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優秀教案7篇 創意與探索:激發幼兒園大班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4W

本篇文章彙集了幼兒園大班主題優秀教案,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教案在設計中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包括語言表達、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等。通過生動的教學內容和創新的教學方法,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培養其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大班主題優秀教案7篇 創意與探索:激發幼兒園大班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第1篇

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5)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説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1.這節課的內容緊緊圍繞了我長大了這個環節來上,幼兒也能認知了自己在成長的過程。

2.能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在成長的環節,兩兩相對比,這樣既能讓幼兒學會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長高了,長大了。

3.運用了對比的方式,拿嬰兒用品來與現在自己用的東西對比,更一步説明了幼兒的成長。

4.這節課遺憾的是,幼兒沒有能玩遊戲,如果加上一個遊戲的話,更能表明長大這個環節,也能激發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使這節課更活潑,更生動化。

幼兒園大班主題優秀教案7篇 創意與探索:激發幼兒園大班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第2張

第2篇

1.欣賞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瞭解葫蘆絲的音色特點和樂曲情緒,能跟着錄音哼唱部分旋律.

2.學習簡單的傣族舞蹈動作,能跟着《月光下的鳳尾竹》音樂跳一跳.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賞能力,但是針對農村的孩子,欣賞,仍是一大難題。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問題情境和基本舞蹈動作來帶動學生,希望能夠達到欣賞的效果。 教學重點:欣賞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

教學難點: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緒,學習簡單的傣族舞蹈動作,能隨音樂跳一跳。 教學過程 :

1.雲南印象(課件播放雲南的相關民俗風情) 2.生吹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 3.葫蘆絲的構造 4.葫蘆絲的傳説

葫蘆絲(又稱葫蘆蕭)是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主要流傳於雲南省傣族地區.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在民間還流傳着一個動人的傳説呢:傳説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發,一位傣家小夥子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的精神感動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蘆,送給勇敢的小夥子。小夥子捧起金葫蘆,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願這對年輕人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傳。葫蘆絲的構造很特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既天然葫蘆.竹管和銅質簧片.葫蘆絲髮音優美柔和,圓潤婉轉,略帶鼻音,善於表現温柔細膩的情感,發出的聲音猶如抖動絲綢般飄逸輕柔.被譽為”天籟之聲”. 二,欣賞樂曲

(1)現在請你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用葫蘆絲演繹這首樂曲,是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彰顯,民族特色也越發濃郁,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由得聯想起那鬱鬱葱葱的鳳尾竹林,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中,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隱隱飄出的陣陣葫蘆絲聲,悠悠抑揚,清清淡雅.

樂曲分為幾部分,每部分的情緒有何不同?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嗎?

(4)欣賞歌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課件播放合唱版與獨唱版) 欣賞中,可以跟着哼唱自己喜歡的旋律。

傣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歌舞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傣族舞舞姿優美。婀娜多姿,不僅能展現少女的美妙身段,還能體現男子漢的氣魄和內在的温柔。傣族舞蹈優美恬靜,感情內在含蓄,手的動作豐富,舞姿富於雕塑性,四肢及軀幹各關節都彎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彎"造型。

雲南的歌美、樂美、舞美,多少年來,在這片土地上,雲南的少數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很多寶貴的財富,讓我們不斷努力探索,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將它們發揚光大。

第3篇

在製作節日掛曆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中國的食物有一定的瞭解,也比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講到了小籠、餛飩、餃子、粽子等。還有的孩子講到了外出吃飯時看到有的菜五顏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等。結合我班水彩畫教學,可以使他們對中國的特色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而且食物是他們每天都要接觸的,所以我決定以次開展主題活動。

1、結合圖片或食物,讓幼兒初步感知中國食物的特色,激發愛國情感。

孩子們在看了一些菜譜的照片後展開了討論:真實的菜單、菜譜可以幫助幼兒回憶,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説出了許多,包括一些中國的特色菜。

老師:那麼你們知道那些菜是中國特有的,國外沒有的?

鄧燕飛:螃蟹。(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討論着,我讓他們看一看自己製作的節日掛曆是否有點啟示。)

反思:孩子們對吃的東西比較有興趣,再加上前幾天在製作掛曆的同時,

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及食物有一定的瞭解,所以能講出許多中國食物。但講的點心較多,因此就從點心先開始。

1、在動手包餛飩的活動中,進一步對中國點心感興趣。

今天,正好孩子們中午吃餛飩,我從廚房取來了皮和餡,孩子們看到這些東西一下興奮起來了:

鄧越:這不是中國菜,是中國點心。我順勢接着鄧越的話問:還有那些中國點心?

