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説讀後感4篇 白説啟示錄: 十年又十年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4W

讀書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和眼界,更能夠讓我們在閲讀中獲得思考和啟示。白説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內容深刻,文字簡潔明瞭,讀後感受深刻,引人反思。本文將為大家分享我在閲讀白説著作後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品評留言。

白説讀後感4篇 白説啟示錄: 十年又十年

第1篇

最近看完白巖鬆的《白説》,書中開始部分(代序)的內容讓我越發感到説話的藝術,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很是吸引我看完後面的內容。更讓我感到《白説》這本書的由來,一切並非白説,至少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感受深刻。

書中講事實,擺事例,有理有據,鼓舞人心,激人奮進,每一篇都是震撼有力的演講,似乎在哪裏改變了我,但是又不知道是哪裏。多和剛正、謙和、有文化、睿智、高情商的白巖鬆老師“交流”感覺到渾身的正力量,已經深深的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甚至自己心中也有些什麼在蠢蠢欲動。

全書的標題都讓我感覺到人生的樂觀、堅強和意義。“歲月活着不是非贏即輸:幸福可以無限的靠近,無法徹底到達,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百”的黃金,可以無限靠近,無法徹底到達。”人生在無窮無盡的追求幸福中度過,人生又像一場馬拉松,每到一個轉折點又見一副美景,微笑着面對幸福的生活。

我,一個平凡的體育老師,有遠大的教育理想,有生活的煩惱,有工作的迷惑,常常也需要自我加油打氣,一直想走出舒適圈,保持飢餓感,持續精進,奈何,太多的羈絆,一直想跟着太陽走,奈何太陽太刺眼,戴上墨鏡繼續前進。其實我更喜歡月光,靜靜的,揮揮灑灑,既能照亮前進的路又能温暖人心。可是有時候我們為了追求所謂的幸福越走越遠,迷了路,忘記了初心,我時刻督促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有件事在我心中持續動力了很久,可是遲遲未能實現,好多次都是踏進一隻腳,卻又不得已而退,也有很遺憾,很多悔恨,懊惱。但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或許自己還差很多付出吧!或者有一種成功必須是以失敗作為助推力的。文中這裏講到體育,“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去贏。同時也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是的,體育學科是一門有學問的學科,等待我們體育老師去發掘,去創新,為孩子們的創造更美好的體育課堂。同時這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己還需要繼續深造和學習,只有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才能持續進步。從現階段的教育中可以發現現在的學生抗挫折能力太差,只想在蜜罐中吃蜜,不想出來感受人間煙火,其實我們更需要一種挫折與失敗的教育,孩子們才能更有信心面對未來,堅定有信念的跑人生的馬拉松。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着急,保持冷靜,繼續前行。

人生,重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面對人生的態度。樂觀的人一定比悲觀的人走的更遠,走的更好,雖然人生的真相更值得悲觀。積極樂觀的面對人生會有很多的收穫,就如一句話説高興的一天是一天,難過的一天是一天,你選擇怎樣的度過一天呢?心態的好壞決定了你一天的生活質量,所以,來,笑一笑,生活更美好。英雄不是沒有脆弱的時候,只不過不被脆弱征服罷了,我只想做好自己人生的英雄。

本書中我更喜歡的是白對《道德經》部分內容的解讀,讓我對《道德經》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準備把百家講壇和《道德經》看一看。“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不管多大的風都不可能一直掛下去,不管多猛的雨也終有停止的時候,挫敗和低谷也終將過去。給自己定一個踮起腳能夠得着的目標,吸引我踏踏實實始終向前走。

白説讀後感4篇 白説啟示錄: 十年又十年 第2張

第2篇

對於名人,我們習慣性仰視,仰慕其光鮮亮麗的一面,感歎命運的不公。其實,名人也是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他們也很普通,也很平凡,只是他們認真地過好普通、平凡的日子,才成為名人。借用白巖鬆的説法,我們需要平視,才能走近真實的名人。

白巖鬆出生於內蒙古的海拉爾,在閉塞的年代,每天只能讀到三天前的新聞。八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是母親一個人拉扯大兄弟倆。普通家庭這樣大的一個變故,對於童年的白巖鬆會是怎樣的'酸楚。箇中滋味他並沒有細説,可以深深體會到母親的不易和孩子們的堅強。今天,我們擁有着圓滿幸福的家庭,我們覺得自己幸福了嗎?沒有!我們心中總有一些對父母的不滿與不屑,總覺得父母沒給我們想要的生活。親人,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後後悔莫及。父母,既然我們無法重新選擇,那就好好珍惜這份血緣!

