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後感1500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1W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裏的所見、所聞和所思。那讀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1500字,以供參考。
  
《瓦爾登湖》讀後感1500字

  瓦爾登湖讀後感1
  
  習慣了當前鋼鐵叢林中的生活之後,在接觸了更貼近自然的生活後,人的心境在這樣的情景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有時候會思考人在世界中是什麼樣的存在,自然又是怎樣的存在。
  
  在閲讀了《瓦爾登湖》後,不禁讓我思考了以往在意卻又逐漸忽略的問題。書的開頭講述了作者在經歷了大學在城市的繁華生活中選擇回到了鄉村,重要的是他選擇的不是從城市這個團體而歸屬到鄉村的這個團體,不單單是從一個歸屬轉移到另一個歸屬,他選擇的是在遠離鄉村的兩英里外的瓦爾登湖自我建造的木屋中生活,而他的生活也更多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強調故事的環境的原因也正是表達作者並不是轉換生活方式從繁到簡的過程,更多的是作者歸屬自然,感受自然的生活方式,僅有身處在自然中,才能感受到之前被遮蔽的眼睛變得明亮了。
  
  在書中,人並不是生活在城市就是被束縛的,在鄉村就是自由的。梭羅以他明亮的眼睛看着各個環境生活的人們,人並不是由環境界定他們的思想的,很多人總是被束縛着,束縛在他們的生活,束縛在他們的土地以及他們擁有的,活着的人們變成了生活的奴隸,他用南北奴隸監工的方式比喻了這樣的現象,所以他在探索者生活的意義。
  
  人的生活,人的一生不是命運,不要抱怨造化弄人,一切的一切都是自我慢慢累積下來的亂起八遭的事,所以人要會使用它們,而不是給自我打造一副鐐銬,鎖住自我。
  
  1847年梭羅離開了他獨居的小木屋,結束了他離羣索居的生活,回到了鄉村,他不是背離了自然,梭羅就像是一個研究生活的科學家,在不一樣的環境中研究着,當他從小木屋搬到了鄉村後他對人與自然有了更多的感觸。
  
  湖邊的生活中,他遇到了一個獵人,獵人追捕着他的獵物,帶着他的獵犬。雖然獵人不總是能抓到獵物,可是他彷彿在享受這個追捕的過程。就像書中所説,雖然狐狸很狡猾,躲過了多次追捕,可是狐狸不總是幸運的,最終它也死在了獵人的槍下獵犬的牙下。在這部分的文中有着很多描述了自然生物與人類的語言,這些動物和獵人就像是自然與人一般,而人與自然只是單純的使用與被使用的關係嗎?在書中有着隱隱的思考與啟示。
  
  我想梭羅之所以會對自然這麼情有獨鍾,也是因為他是從城市搬遷到了鄉村的偏僻之處,冬天的湖面結了冰,雖然在旁人眼中是那麼平常,他覺得這是一種美麗。在夢中他聽見有人在詢問他一些問題,他想回答卻不能回答,在早晨來臨的時候,他看見了自然,這早晨的景象就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展此刻他的面前,夢中的人並沒有提問,他也並沒有回答,而在太陽升起的那瞬間,他明白了答案。
  
  從這本書中我收穫了許多,雖然這本書都只是在討論着作者生活中的一些事,可是思考中能得到很多的思想。作者一向在思考着人與生活,人與自然的問題,我們以前也有在思考只是逐漸的忘卻了這些問題,僅有到壞的結果發生的時候才會去反思為什麼當時並沒有去思考如何去解決。
  
  人總算被束縛着,被有形的或無形得鐐銬束縛着,我們得到的真的僅僅是生活給的獎勵嗎?還有這無形的職責,所以我們的生活並不只是為了自我而活,並不是不顧一切的去研究自我,所説的不顧一切不是指你應當放棄自我的夢想生活而去配合他人,只是你在獲得的同時會失去,就像書中所説的,繼承了農場則意味着你被農村束縛着,所以你在享受這生活的一切的同時也要去思考什麼是你該做的什麼是你不該做的。我説這些的意義在於我想説,人不能以所謂的追逐自我想要的生活就去放縱自我,要做好自我應當做的事,遠離那些讓你墮落的東西,新聞中出現的吸毒者開始越來越多的呈現了年輕化,人們不明白他們在追逐着什麼,所以他們放逐自我放縱自我,用那虛假的歡樂麻痺自我,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們要做到基本的東西,至少要明白毒品根本不能給我們任何東西卻能毀掉一切。
  
