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讀後感10篇 "掌控自我,贏得人生——《自控力》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1W

讀完《自控力》後,讓我意識到自己在許多方面都缺乏自控力。這本書通過生動的事例和科學研究,教會了我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更好地掌控生活中的挑戰和誘惑。這是一本值得每個人一讀的好書。

《自控力》讀後感10篇

第1篇

這本書讀完,講真的,在實操方面並沒有讓我有新的認識,在理論層面,讓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習慣叫微習慣。

為什麼把目標設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為每個人的意志力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話,你會發現,每天早起後,上午的時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別是晚上就會不太好。

這是因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

這裏就要講到一本書,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寫過這本書的讀後感。裏面重點闡述了關於自控力(意志力)的問題,還給出了怎麼提高自控力的總量和怎麼回覆自控力。

如果你平時打遊戲的話,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藍,有藍才可以釋放技能。

回到微習慣的話題,為什麼目標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標,這樣就可以大幅減少你在完成目標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圈,如果讓你走出舒適圈,是不是很困難,需要很強大的自控力才可以。為什麼人們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別強的人,就是因為他們自控力強大,可以讓自己跳出舒適圈。

但是如果不讓你走出舒適圈,而是在舒適圈的邊緣,伸出去一隻腳,你可以馬上收回來,但是隻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這樣日積月累下來,你再伸出一隻腳的時候,就會很輕鬆,慢慢的你的舒適圈就會擴大。

趕緊來試一下吧,讓我們在舒適圈的邊緣,瘋狂的試探!

《自控力》讀後感10篇

第2篇

自控力是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的深刻表現。沒有自控力的人是沒有好習慣,而沒有好的習慣就不會有好的人生。我在想既然自控力對我這麼重要,那我如何才能提高自控力呢?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的人氣新書《自控力》就是介紹如何提高自控力的一本好書。這本書寫作的最大特點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形式出現的,不像我們平時閲讀的書目一樣的分章節。

整本書大都從不同的角度在論述方法,歸結起來提升自控力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設定長遠並切合實際的目標,最好將目標步步分解。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激勵相結合。

2、自己形象認知。將一個將來理想中的自己作為這個認知的範疇,提升面對誘惑時的自制力。書中沒有對於自己想象進行進一步論述。但這顯然是一個更浩大的工程,提升個人修養與境界從來都不是想象畫個框框就可以輕鬆實現的。

3、在面對誘惑的時候適當的做出迴避短期行為的措施,適當的迴避有助於將眼光放到長期目標上。

自控力也有很容易失控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壓力時不能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訴求時造成的自己約束的放鬆。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呢,作者沒有迴避這樣的問題解決方法:面對誘惑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自己是可以迴避解決的。顯然實際中我們越想回避什麼自己越是往上面放心思。這時候作者提出的作法是:“用心感受自己忠於你的感受,但別相信你所有的想法。”用對內接受自己,對外控制行動的方法駕馭自己的衝動。作者進一步詳細説:你無法控制會出現什麼想法,但你不必接受他的內容……換言之你可以對自己説“好吧,那種想法又來了,有得心煩。不過,這就是思維的運作方式,他並不一定意味着什麼”但不要對自己説:“好吧,我想這是真的。我真是個糟糕的人,糟糕的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想要接受這一點”。這真是個想得開的好辦法,有什麼比放低身段,坦然面對自己的想法更能解決問題的呢。

從這本書裏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就是把“我不要”換成“我想要”的思維方式,只是換一個角度思考,對自己的意義就大大的不同了。

第3篇

能夠打開word,回想着《自控力》當中的內容,而不是打開百度搜索,輸入"自控力讀後感",這大概便是自控力提升的一個表現吧。

講真的,《自控力》這本書過於學術。書裏前幾章的大量學術名詞,讓我這個沒有任何醫學專業知識的讀者,也只是看個熱鬧。我是首次接觸工具書,大量的專有名詞堆積在一起,讀起來吃力又記不住。今後讀第二遍的時候應該會有不同的啟發和提高。

