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學反思8篇 "深思熟慮、感人至深——《信》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7.52K

本文以《信》教學反思為主題,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總結,提出可行的改進方案,旨在促進教師們持續優化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信》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一、複習課文第一、二段,體會巴金對家鄉孩子的愛。學生從“多麼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麼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話語”等語句中感受到巴金對家鄉孩子的思念與喜愛之情。從“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們失望,我終於拿起了筆。”體會到巴金帶病回信,就是對家鄉孩子的一種愛。有學生還聯繫信的末尾巴金對家鄉孩子的期望,感受到巴金的心中裝滿了對家鄉孩子的無限愛意。本環節大概化時5分鐘。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我先是放手讓學生自學,劃出含義深刻的詞句,用簡潔的語言寫下閲讀感悟,提出疑難問題。在交流的時候,第一位學生就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説“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直覺告訴我,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但我沒有馬上組織學生討論。後來學生的發言總體還比較踴躍,有的學生的發言還比較有水平。如一位學生從文中找到三組反義詞“傑出——普通、失敗——成功、奉獻——享受”體會到巴金的謙虛、真誠與樂於奉獻的品質。有一學生提出:“巴金的生命開花結果了嗎?”這個問題雖然很淺顯,學生也很容易找到答案。我就組織學生順藤摸瓜:讓生命開花結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學生聯繫“作家卡片”以及從課外書中瞭解到的資料談“奉獻”與“享受”的辯證關係。學生的主要觀點有:1.沒有奉獻,世界便不復存在。2.“享受”的快樂是表面的`、膚淺的,而通過“奉獻”獲得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因而也更為持久。3.貪圖物質享受的人往往會很孤獨,得不到別人的愛,而“愛”是世界上最最寶貴的東西。4.巴金作為一名作家為人類奉獻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而且捐獻稿費奉獻愛心,因此他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他在世人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此時,讓學生回答第一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學習課文第四、五、六段。這段內容不難理解,我只是輕輕提醒學生:“愛惜你們可以使用的寶貴時間”,你覺得巴金爺爺説得有道理嗎?想到今天的早讀課,我覺得“珍惜時間”真是一門值得好好補習的功課。學生引用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名言談珍惜時間的重要。課結束的時候,我提起《明日歌》,學生也就“明日復明日”地背起來。早上我還批評他們不用功,古詩積累得少,沒想到這首詩他們居然也能背幾句。又説到早上寫在黑板上的韓愈的名句:“業精於勤荒於嬉”,這真是“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下課的音樂已經響起,可還有幾位學生的小手舉得高高。我指着板書在黑板上的“讓生命開花結果”等文字,意味深長地對學生説: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一輩子;而且我們也要用實際行動去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誰寫給家鄉孩子的信呢?自然過渡到對巴金的簡介。接着回憶信的格式: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然後告訴學生這是一封回信,讓學生自讀課文,看看巴金爺爺在回信中説了些什麼。

交流回信的內容:回信的緣由;告訴孩子們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教育孩子珍惜時間;提出希望。其中第二、三兩部分是學習的重點。

本課的的學習仍然可以採用批寫旁註的形式,讓學生寫一寫從文字中感受到的東西。如學習第一部分回信的緣由,學生就從“爭先恐後、講個不停、好不熱鬧”體會到孩子們對巴金爺爺的關心,思念,敬佩,從而理解“温暖”。從“無論如何,……我終於拿起了筆。”“……多麼……多麼……”體會到巴金對孩子們的關愛。

第二部分,學生也體會出了巴金爺爺的謙遜,無私奉獻,珍惜時間。這一部分是一個重點,要指導學生弄清句子與句子的聯繫。巴金爺爺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態度:“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那麼怎樣奉獻呢?那就是要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要為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那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那就要付出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巴金爺爺像剝筍一樣一層層地娓娓道來,表達了他的人生態度。

最後提出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真誠關懷溢於言表。

《信》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偶爾從一本《國小語文教師》上看到“語文味”這三個字,心中便為之一動:好有韻味與意味的詞。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努力想要達到的境界是讓其透出一種意境,透出一種味道,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與學習的快樂,那就是“語文味”。程少堂説:“語文味”的語文教學給人的一種感覺或體驗,具有令人歡愉,吸引人的魅力。怎樣讓我的語文課堂溢出“語文味”呢?

