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後感集錦7篇 自然的力量:《瓦爾登湖》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6W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的代表作之一,以作者在瓦爾登湖畔的隱居生活為主線,描繪了自然、生活、自我之間的關係。此次讀後感集錦將介紹各類讀者對於這本經典文學作品的不同理解和感悟,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

《瓦爾登湖》讀後感集錦7篇 自然的力量:《瓦爾登湖》讀後感

第1篇

朋友向我推薦《瓦爾登湖》這本書很久了,這回趁着假期,我終於有機會一睹它的芳容了。第一次拿起這本書,看到書名,便被它朦朧的意境所感染,腦海裏浮現出無數浪漫悽美的畫面。可是當我迫不及待地閲讀正文時,我大跌眼鏡,瞬間石化了。

梭羅在《瓦爾登湖》主要敍述了他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日常生活,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裏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隻螞蟻的爭鬥。所以,一開始,我很難接受這本書的枯燥無味,硬着頭皮讀下去後,漸漸喜歡上了他所描繪的瓦爾登湖的生活。

盧梭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瓦爾登湖畔,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牀,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他開啟了人生的新路程。

雖然生活清苦,孤獨,但是盧梭卻很快樂。他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智慧,也開始學會去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前的我們,總是在意物質的享受和攀比,我們會過分在意自己的容顏是否傾國傾城,自己的衣裳是否光鮮亮麗,所住的.房子是否金碧輝煌。但是瞭解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其實生活很簡單,我們不必過分強調外在的東西,而是要享受內心的歡愉。一個人如果內心不快樂,在美的衣裳穿在他的身上也不會使他變得光彩照人。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內心的平靜,也開始學會給生活做減法,開始學會淡泊。書中,盧梭告訴我們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後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築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迴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裏。

這些生活哲理,梭羅記錄了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迴正是生命的甦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通過這本書,願我們都能夠獲得快樂,享受快樂。快樂的生活,快樂的工作。

《瓦爾登湖》讀後感集錦7篇 自然的力量:《瓦爾登湖》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下午,反反覆覆地讀着梭羅的《瓦爾登湖》,真的很感動。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爾登湖獨居時年紀並不大,即便死去時也稱不上“老人”,但他卻給我一種唯有老者方有的廣博、沉穩和智慧的感覺。他與孤獨為伴,但並不消沉。他那麼熱烈地愛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遊並描繪着自然。他積極地探索着人與自然的關係,堅定地維護着自然的古典生態。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着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聖地呢?

關於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着喜悦,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這不是一個對世界的新奇嘰嘰喳喳叫囂個不停的孩子。我常常驚詫於他的那份好奇與平靜。他靜靜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囂的城市,還是靜謐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思考着人類偉大的創造力,也思考他們唯我獨尊的行徑。他是人類的尊者。他以一顆安靜而純粹的心靈,以一顆高貴而智慧的頭顱俯看着茫茫眾生。他在工業革命初期便預見到了一兩百年後的今天的現狀。他關懷着人類,又蔑視着人類。他擔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着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為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記憶。

以前,我一直以為我可以如梭羅般的生活。我甚至也在嘗試着那樣做,只可惜我生活在一個説不上繁華卻也絕非寂寞的小城。我無法弄到一塊屬於我的地,當然更不可能有一方真正的山水,除了把高樓的陽台安置滿各種綠色植物。儘管我生活素淡,在簡單中體味着生命的純粹,但塵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頭爛額;我喜歡山野,卻不一定能夠真正歸隱身田園。

梭羅是把瓦爾登湖當作情人來愛的吧。因為愛之深切,所以不容許破壞;而生活在文明社會裏的我們,無非是想保存着一種清野的夢幻慰安自己罷了。所以梭羅便具有了獨一無二的氣質和迥異於常人的偉大。