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有三個詞在眼前閃過,struggle、insist、fighting——我的座右銘,分別是努力、堅持、加油,連在一起恰好也是李衞國董事長經常提倡的"堅持不懈,努力奮鬥"。

這三個詞是我加入東方雨虹之前就定下的。起因是健身訓練時做無氧運動,每次訓練前45分鐘訓練一塊肌肉羣,分5—6個負重動作,每個動作訓練四組,每組2次。每個負重動作選擇重量的依據則是,一個動作連續做2次的時候達到力竭狀態。所以一組動作做—6下的時候,通過發力可以承受。而6—10下的時候,力量已經不足前6下,這個時候心裏默唸"堅持"。最後兩下是整組動作的重中之重,增肌訓練簡單理解就是肌肉損傷之後的修復,所以這兩下往往帶有輕微的肌肉撕裂感,是需要強大的信念才能完成,做最後兩下動作的訓練者往往會發出低吟,這是在自己加油!所以一組簡單的訓練動作,參與訓練的不單單是肌肉。肌肉的發力、心理上的堅持、精神上的吶喊,是這三者共同完成了自己的超越。

工程銷售崗位的項目跟進也是如此,項目收集—項目交流這一階段相當於增肌訓練—6下,是通過努力就可實現的;而競品瞭解—確定樣板,算是第二階段,需要堅持和思考;報價—投標則是項目的關鍵點,這個時候除了細心分析更要心態平和,關鍵的銷售動作已經在前面就要做好,最後一刻我們等待勝利的消息。

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把自控力浸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們也需要些許的放縱來緩解壓力,卸掉包袱。我的目標是提高自控力到工作中,所有工作必須按照節點完成,嚴控項目的操作過程,不遺漏、推遲項目的跟進節點。

第4篇

這本書看完了,按照微信讀書的記錄,我總共花了5個小時48分鐘的時間。個人感覺這本書沒有《意志力》寫得好。現在來按着本書的結語部分寫一個簡略的讀後感。

你對意志力和自控力的想法是否有所改變?

有一些改變。最重要的改變我認為是意識到了為什麼我會喜歡嚮明天賒帳,因為人容易認為未來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完全不同。我可以怎麼應對這一點,給未來的自己寫信,多想象未來的自己,讓未來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聯繫更緊密一些。我也懂得了控制自己不要,遠不如讓自己去想要某事更有效率。

培養專注力。冥想。冥想是對很多生活方面都有益處的一件事情。我想要每天都冥想一段時間。昨天嘗試了一下,可以每天晚上在東東入睡之後我在旁邊冥想十分鐘。剛好等到他睡熟了我再走,一舉兩得。

道德資本。原來我每次做了計劃實現不了是因為在做了計劃之後我就有種覺得自己已經很自律,積累了足夠多的道德資本可以放縱一下自己的原因。改善的方法也很簡單,牢記我的目標,而不是關注實現目標的途徑。我的目標是學完論文,如何自律地寫完只是途徑,我不能因為看清了途徑就忘記目標了。

我從這本書裏學到了控制自己的很多小竅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然做事容易失敗。我現在有一點點知己知彼的感覺了,知道我的大腦裏有不同的自己,也知道每個自己存在的原因和意義,知道我想要的力量比我不要強大更多,也知道專注力對於自控力的影響;也知道我應該怎麼取長補短。所以昨天在超市裏我控制住了自己想買培根的心情,記住我希望少吃肉來保護地球。這也是一小步自己控制了。希望我能更好地控制我的人生!