在教學《寄給青蛙的信》這篇童話時,我便想刪繁就簡,把握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識字與讀文。整節課以此為主線貫穿,清晰明朗,將兩個重點落到實處,從以下幾個方面彰顯語文味。

一、識字教學。我倡導在學文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識字,以自學、合作學、個體檢查、遊戲等多種方法落實識字教學,鼓勵引導學生學會理解運用漢字、詞語。俗話説:不動筆墨不讀書。第一步,初讀課文時,學生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對生字新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讓學生自主認讀,加深記憶;第三步,採用小組合作做遊戲的方法鞏固記憶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教師檢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擴詞、用詞語説話深化學習,達到識字、理解、運用的目標,為下一課時的寫字做好鋪墊。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緊扣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記音識字到理解遣詞、運用説話,這種識字訓練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語文味”嗎?

二、讀文入境。於永正老師曾經説過“語文教學的精要所在,就是讀。”要一遍又一遍的讀——從讀通讀順,到讀出感情,到讀出文章語言結構的精妙,到讀出共鳴……讀的要求不斷提高,甚至到熟讀成誦。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我想如果去大講深挖,那就偏離了一年級孩子的認知規律,課堂呈現出的是變味的語文味。對於《寄給青蛙的信》這篇美麗的童話,我就以創設童話情境入手,抓住對重點詞語“難過”、“傷心”、“安慰”、“興高采烈”、“快活”等詞語的理解感悟,在老師的示範指導下,由正確讀走向有感情的'讀,再到深層次的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走進這個童話故事中。為了讓學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我還運用師生互動環節,老師扮演大雁,讓孩子扮演青蛙、小鴨,利用課文空白進行補白,化枯燥的分析説教為有趣的表演過程,既讓學生悟出了文章的主題,受到了美好品質的薰陶,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這種朗讀,品詞感悟,情境表演,深化主題進行情感教育,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語文味嗎?

語文課堂姓語,語文味就是語文教學最本色的味道,語文味源自文本,但發散於教師。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讓語文課堂充滿教學智慧和語文味,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們去過的最美的地方。

第3篇

洋溢着時代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宗旨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已推行了幾年。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結構、內容、評價等方面充分體現了改革創新的精神,體現出“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當我在網上再次閲讀新課標時,特別是最近聆聽了幾位學者的講學,時值深秋,卻有着春天的感受。

讀着新課標,我聯想到了我上過的一節課。這篇課文是《給家鄉孩子的信》,寫的是老作家巴金晚年身體很差,拿筆艱難,還熱情得給家鄉孩子進行回信,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和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有病,寫字困難,提着筆的手不聽指揮,不要説給每個學生寫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級郭小娟同學所要的那樣一句話,就只給你們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時候一枝筆在我的手裏有千斤重。怎麼辦呢?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失望,我終於拿起了筆。……”,在初讀課文時,有個小女孩當我走到他身邊時,她指着課本對我説:“老師,這個字不是用錯了?”我一看,心裏一驚,心想:發現不錯,讀得認真!我沒有直接告訴她,而是説:“你認為是應該是什麼呢?”

幾分種過後,大家把課文都讀好了,我們對課文中字詞理解進行了交流。對於一枝筆的“枝”還有幾個同學也提出了疑問,我就此讓學生們進行猜測。有的説,是巴金老爺爺無意用錯了,我點頭讚賞了他,有的説是編書的人把字寫錯了,還有的.説,編輯課本人員不會搞錯,打字排版人能搞錯,為了證明是排版的錯誤,有同學竟找起了舊課本,並且如獲至寶地站了起來,説舊書就是用“支”!是老作家用錯了?還是打印錯了?或是編者認為不妥,反覆幫助修改呢?這時,我覺得再討論這個問題就不如討論究竟是“支”與“枝”哪字用得好了?我讓大家再把這段課文讀讀,或許會有更好的意見和體會。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支”做量詞,可以用來表名像“筆”這類物件的多少單位。但文中為什麼不用“支”而用“枝”,可見,用一支普普通通的筆寫字,在年老患病的巴金爺爺的手中,卻似拿着一枝沉重的樹枝去寫字。何等的艱難啊!這不正好照應了前文“我有病,寫字困難,提着筆的手不聽指揮。”巴金老人,年邁病重,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堅持親筆給孩子們回信,這種精神多麼難能可貴!關於這個字佔用了很長的時間,而且也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但我覺得語文課就要活上。還以老規矩要求一節課的目標和環節怎樣怎樣,還算什麼改革啊!