潘華璽:饅頭、包子。幼兒一下講出了許多特色點心。

孩子們自發分成幾組開始包餛飩,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餡放得太少、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餛飩包好了。

反思:結合上次的活動,我把中國點心和中國菜餚分開來進行認識,先從製作點心開始。這次的活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時較少接觸這些東西,有的幼兒從未做過,有了實際操作經驗,他們對中國點心有了新的認識。

1、嘗試用刀切發好的麪糰,初步學習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孩子們對動手操作很有興趣,有了上次包餛飩的經驗,這次做包子似乎順利多了:

鄧越:我只會吃包子,不會做。男孩子似乎更“懶”一些,

張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餛飩也是如此。我請來了廚房的阿姨來示範,他們看得可認真了。

朱穎:上次我在公園門口看見有人用麪粉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我還買了一個。其實,這也算是中國民間工藝品的一種。

王嘉晨:我知道了,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孩子們邊討論,便開始做包子了,雖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認真。

反思:在孩子們的一問一答中,我發現他們對用麪糰製作各種造型產生了興趣,而且有些家長對我們的主題活動有所瞭解,開始豐富孩子有關的知識,所以他們才會產生問題,並學着解答問題。本來,打算帶領孩子們去“綠波浪”看一看中國特色點心,但由於經費問題,只能放棄。

1、初步瞭解中國菜餚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觀察拼盆的特點。

今天的活動是從由我在“綠波浪”帶回的菜單引起的:

鄧越:不對,如果是蠟筆畫的,上面會有一(鄧越是個觀察力很強的孩子)粒粒的東西,這肯定是從廣告紙上剪下來的。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説出)

鄧燕飛:用黃瓜且成一塊塊,放在盆子的周圍,當中放菜。

吳雯娟:當中放黃顏色的菜好看,因為綠的和黃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聰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覺中講到了中國菜的“色”。

老師:真的!這樣配好看多了。老師也帶來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嗎?

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議論:這是魚片、這是青豆、這時青椒……

反思:這次活動給我感觸很深,孩子們的觀察力越來越敏鋭,觀察得越來越仔細,而且現在變得很喜歡講,包括一些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今天也講得很熱鬧,無意中講出了中國菜的主要特點:形、色。

1、通過外出的參觀活動,結合廚師的介紹,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中國菜的不同製作方法及選用的材料。

今天,我們聯繫了“萬家燈火”酒店帶領孩子們去參觀,我們請了飯店的廚師長為在看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孩子們介紹了陳列出來的各種菜餚,孩子們子們能講出一些蔬菜的名,興趣很高。

老師:剛才廚師叔叔為我們介紹了許多菜,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王嘉晨指着“松鼠鮭魚”説:這是用魚頭和薯條做成的!(魚肉切成長條用油炸一下確在廚師的介紹下,孩子們知實很像薯條)道了“松鼠鮭魚”的製作方法。

鄧越:要學好幾年了。這時,孩子們提到了菜名,於是我問:是不是每個菜都有自己的名字?

鄧越:有“菊花餅”。老師:下次我們也來學做小廚師好嗎?

反思:外出活動確實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面,許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用刀切幾下就可以改變形狀,而且他們也敢於提問了,雖然剛開始有點膽怯,但在大家的鼓勵下,慢慢地放開了。下次的活動,我打算讓孩子們嘗試用刀切菜。

1、熟悉各種菜的形狀,在成人的指導下學習用刀切菜,並能切出不同的形狀。

想一想,你想和誰一起製作?你需要什麼菜來告訴老師,可以幫你們準備。

有了上次外出參觀的經驗,孩子們對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講起菜來也頭頭是道,今天就讓他們試着切菜,老師先示範了好幾遍,提醒他們注意安全:

孩子們興奮地跳了起來。由於缺少實際經驗,在操作時我仍採用分組進行,避免危險。

施軼恆:番茄裏面有很多水。老師:對呀,水流倒桌子上怎麼辦?

在活動中,孩子們什麼菜都想切一下。有了經驗,該讓他們學着如何與同伴合作。

老師:現在我們找朋友商量一下,下次做菜的時候需要一些什麼原料,來告訴老師幫你們準備好嗎?

孩子們自由結伴3—5人一組,紛紛定起菜單,不一會兒,需要的菜都記錄下來了。

反思:理論聯繫實際,這是我這次主題活動的感受。由於有了實際經驗,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越來越高,並能根據在飯店裏看到的菜來設計自己喜歡的菜餚,而且從他們定出的菜單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對菜的種類有了更深的瞭解,特別在配色中有的孩子採用了茄子皮來配色,也為下次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結合操作活動,能對中國才有更深的瞭解,嘗試從色、形等方面進行表現。

活動前,大家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馬上進入了正題,我先讓孩子們看在飯店裏拍的照片:

吳雯娟:有廚師叔叔給我們介紹。我又拿出一些菜餚的照片,問:認識這些菜嗎?

