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者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8W

大家可以在讀完一些文字後認真寫上一篇讀後感,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強同學們對書上知識的瞭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掌控者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掌控者讀後感5篇

掌控者讀後感篇1

本書是美國作家詹姆斯科利爾所著,講了習慣是重複了足夠多的次數後,變得自動化的行為。養成習慣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提示、渴求、反應和獎勵。習慣的四大定律:第一定律——讓他顯而易見,第二定律——讓他有吸引力,第三定律——讓他簡單易行,第四定律——讓他令人愉悦。

每章都引用了具體實例來更加有力的證明講解,其中包括心理學家追蹤貓的行為習慣説明了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就是在一件事情反覆的去做的過程中,一次比一次熟練,進而養成了好的習慣。還有‘看着不對勁的那個人’通過職業的習慣看出來周圍人的身體狀況,及時治療。還有軍隊的分析員可以識別雷達上的光電哪個是敵方導彈,博物館的館長通過自己微習慣的特殊能力識別真偽等案例。

習慣養成以後怎麼樣去保持好的習慣呢?作者講述了習慣跟蹤法,他是衡量你是否養成習慣的簡單方法,特點是顯而易見,拒用吸引力,令人滿意。

不管你的習慣多嗎有條理,總有一天會被意向想不到的事打亂,那我們錯過了,我們會經歷的接上,那怎樣恢復習慣呢?人無完人,習慣因一次斷了,我們盡力去補上,接着下一個週期的繼續堅持,我們要盡力避免第二次失誤,一個習慣週期完成後,我們緊接着下一個週期開始,處分不會毀了你,最要命的是隨之而來的不斷重的錯誤,多少人敗就敗在這個原則上面。

掌控者讀後感篇2

如果需求養成好習慣,則針對這個規律給出對策,總結來説就是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使其顯而易見),充滿吸引力,便於執行以及帶來愉悦的感受,而改掉一個怪習慣則是相反,使其不被察覺,缺乏吸引,難以操作以及產生不好甚至厭惡的感受。

同時也相應的有具體措施:

寫下具體的執行步驟/將新習慣與既有習慣疊加、設計環境,舉一個具體例子,比如,想要培養讀書的習慣。

第一定律提示的具體做法為:每月初列好書單,在紙上寫下每天晚上九點在沙發讀書,九點是每天晚上家務完成洗完澡的時刻,泡澡結束就開始讀書,或者泡澡時就可以開始讀書(將新習慣與既有習慣疊加),把書單上的書放在家裏的每個角落隨時可以看到,電子書則把應用放在手機第一頁或者是把看書應用與微信應用放在一個類別裏,儘可能多的注意到它,提示你要讀書,看視頻網站也可以下意識搜索書單相關的內容(設計環境);

第二定律渴求的具體做法為:每次讀完書之後,允許自己打一局遊戲或者特定你愛做的事,加入讀書相關的社羣,與夥伴一起閲讀分享討論交流,為自己創造一個儀式,每次跑完澡披上浴袍,就會有一種想要讀書的衝動和熱情;

第三定律反應的具體做法為:剛開始培養習慣時,不要規定時間,只看要一頁書或幾頁書,總之不可能完不成的程度,把書就放在沙發邊,隨手就可以拿到,不要又任何的麻煩或者阻礙把水杯,眼鏡,毛毯可能需要的一切都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第四定律獎勵的具體做法為:打開微信讀書的排名,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接受各種點贊,在看書的時候打開種樹軟件或者任何專注軟件,記錄積累的閲讀時長。

如此這般按照作者總結的習慣客觀規律進行實踐,一個好的習慣大概率就會被養成。

作者更新了我關於習慣的概念,確實讓我看到了點新東西。要我總結的話,全書通篇都是“正確的廢話”,都是我們聽過的道理,讀過的那些“説得好的俗話”,但是作者筆下,某一刻,我真的好像感受到了所謂“真諦”。本書科普性,理論性,可操作性對我來説都非常強,值得時不時復讀。

作者關於習慣養成講的非常透徹,細緻,幾乎完整,除了具體如何養成好習慣,減少摒棄不需要的壞習慣,這些如果説是“答案”的話,作者最讓我喜歡的是,他也完整講述了“解題思路”,每本習慣養成的書都在説要怎麼做,但是本書作者這樣詳盡講述思想過程的,倒是第一次,在本書裏,我學習到最重要的一點,是新的思維模式,作者説着每個人都可能説過的老話,每個人都可能聽過的道理,為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作者為我們提供了新角度,新視角,去看世界,去思考人生,慢慢理清頭緒,去除紛亂。不斷的引導讀者的思維,提出問題,並一個個給出自己的答案,具體的行動方案,並貼心的複習和總結。

