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8篇 "培養未來公民:國小生品德與社會教育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1W

這篇教案是為國小生量身定製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旨在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健全的個人品德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社會環境及其變化,通過討論聆聽,將學生引導到更廣闊的視野下,培養他們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從而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8篇

第1篇

?美麗的生命》選自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編寫思路是從“欣賞”生命、“感知”生命的美麗入手,喚起心中對生命個體的愛與尊重,從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本課的設計主旨是通過呈現大自然各種生命共生共存的美麗圖畫,讓孩子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命,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命,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命,感受身邊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帶來的美麗,領悟“世界因生命而美麗”,引發學生對生靈萬物的情感,為本單元后兩篇課文做鋪墊。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身子女,在家受到親朋好友的百般呵護,形成了以我為中心的思想,缺少對周圍生命的關愛,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種各樣的生命體,甚至以摧殘其他生命體特別是身邊的花草樹木等為榮,這種現象説到底是道德的缺失,而這種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在於對生命教育的輕視。因此,有必要從小就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引導他們瞭解其生命需求,感受生命的豐富與意義,讓他們在交流中受到觸動並給予其生命的關愛與尊重,使“關愛”落實到生活的每個角落。

本課從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命談起,豐富多彩的生命使世界變得生動、精彩,引導學生懂得生命是值得珍愛的道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使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景、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留心觀察、主動了解世界上的各種生命,感受到生命為世界帶來的生機、活力;從而初步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然後在此基礎上共同探討各種生命之間該如何相處,以達到教學的高峯“生命需要相互關愛”,最後將“熱愛生命”的意識從小紮根在學生的心中。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大自然各種各樣的動植物,讓學生初步瞭解生命的多種形態,感受生命的美麗。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動植物的喜愛之情。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都值得珍愛。

3、行為與習慣目標:懂得關愛、善待身邊的`動植物,學會和它們和諧相處。

通過觀察大自然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感受生命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動植物的喜愛之情,懂得關愛、善待動植物。

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都值得珍愛,要善待每一個生命。

同學們,在這廣闊的宇宙中,有許許多多的星球,我們的家園———地球便是其中的一顆,你知道地球與其他星球有什麼不同嗎?(生答:地球是有生命的。)師邊播放圖片邊講述生命起源的傳説?提問:你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嗎?

1、欣賞:美麗的生命、美麗的世界(欣賞有關大自然的生命視頻)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早在30億年前,地球上就有了生命。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現在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共生活着150多萬種動物和40多萬種植物呢。地球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有生命的地方。因為有了這些美麗的生命,我們的世界才如此多彩。

師:小草在風中飛舞,鮮花在競相開放,小鳥在樹林裏歌唱,松鼠在枝頭跳躍,魚兒在水中玩耍,這就是生命的魅力,它生生不息,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它五彩斑斕,正是由於它們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世界才因此而變得美麗。

(1)、通過學習,大家想一想在你們身邊,你知道的生命還有哪些?説説它,並上一幅畫。

師:大家説的很好,任何一個生命都需要人們的呵護和關照才能健康的成長,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1)師:如果當這些生命都不存在了,我們的生活會變的怎樣?整個世界又會怎樣?播放淒涼的音樂,讓學生想像在沒有生命的世界裏將會看到什麼?(生答)

(2)觀看無生命的圖片(課件出示《乾涸的土地》),提問:你有什麼感受?(生交流感受師小結)

師:同學們,這是一個只有黃沙、只有恐懼、只有荒涼而毫無生命氣息的世界。回想剛才那個美麗的世界,看看現在這個世界,你們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

(3)師:通過大家的探究交流,我們發現地球上最寶貴的財富是生命,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變的如此生動和精彩。每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各種生命息息相關,我們應珍愛我們的世界。

回憶校園、田地、村莊、小河裏都有哪些生命,並完成下面表格

整個世界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大自然的生機就是生命的體現,生命沒有了,世界也就沒有了!下面,就讓我們以一首小詩結束本節課內容。(配樂朗誦)

品德與社會是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以品德教育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基礎課程,是國小德育的主渠道之一,為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起着奠基作用。