  在經歷了城市與鄉村的生活比較後,我們與自然的關係在城市中開始逐漸感覺不到了,人類在提高的同時在使用着自然給予的恩惠,卻有恃無恐的使用着,彷彿這是理所當然的。我想我們需要反思一些我們對於自然所做的事,就像之前提到的獵人與獵物,我們作為獵人只是在享受着追捕的過程,我們只是在享受着使用自然方便生活的過程,卻從沒根本的想過自然與我們的關係,我們的發展不應當以自然的破話作為資本,我們更不該以破壞自然為炫耀的資本,雖然自然無形,卻與我們息息相關。我不認為地球會被人類毀滅,人類最多隻能做到破壞自然,卻毀不了地球,而這樣下去毀滅的最終也是我們自我,我們保護自然的同時也是保護自我。我們也該停下手頭的事,只是偶爾也好,去感受下自然的美麗,感受最初作為地球一份子的感受,不是被眼前的煙霧所遮蔽,擦亮雙眼你就能看到更多。
  
  所以我們要有健康的生活,要避開那些讓人沉迷的毒品,它不能給你真正的生活,只能給你一時的放縱和被破壞的生活。我們要有着與自然共存的意識,不是單方面的去破壞它們,人與自然本來就應當是平衡共存的,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建設生態禮貌,建設美麗的生活和世界。
  
  瓦爾登湖讀後感2
  
  心藏湖泊,一齊聽大自然的聲音。
  
  繆爾説過:“走向外界,我發現,其實是走向內心。”這可視為梭羅於瓦爾登湖湖畔獨居時的內心獨白。他提起斧頭,在樹木蓊鬱的湖畔為自我建造起棲身的木屋,他把心靈高掛在世外桃源不染纖塵的枝頭,修身養性,感受自然的純淨,一年四季,在生命成長與凋零中,梭羅剔除生活的繁文縟節,隨着自然一同呼吸,迴歸心靈的本真與純淨。
  
  《瓦爾登湖》是本自然之書,書裏裝着森林、湖泊,還有林中的動物;也是一本日記,記載了湖畔的春夏秋冬。清晨即起,迎着明亮的晨光,伴着林間拂過的徐徐清風,在林木茂密的小徑上,默默看着兩隻螞蟻在爭鬥;或是在明亮而又深綠的湖上,輕搖小舟,驚起白翅鷗鳥,揮灑釣線漾起點點漣漪,將漂浮的思緒拋灑進清澈深邃的湖水中……春日,他靜聽冰湖隆隆作響,漸漸開凍,等候百鳥,萬物復甦;夏季。他整日在豆田中勞作,“帶月荷鋤歸”,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大地的力量;秋時,他在瑟瑟秋風中看落葉蹁躚而下,在透明無垢的湖面上鋪開;冬天,他緩步於如水般晶瑩剔透的冰面上,看着皚皚白雪勾勒出湖邊幽徑。“如谷之歌,紮根土裏。與風共存,與種子越冬,與鳥歌頌。”
  
  “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頭還凌亂地散步着破碎的森林”,“那裏成了一個虹光的湖泊,片刻之間,我生活得像一隻海豚”,“這一面鏡子,石子敲不破它,它的水銀永遠擦不掉,它的外表的裝飾,大自然經常地在那裏彌補。”梭羅筆下的自然美的驚心動魄。慢慢品味這本書,會發現,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梭羅對瓦爾登湖的熱愛,對山林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瓦爾登湖是他的庇護者,大自然是他無窮無盡的良友,於是梭羅寫道“到了那裏,他們填充着的小房屋是,不尋求那些本來就沒有的娛樂;休息好比宴席,一切聽其自然,最高貴的心靈,最能滿足自滿。”“我隱居在樹林,因為我期望活得從容”,一泓碧水將他身心的濁氣滌盪盡,坦蕩如赤子,讓他放空內心,思考哲學,給他堅持純淨的力量。正黃昏,雲朵暖暖地凝着,泛着夕陽的色彩,山坡下一片湖水正兀自地藍,低低掠過水麪的是幾隻白鷗,深深伏在湖底的是古樹的根節—這,不就恰是瓦爾登湖嗎?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
  
