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5篇 探究德育與社會教育的奧祕:我的總結與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4W

本文旨在總結我校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的成果與不足。在教育的沃土中,我們倡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拓寬學生視野,完善品德培養,推進社會實踐,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應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5篇 探究德育與社會教育的奧祕:我的總結與思考

第1篇

光陰飛逝,一學期的工作又臨近尾聲,本學期為了上好品德與社會這門課,我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生活既指人在生物學上的生存、活動,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感、願望等精神內涵。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任何一節課,包括《品德與社會》課,不管課是怎樣上的,學生都在生活。因此,要想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的實效,就必須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關注社會生活中與學生內心世界的聯繫。於是,我針對三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基本處於形象的、具體的感性思維階段的特點,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生活情境,運用生動有趣的生活方法,激發他們的認識情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本學期我擔任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深感肩負責任之重大,雖工作繁雜,但不敢懈怠,唯恐有負家長和學生。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等。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內容進行思想教育,培養愛祖國、愛社會的情感,力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教學中能面向全體學生,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取知識。

一學期來,我能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嚴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堅持早到校,晚離校,自始至終協助做好工作,堅決服從上級安排,做好各項工作,與教師搞好團結。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在導入新課時,我儘量引用一些學生熟悉並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並經常引用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比較有意思的例子加深學生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總之,回顧四個多月來,我按照規定的計劃,紮紮實實地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將在這教育事業上繼續努力,繼續前行。工作中常總結,常反思,是自己不斷成長和提高。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5篇 探究德育與社會教育的奧祕:我的總結與思考 第2張

第2篇

轉眼間,緊張的一學期已經結束,現針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為了培養學生擁有較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在做事中學會做人,在老師和家長的引領下學會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真鑽研課標,努力貫徹課標精神,通過各種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加社會、學會做人。

品德教育歸根結底還是得迴歸生活,通過身邊具體的人或事來影響孩子的品行。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內容來展開教學活動。例如,在《社區應該更美好》一課中,為了讓孩子能懂得作為社區的一員,我們要樹立主人翁意識,為社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助社區中的孤寡老人、為社區打掃環境等,孩子通過親身實踐為社區的美好出一份力。

這學期我繼續接手三年(1)班的品社教學工作,為了能夠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我採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迅速認識學生姓名。其次,經常和班級裏的個別學生多溝通,瞭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我還會經常在課前做些小遊戲,作熱身活動。

此外,在上課時,我也會用心去觀察這個班級的學生,特別是那些品行表現較為突出的孩子。這些學生通常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課堂教學活動,瞭解他們,有利於我更好地開展教學,讓孩子們喜歡我的課。

當然,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諸如課堂的實踐性還不夠等。在下學期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改正教學中的不足,讓孩子更加喜歡上品社課。

第3篇

本學期我根據《品德與社會》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全學期依照教材內容和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現總結如下: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係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學生生活,反映學生需要為根本。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齊心真好》這一課,我在教學時充分地讓學生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

一個學期來,本人善於做好培優較差的思想工作。對於優秀的學生要求加強課外閲讀,在課內進行演講展示;對於後進生,表現不好的不厭其煩地進行説服教育;對於學習困難的,如朗讀問答方面,就利用全體讀、分組讀、分行讀、個別讀,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讓學生迎頭趕上;對於拼圖、製作有困難的學生需及時熱心指導幫助;並適時地表揚他們的“閃光點”。下課常問一些學生的學習、生活、玩樂的情況,貼近關心他們,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有利於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和諧發展。

總之,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已順利完成,學生在本學科的學習中收穫了很多,當然,對孩子思想意識的影響和教育是個長期的工作,不是一冊書就可以完全解決的,但我在教學中對學生潛期興趣和發掘,卻可以使孩子對本學科保持着一種喜歡的興趣,相信這興趣可以讓孩子慢慢懂得,品社學科真的影響了自己的認知。

第4篇

本學年自己承當了六年級下學期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自己盡職盡責.依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時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果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協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規範,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平安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學生,和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協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維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另外,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和考慮問題的取向,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時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本學年,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當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時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第5篇

本學期,本人承擔了六年級二班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在教學中我注意到轉變觀念,力求樹立先進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師觀。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聯系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生活中的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着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備課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學期我力爭在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多渠道地蒐集資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總體效果良好。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國小生由於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侷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裏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

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後,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並藉助假設、聯想、想象、對色、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本冊品德與社會的內容網絡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收集和課堂上能夠展示的都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在課前我會佈置學生蒐集資料,在課堂上來交流,課後再做拓展的要求,每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自己本期研究的對象,形成一個專題,期末的時候再將同一專題的同學集合起來召開發布交流會。這樣,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學生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以上是我對一個學期以來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總結。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與時俱時,提高教學與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