我認為生命的原則不應當僅僅適用於人類,而應當適用一切生命。人類應當像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愛一切的所有的生命。我還認為道德教育應以珍愛生命為出發點,教育我們的學生對所有的生命應保持最基本的善意,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避免傷害生命並救助生命;我們的道德教育應當教育學生以向珍愛自己生命那樣對待一切生命,讓學生在體驗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同時體驗到所有的生命的存在。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生命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話題,為了“激活”學生心靈深處沉睡的生命意識,提前一週我讓學生在校園裏、在家裏以及社會上尋找有生命的動植物,讓他們認識到動物、植物與我們人類一樣都有生命。他們與我們朝夕相處,是我們的朋友。課上我讓學生交流自己觀察到的動植物的生命。並每生畫一幅有關生命的想像畫,在班上介紹自己的畫,比一比誰的想像力更豐富。

整節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了生命,知道世界因為生命才美麗,我們應該善待、關愛生靈萬物。

1、課後沒有及時和學生進行反思。不論是老師或學生在每一次活動的結束時,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與所失,讓反思成為下一次課取得成功,進步的前奏。

2、課堂內學生動的還不夠。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要實現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接受“活”的教育,閃爍“活”的思維。在“動”中去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培養能力,養成勇於創新、勇於探索的品質,也讓課堂成為學生髮展個性的舞台,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體驗快樂。

國小品德與社會教案8篇

第2篇

1、課標要求:本單元從學生日常生活的家庭、學校、社區三個生活場景切入,以兒童所熟悉的生活為教學基本內容,引導學生在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理解中,學會做人和做事。

2、知識體系:第一單元安排了三個主題,主題一,我愛我家;主題二,我的學校;主題三,我生活的社區。本單元的主題思想是:(1)、體會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增進對家庭愛的情感;(2)、瞭解學校的發展變化,感受校園的文化和歷史,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3)、瞭解都市型社區和鄉村型社區的不同特色,體驗社區公共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要愛護公用設施,尊敬社區中為人們服務的人;(4)、學習通過多種方法蒐集資料和對資料進行簡單整理的方法;(5)、學習多角度、多側面分析和認識問題的方法

3、教材地位與邏輯聯繫:承上啟下;從前一課體會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增進對家庭愛的情感,到本課瞭解學校的發展變化,感受校園的文化和歷史,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到後一課瞭解都市型社區和鄉村型社區的不同特色,體驗社區公共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要愛護公用設施,尊敬社區中為人們服務的人,逐步體現本單元主題引導學生在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理解中,學會做人和做事。

4、核心功能與價值:對三年級的兒童來説,學校是他們重要的生活空間。學校應該是一個充滿温情,具有文化氛圍,學生喜歡在這裏生活,能夠體驗到愛和尊嚴的地方,而不應該讓他們覺得只是受教育、受約束的地方。因此,讓學生了解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學校的環境,學校的文化氛圍、發展變化和取得的成績,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感受,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及學校與自己成長的關係,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1、學生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形成了一些好的思想品德,也還有不足之處。這就使得他們多數人對這一門課程的學習充滿興趣和期待。

2、學生前面學過《我愛我的家》,學會了感受家的温暖,學會了體會愛和感恩,為學習本課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創設了條件。

1、結合自己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及學校與自己成長的關係。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校園特色角等,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績,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產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願望。

4、初步瞭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憧憬。

1、教學重點: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及學校與自己成長的關係。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2、教學難點:從校園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產生為校爭光的願望。

第3篇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體會是父母給了自己生命,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養育恩情,懂得個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長呵護的結果。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體驗能力及收集資料的能力,進而發現和理解生活中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發對父母、長輩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熱愛家庭的態度和情感。

回顧成長曆程,勾起生活的回憶,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揭示主題:《爸爸媽媽撫育我》

1、師生談話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了自己是怎麼長大的。有這麼一位同學,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特別關心、照顧她的人,她是誰呢?

3、師小結揭題:是啊,郭殷子心小小年紀就能獲得這麼多榮譽,離不開她媽媽全身心的關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爸爸媽媽撫育我》,好嗎?

通過交流、辨析和觀察,瞭解並理解自己父母親養育呵護自己的由衷,體會父母為了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萌發對長輩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回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講述父母關心他們令他們難忘的事。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是怎麼關心你們的呢?

(1)小組活動。(生在小組內交流,師參與小組內活動,提升、指導)

2、師小結過渡:是啊,爸爸媽媽為了我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可我們還常常習以為常,還不知道他們為我們承受着多大的壓力和負擔。老師建議,讓我們走進他們,看他們是怎麼想、怎麼做的?真正瞭解你們的爸爸媽媽,好嗎?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彙報交流課前蒐集“父母的一天”的作息時間,引導體會他們撫育子女的辛苦。

師:世麟媽媽的一天是這麼得辛苦和忙碌,那你們的爸爸媽媽呢?把你們蒐集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介紹吧!