第5篇

如果有這樣一個問題擺在你的面前,你喜歡你們班的一個女生,喜歡了很久,你認為如果能讓她嫁給你,將會是你一輩子最大的幸福。

突然有一天,她站在你的面前,對你説,如果這個學期你能考到全校第一,她就答應嫁給你。這件事有老天作證。

如果你真的能考到第一,那麼她就一定會嫁給你,還有她什麼都不要。

如果,這個男生是你,那麼這個學期你將會怎麼做呢?你每天還需要鬧鐘喊你起牀嗎?對於那些不感興趣的課,你還會翹課嗎?老師佈置的作業你還會去抄其他同學的嗎?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你還會棄之不理嗎!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你到底有多渴望娶到她,你到底有多想娶她,你是選擇睡懶覺,曠課,打遊戲還是想要通過努力娶到她。

你每天願意花費多長時間來完成你的目標?這個時候的你並不需要太多的自控力,太多的專注,那麼,沒有了這些,你會放棄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你渴望,你願意,而且你一定不會放棄。

其實想要做到真正的自律,並不是人生的目的,還是想要通過達成為目標,而自律只是其中的一個過程。只要保持長期穩定的自律,你必須要找到能夠讓你渴望希實現的目標。

根據你渴望達到的目標來,制定具體學習計劃。那麼要做到真正的自律,這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過程,那麼首先就應該找到你渴望的目標,能夠讓你保持長久輸出的動力,其次是制定人生規劃,能夠確保你,每天,一覺醒來,就知道接下來你要做的事。

第6篇

莊子《逍遙遊》中有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其含義是;如果能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着六氣的變化,逍遙於無窮的境地,他還需要什麼憑藉呢。這便是莊子的逍遙自在,而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正真的逍遙自在並非能順應天地的本性,御六氣的變化更別説是成神成仙。在我看來正真的逍遙是為自控,是本心的逍遙行為的控制。如不能自控,何以正人。

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着一個理想中的自己,他會在該説“不”的時候説“不”,能在該做某件事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去做,那便是我們普通人的完美自控。但是現實是人們總是習慣拖拖拉拉、貪圖玩樂以至於事情總被拋擲明日。因此我認為自制力的養成需要從計劃開始“你需要一個生活規劃,幫助你結束內心的掙扎”——凱利·麥格尼格爾《自控力》。當我們有了計劃也就有了約束,它會給予我們無形的力量去促使我們完成任務而達到自律的目的。

在有了計劃之後我們需要做到的便是如何堅持,凱利·麥格尼格爾在書中寫道:認識自己、關心自己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這三種方法正是自己控制的基石。只有掌握了這三種控制自己的基石才可以做到堅持不懈。很多人在自己該做的事情上還能堅持一段時間,便會開始有放鬆的念頭,其實放鬆也是在追求自己的過程。工作之後的放鬆其實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前提是放鬆之後必須將工作再次拾取。如果不能其放鬆則是懶惰而不是尋找自己的過程。只有當自己做到認識自己、關心自己和提醒自己才可以做到自控自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自己的控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只要我們能夠做好規劃,找到自己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控制力,成為自己的主人。

第7篇

?自控力》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所著。它告訴我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健康的新習慣,克服拖延,抓住重點,管理壓力。同時,闡述了我們為何會在誘惑前屈服,以及怎樣才能抵擋誘惑。此外,書中還詮釋了為什麼自控力非常有限,以及培養自控力的最佳策略。

實際上自控力就是意志力的一種延伸,因為有意志,所以你能自控。在這本書裏,作者認為我們的自控力,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方法得以提高,包括冥想,情緒肌肉的鍛鍊。

經過觀察,對我最有幫助的實驗應該是把“我不要”改成“我想要”。比起強制自己不該做什麼,告訴自己長期目標,更能使自己清醒,這種時候,一個明確的、現實的目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玩的過程中,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在浪費寶貴的時間,然後就是把戒不掉的事情變成有規律,每天做一點,而不是一做就沒有節制。但是就我看來,這個方法是在自控力有一定成效之後再來試比較好,不然就算定了規律,還是停不下來的。

從這本書裏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就是把“我不要”換成“我想要”的思維方式,只是換一個角度思考,對自己的意義就大大的不同了。“自己意識”能幫你克服困難,實現最重要的目標,這就是我能想到的對意志力最恰當的定義。

