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地理的萬能演講稿3篇 地理探索:無限敍事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1W

本篇文章以“學習地理的萬能演講稿”為主題,將介紹地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帶來的益處。通過學習地理,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地球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還能夠培養良好的觀察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地理知識不僅在學校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學習地理的萬能演講稿3篇 地理探索:無限敍事

第1篇

記得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我願化作一片雲彩,一片最不起眼的雲彩,只為這湛藍的天空,添上一道新的色彩。”我想,我們的地質人不正是在為祖國的建設添光彩嗎?

兩彈一星試驗成功、鋼鐵工業飛速發展、核電站給大地點起的萬家燈火----這一切,記載着咱們地質人是祖國發展的先驅,是不畏艱苦、甘於奉獻的功臣。他們用青春和汗水丈量大地,他們將發現和奉獻交給祖國,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地質人精神!像謝國剛這樣的十大傑出青年,為了響應國家開發西部的號召,帶領着西藏區調隊的職工,告別家鄉,毅然闖進藏北無人區,在生與死的考驗中,捧現了一份份找礦成果,揮灑出新時代地礦人傲人的風彩。也知道像韓南爐這樣為了工作倒在崗位上的高級工程師。是的,像這樣的地質隊員在全國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沒有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沒有沉溺於昔日的榮耀,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偉績,他們卻是平凡的創業者,但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體現了不平凡的價值,在深山寒舍中,在高原荒漠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這,就是地質人,雖然樸實無華,但他們的光輝事蹟卻永遠樹立在我們心中。而今,年輕的地質隊員也像他們的前輩一樣,樂於奉獻,勇於拼搏。他們繼續發揚着艱苦奮鬥的作風,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坡,在繁華似錦的都市,在風急浪高的大海上,甚至在渺無人煙的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他們征戰的足跡和矯健的身影。

對於地礦行業來説,如果你選擇了地質事業,那麼就必須無怨無悔地付出。如果你毅然投入了大山的懷抱,就必須學會堅強;空曠的戈壁,蒼涼的沙漠,遼闊的草原,磅礴的大山,湛藍的大海,假如這只是一次短暫的旅遊,對旅行者來説將是最大限度地親近大自然,一切都將是那麼得美不勝收。但對於野外地質工作者來説呢?這算什麼,是旅遊嗎?不,這不是旅遊,而是一項為之奮鬥的長期事業。他必須拿出絕對的勇氣和恆心來面對這些:遠離城市,離開父母,撇下妻兒,甚至與外界斷絕聯繫,在毫無人煙的沙漠,無邊無際的草原,佈滿荊棘的大山等等長期作業,跋山涉水,任汗水濕遍全身,任荊棘劃破衣裳,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生活。苦嗎?很苦。累嗎?很累。放棄嗎?絕不!每一份高質量的地質報告就是一份至上的獻禮,每一面甲方送來的牌匾就是一份最高的獎勵!這就叫苦中作樂,這就叫樂在其中!這種快樂,是常人難以體會到的獨具魅力的精神大餐,是地質人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的精神寫照!他們一代一代傳承着“三光榮”的精神,在新世紀最動人的創業裏,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地質人註定會以他們最絢麗的業績為祖國建設高唱一曲最優美的讚歌。

我們的地質部門就是這樣一種行業,有着這樣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我謳歌,謳歌那些為了這一事業執着奉獻的一代代地質人!謳歌他們的豐功偉績,謳歌他們的無私奉獻。親愛的朋友們,地質人精神的踐行,最終要落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落在一言一行之中。而他們傳遞的是温暖,是力量,是通過忠誠、投入和自我犧牲讓祖國變得更加美好的行動。

地質人精神的火炬,永遠不會熄滅!您會聽到地質人精神光榮與夢想的召喚!

讓我們共同立下不負時代重託的堅定誓言,當好服務先行兵,做好求實奉獻者!

