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調查報告7篇 國中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一份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2W

本次調查旨在瞭解當前國中生的消費習慣和價值觀,共收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0份有效問卷。其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趨勢和現象,本文將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國中生調查報告7篇 國中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一份調查報告

第1篇

我於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羣體。本次調查主要是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調查結果表明,成績較好的學生多采用上課及重點的方法,這類學生約佔22%,他們都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節省大量時間。大部分中等生採用做詳細筆記的方法,而差等生則很少或根本不記筆記。基於以上學生聽課和記筆記上的區別,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聽課、記筆記,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加大教育培訓改革力度。農民工靠的是實用技術,企業需要的是技術熟練、又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要根據“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加大教育培訓改革力度。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市場經濟規律,改革辦學機制,堅持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調查目的:通過對賀家橋中學師生對歷史學科認知的調查,瞭解普通農村國中歷史學科的教學的現狀,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癥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農村中學歷史學科教學的發展。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 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國中生調查報告7篇 國中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一份調查報告 第2張

第2篇

我們於20xx年3月~5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漁峽口鎮第一、第二初級中學進行,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5%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熤兇ǎ牨弦瞪?掙錢多,24%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3%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3%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

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3篇

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的零錢越來越多,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以及社會上的少年犯罪現象也由於這些因素隨之越來越多。中學生不同於其他的消費階層,他們無經濟收入,但因為很多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被家長視為“小皇帝”,因而消費水平比較高。在國中階段,國中生作為消費者,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錢,而國中的資料費、生活雜費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國中生如何合理消費、節省開銷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因此,瞭解國中生如何消費,便知他們如何理財。

1、通過活動,調查國中生學怎樣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2、通過活動,正確認識金錢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們當今的青少年應樹立什麼樣的金錢觀。

研究內容:調查國中生的零花錢的數目、來源、用途,以及零花錢使用時的消費理念。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設計注意科學性,遵守題目制定的準則——越簡單越好,使題目簡明扼要,層次分明,為確保信度,問卷採用集中填寫當場收交的方法,問卷上不寫姓名,問卷結果不會對各位羣眾產生任何不利影響,請你們如實回答

1、你每月的零花錢是:a50元以下 b 50—100元 c 100—150元 d150元以上 a:18,42.9% b:16,38.1% c:3,7.1% d:5,11.9%

a勤工儉學 b父母 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d其他親戚 e其他來源a:6,14.3% b:34,81.0% c:7,16.7% d:3,7.1% e:4,9.6%

3、你的零用錢主要用途是(可多項選擇)a買書籍 b 儲存起來 c買零食 d打遊戲 e體育運動 f買衣服 g朋友聚會 h其他a:21,50.0% b:23,54.8% c:20,47.6% d:2,

a 不會因價格貴而放棄 b 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 c沒什麼看法 d不應該 a:1,2.4% b:28,66.7% c:5,11.9% d:8,19.0%

a父母,因為他們是過來人 b兄弟姐妹,因為他們比父母更瞭解我需要什麼

c同學或同齡的朋友們,因為他們知道什麼不讓我落伍 d沒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a:10,23.8% b:10,23.8% c:6,14.3% d:16,38.1%

1.每月的零花錢學生每個月的零花錢在50以下的佔42.9%,在50元-100元的佔38.1%,也有少部分學生的零花錢很多。順德區的生活水平、消費水平都比較高,家長給子女的零花錢也比較多。

學生的零花錢主要來源是父母,佔81.0%。國中生學業重,課程緊,基本上沒什麼時間參加勤工儉學。學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錢的主要來源是父母。

選擇儲存起來的的佔54.8%,買書的佔50.0%,買零食的41.6%,還有少部分同學選擇買衣服。八年級(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類的東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時的零花錢都是自己處理。平時學業忙,沒時間逛街,於是很多選擇儲存起來。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識很強,因此選擇買書。國中生正長身體,容易餓,加上嘴饞,因此總在課餘時間去買零食。在學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買衣服的錢比較少。