第8篇

小時候,語文課本里最常出現的故事就是孔融讓梨。老師和家長教育我們要學習孔融懂禮貌。孔融是我們從小的榜樣,成年後的他也的確成為了一代將相。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孔融有一大致命的弱點,就是嗜酒如命。他可以稱得上,中國古人裏非常有名的酒鬼之一。一個四歲時,就有超強自控力能夠選擇最小的東西給自己的人,卻無法抵擋酒的誘惑。

這讓人很困惑,為什麼一個人的自控力有時奏效,有時不奏效呢?《自控力》這本書會給我們答案,他告訴我們自控力受很多因素影響,主要與人的大腦生理以及心理結構相關。只要我們掌握失控的原因,就可以通過失控提高自控。

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是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精通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他創建了一個全新的課程——意志力科學,深受廣大學子的喜愛,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讀的《自控力》。

科學家研究發現,意志力在生理結構方面,主要體現為應激反應和多巴胺分泌。

應激反應是指,人天生的一種生存能力,當有危險靠近時,會立刻逃跑。在意志力裏,便有這種應激反應的存在,當面臨危險時,本能反應會告訴你應該躲避。比如糖份過多攝入可能會導致糖尿病,你的本能反應是應該躲避糖份。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卻發現,意志力本能好像形同虛設,幾乎起不到作用。這是由於我們的意志力能量有所損耗,導致儲備不足。比如,一個殘疾人面對猛獸襲擊,他雖然知道有危險,但是身體條件導致他沒辦法逃生,最後被猛獸吃掉。這就是儲備不足,同樣的,意志力面臨威脅時,比如焦慮、憤怒、抑鬱等,就有可能被這些威脅吞噬,當再次有需要自控力的時候就會出現失控。

還有一種生理結構影響着我們的自控行為,就是大腦裏的多巴胺。科學家曾在小白鼠的大腦裏裝了一個電極,對它進行電擊實驗。結果發現,小白鼠會在被電擊過的地方等待下一次電擊,直到被電擊而亡。這是因為電極安裝到了它的大腦裏分泌多巴胺的地方。也就是説,是多巴胺促使小白鼠想一次次地嘗試,渴望去做一件事,即便這件事可能並不會使他快樂。多巴胺就是慾望,比如當我們看到蛋糕想吃,是慾望;看到衣服想買,是慾望……而實際上,我們可能並不真正地需要這些。這就是大腦裏的慾望在作祟。

所以,導致我們失控的生理原因是能量儲備不足和多巴胺的存在。瞭解這些,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簡單了,不要在自己已經耗費很多意志力的時候繼續做事;讓多巴胺對自己的掌控,變成有意義的事,比如加班後給自己來個禮物,加班可能會很快完成,不拖延。

心理因素對自控力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這裏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來分享一下。

減肥時,我們很喜歡用不利於自己的方式給自己獎勵。比如,最初減掉5斤,非常高興,於是獎勵自己一個巧克力,這熱量可能遠遠超出瘦下來的5斤肉;或者,有機的奧利奧比普通的奧利奧好,所以放開了吃,結果適得其反。也就是説,當人們心理上放鬆警惕時,就會讓我們與真正的目標背道而馳。這個時候的人們不是沒有自控,而是不想自控,是想給自己一個獎勵而已。

這是一種心理因素,還有一種心理是及時滿足。曾經有個人類與黑猩猩的實驗,黑猩猩來自著名的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學生來自哈佛大學,他們旗鼓相當,實力都很強。實驗內容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2份或者6份的獎勵,前提是2份獎勵馬上可以拿到,6份獎勵需要等待兩分鐘。實驗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黑猩猩選擇等待,而人類選擇了2份獎勵。其實,人類的大腦發育遠比黑猩猩理性,但是為什麼遇到這樣的問題,偏偏會選擇滿足此時此刻的需求呢?這跟我們人類是如何看待未來有關。人類的聰明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不確定,哈佛學生可能覺得兩分鐘以後説不定沒有獎勵了。看到擺在面前的獎勵,那一瞬間的誘惑遠大於未來的誘惑。經濟學家認為,人類等待的時間長短,決定了這個物品的價值高低。等待越久,價值越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寧願今天刷爆信用卡,也不願考慮未來還款的艱難。

