參與了活動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在結束部分,我感覺應把發言的機會交給幼兒,幫助幼兒自己歸納總結,這樣有助於幼兒梳理自己的經驗。

1、活動設計新穎、有創意,在活動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材料準備很細緻,老師將每一條繩子都刷上了顏色,這樣很清楚、直觀發現規律。非常方便幼兒記與表達。

2、和繩子顏色相對應的記紙、幼兒通過粘貼自己的名字進行記,這些都適合中班幼兒,方便他們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記以及在後面的分享活動中清楚、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3、老師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間,大膽地在吊頂上垂下繩擺,創設的學習環境適宜進行小組探究。如果在室外環境中進行,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議最後環節把總結的機會讓給幼兒,可以讓他們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發現和結論。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去發現、思考,並及時讓幼兒表達、總結新的發現,在此基礎上捕捉幼兒遇到的困惑和關鍵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將幼兒主體地位的發揮和教師的有效指導結合。如教師先讓幼兒操作擺弄不同長度的繩擺,然後請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認為是瓶子重量不同導致的,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提示,“兩個瓶子裏的水滿滿的,重量一樣”,最後引導幼兒明白是因為繩子長短不同所致的。

對“繩子”的教育價值進行了深入挖掘,對關鍵經驗進行詳細梳理和準備,這是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必做的經驗準備。從整個過程來看,是師幼相互激發共同建構課程的過程。

從小組反思水平看,小組成員能緊緊為同繞教師開展的活動進行深入細緻的研討,主要針對教師再材料提供、環境創設、記方式等幾個方面如何支持幼兒主動探究、自主學習進行了深入探討,不僅研討了活動的優點,同時也為教師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小組反思的內容較細、較全面、表現出了較高的反思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