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教學心得體會國小科學老師教學心得6篇 “探究科學,激發創新——國小科學教學心得與實踐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6W

本文主要介紹國小科學教學心得體會,涵蓋了國小科學老師們在教學中的經驗和教學技巧。通過這些經驗和技巧,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並使他們在學習中更加感興趣。本文將為國小科學教師們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

國小科學教學心得體會國小科學老師教學心得6篇 “探究科學,激發創新——國小科學教學心得與實踐分享”

第1篇

隨着新的國家科學課程標準的頒佈,全國國小科學教學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國小科學教學逐步成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少的課時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如何提高國小科學教學質量?如何優化國小科學課堂教學質量?尤為值得研究和探討。這學期我擔任國小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根據半年國小科學課堂教學的情況和本人的教學經驗,我在這方面收穫很大,談一談我的教學心得: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學思維方式獲取知識,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創新性學習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與前瞻的意識。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這種意識的作用,使兒童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要培養科學課的課堂常規,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長期堅持觀察記錄,能傾聽別人的發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

四、科學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教師的知識要求很高,因此教師要及時補充知識儲備,同時要學會科學探究的技能,具備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這樣科學教學質量會更高。

教師應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做好國小生的科學啟蒙教育。

國小科學教學心得體會國小科學老師教學心得6篇 “探究科學,激發創新——國小科學教學心得與實踐分享” 第2張

第2篇

11月1日—2日臨沂市國小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會暨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評選在羅莊隆重召開,本人有幸在我縣教研室鍾英老師帶領下參加了學習。通過學習我受到了很大啟發,自我感覺收穫頗豐,不虛此行,現將主要收穫彙報如下。

首先我們依次觀摩了邢麗梅執教的《地震》,周曉靜執教的《我們的呼吸》,顏世萍執教的《四季更替》,吳士珂執教的《彎彎的月亮》這四節屬於“解暗箱”課型的課。總的來説這四位老師的課上的非常精彩,教師把握教材,組織教學,調控課堂的能力都很強,知識底藴十分豐厚,科學態度十分嚴謹。無倫是在教學材料的準備上還是在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實驗探究活動,都能靈活恰當地運用解暗箱的教學方法。他們能夠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對外部的可感知到的事物和現象的研究,去想象、猜想、推斷出不能直接感知的道理或規律,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得到提高,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課後四位老師還進行了説課和反思。然後由聽課的各縣區老師針對這四節課進行研討交流。大家通過激烈的研討把看課時產生的困惑、疑問通通拿出來進行交流。

最後,王玉強主任對“解暗箱”課型教學提出了七點要求:

徐文達主任作了大會總結,並要求我們運用“解暗箱”教學法上課時要首先感知哪兒是“暗箱”,“解暗箱”後學生知道了什麼,“解暗箱”突破口在哪兒,“暗箱”打開的時機,什麼時候打開。這樣我們對“解暗箱”課型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會議休息期間,我們到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室進行了參觀。我們發現很多作品集科學性、藝術性、創新性、節約性為一體,呈現出“小處着手,大處寓意”的特點,作品新穎、科學、實用、小巧,富有啟發性、創造性等特徵,實用價值高。通過參觀學習,我們認識到今後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營造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調動學生從小就學科學、愛科學的積極性和探究興趣,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加了這樣的培訓活動,我感覺很有實效性。對於“解暗箱”課型教學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於今後如何有效的上好科學課更有信心了。

第3篇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科學實驗常常以獨特的魅力,吸引着學生步入奇妙的科學殿堂,能激起學生的創新潛能。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材料,因地質宜筆者在教學“油菜花開了”時選擇了黃瓜花,原因是學生了解和熟悉這花而且容易收集。

選擇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材料筆者在教學“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時選擇木頭、紙、塑料等幾種玩具型的材料,讓學生在愉悦中學習。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代表性的材料不僅決定了學生實驗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目的性。如筆者在教學“種子的萌發”時選擇玉米種子作為研究對象。

在教學“蝸牛”“蚯蚓”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充分觀察這兩種動物。為了達到“充分”的目的,筆者準備了捱餓的蝸牛、菜葉、蘋果片、火柴、放大鏡、蚯蚓、潛水碟子、樹葉、記錄紙等。學生在3個課時的充分活動中,瞭解了蝸牛不吃有蠟質的樹葉,會游泳,怕煙火,運動時腹足如波浪般前進;蚯蚓不能生活在水中,運動時身體伸縮前進。

充分利用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科學興趣。

“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正在和必將成為這個學科教學的一個基本方法;教學必需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們舊有的東西挑戰。如何上好國小《科學》課?以下談談使用《科學》教材以來的幾點思考。