第3篇

有多久沒有仰望湛藍的天空?有多久沒有輕嗅花朵的芬芳?有多久沒有享受午後温暖的陽光?讀完《瓦爾登湖》後,我陷入了深思。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急促,往日那種浪漫和悠閒的氛圍,在我們急促的步伐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人們看上去都很忙,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工作,學不完的知識。因為忙,與家人的溝通只能用短信替代。往日裏,與家人圍坐在一起談天説地似乎也成了件奢侈的事。因為忙,約上三五好友去野外踏青也顯得那麼遙不可及。人人都像一根拉開的彈簧,時刻保持聚滿勢能的狀態,無法鬆弛下來。

於是,漸漸地,人們在整日的繁忙中感到了一些空洞與疲倦。優越的物質享受再也無法撫平現代人那顆疲憊的心靈。

對此,我從《瓦爾登湖》中尋找到了答案。唯有讓心靈迴歸自然才能治癒現代人那顆疲憊的心靈。也許當生活簡單到一日三餐,簡單到最後的財產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我們那浮躁的心才能真正安靜下來,享受這最單純的幸福。

白居易曾説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能心虛即我師。”這恰似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就是在這裏進行了兩年有兩個月的獨居生活。他記錄了從春到冬的這一輪的風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方式,還原生活的原始狀態。他將自己放在一個方圓兩公里內都沒有住房的地方,住在一個簡樸的小木屋裏,小木屋中只有些簡單的陳設,他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憑藉着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人生的思考,寫出了《瓦爾登湖》。每每讀起這本書,都彷彿讓我聞到了那片森林的青澀氣,那片湖水波光粼粼,潮濕的新鮮水汽,透過他的文字,可以聽見來自純粹生命深處的自然歌吟,可以清涼煩躁的心靈。

大自然是睿智的,生活在他的懷抱中,才能呈現出世間最真實的情感,才能體會生活中最本質的內涵。把自然收藏於心間,足以讓我們從容恬淡。在自然中生活,汲取她無拘無束的精華,呼吸她清新質樸的空氣,享受她平平淡淡的.生活,為疲憊的心靈找到一個修養的港灣。

不論我們的生活節奏有多快,請找個空閒時間,拋開手邊繁忙的工作,不去想那些複雜的事。帶着如兒時興奮快樂的心情,與家人朋友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我們在自然中讓心情放鬆,在與家人朋友的相處中,讓我們迴歸最自然的樣子,這也是心靈迴歸自然的真諦,然後,帶着輕鬆的心情擁抱全新的生活。

第4篇

梭羅的《瓦爾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串聯起他在瓦爾登湖畔進行經濟實驗的始末,留給我無盡的想象與羨慕。

關於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着喜悦,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物質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為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最後作者又以“春天”結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並且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説:“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看!這是一位超凡脱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麼令人羨慕。

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圍地區,但他細膩精緻的筆調,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樹、草、蟲子”,更談“更高的規律”。他認為,從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説,漁夫、獵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倍克田莊”時,這樣寫到:便是德羅依德也要放棄他的橡樹林而跑到它們下面來頂禮膜拜了。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多麼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為席,以蒼穹為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夫一樣耕種、收穫,他很高興,他説: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事是一門神聖的藝術。在從事農耕的過程中,他也不忘“閲讀”。即使在19世紀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聖經》的智慧就足夠了,餘生便在簡易讀物裏荒廢天賦單調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湧翻滾下,現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的豐裕,精神的貧窮。我們的身體一再擴充,而精神的領地卻時時荒蕪着。聽聽梭羅的忠告:多餘的財富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對於我們無異於醍醐灌頂。

徐遲説:“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讓我們追隨着梭羅的足跡,拋棄那物質所帶來的煩悶苦惱,感受那恬靜美,聆聽大師的哲音。

第5篇

我最近在看梭羅的《瓦爾登湖》,這本書很有名,聽過的人很多,我也是久仰大名才從圖書館裏借出來一讀。這本書我看得很費勁,一個月的借閲期限已到,我只讀完了三分之一。我每天可用來閲讀的時間很少,有點時間我就想自己寫點,還好《瓦爾登湖》不是小説,而且寫得極其囉嗦,我利用碎片時間來閲讀,經常看了一大段之後才發現這一段我好像已經看過了。

