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制)訂2021版三年制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2K

關於修(制)訂2021版三年制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關於修(制)訂2021版三年制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為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高職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學校辦學特色,按照教育部職成司《關於組織做好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現就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制)訂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國教育大會部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規範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授基礎知識與培養專業能力並重,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將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學生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注重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堅持標準引領,確保科學規範。以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為基本遵循,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對接有關職業標準,服務地方和行業發展需求,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三)堅持遵循規律,體現培養特色。遵循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處理好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必修課程教學與選修課程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歷證書與各類職業培訓證書之間的關係,整體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上體現與職業崗位對接、中高職銜接,職業能力適應崗位要求和學生個人發展要求,構建具有特色的高職專業課程體系。

(四)堅持完善機制,推動持續改進。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業企業、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強化教師參與教學和課程改革的效果評價與激勵,做好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反饋。

三、主要內容及要求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當體現專業教學標準規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要求,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辦學特色和專業實際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確培養目標

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公共基礎課程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結合學校辦學層次和辦學定位,科學合理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明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保證培養規格。要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技術技能培養、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推動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切實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二)實行彈性學制

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提前或延遲畢業。各專業基本學制為3年,學生在校修讀時間(不含休學時間)最短為2年,最長為5年。原則上先完成基本素養模塊和職業基礎技術模塊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專業應知、應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從事職業的基礎能力;然後完成職業核心技術模塊課程教學,使學生獲取從事本專業所必需專業能力的訓練;最後重點安排頂崗實習、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允許學生採用半工半讀、工學交替等方式分階段完成學業。

(三)合理安排學時

1.總學時及周學時數

高職教育全日制基本學制校內教學的周次:第一學期 15 周,第二、三、四學期各 18 周,第五學期 12 周。可根據專業特點與相關行業生產特點靈活設置大國小期,開展“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模式改革,三年制6學期可以根據行業企業淡旺季調整為7-9個學期。

基本學制內專業教學活動總學時控制在2500~2800學時。其中課內學時總量控制在1600~1800學時,周學時控制在22~24(畢業實習和畢業綜合實踐報告周學時為24)。公共基礎課程學時應不少於總學時的25%。選修課教學學時數佔總學時的比例為不少於10%。

在校內教學四個學期的專業(如護理、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學影像技術等),可在規定的計劃總學時內適當調整教學安排和周學時數。

2.學分要求

各專業畢業學分原則上不少於140分。

學分與學時的換算。18學時計為1個學分。綜合實踐課程,包括入學教育、課題設計、集中實訓、職業見習、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畢業教育)等每週計1學分。學分制最小單位為0.5,總學分為整數。

每個學生除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總學分及必修課、選修課學分要求外,還必須完成至少4個素質教育實踐學分。素質教育實踐學分的認定與管理等,按照《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學分實施辦法》執行。

(四)規範課程設置

1.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學校將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軍事課、心理健康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勞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美育等課程列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各專業可根據需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類課程、黨史國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創業教育、信息技術、語文、數學、外語、健康教育、職業素養等列為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

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按規定統一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思政課教材。結合實習實訓強化勞動教育,明確勞動教育時間,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深化體育、美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根據有關文件規定開設關於節能減排、綠色環保、金融知識、社會責任、人口資源、海洋科學、管理等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方面的選修課程、拓展課程或專題講座(活動),並將有關知識融入到專業教學和社會實踐中。組織開展勞動實踐、創新創業實踐、志願服務及其他社會公益活動。

2.科學設置專業(技能)課程。專業(技能)課程設置要與培養目標相適應,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繫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一般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羣)的能力要求,確定6-8門專業核心課程和若干門專業課程。

3.課程分類

(1)課程按照性質劃分,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2)課程按照類別劃分,分為基本素養模塊、職業基礎技術模塊、職業核心技術模塊、職業考證模塊、職業拓展模塊和實踐模塊等。

A.基本素養模塊課程

基本素養模塊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基本素養模塊必修課程是全院統一必修的公共課,原則上由學校安排授課時間。對於實施“多學期、分段式”等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整週實踐教學、技能考核的專業,可以靈活安排公共課的授課時間,但應尊重課程教學規律,保證充足的教學時數。主要包括:

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1、2學期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3、4學期開設;形勢與政策,第3、4學期開設;

②計算機應用基礎,第1或2學期開設;

③體育與健康,第1、2學期開設;(因重大疾病或身體殘疾等原因不適宜參加劇烈運動的學生可申請選修衞生保健課)

④軍事課由《軍事理論》《軍事技能》兩部分組成。軍事理論,第1學期開課院系為人文教育學院、經濟貿易系、生化工程系及建築工程系,第2學期開課院系為醫學護理學院和工程科技學院。軍事技能在第1學期集中安排;

