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7篇 《科學探索之旅: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8W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是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科學教學計劃,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科學素養。該教學計劃內容全面,涵蓋了生命與健康、物質與能量、地球與宇宙等多個領域的知識。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7篇 《科學探索之旅: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第1篇

第一:六年級兩個班的學生通過三年半接觸科學課的時間,對科學學科有較高的興趣,有一定量的科學知識,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實驗的能力,以及初步地自主探究的能力;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徵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着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

第二: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於教師的教;

第三: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進一步深入研究學習的意識不強,學習只追求課本基本內容的掌握。

本冊教材由“我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和“拓展與應用”六個單元組成。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2、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質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3、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4、知道在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需要探究者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與分享。

1、瞭解人的生命週期,兒童身體發育的特點,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等等。

2、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徵是遺傳的,知道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與其父代及同代之間有許多不同。

3、理解環境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條件,知道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生物的生存。

4、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變化的影響,知道一些動物保護自己的特殊本領,理解食物鏈的含義。

5、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2、願意合作與交流,喜歡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改善生活。

3、敢於大膽想象,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4、感受並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關注一些和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

6、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7、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8、知道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解釋更多生活現象。

9、知道運用科學原理可以設計製作許多物品來提高效率。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包括《我在成長》、《悄悄發生的變化》、《人生之旅》和《踏上健康之路》四部分內容,需要5-6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國小六年級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其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着重介紹青春期特點和青春期衞生,指導學生健康生活、關愛老人,從生理與心理兩方面指導學生逐漸成為社會需要的健康人。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包括《生物的遺傳現象》、《生物的變異現象》和《尋找遺傳與變異祕密》三部分內容,需要4-5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自己與父母的相似特徵,從而瞭解遺傳現象,進而發現動植物也有遺傳現象,生物辦普遍存在着遺傳現象。通過觀察孿生姐妹與其父母照片,瞭解人的個體間存在着外形特徵上的差異,由此發現動植物都有差異,變異現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從而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過程。

第三單元《進化》包括《消失了的恐龍》、《化石告訴我們什麼》和《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三部分內容,需要5-6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瞭解恐龍知識,通過舉辦活動,引導學生思考“消失了的恐龍是怎樣複製出來的”這一問題,並通過對恐龍化石發現史的介紹,讓學生認識到化石為我們全面認識恐龍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化石的作用及由化石引發的一些問題與困惑,讓學生製作印跡化石模型。瞭解達爾文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經典進化論的主要觀點,並能運用他的觀點解答一些問題。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包括《尋找生物的家園》、《有利於生存的本領》、《有趣的食物鏈》和《生態平衡》四部分內容,需要7-8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引導學生認識每一種生物和它的棲息地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同一棲息地上共同生活的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查閲資料等方法,以具體的動物和植物為素材,研究生物和行為對環境的'適應性。指導學生尋找生物之間普遍存在的一種“吃與被吃”的關係,建立食物鏈的概念,瞭解食物鏈上的生物包括自己製造食物的生產者、以其他生物為食的消費者等知識。引導學生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瞭解人類活動會通過食物鏈而影響生態系統,從而認識到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從小樹立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圈的環保意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包括《各種各樣的能量》、《能量的轉換》、《能源》和《節約能源與開發新能源》四部分內容,需要7-8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介紹能量,引導學生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説明能量可以轉換,指導學生認識能量可以轉換是能量的一個重要特點,引導學生識別、分析、描述、體會能量的轉換。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不可再生能源面臨匱乏的嚴峻形勢,倡導利用可再生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引導學生重視利用自然能源,介紹一些新能源的特點及其利用方法。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包括《拓展》和《應用》兩部分內容,需要5-6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啟發學生對似曾相似的實驗現象進行解釋,通過拓展實踐將知識和過程技能的探究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善於運用身邊的材料實現自己的探究夢想,通過製作車或船,獲得成功運用科學原理的體現和快樂。

1、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國小科學課中關於“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深刻領會並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嚴格按“學程導航”範式認真備課與上課,積極構建活力課堂。