科學是一門生機勃勃的學問,《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的結論的得出更為重要。”問題的提出是科學探究的開始,也是學生探究興趣的所在。因此老師應在這兩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題。二是要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情景,開展多樣化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問題環境,讓學生樂於提問題。對他們所提的問題,老師要本着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出發,容許出錯,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諷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大都能根據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應的較恰當的問題,並對問題的結論進行大膽的猜想。

每一位科學老師都應有這個認識:科學課的學習內容已不僅僅是教科書,而是學生生活周圍廣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因此科學

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教育資源,將學生的探究活動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

對學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生會各種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觀察中探究、在實驗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此外,探究是學生的一種學習行為,要教育學生持之以恆。學生在探究中會遇到一些問題與困難,這時,教師應進行適時的引導,主動傾聽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學生遇難而退。

科學課程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在這一點上,由於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地位和實驗本身的特點,它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實驗教學。這主要是因為:

國小生對實驗最感興趣,這種興趣,往往成為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力,成為愛好和志趣,以致發展為驚人的勤奮和百折不撓的毅力。興趣愛好和求知慾是兒童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的前提,也是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的結果。在觀察與實驗中,可以充分發揮兒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的作用,靠眼看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遠近;靠耳聽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高低、強弱、音色;靠鼻聞物體的香、臭等氣味等,讓孩子親自去探究其中的奧祕,感知其中的神奇,來滿足他們的興趣。學生天生就好奇、好動,這些實踐對他們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

學習科學,必須有一定的實驗能力。包括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記錄、整理記錄資料等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是不可能僅靠教師的講解來獲得,而必須在相應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通過設計實驗,分析結果等能鍛鍊和培養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結果、形成概念的過程中,要進行概括、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歸納能力、分析能力;在實際操作中,還能培養組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我們知道:實驗具有重複性,它能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多次的反覆,供學生反覆觀察;能使學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認識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礎知識。因此,讓學生進入實驗環境,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實踐,主動去探索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無疑是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

以多媒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信息技術,正在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

和變革。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事例成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必然趨勢。作為《科學》這門學科,再不能在“粉筆+黑板”的這種老模式裏大講“科學”了。

1、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學習方式,有利於開展因材施教,體現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體發展的思想;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2、現代教育技術本身就是技術創新的產物,信息技術提供了極為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它給學生的參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任學生自由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為他們的想像力插上翅膀,從而培養想像、激發想像、鼓勵參與、啟發創造、指導實踐。

3、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可以為新型教學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等多種媒體手段於一體,它能把靜態、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維空間,產生極其活躍的動態畫面,使其內容更充實,形象更生動,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感官,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眼睛的科學》一課,用計算機動畫來演示晶狀體的調節過程,讓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了人的眼睛,看不同距離物體時肌肉、晶狀體的變化過程,有效地彌補了實驗不足。這樣,把看不見、摸不着的枯燥知識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國小科學課的教學應當着眼於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許多新觀念,新方法正衝擊着我們傳統的觀念,

作為一個一線的科學課教師,讓我們在切實轉變觀念的同時,結合科學課自身的特點,在實踐中加強反思,努力學習,真正擔負起培養下一代“基本科學素養”的重要任務。

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建構能力,來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識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學生需要通過對這些知識和信息的整合,發現和獲得其中的價值和意義,並進行新的意義建構。如何更好地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相整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問題。科學課的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科學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如果教師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那麼他的教學就富有了創新的活力,就能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對於教師來説,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注意培養學生自行探究、求知的創新精神,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

第4篇

本學期,我參加了鄉飲教辦組織的的科學教研活動,觀摩了多位科學前輩的示範課,接着又聽了多位老師的反思和多位老師的評課。對我來説,這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活動之後受益匪淺,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勉勵自己。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剛開始教科學,對科學這門課程知之甚少,從這學期剛開始我就亦步亦趨的跟着劉靜老師學習教科學。通過這次教研活動之後,我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要想教好科學,首先要學好課標。國小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習科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及內容標準。在學好課標的基礎上再學習教材,研究教材,專研教法,才能目標明確,不偏離正確航道。在學好這些的基礎上,再象董老師指導的那樣繼續深入學習。當然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學習,還要積極參加各級論文、案例等評比活動。更重要的要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以研促學。