王嘉晨:這個是“松樹鮭魚”,以前我以為是薯條,後來廚師叔叔説是魚切成一條一條的,我才知道是用魚做成的。

孩子們高興地説:“想!”我拿出了孩子們上次自己定菜單,讓他們來領菜。沒想到事擱很久,他們對自己定的菜記得還很清楚。在製作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根據製作情況不斷在改變設想好的菜式。

鄧燕飛:樹幹用什麼好呢?見狀,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我們用黃瓜試一試好嗎?”他們採用了我的建議。菜做好了,孩子們開始互相觀看並介紹與同伴合作做的菜餚。

老師:下次我們要開一個飯店,想一想除了菜還缺少什麼?

這次活動非常成功,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由於是第一次用真的菜來製作,所以活動前我心裏也沒底,但在活動中我觀察到孩子們非凡的表現能力,他們不僅能表現,還能根據實際操作情況不斷地改變,這也是外出參觀活動帶給他們的活力。

在設計這個主題活動時,我主要考慮的是內容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以便活動順利地開展,同時也對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設想,並根據情況及時改變。在這個活動中,我體會最深的是孩子們能走出園門,投入到實際生活的環境中,僅這一次的外出活動,使我和孩子們受益匪淺,他們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感覺,使我對主題活動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4篇

1、通過討論,讓孩子們明確在“海報”上要寫明哪些內容。對秋遊情況更加了解。

3、通過討論、繪畫引導幼兒表達秋遊的各種願望和心情,區分哪些是不能實現的,從而瞭解哪些事是不能做的。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通過分組分工負責,孩子們已完成了“海報”的初稿,教師整理後,明天可以進行展示了。

3、 請大家評一評哪些事是可以大家一起做的,哪些不行?

1、 教師在孩子繪畫過程中,把孩子的話記錄下來,寫在孩子的畫上。

2、 將幼兒討論的能實現和不能實現的願望分開,並進行展示。

3、 孩子在離園活動中向家長介紹,家長對孩子們的秋遊願望十分感興趣。

1. 引導幼兒用“倒計時”的方法直觀地知道距離秋遊還有幾天;並自主地對“秋遊倒計時”進行管理。

1. 師:“每天總是有許多小朋友來問老師,還有幾天才去秋遊呀?” 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讓小朋友自己、每天一來幼兒園就知道離秋遊還有幾天,不要再問老師了呢?”

3. 孩子自願分組分工製作“秋遊倒計時”中每一頁的數字。

4. 選擇畫得最好的數字0—9、用於製作“秋遊倒計時”。

1. 教師將幼兒選出的畫得最好的數字0—9裝訂成“秋遊倒計時”。

2. 孩子們通過討論、決定倒計時由每一天最早來的值日生來管理。

活動目標:引導幼兒根據願望畫出適宜的食品,有計劃地購物。

1. 孩子們對要準備的食品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購物清單非常豐富。

2. 孩子們畫的購物清單普遍缺少主食,可建議孩子們加以修改。

(2) 我們這麼多小朋友去永輝超市購物時,要怎樣注意安全?

1.孩子們考慮比較全面,討論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注意事項:

(1) 路上的安全 (2)使用電梯時的安全 (3)超市中的人很多要注意安全 (4)買東西要誠實,排隊。

2.由於是孩子自己制定的注意事項,孩子都能清楚地向家長介紹。

引導孩子們自主地制定超市購物時的注意事項,並嘗試獨立購物。

(2) 我們這麼多小朋友去永輝超市購物時,要怎樣注意安全?

1.孩子們考慮比較全面,討論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注意事項:

(2) 路上的安全 (2)使用電梯時的安全 (3)超市中的人很多要注意安全 (4)買東西要誠實,排隊。

2.購物活動基本完成,大部分幼兒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購物,有兩名幼兒買了一大堆的東西,有十名左右的幼兒購物超過了10元。