三十二歲時,白巖鬆才真正擁有自己的第一套住房。在這之前,孩子的孕育和最初的成長,都是在租的房子裏。“我認為在我的記憶中,如果沒有搬過那八次家,沒有那麼多找房租房的經歷,我的青春是不完整的。”今天,有多少年輕人,因為愛情而裸婚。房子、車子和票子也成為當今結婚的新三件。從父母角度出發,結婚首先要買房,也無可厚非,誰不想孩子有個安穩的家。但擁有住房不代表擁有愛情,兩個人共同努力建築的愛巢,才刻骨銘心。年輕時,有能力買房,固然欣喜;沒能力也不悲觀,打拼來的幸福,值得回味。一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住在車廂裏的修路工人,起來時還播放着流行音樂。這就是生活的態度。想想自己有多久沒有去用心聽首歌了,能説我過的一定比他們好嗎?幸福不是看你住在哪裏,而是你以怎樣的生活態度住在那裏!

白巖鬆坦言,在北京沒有一個親戚,也從沒為了工作給誰送過禮。“有很多年輕人抱怨,現在社會都是拼爹、拼外貌,我會告訴他們:我也曾經擁有一個成為富二代的機會,但是我爸沒有珍惜。”他還反對父母過早操心孩子的工作,要讓孩子享受他特定階段該享受的美好時光。“要知道,你所擔心的事情,只有不超過10%會變成現實,其餘的都是自己嚇自己。”當我們沒有什麼外在可拼的時候,就只能拼自己了。記得我考上現在的單位時,一位老同學打電話來問:“你和我説實話,你有沒有找人?”真希望自己當時有能夠得着的人,往往越往上走,機會越多,也更相對公平。我認為,找工作需要實力和機遇,有時你的實力取決於你的競爭對手。

白巖鬆喜歡古典音樂,且造詣不淺。他還喜歡運動,好足球與長跑。繁忙的工作之餘,不忘自己的愛好與初心,難能可貴。普通的我們,總是説,忙,忙,忙……忙的忘記曾經的最愛,忙的丟掉健康。每次看到體檢單時才發誓不喝酒多運動。正如周國平所言:生活節奏加快了,然而沒有生活。天天爭分奪秒,歲歲年華虛度,到頭來發現一輩子真短。怎麼會不短呢?沒有值得回憶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頭。其實,我們忙不過白巖鬆,我們也要學會忙裏偷閒,過多彩的生活,豐富的才是充實的。

?白説》不白説。平視白巖鬆,才能走近他,原來,他就像鄰家大哥,不僅給我們傳播知識,更教我們做人和生活,學會追求公平、正義和快樂。

第3篇

先説説白巖鬆吧,知道他的名字是因為央視。知道他的人是柴靜的《看見》有提過,真正的喜歡是在《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我的故事以及背後的中國夢》,吻合了我之前碎片想法及彌補了我所不知道的中國片段。

再來説説書吧,書裏寫的是:近幾年來白巖鬆在各場合演講內容的合集。

有些內容,我尚未懂得,有些已知的觀念,又讓我重塑了一番。有些理念,我更加堅定,有些做法,我非學不可。

白巖鬆在給學生的《傳家》書中的扉頁中寫道:“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內心氣躁的我,強迫自己慢慢細讀,依舊不懂箇中味道。深懂人無完人,事無完美。於是,幸福之於我,物質剛好,情感淡濃相宜,精神豐盈。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總是帶有目的性地為人處事。做每件事,想着利益和捷徑。於是,我們錯過好多好多該有的經歷和風景。我也曾在生活裏尖鋭地提問過,請直接告訴我,我要怎麼做,才能到達我想要的那個結果。現在想來害臊,因為急功近利,弄巧成拙的事不少、腰折的事也不少,成功的曲指可數。

繞過該有步驟,揠苗助長後,發現該來得總是會來的。再後來,我不再去糾結我做的每一件事有什麼意義,我知道,只要我開心,只要我用心,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所以,我發呆,天馬行空,覺得自己相比以前的自己有所不同。