師:在你們成長過程中,傾注了爸爸媽媽全部的愛,那誰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師:大家都認為,父母長輩這樣做,是對我們的關心,是為了讓我們健康成長。平常他們這樣做,你們覺得滿意嗎?我們來個實話實説。

5、師小結:是啊,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撫育我們成長(出示板書),無私地奉獻與付出着,可我們有許多人還是不能理解他們。大家想想,這樣對嗎?( )那你們就想想看,今後該怎麼做呢?

6、師小結並過渡:老師明白了,你們也愛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出示板書:愛),你們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他們。那好,藉此機會,老師建議大家動起手來,親手做一份禮物,獻給你們親愛的爸爸媽媽。

通過向父母長輩贈送禮物,表達他們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師:同學們,請你們先停下來。做好的先上來展示,還沒完成的我們課後繼續完成。

師總結:愛心之家收到這麼多禮物,老師會轉交給你們的爸爸媽媽,他們收到禮物後一定會很開心。讓我們所有的人都學會互相關愛,讓愛永遠駐我們的家!同學們,站起來吧,讓我們隨着《讓愛住我家》的音樂,一起唱吧,跳吧!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這份愛帶回你們的家吧,再見!

第4篇

1、引導學生通達對人物動作、神情的細緻觀察,用心揣摩人物語言,進而練習寫對話,將對話寫得生動具體。

2、通過有趣的啞劇表演,引導學生玩中悟寫,培養習作興趣。

1、同學們看過啞劇表演嗎?(板書:啞劇表演)你覺得啞劇表演和一般的小品表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下面老師想請同學們看一個啞劇表演,大家有興趣嗎?

1、課件投影要求:(1)請大家仔細觀察,注意表演者的動作、神情。(2)用連貫的話説説啞劇的情節。

[一位農民樣子的人走到一家烤鴨店門口往裏面看了看,店主見了,露出微笑,對農民招招手,示意農民進去。農民猶豫了一下走了進去,走近一隻烤好的鴨子,仔細端詳着,然後湊上去聞了一下,嚥了一下口水。農民指了指烤鴨,又伸出5個手指比劃了一下。店主搖了搖頭,也伸出五個手指,然後將手反了一下。農民聳了聳肩,很失望的樣子,轉身要走。店主生氣了,拉住了農民,指了指烤鴨,然後又指了指農民的鼻子,又伸出五個手指頭。農民先是疑惑不解,既而又很憤怒,店主卻死活不讓農民走……]

大家看得非常認真,誰能説説農民和店主的動作和神態?

大家觀察非常仔細,誰願意用自己的話把啞劇的情節説一説?

(請幾位學生説啞劇情節,引導學生將表示農民和店主動作和神態的詞語用進去。)

那麼,那位農民和店主到底在説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根據他們的動作和神情來猜測一下。

(1)學生再次觀察小品,重點引導學生根據農民和店主的動作和神態來揣摩他們的對話。

(2)寫一寫。要求抓住人物的動作和神態來揣摩語言。

評議重點:用上表示農民和店主動作、神態的詞語。要根據動作和神態來揣摩語言。

過渡:同學們,這位店主蠻橫無理,説農民如果不買的話也要賠5元錢給他,因為農民將他的烤鴨的香味聞走了。你猜猜看,那位農民將怎麼辦?

投影出示要求:先説出你是怎麼想的,然後再演一演。要注意動作和神態。

2、集體交流:假如你是農民該怎麼辦?(引導全班交流,請點子比較好的組演一演)

提出要求:這次老師要讓大家來説説,我們在看的時候要做些什麼?

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看了幾個小組精彩的表演,你更喜歡哪個組的表演呢?下面,老師要讓大家來寫一寫。好嗎?

寫什麼:同學們,看了課題你知道老師要大家寫什麼嗎?