林霞老師的三年級課例。我感觸良多,因為我也是教三年級的科學課,而且我在上週也在三年級上了這節課。整一節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語言點撥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學生學習評價、探究活動等方面都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本節課讓我感受到:(1)提高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是尤為重要。林霞老師先用課件展示了幾幅圖片並創設疑問引發學生探究興趣。有了對科學課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都表現得激情洋溢。(2)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林霞老師注重了實驗探究的層次性。他先讓學生觀察,讓學生髮現問題,感覺出其中的不便,比如怎麼可以自由的。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可以用開關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林霞老師就因勢利導得讓學生們開始了更高層次的實驗——利用生活中的現象更復雜的。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分層次實驗,更有利於培養和保持學生探究的興趣,更有利於他們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和創造思維的開發。(3)本節課還有一大亮點,在實驗完畢展示彙報的時候,老師不但讓實驗成功的小組上台展示成功的方法,而且讓沒成功的小組展示他們的連接方法以發現問題,在這一點上老師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張麗老師的課非常精緻,無論各方面都值得我去學習。老師的導課非常新穎,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她的整節課都充分貫穿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理念。在這節課中,我認為尤其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材料的準備和組織上,就像她説得那樣她為學生提供了有結構的材料:觀察材料——實驗材料——拓展材料。

要想達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必須整合,沒有其他學科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沒有做到有機滲透,學生的科學素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與其他學科整合,特別是與青少年科技活動整合使學生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各類活動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另外學校還可以積極開展科學課外實踐活動,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增長學生的科學知識。我們學校兩個科學老師開了兩個第二課堂,科學實驗課堂和探究試驗課堂。對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的見解,現在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後我會在科學學習的道路上繼續學習,努力耕耘,在張麗老師和各位前輩的指導下不斷進步。

第5篇

20xx年4月17日—21日,浙江省20xx年國小科學課堂教學評比在金華市東苑國小舉行。本次評比共有11位教學高手參加,他們將圍繞“生命科學領域”專題,分別選擇了《食物中的營養》(四下)、《食物鏈和食物網》(五上)、《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六下)中的一個內容進行了現場教學觀摩。和歷屆省課堂教學評比不同,本次活動在評比內容上進行了創新,除了“現場課”,增加了“實驗操作和教具製作”、“寫評課稿和教學改進意見”、“理論考試”等內容。

兩年一度!四項全能!專題研討!同課異構!這一個個醒目的字眼,賺足了大家的眼球,當然讓能親臨現場觀摩的我無比興奮——萬萬沒有料到的是,作為網絡管理團隊的成員,我要負責現場大屏幕切換和qq羣中的宣傳,無法靜下心來好好觀賞各位高手的精彩課堂,自然沒有多少觸及內心的感受。而今,市研修班的作業截止日期已在眉睫,不想揹負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惡名,只能是絞盡腦汁,繼續在鍵盤上打出一段段文字。

這次課堂教學評比,金華市的王偉文老師第一個登台,他一出手就讓所有的觀眾眼前一亮。在《食物網和食物鏈》一課中,他率先使用電子白板技術,藉助屏幕捕獲、層技術和圖形編輯等功能,把靜態的圖形變成動態,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效果十分明顯。而之後杭州市的陳滔老師,更是把電子白板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其中出現了點小失誤,但瑕不掩瑜,讓全體看課老師深刻感受到了白板的魅力。最終,兩人都拿下了省一等獎的榮譽證書,其中電子白板的巧妙使用可謂功不可沒。

寫到這裏,我臉紅了。這個學期,在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的資助下,我校終於有了一個第一個國小科學專用實驗室——新課程探究實驗室,其中就有電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為普通的投影使用,沒有真正去學習和開發其強大的功能,實在暴殄天物。前段時間聽一朋友説她已經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白板技術,看來我也該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這次評比“實驗操作和教具製作”的內容是作噴泉,要求用酒精燈燒製玻璃管噴嘴,並把玻璃管插入軟木塞中。説實話,完成這個製作對我來説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問題是我不能保證整個過程操作的規範性。回想起自己的平時教學,因為材料準備的困難和專業知識儲備不足,許多課堂實驗操作被省略或偷工減料,從而制約了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學素養的養成。讓學生做的實驗首先教師自己要會做,而且是規範的操作,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應該心中有數,而這一切對我來説是一軟肋。曾經協助過國中科學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指導,發現他們的實驗要求是相當的具體和規範,以後要向他們多學習!