打破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固定的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時空,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地想,積極地探究,正是新課標向我們提出的要求。

第4篇

同學們,正如一則廣告語所説的:“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電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手機短信相互祝福已悄然成為一種時尚。提及20世紀初期的鄉間,對外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也許人們難以想象,其實在很長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餘秋雨先生的《信客》將向我們講述一段故事。“信客為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讓我們在故事中去認識信客,體會他們的苦澀人生吧!

a:師出示目標(課件演示);生根據師出示的目標,結合自己的實際,有選擇性地或創造性地寫出自己的學習目標。

b:生説一説對課文的感受(可以是知識與能力方面的,可以是過程與方法方面的,可以是情感與價值觀方面的)。

c:誰願意起來説一説本文中自己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呢?

(2)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典型的收集,並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請同學相互答或師點撥。(板書問題)

(3)同桌討論相互提出的問題(師或生沒有解決的.問題)

a:學生跳讀全文,勾畫出你認為的精彩語句,用下列的句式簡要説出它的美感。

c:教師小結本文的語言特色。(質樸典雅,精闢暢達)

我認為信客是 的人,從文章 可以看出,我想對文中的信客説: 。

第5篇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如果能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課件演示,把飄逸美麗的秋姑娘、排隊南飛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可愛活潑的小松鼠、風中直立的小樹及火紅的楓葉等景象一一呈現,讓學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事實上不能做到每節課實現電教化,那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走好閲讀的第一步?説到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短暫,理解能力差,而且十分貪玩好動。不是你讓他“探究性學習”,他就“探究性學習”,那如何在傳統課堂中激發學生閲讀興趣有效的進行閲讀教學,達到“活學樂背”呢?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先以看圖激趣,學生在感受圖畫的色彩鮮豔時,讓他們説説是什麼季節嗎?為什麼?請他們按順序説説圖上都畫了些什麼?培養他們的説話能力。在學生看圖説的同時隨機出示詞或詞組進行生字教學,圖文結合,使形象生動的圖片與漢字聯繫起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圖促讀。當學生能熟練地認讀這些詞或詞組後,我邊演邊範讀,使課文的內容和感情給學生一個總的印象,接着讓學生自由練讀,同桌互讀,小組比讀,男女賽讀(當然這其間要注意評價的內容和方式)。然後分角色表演,當然教師要注意當好“導演”的作用,指導學生練習提問題,能自己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解答。以演導思。如:請一位同學上台演秋姑娘,動作可設計為“摘下片片楓葉”,其他學生練習提問。(如:秋姑娘你幹嗎?你要給誰寫信?你的好朋友是誰?教師可引導秋天有哪些特徵?)接着以演品讀。把秋姑娘給好朋友的一封封的信進行動作展示,學生旁白,並適當進行有機組合表演,學生配音。在演中讀,在讀中演,喜歡哪一封信,就自己多讀幾遍。讀熟了,找自己喜歡的夥伴,邊演邊讀,注意要互相評一評誰做得最好。全班都來演一演,讀一讀,看誰最棒。使學生“活學樂背”,激發閲讀興趣。最後以演悟讀,你讀懂了什麼?你覺的還可能是給誰寫信?

師:大雁們,動身飛吧!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啊?大雁要注意聽好了,要回答大家的問題哦!(“大雁”繞着教室一圈一圈的飛起來,學生的思維也活躍起來,對話多元化)

“大雁”:冬天,這裏的天氣變冷了,我們要到暖和的南方去

在執教《秋姑娘的'信》時,本人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閲讀基礎,以演促讀,以演質疑,以演導思,以演品讀,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發興趣,親身體驗,感受閲讀樂趣

?標準》關於1、2年級閲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是“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只有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的讀書,才能談創新提高。這就是在閲讀目標方面強調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本人以掛圖激趣,看圖貼詞,圖文結合,在讀通讀順的情況下,以演導讀,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課堂中親身體驗,“走進文本”,在演中質疑,讀中導思,“感悟文本”,演後自讀,拓展延伸,“走向生活”。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走好閲讀教學的第一步。。

二、讀通讀順,啟發思考,引導提問理解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閲讀訓練,他們直呼的技能還不熟練,識的字又很少,所以學習閲讀困難極大,如何扶好非常關鍵。因此,在課堂伊始,事先掃除障礙,把比較生疏的字、詞、句、難度大的長句等揭示出來,逐一指導練讀,等這些難讀的詞語和句子讀熟了,讀順了,學生再練讀全文,採取多種方式讓學生讀通讀順。在閲讀訓練中以學生為主體,根據他們的抽象思維差、好奇愛動等特點,以演為線索,在演中導讀,在演中質疑,邊演邊讀,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學會理解,在演、問、説中,緊緊抓住讀書訓練這條主線不放,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