怎麼寫: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將這次啞劇表演寫好呢?(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揣摩人物的`語言)

除此以外,我們還應該寫些什麼呢?(同學們觀看啞劇的反應、自己的想法、感受等。)

那就請大家拿起手中的筆,將這一次啞劇表演寫下來,看誰寫得最精彩。

這一堂作文指導課,重點是引導學生練習寫對話。我採用看啞劇表演的形式,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學生創設一個寫對話的情景,二是啞劇的表演形式使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劇中的情景容易激起了學生想要觀察敍述的願望,使學生想寫、樂想。我先讓學生演,然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説。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我故意設置了懸念,讓學生盡情“猜”,然後再演,讓學生沉浸在思緒飛揚中……此時,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展開了,説的願望必定很強烈。此時,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要説的寫下來,可謂水到渠成。因為學生有了真實的體驗,習作也就有真情實感,有血有肉。

第5篇

3.樂於分擔家務、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重難點:樂於分擔家務、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師:(出示一組學生小時候的照片)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遊戲,請你們仔細看一看這些照片,猜一猜他們分別是我們班的哪些同學呢?(學生猜)

1.師:(同時出示對比照片)瞧,這些同學小時候多可愛呀!相信你小時候一定也是這麼可愛吧!現在同學們都長大了,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1)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交流,家長參與,傾聽學生的發言。

師:你們不僅身體上發生了變化,變高了,變壯了,心理上也發生了變化,變得比以前懂事了。

1.師:聽到你們有了這樣大的變化,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老師知道有一位叫樂樂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單位。回來後,寫了一篇感想,你們想聽聽嗎?(播放錄音)

2.樂樂的感想是什麼呢?(父母工作辛苦,應該為他們減輕負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父母添麻煩。)

3.師:你們不是也和樂樂一樣,對爸爸、媽媽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你想説説嗎?

4.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交流爸爸、媽媽的工作情況。

(1)展示爸爸、媽媽工作時的照片,介紹他們的工作情況。

(3)展示自己製作的報道――“爸爸、媽媽的一天”,介紹父母的工作情況。

(4)播放自己拍攝的採訪錄像(錄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況片斷和對父母的訪談)。

7. 師:聽了大家的.彙報,你有什麼心裏話想對你的爸爸、媽媽説嗎?你想為他們做點兒什麼來表達你的心意呢?

1.師:聽到同學們都這樣為爸爸、媽媽着想,懂得要為爸爸、媽媽分憂,老師都被深深地感動了。看來你們不僅長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體貼爸爸、媽媽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師想對你們説:你們真棒!今天還有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不知他們看到你們今天的表現,有什麼想法?你們想去採訪一下他們嗎?

4.師:你聽了爸爸(媽媽)的這番話,有什麼想對爸爸(媽媽)或是老師和同學説嗎?

5.師:你們也想去採訪一下你的爸爸、媽媽,聽聽他們對你的評價嗎?如果今天爸爸、媽媽沒來,你也可以去採訪一下其他同學的爸爸、媽媽和聽課的老師,相信你們一定也有很多話想對他們説。

師:今天,大家通過學習和交流,體會到自己發生了變化,知識、能力比以前提高了、進步了。我和你們的家長都覺得你們長大了、懂事了。再過三個月新年就要來臨了,你們又要長一歲了,希望你們在新的一年裏更健康、更懂事。

2.落實計劃幾天後,完成教科書第13頁“我的感受”。

3.閲讀母親節的由來,並查找資料,瞭解父親節的由來。

第6篇

2、認識簡單的事物年表,理解年表的作用,學習製作簡單的年表。

同學們請先閲讀書本32頁的.內容,看看這些東西你都認識那些,他們有什麼作用

3、討論完畢後,請學生舉手發言,講講這些生活用品的作用和用法,教師做適當的引導和介紹。

展示其他生活用品的圖片及簡單介紹,使學生更好地瞭解過去的生活。

(幻燈片展示各種生活用品並和現在的生活用品進行簡單的比較。)

4、同學們,這些生活用品雖然看起來很粗糙,但是卻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是了不起的發明和創造;後來人們不斷在生活中有了新的發明和創造,代替了原來舊的東西,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地提高。