在我有限的時間裏,看完《瓦爾登湖》的前幾篇,我在想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願不願意成為梭羅的妻子,跟他一起在瓦爾登湖畔的小木屋裏共同生活?當年28歲的梭羅借了把斧頭,來到瓦爾登湖畔搭建木屋、開荒種地的時候,是1845年,也就是中國的'道光二十五年。那時候西方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正接近尾聲,蒸汽火車已經可以把森林裏的木頭源源不斷的運到城市,這正是梭羅所厭惡的現代文明。但當時電燈還沒有普及,在我看來,住在小木屋裏和住在附近的鎮上都差不多。梭羅要不是這麼會寫,其實他的生活跟一個普通的農夫並無太大的差別。

跟古希臘那位住在木桶裏的哲學家第歐根尼比起來,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生活其實挺不錯的,不用捱餓也不用受凍,成為他的妻子也未嘗不可。我想象我穿越到梭羅揮舞着斧頭正在開荒的時刻,像個田螺姑娘一樣出現在他的眼前,用我蹩腳的英文告訴他:我跟您一樣願意吃苦;我吃得很少也不挑剔食物;我勤勞且聽話,可以跟您一起搭木屋種豆子;我温順又沉默,您不需要我的時候可以把我當做空氣,如果您厭倦了我,我隨時可以離開;那麼梭羅先生,您是否願意讓我跟您一起生活呢?

其實梭羅終身未婚,他不需要妻子,梭羅在書裏寫道:“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我大概是沒有真正看懂《瓦爾登湖》,我知道我更應該去想象我能否返璞歸真,找到自己的瓦爾登湖。之所以要考慮成為梭羅的妻子,因為我能力有限,我一個人幹不了搭建木屋的力氣活,我也沒有種過豆子,現代社會的獨立女性到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畔真的會飢寒交迫,那裏可不是伊甸園。

我當然知道梭羅寫《瓦爾登湖》的目的並不是想要我這樣的普通人去東施效顰,他只是身體力行的告訴大家一個道理:一個人的生存所需的資源遠比他想要的少得多,如果被物質表象所迷惑,一直身不由己,那就離自由越來越遠。

第6篇

我在一排排書架之間徘徊,當看到這本《瓦爾登湖》時,心中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當我再次捧起這本書時,正是午後,我坐在火爐旁,看着灰塵在陽光裏跳舞,四周很安靜,心裏很安靜。

對於《瓦爾登湖》,前人作有精彩評論:喬治?艾略特説《瓦爾登湖》是一本超凡脱俗的好書,嚴重的污染使人們喪失了田園的寧靜,所以梭羅的著作便被整個世界閲讀和懷念;e.b.懷特也説當所有人都不知不覺尋找從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開的隱居地時,他(梭羅)在康科德林中的房屋就是個避風港。

小王子説,如果愛上你了一朵生長在一顆星星上的花,那麼夜間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幸福,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開着花。

我們無法給幸福定義。曾看過這樣一篇報道,有家知名網站做了一項測驗,題目只有一個:你認為梭羅幸福嗎?結果從反饋的信息來看,有近六成的人認為他是幸福的。

是啊,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該是多麼幸福!有多少人為自己現有的生活而心甘情願呢?可能正因為如此才有那麼多人羨慕梭羅吧?

?瓦爾登湖》,一本一百五十年暢銷不衰的綠色心靈聖經,它的作者—梭羅,更是被譽為感悟大地詩意,實踐自然人生的文化巨匠。

在這本書中,梭羅帶我們走進他的真實生活:他為了證明自己能夠過一種簡樸的生活而隱居在瓦爾登湖畔。他在林中建起一座木屋,不大也談不上精緻,但很結實,主人將它修繕得很完美,能夠抵擋風雪而且與自然相融。他的傢俱大部分是自制的,簡單且實用,他在開闊地上種植糧食,在湖中釣魚,以應付生活必需,他在這裏生活、與人交往,一切都是閒適的。在他的筆下,我們可以領略到醉人的湖光山色,雨中的田園詩情,還有相伴而眠的雪湖美景,惹人沉醉的萬般春意……一頁頁翻下去,彷彿是身臨其境。隨作者參觀那温暖舒適的小茅屋,仔細聆聽林中的天籟之聲,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他以優美的筆觸向我們娓娓講述了關於瓦爾登湖的春夏秋冬,就像一個迷人的故事,讓我們沉醉於春天的萬物復甦,夏日的生機勃勃,秋季的天高氣爽,冬天的銀裝素裹。更有那婉轉的鳥啼,繽紛的野花,參天的'樹木,誘人的漿果,冰封的湖面……最讓人難忘夏日的午後,是那樣的單純和寧靜,作者或在林中漫步,或徜徉在書的海洋,每一個片段都讓人舒心,讓人感動。

