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沙和土教案反思2篇 "深入反思科學沙與土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2W

本文從科學教育的角度出發,對沙和土教案進行了反思。深入探討了教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的方案和建議,希望能夠為科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鑑和思考。

科學沙和土教案反思2篇

第1篇

在生活中,小年齡幼兒有着強烈的模仿成人行為的慾望,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想參與各種各樣的勞動,如切菜、洗碗、掃地等,為此,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特徵,選擇了幼兒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黃瓜、青菜、胡蘿蔔、蘋果等),引導幼兒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滿足幼兒參與勞動的願望。我還幫助幼兒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以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由於活動中幼兒要接觸小刀、剪刀、湯匙等工具,因此應事先準備一些創可貼、消毒藥水等,並向家長做好宣傳工作,確保幼兒的探索活動順利進行。

2、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1、各種食物:黃瓜、方肉、豆腐乾、青菜、胡蘿、蘋果、茄子、大蒜、切成兩半的西瓜等。

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嗎?孩子們認識大部分的食物,他們爭先恐後地説出名稱。説到大蒜時,有一個孩子説:“這是饅頭。”於是,教師就引導幼兒剝一剝,聞一聞,嘗一嘗,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出“這是我們吃過的大蒜”的結論。

師: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裏去嗎?引導幼兒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有的.幼兒不會表達,只是一個勁兒地點頭,教師就有意識地引導他用語言表述;有的幼兒已能清楚地説出“能”或“不能”,教師就進一步引導他説説“為什麼”;個別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能説出:“瓶子太小,東西太大。”

師:怎樣才能把東西放進去呢?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反應適當地運用一些動作提示,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當幼兒看到教師將食物剪小時,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小了!變小了!”

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並把食物放進瓶裏。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並幫助幼兒記錄。剪刀可以剪菜葉,但剪不動菜梗,於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蘿蔔。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嘗試用刀切蘋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點皮。星星説:“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師邊觀察幼兒操作,邊用琅琅上口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如:“變變小,放進去。”由於小年齡幼兒常常用語言指導動作,所以他們會邊操作,邊和教師一起重複,這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兒用剪刀將菜葉剪小,教師便有意識地提問:“你用什麼把什麼變小了,有的幼兒在工具選擇上存在問題,如他們用剪刀剪土豆,用湯匙切菜,教師便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麼比較容易“變”。有個別幼兒自始至終使用一種工具,教師便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大膽試用其他工具。在操作過程中,教師十分注意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兒放回原處,要幼兒用抹布擦手等,並及時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

有的幼兒説:“我把它變小了。”教師便進一步提問:“你是怎麼把它變小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説出工具名稱,較清楚地表達過程,教師以繪畫的形式為幼兒記錄。

②討論問題二:刀是什麼樣子的?刀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工具。當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刀是什麼樣子時,一些孩子説出“刀是很快的”,有兩個幼兒用手指着刀最鋒利的地方,表現出“很可怕”的樣子。

教師通過繪畫(如圖),強調刀有“很鋒利的一面”,提醒幼兒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東西,但不能去碰。同時,引導孩子們觀察幼兒園裏用的刀和家裏用的刀有什麼不同,並告訴孩子教師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裏切萊的刀有危險,不能玩。教師還準備了一份告家長書,及時將活動信息告知家長,以便家長為幼兒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運用工具,模仿成人的動作,是兩歲半幼兒非常熱衷的活動。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做中學”的理念設計了這一活動,並在活動中體現了教育目標。值得稱讚的是教師十分耐心地幫助幼兒運用他們能理解的圖畫形式做記錄,這為幼兒將來自己記錄作了很好的鋪墊。教師還有意識地在活動過程中貫穿安全教育、家園合作理念,以確保幼兒在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中獲得發展。

科學沙和土教案反思2篇

第2篇

隨着電話號碼的普及,電話號碼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電話》。旨在滿足孩子對電話的興趣和用途。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電話的外形構造和功能以及電話與人們日常生活對的密切關係。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電話,明白這些電話的重要性,平時不能隨便亂打。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2、110、120、119電話號碼卡片各1張;警車、救護車、火警車圖片各1張。

師:“叮鈴鈴,叮鈴鈴,這兒説話哪兒聽,兩人不見面,説話聽得清”小朋友動腦筋猜一猜,這是什麼?(電話)

2、出示電話、手機引導幼兒觀察電話的外形構造,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師:電話是什麼樣子的呢?(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手機沒有電線。

小結:電話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但都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等組成,這樣才能相互通話。

師:你給誰打電話?是為什麼事打電話?(問候、祝賀、詢問、聯繫、請求幫助)

(1)當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壞人,你會打什麼電話求救(110出示)

5、玩配對的遊戲:應該打什麼電話(發給幼兒人手一份卡片)。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看圖片裏發生了什麼事,然後應該打什麼電話求救,幫他們正確連線。

6、模擬急救現場打電話求救,初步學會説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8、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話,今天我們學會了打求救電話110、120、119,也知道這三種求救電話是在危急的時候才能打,沒有危急時是不能隨便亂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

1、觀看電話機演變發展的錄像片,讓幼兒瞭解電話機發展的歷史。

2、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可以告知對方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離園回家後可以互相打電話,繼續激發幼兒對電話的興趣。

?電話》這一活動,既有新意,又具有時代特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拘泥過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慮到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普遍影響。本活動將“電話機”這一通訊工具作為幼兒的認識對象,以便幼兒在生活中,能適時準確地運用這一通訊工具。課題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符合教學的原則。幼兒通過玩遊戲的形式,自己去觀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通過比較分析,認識瞭解各種電話機的外形構造和功能,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特別是讓幼兒自己玩電話,從中學習並掌握電話的正確使用方法、禮貌用語及社會性的生活經驗,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動靜交替、環環緊扣,幼兒的興趣很濃、興致高漲,學習得很認真,很投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因此,這一課題的選用,對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處的。

在活動的設計組織中,注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教育的內在規律,通過遊戲、觀察、回憶已有經驗、比較等手段,為幼兒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通過打電話讓幼兒在積極主動中,發現並認識各種電話機的外形特點構造與各種功用,學習電話機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有關的社會知識,從而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

在設計電話號碼時,我忘記了把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分開來,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後的活動中不斷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