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心得體會6篇 智慧與感悟:書籍裏的靈感洞悉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2W

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我們經常需要讀各種各樣的文獻、報告、論文和公文。通過閲讀這些文獻,我們不僅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還能夠汲取他人的經驗和智慧,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和綜合素養。在這段時間裏,我深深地感悟到讀書的重要性和閲讀的樂趣,也更加認識到了自己在寫作和表達方面的不足。通過讀後感心得體會,我希望能夠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並不斷提升自己。

讀後感心得體會6篇 智慧與感悟:書籍裏的靈感洞悉

第1篇

書中是這樣講述的:有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外面看見一棵樹,樹葉都一片片地掉下來。病人望着落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她説:當樹葉落完,我也要死了。

一位老畫家知道以後,想了一個辦法:用彩筆畫了一片樹葉掛在樹上。這片樹葉永遠沒有落下來,這個病人居然活了下來。

我明白了:信念就像一個火炬,它能燃起生活的希望。我們的人生有時也面臨着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問題,但只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念,路總會在腳下延伸,直到成功的彼岸。

暑假我讀了少年兒童百科全書,裏面有好多好多我不曾知道的科學知識。

夏天用電風扇很涼快,可是你知道為什麼嗎?是電風扇的分是涼風嗎?不是哦,其實電風扇本身不會製造涼氣。那麼你為什麼會感到涼快呢?原來電風扇説吹出來的風,不過是與室温同樣的熱風,你身上有汗的話,這股風就會迅速地使汗水蒸發,離開皮膚。汗水蒸發時,帶走了熱量,這樣你就會覺得涼快了。哈哈,你知道了吧!

另外,我從書上知道了氣球為什麼用針一紮就爆了,氣球是橡膠做的,吹足了氣的氣球比沒有吹氣的氣球表面積大十幾倍。它的伸縮力很大。所以用針扎一下吹足氣的氣球,瞬間就會爆炸,沒吹氣的用針紮了就吹不大了,嘿嘿,你明白了嗎?

書上還有很多很多知識,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我看了,我知道了,很滿足、很得意,好開心呀!

讀後感心得體會6篇 智慧與感悟:書籍裏的靈感洞悉 第2張

第2篇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孔夫子正是以這種樸素的、温和的生活態度來影響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種子,把那種生活的態度、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

在閲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更進一步加深了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理解與感悟。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做到學與思的結合,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反思性的教師,才能不斷進步。

孔子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説:“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西方的哲人康德説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説是驚人的一致。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學習要聽別人講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聽信別人。

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為了學習而學習,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學習,大腦卻一片空白,學習只為了追求數量,而不在乎質量,結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學習在思考,也在於吸收。也有不少人,為了思考而思考,缺少必要的學習。只是一味地思考,沒有一定的學習指導,結果思考鑽進了死衚衕,就難免是非不分。因學習而思考,而感到充實。因思考而學習,而感到明智。可見,學習與思考緊密結合,缺一不可。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第3篇

今年暑假我有翻開我的書櫃,又讀完了愛新覺羅·溥儀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儀先生的一生充滿了不平凡的色彩,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這一生的特別歷史,同時也造就了中國的歷史。這裏面,有鬧劇,有悲哀,有疑懼,有希望。

1906年,溥儀出生於北京,1908年慈禧臨死前選擇了溥儀繼承皇位,慈禧的一句話,改變了溥儀的一生。1911年清帝溥儀遜位,從此,清室的復辟鬧劇便一幕幕的開始上演了。先是張勛帶着辮子軍幫助溥儀復辟,然而沒做幾天皇帝的溥儀就又退位了。

溥儀第三次做皇帝是在1934年的偽滿洲國,稱帝為康德皇帝。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於1932年初在長春(當時稱為新京)任滿洲國執政,後於1934年初稱帝。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溥儀作為偽滿戰犯被關押於前蘇聯,五年後回國進行改造,十年後得到國家特赦,任職於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1967年,病逝於北京。宣統皇帝,大清遜帝,偽滿執政,康德皇帝,戰犯,普通公民,這些字眼寫照了溥儀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通過利用溥儀強烈恢復祖業的願望,以溥儀為扶植對象建立了偽滿,開始了長達十四年對東北的統治,這十四年,能活過來的人本身就是個奇蹟。溥儀在答應日本出任偽滿執政時,也許他忘了,日本人並不是善良的,日本不可能為了一箇中國人的皇位而忙活,他們要的,自然是想要得到的利益。當溥儀明白一切以後,日本人已經牢牢的掌控了他,而他這個執政和皇帝無非是個幌子而已。

