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篇 "數學思維的啟迪與拓展:我的課題研究體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1W

在數學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將分享我在數學課題研究中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示。

數學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篇

第1篇

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集體教學還是很普遍的,老師的活動設計也是按照本班孩子的實際水平來設計,這就容易造成能力強的孩子“吃不飽”而能力弱的孩子“吃不下”,兩極分化越來越厲害,使得能力弱的孩子逐漸失去數活動的興趣。本學年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能力差異教學活動的研究。關注幼兒差異,讓幼兒學習不一樣的數學,下面是我在本學期研究中的一些體會:

我們不求能力差異的幼兒同時達到預定教學目標,允許他們異步達標。因此,在目標的制定中,針對不同差異的幼兒設計不同層次的目標。首先強調基礎目標,重視目標的統一性,突出教學要求的一致性,以確保目標指向大部分幼兒,同時考慮目標的彈性,突出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對不同水平的幼兒要求不同。能力弱的幼兒注意基礎目標,適當降低要求,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為目標;能力中等的以教材為基礎,培養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爭上游的態度和信心。能力強的幼兒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注意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如中班“排序活動”的目標:讓幼兒初步學會按物體數量的aabcdaabcd規律排序。能力弱的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觀察圖的排序規律完成abcabc練習。中等能力的幼兒能根據教師要求按abcdabcd的規律排序,能力強的幼兒:鼓勵幼兒自定規則,按物體特定規律排序,能創造不同的排序方法等。

教師在選擇方法時對不同水平的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異步達標的目的。如在學習排序時我針對佳妍、景倫、翰楊三個存在明顯的認知差異的幼兒選擇了不同的指導方法。對於翰揚在串珠子中表現出思考型的認知特點,在串珠子之前,他用一定的時間去思考、觀察模仿表現出一定的認知策略,呈現的作品也相對比較好。對待這樣的幼兒,我對他提出了新的要求,讓他串出與教師不一樣的項鍊。而對於已有一定的歸類意識景倫,我採取了“讓他跳一跳就夠得着的策略”,鼓勵他學習簡單的單維排序來串珠子。對於佳妍,她屬於無目的的玩,缺乏思考和歸類方面的能力,針對她的表現我利用同伴影響的作用鼓勵他模仿旁邊的同伴把相同顏色的串在一起。我們只有正視幼兒能力的差異,尊重這種差異,讓幼兒有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學習過程,從而獲得有差異的發展。

在提供數學操作材料時,既要考慮活動目標,又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能力差異。要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發展的規律投放材料,體現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性,使每個幼兒都能輕鬆自如地使用材料,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發現、自由探索、自我發展的目的。如在數學活動“排排隊”中我們班級孩子們的照片拍下來,從矮到高或者從高到矮排序。一番觀察下來,我發現兩極分化特別厲害,能力強的孩子一會兒功夫就能把三個小朋友從矮到高或者從高到矮整齊地排好,而能力弱的孩子拿着小朋友的頭像,不知怎麼放才好。於是,我馬上調整了遊戲材料,給能力強的孩子一筐材料裏放了4—5個小朋友,讓他們想想人多了該怎麼排隊,而能力弱的一組,我就在底板上畫了從高到矮的矩形圖,暗示孩子高個子應放哪,接下來放哪,最矮的矮個子應放哪,並形象地把它説成是高房子、中房子、矮房子,暗示他們一一對應擺放,果然能力弱基本都學會了。又如在中班進行關於分類的教學時,我給能力強的幼兒提供形狀、顏色、大小各異的圖形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徵分類;給能力弱的幼兒則提供只有一個變量的圖形片,如顏色不同,而大小、形狀相同的圖形片,這樣分類時沒有干擾,就顯得簡單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則提供花片、鈕釦等實物進行分類。只有讓每個幼兒進行適合自己能力層次的操作,數學活動才不會流於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注意個別。

幼兒之間的差異是客觀的,也是永恆的,教育不是消除差異,而是承認差異,並尊重差異,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評價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教師評價的要求也不同。對於特殊幼兒,教師採用“拉一拉,幫一幫”的態度多鼓勵、多引導,及時給予幫助和輔導,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對能力強的孩子多采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法,提高的競爭意識,高標準,嚴要求,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評價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幼兒參與,給孩子一個靈活的評價標準,啟發他們多看到同伴的長處,引導他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互動讓幼兒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總之,數學教學要面對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幼兒的不同發展需要。更要教師能正確對待幼兒客觀存在的差異,積極探索數學教學中的差異問題,承認差異,尊重差異,關注差異,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幼兒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幼兒的智慧潛能,就一定可以讓不一樣的幼兒學習不一樣的數學,在不同的機會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1、如何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和在課後的反思中也關注幼兒之間的數學差異這將是我今後繼續研究的內容。

3、每個年齡段幼兒的分析還有采取的措施如何更具有針對性還有待加強。

數學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篇

第2篇

“課題學習”是在新課標下的新增內容,意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課題學習也是我國國中數學新課程的全新內容,是整個國中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課題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和認識相關的知識,體會應用數學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而且還讓學生感悟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其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看似簡單卻藴複雜於其中。比如七年級的“10.3課題學習:從數據談節水”,需要學生採集大量的數據、處理數據,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否則不能完成課前的準備工作。

2、“課題學習”的內容以何種形式來呈現這也是比較難把握的。比如:九年級的“ 23.3課題學習 圖案設計”,本節內容是以活動課的形式來學習還是以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當然以其內容來看應以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為佳。

3、把“課題學習”當作活動課。把“課題學習”當作活動課,這種觀點的教師不在少數。的確,有些課題學習的內容可以組織成活動課,比如:九年級的“ 29.2三視圖29.3課題學習 製作立體模型”,七年級的“4.4課題學習 設計製作長方體形狀的紙盒”。

吃透教材,備好課,這是教師上好每一節課的前提。對於課題學習更應如此,不打無把握之仗。

對於這一點上面也提到,針對內容要採用相適應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如:組織成活動課、分組合作學習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等。

3、適時引導,及時總結,體現思想,形成規律,提高能力。

教師要及時引導好,總結好。切忌為講本知識而只講本知識,應該讓學生明確同屬於這一類型的題目該如何分析,即要做到一點蓋面,舉一反叁。

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索和猜測的基礎上及時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以採用小組合作活動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問題的連貫性和前後內容的一致性,引導學生分類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啟發學生髮現更具一般性的結論,尋找一般性的解決方法,對不同學生有不同要求,分層教學,滲透處理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要求學生在課前要充分預習其內容,把遇到的問題做好標記,以待課上解決。

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師組織的各個環節中,對於疑問要大膽探討並做到勤於動手動腦,真正把所存問題各個擊破。

把教師所闡述的規律,在分析中所體現的數學思想,以及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做好筆記。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也是反思積澱的過程,更是鞏固提高的過程。

培養好學生的數學素養,需要長期探索課題學習教學,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學習,不斷完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