所以,我們的失控源於錯誤獎勵以及及時享樂,那麼,我們可以這樣做。讓獎勵變得更有代價,如果完不成就要捐款,讓及時享樂,變成延遲滿足,等五分鐘再去做。這樣不斷的練習,就可以提高自控力。

第9篇

一直以來,看到很多能夠自律的人都走上了人生顛峯,特別是彭於宴,人生像開掛了一樣,於是自己也想變得自律,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是我想看《自控力》的出發點。

我想從書中改變目前的現狀,想知道如何做好以下幾件事:

如何堅持地學好一樣東西,比如英語,無數次拿起,而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又比如練習寫字;

如何堅持去做有益的事情,比如跑步,游泳,看書,寫作;

如何減少生活中佔據我過多時間的無用事情,如看“今日頭條”,刷抖音,朋友圏,看直播等;

這些都是我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我很迫切地想找到解決的方法,我期望在《自控力》中能找到答案,很遺憾,在我看到100頁時,我還是沒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於是我決定放棄不再往下看。

文中很大的篇章在描述影響自控力的因素,主要是1、前額皮質2、血糖

在論證前額皮質對自控力影響的時候,描述了一個故事,説有一個人,工作時很上進,態度積極,為人和藹,樂於助人,是大家公認的大好人;但是很不幸,工作中出現了意外,機器把他的頭部的前一小部分削了,但是萬幸的是,最後經過搶救,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且行動如前,但是,性格卻變得古怪,和之前的大好人完全相反,易怒,工作不再能集中,常因小事發脾氣。

於是作者斷定前額皮質和自控力有關係,我在想,如果一個人經過了那樣可怕的經歷,性格沒有一點改變,那才叫不正常,如果他傷的不是前額皮質,而是其他的器官,我想也可能會有如此反應,畢竟,受傷的感受,只有當事人才深有體會,就如同男人永遠不知道女人生孩子時的疼痛,只是知道很痛,很痛。

在論證血糖對自控力影響的時候,找了一批人,有的很餓(血糖低),有的不餓,讓他們進入到一個有很多吃的房間,人進去後,只能吃胡蘿蔔,其它東西不能吃,其中發現,血糖低的人,大部分人無法控制不吃別的東西......

這個我個人認為,這個論證有點勉強,人在餓的時候,體力,意識,思考能力,精神各方面都不正常,在這種狀態下,做出的任何事情,應該都屬於正常的。

文中還經常提到,如何抵制巧克力,香煙,慾望的誘惑,這些,真不在我考慮的範圍內。

第10篇

本書分為九章,每一章都講述了一箇中心概念和它背後的科學原理,以及如何將它應用到你的目標上,並在每一小節的最後提出了自控力訓練的具體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麼是意志力,意志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意志力如此重要……

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並給與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以及如何展現自己得體的自我形象和好習慣的培養和養成。

這本書上面説的這13種小習慣我覺得對我非常的有益:

(3)生活秩序。每樣東西都放到該放的位置,每件日常事務都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去做。

(5)儉樸。用錢必須於人於己有益,換言之切忌浪費。

(6)勤勉。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7)誠懇。不欺騙人,思想要純潔公正,説話也要如此。

(8)公正。不做損人利己的事,不要忘記履行對人有益又是你應盡的義務。

(9)適度。避免極端,人若給你應得的懲罰,你當容忍之。

(11)鎮靜。勿因小事和一些不可避免的事而驚慌失措。

我想這十三個習慣將讓我受益終生,我也會時時刻刻檢查自己,嚴格遵守爭取做更好的自己,做自己情緒的控制者,命運的主宰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