激發幼兒秋遊慾望,引導幼兒制定活動計劃、及活動注意事項。

1. 由於小、中班幼兒參加過秋遊,所以他們很快説出了要準備食品、毛巾、衣服、垃圾袋等。食品可以去超市購買。

2. 對秋遊活動的注意事項孩子們的設想也比較全面,具體情況根據當日活動安排進行修改。

2. 帶領孩子們到西湖博物館,參觀脱胎漆器展覽及恐龍館中的恐龍化石展覽。

2. 引導孩子們認真傾聽介紹員阿姨的講解,觀看恐龍化石展覽,瞭解恐龍的生長曆程和神祕滅亡。

3. 引導孩子們認真觀察各種動物的外型、形態、動作、叫聲、愛吃的食物等等。

孩子們在秋遊活動的過程中、對恐龍館中的恐龍化石十分感興趣,希望有更深入的瞭解。

1. 引導孩子們回憶秋遊時的愉快情景,並通過交談與同伴分享自己當時快樂的心情。

1. 引導孩子們主動地與同伴交流、分享秋遊時最愉快的事和快樂的心情。

2. 鼓勵能力較弱的孩子到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讓孩子們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

1. 孩子們説起秋遊活動都十分開心,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

2. 在繪畫作品中、發現孩子們大部分畫的是恐龍館中發生的事。可見孩子們對恐龍的祕密十分感興趣。

?秋遊》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敍文。全文生動的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樂心情。 經過一個單元的識字教學後,終於可以進行課文閲讀教學了!《秋遊》這篇課文的內容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説可謂是“小菜一碟”了。

所以在我的課堂上,孩子們大談秋天的特點,果園裏、農田裏、田野裏……,孩子們似乎是無處不去,無處不説。他們描述得確實很形象,有的同學描述的水果饞的大家都直流口水。他們的想象力真的很豐富,空中的雲給他們想象成了世間的萬物。他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個孩子都在各抒己見……看着孩子們的積極投入,踴躍發言,我不忍打斷,不能多説,只想站在教室的一角,好好欣賞此時的課堂。

正在我們都投入在精彩的課堂交流中,無情的下課鈴聲響起。我如夢初醒,天呀,我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嗎?課文沒來得及感情朗讀背誦,生字還沒有好好識記書寫,怎麼就下課了呢?就這樣,帶着興奮的收穫和無限的遺憾,我走出了教室。 這節課,雖然我沒有能理想的駕馭課堂,但是孩子們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發揮和表達。課堂上,我們有收穫更有遺憾。難怪有人説“教學是一門留下遺憾的藝術”!

第5篇

1、鼓勵幼兒大膽、自主地圍繞主題進行繪畫的表現與創作,初步嘗試用裝飾的手法表現美麗的海底世界及海底旅行的情景。

2、培養幼兒對繪畫主題系列活動的興趣,萌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美好願望。

3、初步培養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觀察力、表現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1、鼓勵幼兒初步嘗試用裝飾的手法表現美麗的海水魚。

vcd“北京海洋館”一張、海水魚圖片10張、油畫棒40盒、圖畫紙40張

1、與幼兒一起欣賞vcd“北京海洋館”的第一部分―“美麗的海水魚”和海水魚的圖片,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2、討論:海水魚和我們平時見到的魚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怎樣才能畫好漂亮的海水魚。

1、引導幼兒嘗試圍繞主題畫出海底世界中除魚以外的動物、植物形態。

材料準備:vcd“北京海洋館”一張,海洋動、植物圖片8張、油畫棒40盒、圖畫紙40張

1、與幼兒一起欣賞vcd“北京海洋館”的第二部分―“美麗的海底世界”和海洋動、植物的圖片,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美麗的海底世界中除了有海水魚以外,還有哪些動物和植物?(鼓勵幼兒用語言和動作來模仿它們的外形特徵)。

1、鼓勵幼兒初步嘗試用裝飾的手法表現去海底旅行的情景。

材料準備:黑板有塊、粉筆十支、示範畫二張、“創造性美術”幼兒用書40本、油畫棒40盒、粉色三種(藍、綠、黃)、毛筆20支

1、教師:小朋友結識了許多海底的動物和植物朋友,看到了美麗的海底世界,小朋友想不想親自去海底旅行呀?

3、教師傾聽幼兒的設想,並鼓勵幼兒將自己的設想畫到黑板上,在幼兒畫的過程中,幼兒相互啟發,豐富想象。

4、教師肯定幼兒的設想,並與幼兒共同討論這些設想哪些是可行的,沒危險的?哪些是不可行的,有危險的?