三、動身動腦,誦讀悟情,提高閲讀能力

40分鐘時間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是挺長的,如何讓好動的孩子們上好閲讀課?因此在後半節課時,我就是讓學生站起來,動起來,説起來,讀起來,在動作的配合下有節奏的讀,學習有韻味的讀,有感情的讀,在琅琅的書聲中,反覆朗讀成誦,在讀中瞭解閲讀樂趣,理解課文內容,逐步提高閲讀能力。

第6篇

1、認識“蛙、信、每、收、封、鴨、安、傷、今、驚、讀、第、次”13個生字和“爪字頭”“月字旁”兩個偏旁;會寫“非、今、朋、每、安、採、過、送”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懂得好朋友之間需要關心,需要溝通,應當互相幫助,大家才會更快樂。

體會小鴨的話:“看到你這麼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一、這節課我們還來學習這篇童話故事,齊讀課題。

小松鼠託蝸牛大叔給小青蛙送去了一封信,在這封信裏,小松鼠對小青蛙説了些什麼?

小松鼠為什麼給小青蛙寫這樣一封信呢?讀課文的1、2、3自然段。

3、一隻小青蛙坐在井邊,一臉不高興,這回你知道“一臉不高興”什麼樣?

師:小松鼠看到小青蛙一臉不高興的樣子,聽了他傷心的話,於是馬上回到家,決定給小青蛙寫了這樣一封信。(齊讀)

四、小松鼠把信寫好了,就要送出去了,請誰幫忙呢?讀4、5兩個自然段。

五、我們學習了兩次對話,還有幾個自然段,看看它們還説了些什麼呢?

1、教學“別難過,你一定能收到好朋友的來信!”“不,不會的!”

六、小青蛙終於盼來了朋友的信,我們和小青蛙一起大聲地讀信。

2、你們看,後面有個省略號,是説小青蛙沒有唸完,那後面還會寫什麼呢?

總結:小青蛙得到的幫助是幸福的,而小松鼠和蝸牛幫助了小青蛙是快樂的。它們給小青蛙寄去了一封什麼樣的信?

?寄給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講的是動物之間友誼,一下是對本課的反思:

進入課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能幹。 “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學生們興趣盎然,一下就猜出是青蛙。然後我對學生説:“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就猜出來了,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隻小青蛙的故事。”隨機板書課題:寄給青蛙的信。大家齊讀兩遍,質疑: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有的學生説:“我想知道誰給青蛙寄信?一封怎樣的信?它為什麼要給青蛙寄信?”老師誇道:“這個問題問的真好,請小朋友們帶着這個問題去讀讀課文吧!就這樣,孩子們帶着質疑,懷着好奇心,自由地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一找答案,並要求圈出生字。通過“問一問” “讀一讀” “找一找” “説一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明白了小鴨子是為了讓好朋友小青蛙不再傷心難過、得到開心快樂,才給小青蛙寫了這封信。

語文教學的精要所在,就是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教學中,我抓住課文中的三幅插圖:“青蛙等信” “小鴨寄信”青蛙收信“三個不同的情景,小青蛙不同的表情,重點體會它由“難過”到“開心”的變化。抓住“難過” “傷心” “安慰” “興高采烈” “快活”等詞語,反覆指導學生朗讀,採用“示範讀”“齊讀”“分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的朗讀方法指導學生多讀,一遍一遍地讀----從讀通到讀順,再讀出感情,讓學生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走進這個童話故事,體會朗讀的快樂。

課文的最後一段中,小鴨説:“看見你這麼快活,我也非常快活。”這句話是全文的理解的重點和難點,這句話,讓學生反覆地讀,反覆體味兩個好朋友彼此得到的快樂,最終懂得:小鴨子關心朋友的心願,那就是:“能給朋友帶來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

課文結束後,老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親身體驗來談談:你平時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好朋友的?分小組交流一下,同學們討論得還挺熱烈。有的説好朋友是怎樣幫助自己的,有的還説出好朋友對自己不友好的事。

在班上舉行一次“xx,我想對你説”的好朋友談心會,鼓勵孩子們多與好朋友交流,多給予好朋友關心,讓孩子們從中體會得到交流的快樂。之後,讓孩子們像小鴨子一樣,給自己的好朋友寫一封信,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1、分角色朗讀指導的時間少了,部分學生還弄不明白自己的角色,該讀的不讀,不該讀的卻讀了,整個朗讀過程顯得有些亂,朗讀的效果不夠理想。

2、在給好朋友寫信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還不知道怎麼寫?寫些啥?就照着小鴨子的信抄了一遍,這是感到很遺憾的地方。