考慮價格的佔52.4%,考慮商品的用途的佔26.2%,考慮是否符合時尚潮流的'是23.8%。買商品時,首先考慮它的價格,只要喜歡、買得起,不管實不實用,都會買下。有些學生考慮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盡其用,認為沒必要買沒用的東西回來擺,浪費金錢。中學階段的這個年齡正是對時尚有敏鋭觀察力的時候,對時尚感興趣,追求時尚正逐漸影響學生的消費理念。

認為可以考慮的佔66.7%,認為不應該的佔19.0%。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滿足於吃得飽,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適的生活,因此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學生認為不應該,他們認為沒必要把錢浪費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飽飯,穿着舒適就行了,沒必要追求名牌。

學生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風格來源很廣,既有父母佔23.8%,也又兄弟姐妹佔23.8%,更多是自己佔38.1%。在家裏,平時跟父母,兄弟姐妹出去消費,或多或少收到他們的影響,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消費理念,不再收他們想想,而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對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看法是學生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的佔81.0%,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學生勤儉節約的意識還是很強。

當零花錢不夠時,很多學生選擇向父母要,佔52.4%,也又少部分選擇自己賺,佔26.2%。國中生還是消費者,沒有賺錢能力,所以零花錢不夠時,首先想到的還是向父母要。

很多學生選擇儲存起來佔41.6%。這個月零花錢多了,或許下個月就不夠,為了以防萬一,很多學生就選擇存儲一起來。

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成於青少年時期,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度,就能折射出將來當家理財的點點滴滴:一個從小克勤克儉的孩子,長大後花錢自不會大手大腳:小時候“要風得風,要雨有雨”,讓他感到錢來得很容易,長大後一不留神,就會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們深刻地理解了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這方面的許多知識。觀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人們的行為中慢慢改變,而行為又會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觀念。消費正是這樣的,它既受內在因素的影響,也受外來事物的影響,我們應該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勤儉節約和儲蓄行為是個良好現象,家長應對此加以鼓勵和正確引導,使孩子從小養成善理財的好習慣。

第4篇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説“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説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説完全摒棄,也不能説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喜歡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喜歡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第5篇

隨着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與普及,計算機網絡已遍及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利用計算機方式教學,能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人以直接、具體、真實之感,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網絡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視,對於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實際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地促進作用。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上網總人數已超過20xx萬,其中學生上網人數日趨增加,占上網總人數的20%以上。經過我們的多次摸底調查,發現中學生的上網情況是:68%的人上網是為了玩遊戲,39%的人上網欣賞文藝、體育,35%的人在找朋友聊天,26%的人上網發電子郵件,只有16%的人關心計算機軟件,6%的人學習衞生知識及關注新聞。由此可見,大部分中學生上網是為了玩遊戲、搞娛樂和交朋友。網絡對中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身心健康和價值觀念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們不僅要看到網絡有利的一面,也應該特別關注不利的另一面。

首先,影響新觀念新意識形成。網絡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等特徵。大量的網上信息確實能為中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的平台,能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但是網絡信息沒有經過篩選,在任何觀點都可以自由發表的網上,自私自利和實用主義的西方價值觀,享樂主義和追求享受的腐朽生活方式,也會魚目混珠夾雜而來。由於中學生時代的觀念意識還沒有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不夠成熟,這時如果大量地接受這樣的各類網上信息,勢必會影響中學生新觀念新意識的形成,使他們逐漸接受西方民主、西方文化,從而歪曲我們傳統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其次,威脅學生體質心理健康。中學生如果長時間上網,必然要擠佔必要的參加社會活動的時間和體育煅練時間,還要擠佔正常的學習時間,這樣很不利於社會活動能力的提高和身體的'健康,也不利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中學生時代是人生中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如果這時長時間地上網,極易造成身體的疲勞及神經衰弱,從而造成體質下降,情緒不佳,嚴重影響身體各方面的成長髮育。另外,形象化的網絡內容,雖然能強化學生接受看的能力,但同時弱化學生思維的能力,經我們調查發現:長期迷戀網絡的中學生,其書法寫作、分析評論等許多方面的能力,明顯要比接受傳統教育方法的學生降低。