學習地理的萬能演講稿3篇 地理探索:無限敍事 第2張

第2篇

我__年7月畢業於地理系,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同年7月到x學校任教。在從事地理教學的同時,致力於教學研究。(……發表過的作品,取得的`教學成績)。

我曾參加了(……在教學方面取得榮譽)。在教學管理實踐中,使我逐漸成熟,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如果我能夠受騁上崗,我決心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目前理科系教師中,還有一些教師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思想上。只注意知識的傳授,不注重能力的培養。比如説數學課中定理的講授,有些教師把知識直接交給學生,然後學生去運用。如果換一種方式,通過讓學生看一些輔助性材料,引導、啟發學生髮現問題,由學生總結得出結論,再去應用。效果會大不一樣。這樣做不但開發了學生智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探討問題能力。久而久之,學生逐漸養成創造性思維習慣,主動去發現問題,掌握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重教育觀念的更新。

二、在抓常規教學管理的同時,把教學研究當做教研組考評主要依據。

具體有以下幾種想法。首先,教師研究課要求到微格教室進行,通過實地錄像資料,系裏及時掌握各組研究狀況。其次,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可固定時間。在每週五下午進行集體備課,系裏隨時參與或抽查。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同學科教師、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師互相學習。第三,青、老教師結對子,雙向選擇。老教師選擇自己帶的學生,中青年教師也可選擇帶自己的老師。這樣,迫使青老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如果以後實行評聘分開,可以與評聘制度掛鈎。

每學年,要求高講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兩篇教研論文,講師發表一篇,助講在市級刊物上發表一篇。並把有價值的論文編入理科論文集,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從而提高教師研究水平。逐漸向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轉化。

四、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組織教師研究網上教學。

構建適應專科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儘快實現信息在教師、學生、媒體之間的多種雙向傳輸,逐步實現網上教學。

理科系專任及兼課教師共有x人,從年齡結構來看,35歲以下x人,35—40歲x人,40歲以上x人。從學歷結構來看,研究生x人,本科學歷x人,專科x人。從我校理科教師現狀分析看,理科系教師中中青年教師佔x%以上。都有繼續學習的能力。但研究生不足x%。因此大力提倡教師提高學歷層次勢在必行。

在開展以上工作的同時,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對於理科系教師來説更為重要。因此要配合校黨委領導開展政治學習,增強教師責任感、使命感。激勵教師把精力用在教學上、教研上。

第3篇

小時候,誰還沒有一個關於星空的夢想?每每心情不好時,我都會抬頭去看那片遼闊的蒼穹,無論是漆黑一片還是晚霞瀰漫,亦或是繁星閃閃,思緒都可以飛出去很遠。

海那邊是什麼?星空那頭又是什麼?懷着這樣的念想,煩悶消極的情緒便融化在那片深邃的天空中。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仰望星空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我們離最初也漸行漸遠,但對大自然的喜愛,對地理的喜愛,對星空的嚮往,早已潛伏在身體各個角落。也許,不經意間的一個為什麼便可以讓流淌在血液裏的那種喜愛噴薄而出。而地理這種情懷,又總是無處不在!

她讓我懂得了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她讓我懂得了地球為什麼看上去像個水球。因為地球71%是海洋,29%是陸地,所以從太空上看就像一個水球。

她讓我懂得了為什麼會出現時間差異。因為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間,太陽光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是白晝,而沒被照亮的部分便是黑夜。地球一直在自西向東不停自轉,晝夜也在不停更替,總是由東方迎來黎明,西方送走黑夜。所以不同半球的地區,也就出現了時間上明顯的差異。

她讓我懂得了我國的飲食特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我國北方地處暖温帶,冬季寒冷乾燥,氣温年差大。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北方人便醃製鹹菜,這樣一來,多數人也就養成了吃鹹的習慣。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蔬菜更是一年幾茬。長年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鹹”代“甜”來調劑口味。雖説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發現有關地理的知識真的很奇妙!它讓我們漸漸瞭解了自己生活學習的家園。我以後要努力學好地理這門科目,不僅為了解到更豐富的地理知識,也更為兒時的夢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