5、幼兒欣賞教師的作品,同時教師講述自己去海底旅行的設想,進一步啟發幼兒的思維,豐富幼兒的想象。

6、鼓勵幼兒大膽將自己去海底旅行的設想畫下來。(在此中,教師提示幼兒要和畫海水魚時一樣,把海底世界裝扮漂亮)。

7、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並相互講述自己的“奇思妙想”。

1、鼓勵幼兒大膽、自主地圍繞主題進行繪畫的表現與創作,有故事情節。

2、萌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美好願望。

3、初步培養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表現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材料準備:“我和魚兒是朋友”封面一張、簽字筆一支、圖畫紙40張、油畫棒40盒、夾子2個

1、教師:小朋友到海底去旅行,和小魚結成了朋友,你們和魚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它們遇到困難,我們怎麼幫他們解決呢?

2、鼓勵幼兒相互説一説自己的想法,在説的過程中,幼兒相互受到啟發,豐富幼兒的想象,萌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美好願望。

5、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將大家的作品,按一定的情節進行排序,並裝訂成一冊書,共同起名字後,放在圖書區,便於幼兒翻閲。

?到海底去旅行》這一主題美術系列活動,從觀看vcd片入手,使幼兒在一定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誘發想象、循序漸進、大膽構思,從而發掘與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主題活動從畫美麗的海水魚――美麗的海底世界――到海底去旅行――我和魚兒做朋友,內容安排嚴謹有序,層次清晰自然,在活動中教師輕鬆導入,使兒童的畫面重點突出、主題鮮明,用裝飾的手法畫美麗的海水魚到幾個小朋友用自己的作品進行作品講述,完整的講述故事情節,畫面栩栩如聲,在幼兒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幼兒在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對觀察和解釋海底世界的特殊方式。

整個活動從觀察、感受到情緒激活,在每一個小主題的變化中都使幼兒產生了強烈的快感,激活的創作願望達到了較好的活動效果。

第6篇

1、理解詩歌內容,瞭解我國有地域廣闊、南北方差異很大的特點。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教師以遊戲"我是小導遊"的形式,鼓勵幼兒結合中國地圖互相説一説自己知道的地方,這些地方的氣候是什麼樣的,人們的生活習慣如何等。

(1)欣賞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師隨詩歌內容的變化,引導幼兒將"冬爺爺、春姑娘、雪花、鮮花"的圖片分別粘貼在中國地圖的相應位置上。

(2)根據需要,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讓幼兒説説:什麼地方十月就飄起了大雪花,什麼地方一年四季都盛開着鮮花,小朋友分別都在做什麼等。通過詩歌讓幼兒瞭解北方冬天來得較早,並且比較冷;南方是個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盛開鮮花。瞭解世界上的人在同一時間過着四季不同的生活。

(4)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結合圖片有表情的朗誦。

第二層次:幼兒根據已出現的數字按照順數的方式添放缺的數字。

第三層次:幼兒根據已出現的數字按照倒數的方式添放缺的數字。

第7篇

1、欣賞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能用語言、肢體動作表達自己對傣族舞的美的感受。

2、能大膽創作,用長卷畫的形式表現傣族姑娘的優美姿態。

長卷畫背景、《月光下的鳳尾竹》音樂、一段傣族舞、課件

1、今天我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請大家欣賞一下。

小結:這首音樂是用葫蘆絲吹奏的,名字叫《月光下的鳳尾竹》。

這美妙的音樂,好象帶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看到了什麼?

小結:傣族姑娘生活在美麗的西雙版納,她們能歌善舞,在柔和的月光下,圍着鳳尾竹,翩翩起舞。

2、這兒還有兩件漂亮的傣族服裝呢:重在欣賞服飾圖案。

師:穿上漂亮的傣族服飾,來跳一段好看的傣族物吧。

小結:能歌善舞的傣族人生活在美麗的西雙版納,那裏有許多美麗的孔雀,傣家姑娘喜歡學着孔雀來跳舞。

師:休息一會兒,我們來欣賞一下小孔雀漂亮的舞姿:手、身體形狀

小結:這是傣族舞中最漂亮的動作,小孔雀挺起胸、尾巴高高翹起,身體呈“s”形,這個動作叫“三道彎”。

師:這隻小孔雀跳得真漂亮、動作真優美;我們兩個一起來跳吧;這個造型真好看!

五、幼兒創作:跳着跳着,天色晚啦,月亮慢慢地升起來,晚風吹拂着月光下的鳳尾竹,篝火晚會開始啦!傣族姑娘盤起高高的髮髻,穿起長長的筒裙,小朋友,趕快拿起你們的畫筆,把你們優美的舞姿畫下來吧!

活動中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充分給幼兒探索的材料和機會,激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發現。通過總結和知道上好一節課,最主要的是目標定位要準確,充分了解幼兒,要為幼兒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環境,教態要好,有強烈的應變能力,其次要熟透教案,對每個環節的設置都能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這樣,在任何場合都能把一節課上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