3、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認真鑽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絡、雜誌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潛心解讀學生、瞭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蒐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並用於探究活動;

7、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7篇 《科學探索之旅: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第2張

第2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207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210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一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本冊教材的總目標科學探究,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圍繞主題制定研究計劃,能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測量、查閲、統計等方法蒐集和整理信息並進行分析,能借助數據、文字、圖表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認真傾聽他人的評議、友好交換意見,嘗試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和科學小論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關心科技的新發展,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的聯繫。科學知識初步瞭解生物的進化、水環境污染與保護、宇宙、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等有關知識。

教學目標的具體落實,請參看附學表4——“《全日制義務教育科(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每課中的體現”。

1、教材內容概述本冊教材以“人與自然,學習總結”為主題,編排了“生物的進化”、“水環境污染與保護”、“宇宙探索”、“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科學的歷程”5個單元,一共有17課、39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1個單元、4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課書;還設有2個獨具特色的總結性單元、5課書。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

(1)“生物的進化”——此單元包括“生命的歷程”、“物競天擇”、“人類的起源”、“動物的馴化”4課書。此單元主要引領學生圍繞着人類發展的歷史、環境的.變化對生物進化的影響以及馴化動物的歷程展開研究,並通過對化石的分析、資料的查找讓學生親歷發現的過程,初步瞭解生物進化論。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課時。

(2)“水環境污染與保護”——此單元包括“小河的哭訴”、“污染來自哪裏”、“清潔劑的‘威力’”、“保護我們的生命之河”4課書。此單元圍繞“水環境污染與保護”這一主題,分別從污染的現狀、污染的源頭、污染的危害、怎樣防止污染等角度並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等多種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引領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水污染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6~7課時。

(3)“宇宙探索”——此單元包括“太陽和太陽系”、 “浩瀚宇宙”、“燦爛星空”、“宇宙暢想曲”4課書。此單元引導學生通過閲讀、想象、討論等一系列活動由近及遠地瞭解關於太陽、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奧祕,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同時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6~8課時。

(4)“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此單元包括“我們的科學學習歷程”、“確定我們的研究主題”、“啟動我們的探究之龍”、“分享我們的探究果實”4課書。此單元是全冊教材、全套教材的總結單元,旨在引導學生比較系統地回顧和總結四年來所經歷的探究歷程,梳理、總結出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並再次經歷一次相對完整的探究過程,然後以研究報告和科學探究成果展示會的形式作為國小四年來科學探究學習的一次彙報。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4~5課時。

(5)“科學的歷程”——此單元只有“科學的歷程” 1課書。此課是以科技史為專題的全套教材的總結課,旨在讓學生對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進程初步有所瞭解,並對這一進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有所感悟,能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並且在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得到昇華。此單元(課)教學大約需要1~2課時。

2、教材結構特點及呈現方式?內容單元主題關鍵詞情感態度方法、技能生命世界1.生物的進化進化時序尊重證據適者生存推理判斷地球與宇宙2.水環境污染與保護環保遞進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主題研究地球與宇宙3.宇宙探索宇宙由近及遠主動求知大膽想象觀察猜想能力提升4.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探究全過程敢於探究注重事實綜合運用科技史5.科學的歷程sts歷程傳承文明關注科技回顧總結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以能力訓練為明線、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隱性滲透的暗線、以科技史促進明線和暗線的完善,以主題單元構建內容結構,以科技史導入,以指南車卡通人引領,展開教材的知識體系。

(2)圍繞“人與自然”這一主題由近(人類自己)及遠(地球資源、宇宙)、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編排教學內容。

(3)特意設置了探究能力訓練的總結性單元。3~4年級,重點訓練了“觀察”、“實驗”、“蒐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探究能力;5年級~6年級上冊,重點訓練了“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推理判斷”的探究能力。本冊教材將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探究能力(本期探究能力要求詳見附表1)進行科學學習,並設置了探究能力回顧、總結、提升的專題單元。