在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的問答。師:“剛才大家説的是不是正確?我們要怎樣來證明?”學生齊聲回答:“做實驗。”這樣的問答有問題嗎?沒有問題啊!肯定有許多老師會這樣認為。是的,科學實驗是檢驗猜測的重要手段,課程標準也要求讓學生動手探究。問題是,是不是所有的實驗都需要做?對此,浙江教育學院徐月明副教授的觀點是:“不是所有的實驗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沒有關係。用實驗方法得出的觀點與嚴謹的科學現象不一樣的時候,可以不做。”

這話説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別人的課堂裏,發現許多時候學生通過實驗後得出的結果往往是錯誤的、非常不靠譜的,老師花很多的口舌也無法讓他們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導致學生很難建構正確的科學概念。這讓我很是苦惱和困惑,而現在,我到實驗進行取捨的時候終於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學實驗要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制訂實驗方案、步驟,設計記錄表格,合理地選擇儀器和方法,人為地控制或干預研究對象,使某種事件或現象在有利於觀察的條件下發生或重演,正確地使用儀器進行測量,嚴密地整理、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從而得出準確的定性結論或精確的定量的結論。並不是獲得正確的東西非要科學實驗,而且科學實驗也不一定確保能獲得真理,但有科學實驗在內的探索活動往往比僅憑一般實踐、親眼目睹、經驗證明等等獲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許多。看來,在條件允許下,多做實驗還是很需要的。

和在蕭山舉行的省國小科學教育學會活動比,本次觀摩課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有了明顯好轉,大多數老師都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估計這和喻伯軍老師提出“追求簡約課堂”的觀點有很大關係。我概括了一下,要實現簡約課堂,重點要從“教學目標明確合理”、“教學環節整合簡化”、“新課導入有效聚焦”、“活動組織緊湊銜接”、“輔助媒介實用恰當”和“板書設計濃縮精華”這些方面去努力。

上個星期,終於收到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觀摩活動的訂購光盤,其中包括11節評比課、1節觀摩課,還有專家精彩感言,我一定會抽空好好地品嚐,彌補心中的遺憾。

第6篇

實驗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腦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做出科學表述總結的能力。從教國小科學課程的第一天起,實驗培養的目的就時時記心裏。便開始從教科學(以前叫自然)的我,或者領悟能力太差,或者教學技巧不足,直到最近兩年才真正領悟了實驗教學的魅力,才明白實驗的課堂同樣是以學生為主體。

自從教以來,對待工作絕對是勤奮負責,我所教的科學可以説年年在鎮里名列前茅。可是我知道,那是自己付出了太多心血,太多時間的結晶。同時我心裏也明白,無怨無悔的付出與學生的表現並不成正比,問題出在哪裏呢?

認真審視自己,我發現,自己完全把自己當成了“保姆”,孩子們已經不小了,他們完全有能力研究完成實驗操作,而我卻一直做着越俎代庖的“傻事”。

我想,許多年輕的老師一定和我一樣犯過同樣的錯誤:生怕學生想不到,生怕學生做不好,生怕學生不會觀察和分析,課堂上一遍又一遍的講,一遍又一遍的強調。累得嗓子都啞了,還是執迷不悟!事實上你所操作的只是你的想法,孩子們未必和你想的一樣。而你所強調的,僅僅是你看中的,孩子也未必就接受。於是,你會發現,儘管操作中你強調了好多次,可孩子們操作時仍然會出錯。因為,你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裏”。

就拿這節《怎樣使槓桿尺平衡》的實驗教學來説吧。學生操作前,我把實驗步驟講解,重點部分強調,之後邊演示邊強調。學生開始試驗了,我卻發現有好多同學還是把螺釘方向裝反了,(我沒有批評而是靜靜在一旁觀看)不過學生髮現這樣槓桿尺轉動不靈活後自己又調了過來。還有我演示的時候只在左右邊的一個掛鈎上掛鈎碼,而學生則給我展示了左右多個掛鈎上掛鈎碼槓桿尺平衡的情況。從而將實驗進一步深入,經過反覆試驗,學生總結出槓桿平衡的規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支點到動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另一種是支點到一個阻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支點到另一個阻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支點到一個動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支點到另一個動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這節實驗過後,好多同學都愛追着問我老師哪天還上實驗課啊?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謹記你強調的操作,然後就能熟練地對實驗進行操作。但是,這並不重要,要緊的是他知道怎麼做。這節課他才是主人公,他應該有能力對錯的操作進行判斷與改正,應該有能力對實驗操作進行自主研究,應該有能力對實驗的現象發表自己的見解。

實驗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力爭做個優秀的引導者,讓絕大多數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實驗的研究中,相信他們也會感受到實驗操作中研究問題的吸引力。銘記“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強了,對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實驗課堂,大多數孩子都會發自內心地喜歡上。對於教師來説,課也會上得輕鬆,所謂“一舉兩得”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