日本人給溥儀戴上了一頂繁華的頭飾,然而這頂頭飾繁華的背後卻是一個緊箍咒。偽滿十四年,溥儀幾乎沒有任何的權利,他不僅毀了自己,更毀了整個滿洲。日本就這樣以東三省和台灣省為跳板,對中國開始了大肆侵略。

偽滿十四年的歷史,是悲哀的。由於清室宗廟受到孫殿英軍閥可恥的盜墓行為以及其他的種種原因,激起了溥儀恢復帝業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又恰恰是跟那個時代所背離的,正如楊天石先生所説:“歷史是走向民主的”,這個願望不會實現,也不可能實現。被這個願望衝昏了頭腦的溥儀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設計的圈套,而這個圈套在我們今天看來,其用意是多麼的明顯,多麼的可恥。或許只要稍作思考,順應歷史潮流,拒絕日本侵略者的邀請,這十四年的血淚史就不會發生了。

第4篇

但是,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年少的他,被父母送到了私塾去,是因為什麼魯迅不知道,他知道的,只有他將跟他那些可愛的花鳥魚蟲説“ade!”

就這樣開始了他乏味的私塾生活,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要他讀的書越來越多,對對子也從三言漸漸加到了七言,少年魯迅的心裏未免有些憤憤不平,本來我應該在樹蔭底下大口吃西瓜的,現在卻坐在這間大牢籠裏,讀那些長的細胳膊細腿,讓人一看就煩的課文?!於是,為了填滿他自己的心裏不平,於是想方設法的鑽空子,找時機,以便能出去折臘梅、尋蟬蜕、玩甲套、描繡像,但玩不了多長時間,就被先生用眼睛給瞪回來了。然後在牢籠裏繼續唸書。

這簡直就是一個惡性循環!把本應該玩耍的孩童送到牢籠裏去讀書,用那些陳詞濫調來消磨孩子們的天性!難道家長們都認為家裏出來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是一件可喜可賀事嗎?難道家長們都認為他們是學習的機器嗎?兒童時代已經遠去,留在他們心裏的只有深深的遺憾,難道這種結果是做父母所想要的結果嗎?!

坐在那裏,看着頭頂上不知被縮小了多少倍的天空,孩子們心裏怎麼想?他們可能會嘲笑自己,“吶,我可真像只青蛙,井底之蛙。”也可能會憤怒“我不是呆在籠子裏的鳥!”可沒辦法,自古有道“父命難為”或“母命難為”就算是再不情願,也得硬着頭皮讀,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自由,過分的束縛,只能讓他們變得痛苦不堪,超過他們所能承受的負荷而已。

所以,請給他們點自由,然他們做回真正的自己。當迷霧籠罩了這片土地,將本該正確的事情扭曲。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

那一刻,我聽見了魯迅先生心裏的聲音,“中國,醒來吧·······”

第5篇

通過執行力的學習,使我認識到:執行力就是按質按量標準和上級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雖然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未必簡單。對待工作,不找任何藉口,要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體現出誠實、負責、敬業的精神。結合到我們平時工作中,我認為要提高工作執行力,必須解決好“執行”的問題,把執行變為自動自發自覺的行動,下面就執行力的問題談一下個人淺薄的體會。

一、努力提升業務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對待日常工作,不要總找藉口,要從自身出發,不斷加強學習更新觀念,不斷分析認識提高自己,改變不執行不作為的不良習慣,自動自發的做好本職工作,我們在執行某些任務時,總會遇到一些問題,而對待問題有兩種選擇:一種不怕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千方百計消滅問題,結果是圓滿完成任務,一種是面對問題,一籌莫展,不思進取,結果是問題依然存在,任務也不會完成,反思對待問題的兩種選擇和兩個結果,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問到,同是一項工作,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做的很好,有的人卻做不到呢?關鍵是一個思想觀念認識的問題,我們常説,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觀念轉、大地寬,觀念的力量是無窮的,觀念轉變,思想解放具有“核裂變”效應,能夠產生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才能始終保持快速發展,才能始終充滿蓬勃旺盛的精力,我們要認識到,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不僅僅是戰略決策等等,更重要的是各級人員的執行能力。