(4)科技史資料豐富,功能突出(詳見附表2),並特意設置了科技史的總結性單元(即最後一課)。

1、在非總結性單元中,有意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各個方面的探究能力。

經過前面幾個學期較為完整的科學探究能力的訓練,學生已具備初步的研究能力,因此,本冊教學中,根據每個單元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應當引領學生綜合運用各個方面的探究能力主動地學習,但具體到某一課,又應當有側重點。例如:第1單元可以讓學生經歷接受式探究的全過程,其中的第1課,可重點訓練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第2單元可以重點訓練學生圍繞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其中的第1課,則可以重點訓練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的能力。

2、利用本冊教材的2個總結性單元對學生進行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科技史的教育。

本冊教材的科技史資料和前幾冊教材一樣,在正文和“指南車信箱”裏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就地取材,也可以作為案例進行加工,以充分發揮它的“激發興趣”、“方法引領”、“技能指導”、“情感薰陶”等多種功能。

1.善於觀察生活並從中發現問題,面對自己未知的領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發散性提問。

2.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能夠對一些事物作出推想,能提出與課題有關的問題。

3.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進行比較時,能找出便於研究的有價值的問題。

第3篇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生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微小世界”“環境和我們”“宇宙”以及“信息”四個單元。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微小世界”是向學生打開的第一個窗口。在“微小世界”這個單元裏,學生們藉助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研究各種物體。集中研究的內容首先是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他們將觀察昆蟲身體構造的細節部分。接下來要研究放大鏡下的晶體,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還將研究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自制一個簡易的顯微鏡,並使用它展開一個觀察、研究身邊生命活動。放大鏡和顯微鏡下的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更大興趣。

2、“環境與我們”是向孩子們打開的第二個窗口。此前他們參與了有關生命和物質世界的許多探究活動,但還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觀察的視角。這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併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為習慣。考慮到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是從研究垃圾問題開始的,試圖通過調查垃圾來源、組成及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認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身體力行,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活動。繼垃圾問題之後,教材又引導學生們通過蒐集資料、瞭解和關注人類面臨的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如淡水資源缺乏、温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等,並引導他們開展考慮家鄉環境、制定保護環境的班級活動方案和個人環保行動計劃。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信息”單元的指向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通訊、傳播、計算機方面的內容,而是將科學探究、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作為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教材試圖用這樣一種設計使學生們對四年來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梳理,建立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加深對科學探究本質的理解。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將參與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體驗要準確獲得一個事實,除認真觀察外,還須將想象、推理與事實區別開來,在交流中要學會傾聽和準確表達。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第4篇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1、整體學習狀況:六年級現有兩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八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無處不在的能量”、“追尋達爾文的足跡”、“宇宙”、“科技與未來”、4個單元,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第5篇

科學教材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技能方法的訓練。關注對科學的理解,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方法和能量等方面的發展,以學生作為科學學習的主體,以探究作為科學學習的核心。

通過三年半的科學學習,學生已經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比較瞭解,很多學生探究能力相對較強,而且對科學精神和方法都有所感悟,對學習科學也有很濃厚的興趣。但許多學生在準備材料、資料方面做得不好,影響學習效果。

能圍繞主題制定研究計劃,能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測量、查閲、統計等方法蒐集和整理信息並進行分析,能借助數據、文字、圖表有條理地闡述自己地觀點並認真傾聽他人地評議、友好交換意見,嘗試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和科學小論文。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地好奇心和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地保護,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關心科技地新發展,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地聯繫。

初步瞭解生物地進化、水環境污染與保護、宇宙、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人類科技發展歷程等有關知識。

1。“生物地進化”——此單元主要引領學生圍繞環境地變化對生物進化的影響、人類發展地歷史以及馴化動物地歷程展開研究,並通過對化石的分析、資料地查找讓學生親歷研究地過程,初步瞭解進化論。

2。“水環境污染與保護”——此單元分別從污染地現狀、污染地源頭、污染地危害、怎樣防治污染地角度並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等多種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引領學生髮現生活中地污水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地環保意識。