再次,影響現實社會人際交往。由於網絡具有自由平等、虛擬間接等特點,而正處在青春發育時期的中學生思維活動極為活躍,他們十分渴望得到與成年人平等交流的機會,而網上虛擬的平等交流是可以自由選擇對象的,這在現實社會中對他們來説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學生十分樂於在網上就許多問題特別是一些自己關心的校園和社會熱點問題發表各自的觀點、意見,進行交流、討論,流露出他們的真實思想,可以在此完全發泄自己內心真實的快樂與痛苦,這樣能通過網絡的虛擬來彌補現實生活中的缺憾。由於中學生時代的性格尚未成型,如果長期只在網上交友,就會大大降低他們與社會自然人的實際交往能力,因為網絡上的自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錯覺,似乎可以不用關心實際生活的冷與暖,不用關心別人的苦與樂,只管自己的心理感受,而這在現實社會是絕對不可行的。

第6篇

近年來隨着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為了調查節能減排和環境污染問題,我們小組對社區的環境衞生進行了調查。

綠色社區是人人嚮往的居住條件,但現在的社區大多還沒有達到綠色社區的標準。,普遍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節能減排不僅是企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問題,更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從每一個小事抓起、從身邊做起。一個很小的忽視都可能浪費掉大量的水、電和能源。

我們在對節能減排綠色社區的`調查過程中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4、你家是否常用一次性用品(快餐盒、筷子、塑料帶等)?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小區內的清潔十分良好,很少看到垃圾,但有亂丟廢棄電池和扔掉可二次利用的東西的現象;大家也不太注意使用環保材料,常使用一次性用品;有些人出門在外,感覺時間短,也常有不關燈的現象;大多數年輕人沒有將水進行二次利用的習慣。小區內的綠化整潔還不錯,但沒有看到一些相關的節能環保措施,小區還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垃圾的分類回收以及污水排放等問題。

我們這次調查,主要是針對社區的節能減排環境污染方面。經調查我們發現,時代在進步,同時,人們也不斷的製造垃圾,不斷的浪費能源,不斷的排放尾氣,不注意環保,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節能減排當務之急,這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希望我們城市進步的同時,決不要忘記節能減排,決不能忽視環境保護。作為國中生,我們更時刻要有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意識,以促進我們未來的城市發展更加美好。

第7篇

我於20xx年9月19日,來到xx市xx中學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教育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順利的完成實習工作。 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數學這門課而言的。為 了發揚成績、彌補不足,對教學做如下分析:

1. 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平時的教學中基本上都能做到:

突出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實用性和發展性,推崇“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 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教學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與合作者。

2. 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學評估的推動下,通過課堂教學的“説、講、評”活動,我們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有了提高,能夠在教學通案的 引領下,整合出適合自己的教學個案,並結合我校的學情,能夠在教學上重視發 揮學生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參與、探究、體驗,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 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備課、上課、檢測、批改、輔導等方面有了 顯著提高。

3. 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顯著提高,在課堂教學上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如我校正在實施的“三元”教學法 ,對教學內容採用“三環-兩步—一展示”的模式展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 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好數 學的願望好信心。

具體表現:(1)教學過程教師講的多,就怕學生學不會。(2)師生互動、課堂練習、作業佈置不能實現分層教學,不能顧及優、中、差各類學生的智能差異, 解決不了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教學問題。(3)重結論、輕 過程,對一些數學公式、定理的形成過程沒有讓學生親身經歷質疑、判斷、探究 以及相應的分析、討論、概括的認識活動,忽視了學生的發現與探究,過分的強 調了接受和掌握。(4)課堂教學中教師雖意識到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過程的 重要性,但在心理上還不能完全放下,怕課時不夠,習題講少了影響成績。

現在的教學形式都在提倡小組合作學習,都認為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充分體現教學民主,能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而我從教學實踐中感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