二、提高執行力就要做到面對困難、勇往直前。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以工作實際出發,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不斷豐富和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武裝和知識儲備,做到學以致用,用有所成,在發現問題中主動思考,最終把學習體會和工作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解決問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三、認識的高度決定執行的力度。對上級的指示和下達的工作任務,認識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領悟領導的意圖和工作的重要性,就會消極懈怠,被動應對,甚而隨意降低執行的標準和要求,認識到位,是我們提升執行力的原動力,只有把思想切實統一到上級的決策高度上來,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終地執行各項指令,在工作中放不開手腳,凡事都要等到萬事俱備,有十足把握才敢去做,怕有閃失,怕犯錯誤,怕負責任,前怕狼後怕虎,顧慮重重,憂心忡忡,在等待觀望中失去良機,最後什麼都沒做成,什麼也沒做好,拉里?麥克默荒有一句話這樣説:“如果你等待,你會發現什麼都沒沒變,唯一的只是你變老了”。

四、提高執行力就要做到誠實做人,認真做事。我們常説,誠誠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個做人的標準,做事也要有一個做事的原則,但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違章,究其原因,就是一個態度問題,一個責任感強不強的問題,一個做人是否誠實,做事是否認真的問題,聯繫到我們平時,對待每一位前來辦事的人員,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這樣才會有一種良好的心態,才會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誠實認真地執行好領導的每一項決策,要時刻牢記執行工作,沒有任何藉口,要視服從為美德,工作中無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責任,無論在任何崗位,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懷着熱情,帶着情感去做,而且要竭盡全力,盡職盡責地做好,對待工作,不要説不行,有時困難重重,也要堅決去執行,別人不會幹的,自己要能幹,別人會幹的,自己要更會幹。

五、提高執行力就要認識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一個人在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受到表彰獎勵時,總是説,我做得還不夠,還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這是一種戒驕戒躁和誠實謙虛的表現,但也同時説明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幹什麼工作,做什麼事,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絕不是最終的,只能算是階段性的勝利,還要再接再厲,好上加好。

六、在展現目標的過程中,監督就是最好追蹤考核。確保一個組織按照規劃的時間進度表去實現目標,不斷監督和跟進,就能有效暴露出規劃和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和問題,使管理者採取相應的行動來協調和糾偏,以期按時完成階段性和整體性的目標,監督如果得不到嚴肅的對待,容易造成職責不明確,無法考核,對目標的完成得不到保障,結果是執行不到位,結合實際工作,我認為,現在單位實行的“績效考核”制度,就是提高執行力的重要舉措,對科室及每一個職工的工作進行了細分和量化,便於考核,做到獎懲分明,這將對規範工作程序,強化辦事效率,提高大家的責任意識和執行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監督是成功保證,執行鑄造輝煌。

第6篇

在我的童年中,書是我知心的夥伴。書裏包含着太多太多有趣的問題和知識,讓我去思考,去回味。這不,最近我又在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交流知識”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本關於講述盲人的奇蹟故事,書裏講述了一個叫海倫。凱勒的殘疾人,她在盲與聾的雙重包圍下,被莎莉文老師給予了新的希望:她讓小海倫重新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英語單詞……終於,在莎莉文老師的不懈努力之下,海倫終於考進了哈佛大學,並創建了一百多家殘疾人救助中心。

海倫。凱勒,她在黑暗的世界裏非常孤獨與寂寞,但是她卻沒有失望,她依然努力地學習英語單詞,依然努力地認識這個陌生的世界,去與莎莉文老師一起脱離黑暗的枷鎖,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終於,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那麼,我們這些正常人呢?是不是更應該去朝着自己的夢想不懈地努力?是不是我們更不應該荒廢自己的器官和生命呢?海倫。凱勒曾經説過:“好好使用你的眼睛吧,你會用它創造一個更輝煌的成就!”,是啊,我們應該去利用它們,而不是白白地糟蹋。

這本書,它會使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們告訴一個道理:“永不放棄!”當你感覺到陷於逆境,意志消沉時,請不要自暴自棄,讀讀這本書吧!它會給你處於困境中的指明前進的方向,給你以信心的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