第7篇

這是一篇説明文,介紹了創造了文字之前,人類記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語言通俗易懂,文章結構清晰。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從文中找信息、歸納段意、大膽想象。

先説説如何從文中找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認真讀課文,從文中的句子找出答案,例如“結繩記事”、“貝殼記事”是如何記事的,先找再讀,找出具體的語句,反覆讀,讀中加深理解。然後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再讓學生 比較“結繩記事”和用“貝殼記事”的方法。在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找出表示信的事物及信中表達的意思的句子,同桌互讀,再齊讀。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體會沒有文字的`信的侷限性,比如容易讓別人誤會表達的意思,再讓學生談談現代的傳遞信息的方法。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認真閲讀的習慣。在這一環節,學生基本上能比較準確地説到。

在分段時,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的題目來思考,經啟發後學生把課文分成了兩部分。歸納段意時,我啟發學生找中心句來歸納,全班有多數同學能比較準確地進行歸納。

孩子們對文中提到的記事、書信方法感到很好奇,我藉此鼓勵他們大膽想象,不僅瞭解古人記事的方法,還鼓勵孩子們想象古人如何用它們記事,來訓練學生活學活用文中告訴的方法,學生在這一環節發揮得比較好,從繩結的大小、貝殼的大小、顏色分別發揮想象,説出了能代表的事情。我又引導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參照這樣的方法來想象一下自己不用文字怎樣來記錄一件事情,孩子們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很多孩子設計了自己的不用文字的書或者信,想到了用圖畫、一些符號或者樹葉等實物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一些創意。

第8篇

新的學期,新的開端,新的起點。學期伊始,我們組內每人一節展示課如火如荼的展開了,經過充分的準備,我順利地完成了本次展示課活動。為了今後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現將本節展示課,總結如下:

首先,課一開始,我便讓全體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背誦前面所學內容,學生們都能整齊流利的背誦,為了鼓勵學生,我為每一組加了一顆星,使每個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學生們學習的勁頭更高啦!此外,在課堂上,我通過個別朗誦、齊讀、男孩女孩對抗賽等都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二、注重與語文學科相結合,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

如文中的生字(利用遊戲“火眼金睛”訓練學生認識文中的生字,學生興趣盎然。),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加強學生的基本素養。

學生接觸古文知識較少,學習的難度加大,學習時就感到吃力,從而影響他們學習國學的興趣。我在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注重開展遊戲教學,在課堂上採用“火眼金睛、小小復讀機、接龍、尋找外星人、小火車”等遊戲,深受學生喜愛。以往的很多遊戲只能讓個別學生參加,尋找外星人的遊戲卻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遊戲,真正起到了複習鞏固的目的,遊戲中同學們集體朗讀掩護外星人,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在熱烈的氣氛中,臨近下課學生們還絲毫沒有疲憊的`感覺,都在積極認真地讀,效果很好。

四、利用視頻講解、故事與原文字句有機結合,緊密聯繫生活並注重品德教育。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我將字句含義編成學生所熟悉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激發學生將弟子規所學的內容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去;此外,我還積極尋找視頻幫助學生理解“無心非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並舉生活中的事例,幫助學生區分無心非和有心非,通過情景設置,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過能改歸於無”的意義所在,鼓勵學生勇於承認錯誤、主動改錯。

課堂上學生表現出色時,我隨時都用大拇指表揚他們,朗讀的比較好還有小笑臉獎勵給他們,每組學生一起努力學習,能為小組爭得紅星,當他們最終取得勝利時,組內成員都有小印章的獎勵,這些措施都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國學的信心。

在講解第一大段時,現實生活中的小故事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字句的內容,但我更應該將這些字句的意義講講,及時總結,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此外,多音字的滲透一直是國學教學中的內容,但由於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拼音,我害怕多音字的學習會干擾他們本節課的學習,因此,我只針對容易出錯的兩個多音字進行了講解,其他的多音字並沒有豐富,究竟是否要將多音字全部滲透,這還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的探討、嘗試;在最後的“小火車”的遊戲中,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學生讀得很熟練,我反思了一下,這個遊戲不太適合在新課中進行,難度有些大(學生不太認識字,讓他們順着全讀下來比較容易,而讓他們單獨接龍,一是可能會緊張,二是注意力稍微分散,就容易出錯。)要是用在複習課中,效果可能會更好。最後的環節應該改成學生展示自己,可以請個別學生朗誦甚至背誦,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本節課還應該將“知錯就改”的小故事貫穿其中,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樹立榜樣。

總之,一節課匆匆而過,我在積極努力的嘗試創新中,雖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我相信,我會不斷進步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