讀了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如何思考太重要了,有的事情沒有做成,也許真的不是你不行,而是沒有仔仔細細前前後後想明白,我們總覺得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仍然沒有過好這一生,讀了這本書,我似乎有了答案,太多道理,我們只明白了字面意思,表面道理,沒有理解思考想清楚,沒有完全代入,有太多大道理讓我們在無解的時刻去感慨,去總結,去當下結束或者逃避那個困境,而沒有真正的思考那些總是正確的廢話真正的道理,太需要真正的思考了。之前忽視了思考,思維,想法的力量,和語言文字的力量一樣重要,思考是真正主觀的,自我主宰的,屬於自己的力量。

作者讓人感受到他是一個非常善於思考,觀察,發現的人,在生活裏我願意承認他是一個博學家,他的存在再一次説明了沒有什麼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越來越發現,知識的領域邊界是互相涉及的,像一塊拼圖,或是一張網,一片星空,越往裏走,一點一點點亮星火,最終會連成線,彼此聯結,線與線再聯結編織,或者是編織非常精密度的地毯。

最後,附上書裏我喜歡的一句話:修正輸入端,輸出端就會自行修正。

掌控者讀後感篇3

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半以上的行為是由習慣所控制的。如果你打開自己手機裏的屏幕管理時間,會發現生活中要大量的時間花費在了刷手機上,遠比你所想象的要多。為什麼習慣對我們的行為有如此大的影響呢?接下來就來説説習慣的形成,和如何改變我們的習慣,來解讀一下這本神書《掌控習慣》。

物理學上,物質運動的最基本定律就是——萬物都遵循最省力原則,所以為什麼一旦一件事情養成習慣後很難更改呢,就是我們的基因本身排斥過於耗費精力的行為。

習慣由什麼組成呢?它由“提示”——“渴求”——“反應”——“獎勵”。比如吃零食這一習慣,當你覺得無聊的時候,大腦就會“提示”你吃點東西解乏。你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渴求”零食,你就會下意識“反應”去拿零食。當你吃到零食後,會分泌滿足感的激素,讓你得到“獎勵”。於是這一個行為習慣就在每天不斷吃零食的過程中不斷強化,以至於你每天吃了巨量的零食,還以為自己沒吃什麼東西,因為你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麼説習慣養成後很難更改,我們就不去培養好習慣了嗎?

我們不僅要在年紀小的時候培養好習慣,還要在成年後進行反思,改正壞習慣。如果壞習慣已經養成了,就要花費精力用好習慣去代替它。接下來我就談談如何培養好習慣。

培養習慣要遵循四個原則,第一個原則:讓習慣顯而易見。在日本新幹線火車停站後啟動的過程中,每一個車門口的服務員都會口頭確認:“沒有異常情況,可以啟動。”這一句話看似多餘,然而卻十分重要。因為它將檢查火車周圍的習慣明顯的指出來,強化了這一行為。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想要審視自身的習慣,應當把每天都做的事情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對自己長期的行為有一個客觀的瞭解。而在培養新習慣的時候,也要讓它顯而易見。研究表明,比起暗下決心,説出來或寫下來自己將於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做將要做的事情,更加能得到切實的執行。

我們之前已經知道了習慣的模型,習慣的開始時觸發提示,觸發提示的可能是一種行為、情境等。我們可以將好的習慣疊加起來,讓前一個習慣的結尾成為後一個習慣的開始。比如運動完之後進行洗漱,洗漱之後進行冥想,再入睡。這樣一晚上可以完成三個良好的習慣。我們也可以讓提示變得顯而易見,如果把電子秤放在牀頭,你更容易在每天入睡前或者起來後稱量記錄體重。

第二個原則:讓它有吸引力。人本身是趨利避害的,我們會收集各種資源,會想要表達自己。如果你發在微信的自拍總是能收穫一大堆讚美,你就會傾向於不斷髮自拍。因為他人的認同強化了你自拍這一行為。同樣,我們培養好習慣也可以如此,利用他人的認同來強化自己的行為。我們可以加入到一個擁有好習慣的團體中,如果周圍的人都身材勻稱,你就會認為身材走形是不正常的。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總會受到他人的影響。或者是在培養一個好習慣的前後加上你喜歡做的事,只要這個事不影響你的目標即可。比如每個星期至少跑了五天的步,你就可以獎勵自己去按摩一小時。