  “無論兩條腿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靈更改接近”,偶然而至的訪客是他冷眼審視塵世的一扇窗,心靈有意識的努力與思索,自然不可描述的純潔與恩惠才是他真正的佳鄰。無人為伴,此心天地同,在碧藍澄澈的湖水中,翻滾的不只是梭羅的軀體,還有鮮活豐盈的思想,思想的盡頭是神聖的神祕,拓開了宇宙空間,又化成獨立自由之箭,只在此湖畔,飄逸不知處。那個時代,是風起雲湧的工業革命時代,當各類吊車馬不停蹄的建起越來越高等娥摩天大樓,人們一窩峯地離開耕地,湧進城市,生態環境遭到了肆意的破壞,梭羅被人們視為異類,遠離朋友、親人,離開工業社會,走向田園,走向瓦爾登湖,因為他覺得,遠離世俗的時光是拋卻外在束縛獲得豐富內心的自我修煉時光。克萊爾麥克福爾《擺渡人》中有“假如説人生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覺得梭羅就是瓦爾登湖的擺渡人,近乎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給予這位哲學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荒地裏,奮力揮動着開荒鋤,—就像安泰一樣獲得了力量,他在湖邊,享受着孤獨與寂靜,像一棵樹,不妨礙他人生長,它孤獨的站立着,有些青苔從樹枝上垂下來,發出許多蒼綠黝碧的、歡樂的葉子。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一書中寫道“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愛自我,也學會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我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梭羅是怎樣看待自我的孤獨境遇的-“我並不比湖中高聲大笑的潛水鳥更孤獨,我並不比瓦爾登湖更孤獨……我並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場中的一朵蒲公英更寂寞,我不比一張豆葉,一枝醡醬草,或一隻馬蠅,或一隻大黃蜂更孤獨。我不比密爾溪,或新屋中的第一隻蜘蛛更寂寞”,梭羅沉浸在自我世界,他在瓦爾登湖建立的不止是一間供其居住的木屋,也是他精神棲居的家園,一個人的生活終究是孤獨,可是在梭羅看來,孤獨是一種享受,懷着一顆嚮往大自然生活的心,寧靜的踏上了這段洗滌心靈的道路,,而在這個被世人稱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的在空間裏,孤獨的在思想中,享受着這一切外人所不理解的完美,孤獨不但沒有讓他變得閉目塞聽,相反,他的生命變得更加圓融通達。
  
  無論是世界的另一端,不一樣時空下,“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阜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陶淵明,還是梭羅筆下那願以血肉擁抱自然的純真的炙烈之情,都是返璞歸真思想的結晶,他們似乎擁有共同的共識—精神的貧瘠遠比肉身的貧瘠更可怖。梭羅如是説,他靈魂的必需品,大概是璞玉般的湖水,繁茂的森林,是智者的文字,是思維的深邃,是內心的寧靜……他將在利慾中燻烤過的靈魂搖曳到湖畔,捧一鞠清洌的湖水洗滌去殘留的塵垢。任世界喧囂直上,淡然獨守一份古井無波的安恬平靜,他的一生是如此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他一個人,一支筆,為我們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他曾説,他恰逢其時、恰逢其地地誕生在了麻省的康城;我卻説,麻省的康城恰逢其時、恰逢其地地孕育了這位孤獨的思想者-梭羅。
  
  瓦爾登湖讀後感3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個叫大衞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並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最終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
  
  我們彷彿看見一個叫梭羅的28歲的年輕人,孤身一人來到距離康德鎮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在最短的時間裏,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我的雙手在湖畔蓋起了一座實用的小木屋,並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梭羅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用收穫的果實來填飽自我的肚子和補貼家用買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我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隱居生活。
  
  無論是晴天麗日,還是風雨雷電,都能夠看見梭羅獨自穿行於鬱鬱葱葱的大自然中,就一個人,十分簡單,十分安靜地應對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生活猶如春水般的不涼不熱,又有如夏日中的黎明時分,充滿神祕和陽光的氣息。
  
  文中,梭羅描述了一百個愛爾蘭人在冬天從劍橋來瓦爾登挖冰的故事,他們帶來各種工具,把湖上的冰切成方塊,然後裝車拉到市場上出售。挖冰人的行為是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深深刺痛着梭羅,他尖鋭地批評道:他們“剝去了瓦爾登湖的唯一的外衣,不,剝去了它的皮,並且是在這樣的嚴寒的冬天裏!”在梭羅看來,這些冰決不是商品,而是靈性與美的大自然的化身。它會給你啟示,淨化你的心靈,使你在大自然中找到永恆。
  