⑤大學英語,第1、2學期開設;

⑥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第1學期開設;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第4或第5學期開設;

⑦心理健康教育,第3學期開設;

⑧勞動教育,第1學期以慕課形式開設理論教學,第1、2、3、4學期開設實踐教學;國家安全教育,第1、3、5學期以專題教育形式開設;美育課程,第2學期開設。

基本素養模塊選修課程包括限定選修課程和任意選修課程兩部分:限定選修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類課程、黨史國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創業教育、健康教育、職業素養六類,每個學生限定選修課程總學分數最少4學分,最多5學分;任意選修課程包括人文社科類、自然科學類和藝術類三類,原則上每類課程每個學生都要選修,文科類學生可適當多選修自然科學類課程,理科類學生可適當多選修人文社科類課程,每個學生選修三類課程總學分數最少4學分,最多5學分。課程分為網絡課程和校內公選課,校內公選課由各教學單位教師(包括校內外兼課教師)申請,學校按照全校各類人才培養綜合素質要求審核,統一設置。

B.職業基礎技術模塊

職業基礎技術模塊為必修課程,是為了學好核心課程所必須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

C.職業核心技術模塊

職業核心技術模塊為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核心課程,各專業在構建該模塊課程時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依據,圍繞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標準科學合理設置課程,課程要覆蓋該專業對應職業崗位羣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識和技術,並突出課程教學做一體化特點。

D.職業考證模塊

職業考證模塊課程是保證職業資格獲取,落實雙證書制度的課程。各專業要明確學生必須獲得的、與專業核心能力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該模塊課程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設置為必修、選修或必修+選修,在學期安排上應和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時間匹配。

E.職業拓展模塊

職業拓展模塊課程為選修課程,是以核心技能培養為中心,培養學生多方位、多層次職業能力的課程。該類課程要具有適時性,及時將最新科技信息、工藝流程和技術融入教學內容,將教學環節延伸到先進的企業、車間,保證學生及時把握行業發展態勢。

F.實踐模塊

實踐模塊課程強調實訓、職訓等實用性操作訓練,以滿足第一線應用技術人才的實際需要。各專業可根據培養目標和特點,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實踐課程資源,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模塊課程可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畢業設計(論文)、頂崗實習、課程設計、專業見習等為各專業必修實踐環節,可另外設置限選實踐環節。

(五)強化實踐環節

加強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學時數應達到教學活動總學時的50%以上。積極推行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方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學生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醫護類專業除外),可根據專業實際,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建好用好各類實訓基地,強化學生實習實訓。統籌推進文化育人、實踐育人、活動育人,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六)改革課程考核

根據專業要求與課程特點設置課程考核方式。課程考核方式必須在課程設置表中予以反映。對學生的學業考核評價內容應兼顧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評價應體現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過程的多元化。積極採用成果性考核(大作業、調研報告、讀書報告、作品展示、課程設計與課程論文等)、操作任務考核(實際操作、模擬操作、情景描述等)、計算機及網上考核、自我評定與小組評定考核(學生筆記、學生學習總結、小組協作與配合意識、團隊貢獻等)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特別提倡兩種或多種考核形式相結合來全面評價學生。

(七)嚴格畢業要求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結合辦學實際,進一步細化、明確學生畢業要求。嚴把畢業出口關,確保學生畢業時完成規定的學時學分和教學環節,結合專業實際組織畢業考試(考核),保證畢業要求的達成度,堅決杜絕“清考”行為。

(八)促進書證融通

積極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同步參與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試點,探索建立有關工作機制,對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登記和存儲,計入個人學習賬號,嘗試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

四、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構成

(一)專業名稱及代碼

(二)招生對象與入學要求

(三)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四)修業年限與畢業要求

(五)職業面向與職業資格證書

(六)課程設置與課程體系

(七)學時、學分分配及教學進程

(八)實施保障

(九)其他情況説明

五、修(制)訂流程

(一)調研分析。各專業建設委員會要做好行業企業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和在校生學情調研,分析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明確本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羣)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形成專業人才培養調研報告。

(二)起草修(制)訂。結合實際落實專業教學標準,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合理構建課程體系、安排教學進程,明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條件保障等要求。參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模板》(詳見附件),起草修(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三)論證審議。組織召開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會議,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和提出修改意見。人才培養方案論證後,提交校黨委會會議審定。

(四)公佈實施。審定通過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於2021年9月在2021級各專業開始實施,學校並按程序發佈,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並通過學校網站等主動向社會公開,接受行業企業、教師、學生、家長及全社會監督。

(五)動態更新。建立健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情況的跟蹤、評價、反饋與持續改進機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技術技能發展趨勢、教育教學改革實際等,及時調整完善,不斷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