輸得體面,並且有尊嚴。這一段提到,他在倫敦奧運會報道時,奧組委的回答:體育教會孩子如何去贏,同時,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我們都知道中國教育有弊端,從80年代的教育頑抗到90年代,然後80年代的父母依舊重蹈着教育着00後的孩子。現實告訴我,我們真的只是説説而已,別在意。

幾乎沒有一個父母一個老師一所學校教育孩子如體面且有尊嚴地輸。我們一代代的傳承着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母,別人家的老師。我們極其重視成功,也相對放大了挫折,卻沒有人告訴我們,要以怎樣的心態和應對能力去面對。我們不斷折騰着折騰着,流着淚告訴自己,我要堅強,我是打不死的.小強,然後,繼續折騰,很少人能破繭成蝶。即使,我們還心心念念着,失敗是成功之母。

但是,請記住:敗局可以催生變局,前提是,你有意志和能力。成敗不在當下,而在歷史。

共享白巖鬆的一句話:在一個大時代裏,如果你受到很多委屈或者不平的待遇,彆着急,把它交給時間。保持冷靜,繼續前行。

我一直自卑地覺得,我不會思考,沒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是一個三觀可變的人。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沒有獨立的視覺和缺乏語言表達能力。但是,我願意學習,也還在學習的路上,有一天我會變得更加善於學習。我也會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特的思維方式的人。

什麼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個答案,請去尋找第二個答案。

第4篇

腦海中對於白巖鬆的印象是不會笑,板着一張臉。我讀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是暢銷書,而且此書在圖書館中一直都是處於借出狀態,好不容易看到一本,趕緊借回家翻閲一下。

本書我認真的看了2遍,書中的很多觀點很贊同,也有很多想法在其他書中看到過。書中對於《道德經》和古典音樂的描述是我一直很想找的內容。我對《道德經》一直很想看,但是怕看不懂;對於音樂,我也很想入門,但是無從下手。這本書中的這兩部分內容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書中提到了關於幸福的概念。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和精神。作者又將它引申了一下:物質是基礎,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我非常贊同這段話,空有物質,沒有情感和精神的人幸福感不會持續太久。而沒有物質基礎,情感和精神也是脆弱的。

挫折與失敗原本就是變革的機會。任何失敗都有可能是上帝對你的一種提醒,讓你靜下來思考,改變原來的路徑,要知道,人在勝利的時候是不必做決定的,但在失敗的時候要做決定。

除了專業角度不同,還有一點使自己有別於他人的,是你的獨立思考能力。一個人的價值和社會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來自哪裏呢?來自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思維方式。

為什麼有些人只有國中畢業卻可以做一番大事業?為什麼有些名牌大學畢業卻過得不如意?當工作時間久了以後,你的文憑就沒有剛畢業那時候那麼重要,關鍵在於你的能力。你的處理問題的能力,你的情商,你的人格魅力等等,這些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而你與他人的區別也在這裏。我個人覺得閲讀——廣泛的閲讀,可以提升你這方面的能力。你閲讀優秀人物的傳記,你會不自覺的拿自己和他比較;你會不經意間把他對自己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通過與別人的對話,讀別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對話,豐富自己的人生。

你會發現焦躁的.心平息下來了,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安全感,你會發現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來被無數的人思考過,並且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答案。真正使閲讀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悦的體驗的,是你從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閲讀和記住的書,都是因為其中藴藏着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

作者提到肖邦的《夜曲》可以當做輕音樂聽。我特地在網上買了魯賓斯坦的演奏版本,真的太好聽了。雖然我不是很懂曲子的意思,但是旋律好美,尤其是第一首。

我一直想買一本《道德經》,但是市面上的版本太多了,白巖鬆推薦了陳鼓應教授的版本。下次買來,我要認真的學習一下。《道德經》是值得讀一輩子的書。

人生真正的挫折是跟生命相關的大悲大落,學業、事業乃至情感歷程中遭遇的一些不如意,不過是一段經歷而已。作者希望大學生們走向社會的時候,面對一切變動和未知,請用“好奇”而不是“恐懼”去面對。

對於作者的這段話,我非常贊同。最近網上我關注的一位博主得了鼻咽癌。他説此刻才發現事業等都是虛的,他甚至羨慕路邊的乞丐,認為自己連乞丐也不如。生了病後,他才開始覺悟,以前自己為了所謂的事業、責任不顧自己的身體。只可惜,他大徹大悟的晚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