  梭羅以自我的實踐向讀者展示着,鼓勵人們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經過自我的生活實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麼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
  
  作者經過細膩描述瓦爾登湖美麗的湖光山色,展現了他對大自然不一樣尋常的.豐富感受和與大自然親近的天性,表達了他皈依大自然的心願和對破壞大自然行為的斥責。
  
  現實生活的壓力與緊張,使我們每個人都套上了沉重的枷鎖。梭羅的世外桃源和簡約生活,可能也是多年以後你我的期盼,至少是內心深處的。
  
  瓦爾登湖讀後感4
  
  “《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閲讀,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合上《瓦爾登湖》藍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
  
  從這個書上來説,梭羅寫了人們的貧窮不是別人不施捨或政府不救濟,更不是自我在本來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沒有換一個角度思考自我的生活和工作。偉大的人用簡單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並給自我留下閒暇時間,以用來做偉大的事和培養自我偉大的品格。“我沒有看到過更使人振奮的事實了,人類無疑是有本事來使自我有意識地提高他自我的生命的”。作者用自我在瓦爾登湖邊的生活證明了人類能夠生活得富裕而有閒暇,人類能夠和自然、和動物和平相處,能夠生活得簡單卻同樣歡樂。
  
  當梭羅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相信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瓦爾登湖的愛,對於小屋的愛,對於山林的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愛,以及對於大自然萬物的愛,然而我更看到了梭羅心中孤寂,一種超越了浮躁,超越了個人榮辱,超越了一切物質的孤寂,其實與其説是孤寂,我到更傾向與説是安靜。在安靜中梭羅看穿了生死,明白了自我需要的,然後靜靜的寫下他的思想,靜靜的在瓦爾登湖旁度過了三年。所以每次我看到他的文字時,我都能產生一種震撼,然後靜靜的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夢想,我的未來。然後一步一步的實現,在那時我才感覺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
  
  不管你的生命多麼卑微,你要勇敢地應對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縱然很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裏,你依然還擁有喜悦、開心、榮幸時光。《瓦爾登湖》資料豐富、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生活,是屬於大自然那純淨的心靈。
  
  瓦爾登湖讀後感5
  
  從1845年7月4日起,到1847年9月6日,一位生活在美國東北部的普通人梭羅,放棄了舒適的小鎮生活,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差不多正好兩年零兩個月。
  
  他沒有錢和朋友,而僅僅靠自我的節儉造起了他的第一棟小屋。他自我種豆子、土豆和玉米存活下來,偶爾也會去旁邊的瓦爾登湖釣魚來補充營養。在旁人看來,這樣的生活十分孤苦無依、十分淒涼,但在作者看來,他很享受與那裏的樹木一齊工作,他與自然也漸漸成為密友,瓦爾登湖不僅僅為梭羅供給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供給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梭羅所處的時代,美國工業迅速發展、經濟發展迅速。那個時代,大家都不停地工作,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對財富的追求似乎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在梭羅看來,這些人們被生活所擺佈,勞累得無時間和心思欣賞完美的事物,精神上十分貧窮。
  
  梭羅寧可貧窮卑微,也不願失去精神上的財富,因為那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佩服的除了梭羅的文字,還有他對自然的廣泛認識,他熟知每一種動植物,明白根據春夏秋冬來改造房子,播撒種子,他是一位獵人、漁夫、匠人,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他不單單是從書中學到一點學問,他貢獻的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這也使我反思,每一天路邊的樹木,有幾棵能夠準確地叫出名字若家中斷了電,你又能幫上什麼忙你能堅持遠離手機幾分鐘你有追求過真理嗎你有經常獨自思考問題嗎
  
  從書中,我也明白了不少真理。第一,生活能夠很簡單。這些日子在湖邊,他一向堅持着這一觀點並付諸行動。他認為過度地追求物質,為了那些浮華之物,反而忽視了簡單生活的本質,這是不可取的。第二,多實踐,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他認為青年人應當進行生活的實踐,才能把知識掌握得更加充足。第三,要有熱愛自然、樂觀的心態。他認為自然是治癒陰鬱的最好辦法,當人們享受四季的友愛時,什麼都不能使生活成為沉重的負擔,同時,我們要用樂觀的心境做事,他的人生必須比別人歡樂得多。
  
  《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但更是一本生動的書,它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充滿着獨特的氛圍,還縈繞着梭羅對大自然真摯的熱愛,書中所散發出的恬靜,使人心靜而愉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