3。“宇宙探索”——此單元引導學生通過閲讀、想象、討論等一系列活動由近及遠地瞭解關於太陽、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地奧祕,激發他們地求知慾,同時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

4。“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此單元是全套教材地總結單元,旨在引導學生比較系統地回顧和總結四年來所經歷地科學探究歷程,梳理、總結出探究地一般過程和方法並再次經歷一次相對較完整地探究過程,然後以研究報告和科學探究成果展示會地形式作為國小四年來科學探究學習的一次彙報。

5。“科學地歷程”——此課是以科技史為專題地全套教材地總結課,旨在讓學生對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地歷史進程初步有所瞭解,並對這一進程中所體現地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有所感悟,能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並且在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得到昇華。

1、做好課前準備,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調動實驗小組的集體力量,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4、及時做好教後反思,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讓教學更有效。

1、注重良好師生關係的培養,創造寬鬆、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於探究和創新。

2、以活動為載體,師生做好充分準備,認真組織,保證活動效果,同時以多元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學習和對科學探究的熱忱。

3、組織好小組學習,充分發揮實驗小組的分工和合作的力量。

1、學習《科學課程標準》和科學教師教學用書,認真理解消化,做好科學教學實踐。

3、及時總結和反思,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業務學習和培訓。

第6篇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科學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科學課程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本學期將繼續和同學們在科學的學習上更加努力。六年級的學生具有更多的獨立思想,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心,使科學課程更加有吸引力,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興趣,喜歡提問題,科學課程根據學生興趣,聯繫生活,使科學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六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由於生活習慣的差異,有些同學的科學知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不強,很多學生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大自然,可是學生自身的'特點,使得學生更加願意接觸科學,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

本冊科學是國小階段科學的最後一冊,包括了五個單元,共23課,從人的發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討科學的奧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從不同的科學角度出發,重視國小生的思維能力的學習,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實驗,並得出實驗結論,對實驗結果作出解釋。

1、認真研讀教材,認真備課,結合新課標要求,將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的特點,用一種探究和輕鬆的氛圍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3、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分組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並找出實驗結果,增強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1、通過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對實驗現象或結果得出結論,使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走進科學、運用科學,提高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的行為習慣。

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找到科學的方法,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

3、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瞭解自然,瞭解科學,將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提高對科學和環境的認識。

第7篇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冊的重點是: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觀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玻璃片,平面鏡片,顯微鏡。

觀察對象:昆蟲或昆蟲器官(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標本;食鹽、味精、礦物晶體;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洋葱、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纖維。

觀察的圖片:多種生物細胞及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

實驗材料:火柴、生鏽的鐵釘和鐵片、蠟燭、米飯、澱粉、碘酒、幾種常見的食物、小蘇打、白醋、鐵鏽、硫酸銅溶液、塗有油漆的鐵製品、小自行車、白糖、檸檬酸、自制電路檢測器。

模擬實驗材料:圓紙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氣筒、注射器、沙盤、電筒、蠟燭、紙板、橡皮泥、棉線、鐵絲、星空圖。

相關資料:有關月球、日食、月食、太陽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類宇宙歷程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觀察實驗材料:廣口瓶、洗淨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有回收標誌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裝盒。

相關資料:有關垃圾場、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三、各單元概述、教學目標和實驗清單:

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髮展,視野不斷開擴的線索編寫。學生將經歷用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對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激發他們深人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到,人類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斷地改進觀察工具。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的視野越來越開闊,發現了原來不知道的許多祕密。

教學的重點是拓展學生觀察的範圍,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探究和發現大自然的奇妙,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的關係。

第1課:學生通過討論和體驗,對放大鏡的構造和功能有進一步的瞭解。

第2-3課: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器官和物體的微細結構,體會用放大鏡比用肉眼觀察更有利我們對身邊世界的瞭解。

第4課:幫助學生了解從放大鏡到顯微鏡的發明過程,認識到是顯微鏡的發明及不斷改進,使人類觀察到越來越小和越來越精細的物體及結構,發現了微生物和細胞。

第5-7課: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及細胞,瞭解人類用顯微鏡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時認識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