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的科學教案3篇 探索科學世界: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W

本文為國小四年級科學課程的教案,涵蓋了生態、物質與能量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通過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提高科學素養。教案結合了圖表、實驗、遊戲等多個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科學學習體驗。

國小四年級的科學教案3篇 探索科學世界: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

第1篇

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生和不發生時的不同現象;能從多個物體發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藉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

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和態度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知道通過不同力量的擊打,對不同物體的擊打都能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那麼聲音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將作繼續的研究。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出聲音嗎?

實驗器材用力按壓、、彎曲、拉伸等輕輕擊打、撥動我們小組發現

為什麼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後,物體沒有發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生了聲音呢?

1.分組實驗1:在水槽裏盛約2/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着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

觀察:手指有什麼感覺呢?水面有什麼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麼產生的?

交流反饋:手指有麻麻的振動感,水面產生了花紋,花紋就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生的。

2.分組實驗2:木板上拴着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出聲音。

觀察:發聲的皮筋和不發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出的聲音有關嗎?

擊打鼓時,我們看到了什麼?這種現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撥動鋼尺時,我們看到了什麼?這種現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

4.小結: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斷重複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聲音的產生是由於振動的原因,但是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並不理解振動會產生聲音。我在教學完這一課後,是很勉強地讓學生知道振動會產生聲音,而學生對於敲擊會使物體振動,併產生聲音。學生是很難理解。分析自己在教學中讓學生不能完全明白振動會產生聲音的原因是我沒有充分利用反證法來證明振動產生聲音的原因。自己對於教材的這一個認識還不夠,所以在課堂中也沒有讓學生來證明,只是教師在演示的過程中無意之間有了一個手握正在振動的音叉而使得聲音停止的一個發現,學生也正好利用這一個發現證實了物體的振動會產生聲音,物體停止振動,聲音就消失。

思考一:學生在這一節課裏的活動有多少,(由於材料有限,沒有讓每組學生都有實驗的機會。)學生在教師的演示實驗中思考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反饋交流:交流本小組的預測和實驗結果,並對結果作簡單的分析。

(1)如何使橡皮筋發出聲音呢?出示一塊木板上釘兩個釘子,兩個釘子之間綁一根橡皮筋的裝置。

(2)把橡皮筋拉緊點,撥彈;稍稍放鬆些,撥彈。比較: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如何描述橡皮筋發出的聲音的變化呢?

交流反饋:皮筋鬆,振動慢,發出的聲音低。皮筋緊,振動快,發出的聲音高。振動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單位是赫茲(hz)。

你還知道哪些變化,也可以使物體發出的聲音發生變化嗎?

國小四年級的科學教案3篇 探索科學世界: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 第2張

第2篇

一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質不能夠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可溶性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物體的顆粒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温度、液體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一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一些液體能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於水,另一些液體則不能。

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物體顆粒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温度、液體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音高是由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音量是由振動的振幅決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個膜,當聲音碰到它時它會振動;耳朵和大腦會把這些振動轉換成聲音的感覺。

我們周圍充滿着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製造出不同的聲音。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尺子振動的頻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影響。這部分的長度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信號傳遞給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並控制噪聲。

温度計、雨量器、風向標和風速儀是測量天氣的工具。

氣象學家是研究、觀察和記錄關於天氣信息以及應用這些信息預報天氣的科學家。

通常通過雲量、降雨量、氣温、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徵來描述天氣。

氣温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温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温。

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根據雲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雲天和陰天;雲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雲預示着不同天氣的來臨。

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徵,瞭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

我們的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各個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理解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工作,有利於我們健康的生活。

我們的身體根據外觀可以分為頭、頸、軀幹、四肢四部分。根據功能的不同,我們的身體還有不同的結構劃分方法。

身體的肢體運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會涉及不同的骨骼、關節和肌肉。

我們的身體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和心臟的血液輸送作用十分重要。

我們的身體運動需要的能量來自於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食物在口腔裏的良好初步消化過程,有利於食物營養的吸收。

身體的結構根據外觀特徵可以分為頭、頸、軀幹、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據功能的不同身體的結構還會有不同的結構劃分方法。

身體的結構的外部特點可以直接觀察,內部的特點可以藉助一些工具觀察。

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運動需要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將氧氣吸收進血液,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進更多的氧氣。

經常鍛鍊身體,可以加大身體的肺活量,這樣有利於身體健康。

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

運動量的增加,需要血液運輸更多的氧氣,心臟跳動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運輸血液的數量。

活動需要的能量來自於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

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每個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內會按順序進入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運動需要的能量來自於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食物在口腔裏會經歷初步的消化過程。

牙齒、舌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裏的消化,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齒有三種,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保護好牙齒,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身體的各個不同部分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第3篇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裏會變“折”、有水的碗顯得底比較淺等。本課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為例,通過對這些現象的解釋,使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皆科學,並能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四年級學生喜歡觀察實驗現象,喜歡親自動手實驗並思考問題,這是利於本課開展之處。但他們還不會去探究事物發展的因果聯繫,特別是運用邏輯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設的能力還有待培養,這本節設計力圖解決的重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條件控制提供幫助。

2、願意合作與交流,對光的折射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觀察現象:將筷子貼近玻璃磚,平行移動,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提出問題: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麼在玻璃磚後面“折斷”了?

準備一隻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幣,移動盆子,使你的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動。往盆子裏慢慢倒水。

根據你想象,畫一畫實驗中錢幣發出的光線是怎麼到你眼裏的,經過了哪些物質?

猜一猜,我們把這條金魚拿出水來,它會顯得大些還是顯得小些?

根據你的想象,魚的光線是怎麼到你眼裏的,經過哪些物質?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樹,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樹嗎?

根據你的想象,大樹的光怎麼進入你的眼裏,經過幾種物質?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象?從光的傳播角度,在什麼條件下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以上幾個觀察活動中,咱們看到了很多異常現象。分析幾種現象,光傳播的路線是什麼樣的?它在傳播時經過了幾種不同的物質?

4、小結:光從一種透明物質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傳播的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學生嘗試用光的折射原理進行解釋各種與折射有關的現象。

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觀眾的好奇。其實,魔術師有時也會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騙我們的眼睛。到網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學一檔魔術節目?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現象,並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