第三個原則:讓它簡便易行。這可以説是最重要的原則了,所謂大道至簡,人們總是好逸惡勞的。當我們想培養自己或他人的習慣,第一要務是不要讓這個習慣一開始看起來太難了。為什麼我們學習起來總是三分鐘熱度,因為我們一開始總把目標定的太難了。如果你一開始就要求自己每天背一百個單詞,失敗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如果你每天只要求自己背一個單詞,每天都堅持下來,長此以往,你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背更多的.單詞。習慣的養成不在於某個時段的突擊,而是長久地堅持。只要積累的數次夠多,就可以培養牢固的習慣。這一點,我在之前《微習慣》的讀後感裏也談及了。

第四個原則:讓它令人愉悦。這也與我們的三觀相關,憤世嫉俗的人總是難以成就自己的。因為他們總是盯着生活中的陰影,放棄一大片陽光。我們要選擇看待世界的角度,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事情。享受成長的過程,而不是被成長的目的所苦惱。在培養習慣過程中,我們可以不時獎勵自己,並將自己的努力記錄下來。學習軟件中的打卡就是利用了人們這一習慣。當你看到自己打卡的天數越來越多,你就越會堅持自己良好的習慣。

如何改正自己的壞習慣呢?只要把這四個原則反着運用即可,讓壞習慣更難實行,沒有吸引力,令人煩惱。戒掉零食的一種簡單方法,就是把零食放到抽屜裏,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可以讓你大量減少吃零食的數量。

這四個原則相輔相成,互相牽涉,在習慣培養中注意一下這些原則,將會事半功倍。萬事開頭難,強調的是習慣的培養在開始時總是困難的。然而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的本性,我們基因的設計,來規劃我們的習慣。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尤其是認知科學和腦科學發達的今日。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動力來進行實踐,那麼,爾之所禱,天必佑之;爾之所念,天必與之。

掌控者讀後感篇4

如果不看作者,我會以為這是日本人寫的書。因為在我印象裏,美國人寫書喜歡往深了講,日本人寫書喜歡往細了説;美國人寫書喜歡引用文獻,日本人寫書喜歡羅列要點;美國人寫書喜歡邏輯清晰,日本人寫書喜歡步驟詳細。

而這本書就是通過56個具體案例,總結培養習慣的四大定律,幫助讀者快速養成好習慣。本書的第一章給讀者介紹了微習慣的驚人力量,以“邊際收益”為理論依據,用佈雷斯福德帶領英國職業自行車運動員多次得冠的故事,告知我們細微變化的神奇功效。

而且作者告誡我們要忘記目標,專注於體系。目標是你想要達到的結果,而體系是涉及這些結果的過程。如果你是教練,你的目標可能是讓自己帶的隊伍贏得冠軍。你的體系就是你招募球員,管理助教和訓練的方式。如果你是企業家,你的目標可能是創建一家營業額上百萬美元的企業,你的體系就是測試產品創意,僱傭員工和開展營銷活動的方式。

如果你是音樂家,你的目標可能是研究一首新曲子。你的體系就是你練習的頻率,你如何分解和處理高難度曲段,以及你從導師那裏獲得反饋的方法。本書第二章圍繞“習慣塑造身份”進行。許多人開始改變他們的習慣時,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上,這會導致我們養成基於自身結果的習慣,正確的做法是培養基於身份的習慣。藉助這種方式,我們的着眼點是我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與身份不相符的行為不會持久。

你可能想攢下更多的錢,但是假如你屬於只想消費,不願創造的人那麼你就會不由自主地傾向於消費,而不是努力賺錢。你可能想要身體更健康,但是假如你總是貪圖安逸,不思進取,你就會傾向於無所事事,不參與的任何健身活動。

掌控者讀後感篇5

“你要在當下為良好習慣付出代價,在將來為壞習慣付出代價”,這是此書裏面給我啟發很大的一句話。大部分人都想養成閲讀、健身、早起、健康飲食等好習慣,但在實際生活中,往往難以持之以恆,更多的是被手機裏的碎片化信息所佔據時間,被商店裏的美食所誘惑,習慣於即時滿足,進而離好習慣越來越遠。而所有的好習慣幾乎都是延遲滿足,這本書教會我們好習慣養成四大定律:

1、讓它顯而易見。

比如用習慣記分卡的工具,我們可以刻意地拿出一支筆,每天早上記錄一下好習慣和壞習慣,來點儀式感能讓自己更有行動力。

2、讓它不可抗拒。

3、讓它簡便易行。

4、讓它令人愉悦。

生活中給我們帶來真正改變的,是每天堅持改進一點點的這種微小的動作,習慣是自我提高的複利。正複利會讓人越變越好:學習力、工作能力、人際關係、身體健康、負的複利會讓人越來越糟:肥胖、疾病、懶惰、抱怨、拖延、掌握了書中的這幾大定律,在生活中採取正確的行動,加以練習實踐,我們就一定能收穫好習慣的複利。我是微習慣的踐行者也是受益者,此書推薦給大家共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