讀他的書,心中只剩寧靜。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它不同於康科德鎮的忙碌與躁動,而是充滿了祥和、平靜的一方天地,並非不惹塵埃,卻更多了一份淡定與安然。

給自己的心靈放一個假,在喧囂世界中找尋一片心靈的淨土,在書的海洋中探索生活的奧妙,選擇《瓦爾登湖》,收穫真誠與平和。

第7篇

每次抬頭仰望天空,我知道這再也不是我們小時候居住的環境,然而只有在我們真正的家鄉,我們才能感受到那份熟悉的記憶。

春天,我走在麥田裏,廣闊的麥地似乎只有在藍天下才突顯的那麼翠綠。田間的溝塹里長了一些春風吹過的小白花。麥田很大,我知道,再廣闊的麥田,我從這頭也可以走到那頭,但是我還是隻走到了麥田中間,老人説,人走累了就要停下來歇一歇,我知道我走了一路,那時候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累,但我還是停了下來,躺在麥田中間歇了一歇,直到白雲吹盡,村煙裊裊,不用田頭有人喊,我知道要回家了。

夏天,我在進樹林裏,有人説裏面有啄木鳥,於是我走進去一直在尋找,每次都是隻聞其聲,未見其形。我知道她一定在啄木頭,似乎一點點的告訴我,她在哪,可是我就是找不到。我慢慢的往前走,看到一口枯井,我小心翼翼的探着頭,我知道里面不會有寶貝,甚至還有蛇,因為我看到了井口長滿了紅色的野草莓,大人説,那是蛇吃的,小孩子吃了會中毒,我知道大人有時候也會騙人,後來我吃了一口,也沒中毒,但我感覺我如果我再吃,有可能就會中毒,因為我心裏還是害怕,我知道惡毒的事物都會用美好而豔麗的顏色去包裹。於是我倏然的跑出了樹林,走回了家,我沒有把吃野草莓的事情告訴父母。

秋天,我爬到了山上,人們都説這裏站的高,看的遠,這裏其實就是一座荒山,紅褐色的石頭裸露在外面,熙熙攘攘的松柏佈滿了塵土,顯的是那樣的老氣蕭瑟,唯一的景色是這裏有一片蘋果園,不是紅彤彤的蘋果,結滿的是青澀的蘋果。我知道她一定很酸,果農説,酸就是要收斂。可是這裏卻沒有孜孜矻矻的秋收場景。我沿着山澗的溪流走,沙石都被時間打磨的那麼圓潤,我聽到他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我知道他在告訴我,原來他也有稜有角,有模有樣,現在他卻是這個樣。

冬天,我哪也沒去,就站在雪地裏,看那綠皮的火車從白雪皚皚的大地上駛過,異常耀眼。轉那間,看到雪地裏一條小動物留下的覓食的足跡,足跡是那麼輕,那麼淺,可是還是被我看到了,我知道,那一定是刺蝟在走過。

是的,我就是你知道的我知道先生。我走過了四季,卻沒走進你的`心頭裏。我開始懷念國小裏那顆一到冬天就白髮蒼蒼的烏桕樹,開始懷念一到夏天就果實累累的菜園地,開始懷念一到秋天就麥場地。我知道先生,那就是你的家鄉。

我也知道等我老了,我也會懷念現在的城市,因為這裏是我打拼地方,那裏同樣有不一樣的麥地,不一樣的啄木鳥,不一樣的山,甚至還有我沒有看過的大海,但我已經知道他們會是怎麼樣,這就是你知道的我知道先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