先學習看年表。引導學生看年表,説一説,每一橫排中是什麼東西(同一類用品),最上面的小標題説明了什麼(不同的時期),這張年表告訴了我們什麼。

第7篇

1.知道在歐洲歷史上重要的探險對於人類歷史進步的重要意義。

1.導入。提問學生有關哥倫布、麥哲倫的內容,請他們就自己瞭解的內容進行發言。教師應肯定學生的發言,並告訴他們在今天的課上將會了解得更多。

2.探究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46頁的課文。教師強調:“課文告訴我們,歐洲有大約1000年左右的時間是處於宗教統治之下的,發展非常緩慢,也相當落後,但是到了14―15世紀開始發生變化。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就是重要的標誌。為什麼他們的探險那麼著名,一直到今天還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進行探究。”教師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並引導他們得出括號中的結論,鼓勵他們在討論中教科書。教師還可以將地球儀或自制的代用品發給學生,鼓勵他們在思考和發言時利用地球儀。教師也應充分地利用地球儀啟發學生。

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得到了什麼結果?(“發現”了美洲大陸,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學生,為什麼發現要加上引號?(因為美洲大陸本來就存在,只不過當時的人們不知道。)教師可以參照資料庫的有關內容對這兩位探險家做簡要介紹,並注意對學生在導入活動中的發言做補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礙”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過去人們對於自己居住的陸地以外的地方並不瞭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麼,也很難直接與居住在遙遠地方的人們相互交往,但是在哥倫布和麥哲倫的偉大探險之後,人類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來於各個大陸之間。)

在哥倫布、麥哲倫之前,各個洲居住的人們有沒有來往呢?是怎樣來往的?(有來往,主要是通過陸地上的.道路。)教師要啟發學生聯繫到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將的絲綢、瓷器等帶到了阿拉伯國家,然後又帶到了歐洲,溝通了東西方文明。

比較一下陸地交流與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儀,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從到埃及、從到歐洲、從歐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達的,因此往往要通過許多國家一次次交易,價格會越來越貴,而且如果某個國家或地區有戰爭,交流很容易中斷。其次,用來交換的物資數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沒有火車、飛機的時代,一艘木船也可以運送幾千千克的物資。但如果是陸地交流,只能用馬、駱駝等,是無法與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過去騎馬每天最多走幾百裏,而且晚上必須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幾個人輪流工作就可以晝夜航行等。)教師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給人類帶來了什麼?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教科書第46~47頁的內容得出答案。

為什麼本課題的名稱是“血與火的時代”?(歐洲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掠奪財富、販賣奴隸、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給非洲、美洲、亞洲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第8篇

“同學們回家以後,瞭解了自身家經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學還了解了這些食物的來源。現在請幾位同學簡單介紹一下”。教師可以將同學的發言簡要記錄在黑板上,並告訴同學:“上一節課,我們已經瞭解到,人們要維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離不開食物,我們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過勞動獲得的。但是,人們是怎樣通過農業勞動從土地上取得收穫的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爺爺是怎樣種蘿蔔的吧。”

2.組織同學閲讀有關本課題的七幅圖畫,通過討論或談話的.方式知道:

第—幅圖畫是播種。在烈日下,依照一定的間距,爺爺用鎬刨坑,虎子在彎腮把蘿蔔種子點在坑內,並把坑用土覆蓋好。

第二幅圖畫是間苗。因為播種的時候,每一個穴位裏都要撒幾粒種子,種子發芽以後,每個穴位裏都會長出一撮蘿蔔苗,但是不能夠任其生長,因為那樣蘿蔔就長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蘿蔔苗,只保存—棵最健壯、長得最大的幼苗,這叫做間苗。

第三幅圖畫是除草。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雜草也會隨着長起來,並且和農作物爭奪土壤裏的水分和養料,為了保證農作物的生長,儘管天氣非常炎熱,虎子和爺爺仍然必需在烈日下給蘿蔔鬆土和除草。

第四幅圖畫是給正在生長的蘿蔔培土。蘿蔔只有在疏鬆的土壤裏才幹夠越長越大,因此在蘿蔔的生長過程中,要給蘿蔔周圍培土。

第六幅圖畫是收穫。收穫的時候是用鎬把土刨鬆,這樣把蘿蔔拔出來的。

第七幅圖畫是在獲得了好收成以後,虎子和爺爺有了收入,精打細算地把收入用於日常生活。

教師引導同學討論:“為什麼人們從收穫中留下自身需要的以後,要把剩餘的局部拿到市場上賣掉?”“為什麼收穫的季節是最開心的季節?”

4.閲讀教科書中“虎子家賣蘿蔔的收入和支出賬目”。

對照虎子家的勞動收入方式,討論:和自身家的收入方式有什麼不同?自身的家長是怎樣通過勞動來維持家庭經濟來源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