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讀後感4篇 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能脱離“人間失格”的境地嗎?—— 論《人間失格》的思想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7.81K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主人公太宰治的人生經歷和內心矛盾的故事。作品以自傳體式描寫一個生活在平凡中卻無法融入社會的“失格人”的心境,通過對主人公的內心獨白,表達出對生命的絕望和對人性的懷疑。

《人間失格》讀後感4篇 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能脱離“人間失格”的境地嗎?—— 論《人間失格》的思想啟示

第1篇

?人間失格》又稱為《喪失為人的資格》,很高興在茫茫書海中,與它相識。

但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讀下去?——“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一是怕用盡我目前的學識不能讀懂它,再是我不敢去想象這位作者是對生活有多失望才會寫出這樣殘忍的話語。最終亦是抵不住好奇,想去觸碰那沉鬱背後的孤獨。

?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這部被稱為是滴血靈魂的自白的作品,我更覺得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從開始對“可恥之事”的好奇,到後來“掩飾可恥”的共鳴,再是“被揭示可恥”的慌張,到最後“被救贖”的喜極而泣。

有些人認為這只不過是一部“令人不愉快的”、“自我陶醉”的作品,我卻覺得《人間失格》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它把問題説出來了,將那假裝樂觀開朗卻極力掩飾自卑孤獨的內心,暴露在世人眼中,至於你發現了問題,是抑鬱悲觀,還是下定決心去解決問題,那就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了。

許多讀完《人間失格》的讀者説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很像,但我認為葉藏一生最大的不幸在於壓抑自己的內心,放下自身姿態去討好別人,這和松子是不同的。松子的討好發自內心,無比熾熱真誠,而葉藏內心多疑敏感,臉上卻強顏歡笑。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小小的隱疾,明明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卻要裝作高興的樣子去接受許多違心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並不快樂,這個時候發現問題,去改善自己積鬱已久的情緒,去爆發,去釋放,不是很好嗎?

?人間失格》這一部醒醐灌頂的好書,儘管我很片面的表達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但我不希望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葉藏”。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可能會很悲傷,可能會很壓抑,可能會很激動,也可能會和我一樣感到被“救贖”。

如果大家都能從這樣“悲劇”的作品,“悲劇”的人物中剖析自己的內心,正視那些恐懼,我想“葉藏”就會越來越少。

?人間失格》想讀就去讀吧,畢竟裏面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一切都會過去的”。

《人間失格》讀後感4篇 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能脱離“人間失格”的境地嗎?—— 論《人間失格》的思想啟示 第2張

第2篇

”回首一生,盡是可恥的過往。”對於這句話的開篇,毫無疑問作者是個寫故事的聖手。前塵過往,盡數在這一句話中,同時也奠定了這本書的基本色調。

有很多人認為這本書很頹廢,都不敢去讀他們的書。為什麼説的是他們呢,因為除了太宰治以外,還有諸如像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之類的人存在,同樣是廢的不能再廢了,至少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是這樣認知的。

但如果你真的能在某個深夜,安安靜靜的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相信你的這種認知會蕩然無存。它的內容雖然是醜陋的,但在其下面卻是一顆掩飾不住的、神一般存在的靈魂。就像主人公大庭葉藏那顆”清澈的眼睛、純淨的內心”,即使再無可救藥的人,都能在裏面找到“神性”的存在。處於夢幻的虛假和真實的現實之間,大庭葉藏那顆苦苦掙扎、無處安放的靈魂終究去了哪裏呢?他活的過於真實,但又極度虛假。真實到了一種類似地獄的環境中,虛假到了類似於天國的天堂,而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説,卻很悲哀的處於兩者之間。

為什麼呢?我們活的極不真實,但又受到良心的驅使活的不夠虛假。隱藏在灰色的天幕中,開始了蠅營狗苟的生活,所以我們説生活本該如此。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當我們站在它面前的時候,所有的偽裝都自行退避,露出了那個自慚形穢的自己。

面紅耳赤。欺騙是社會的基本屬性,有的時候就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欺騙的存在。這是整個社會的基本屬性,怨不得他人,怨不得自己……長久以來的這種屬性就像一個大染缸一樣,經年累月的將我們侵染,直到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它才肯善罷甘休。就像走路,你腦海中不會去思考,“我該先邁哪隻腳呢……”習以為常。它的最大作用,便在於警醒。警醒憨憨入睡的人,警醒不願承認的人,警醒無知的人,警醒睿智的人,警醒所有的人……驚醒任何人。毫無例外。

這本書給我們讀者呈現了一種”極致的恐怖美”,不可思議,驚豔絕倫,歎為觀止,它不同於一般的説教,它通過一種深刻而荒誕的自我刨析、自我解剖,來為讀者呈現出一種美中帶血的現實,為我們來營造一個極度恐怖的黑洞,使得每個人讀後都陷入到一種無可名狀的沉思中……

當你再度醒來時,你發現你看到的世界好像、似乎、有點不一樣了,它變得更加清晰了,儘管它還是原來的樣子。很美好的世界,一個介於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人間;一個很美好的人類,介於光明和黑暗之間;一個很美好的你,一個介於善良和惡毒之間的你;一個很美好的我,介於天使和魔鬼之間的我。天使?魔鬼?一念永恆。

第3篇

人類在過着靜靜的絕望的生活。所謂聽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絕望。你從絕望的城市走到絕望的村莊,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來安慰自己。在人類的所謂遊戲與消遣底下,甚至都隱藏着一種凝固的、不知又不覺的絕望。兩者中都沒有娛樂可言,因為工作之後才能娛樂。可是不做絕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種表徵。

這是梭羅遠離都市的喧囂,在瓦爾登湖畔結廬而居,對生活深入思考後得出的結論。他認為生活的真相是絕望,大多數人知道卻視而不見,甚至想辦法自欺欺人的否認這個真相,遊戲和消遣就是人們自欺的手段。

本質上來講,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就像是一個個浮在大海上的小島,孤獨而寂寞。遠古的時候,我們祖先每天進行兩三個小時的採集、狩獵的工作後,就可以滿足生活所需,其餘的時間無所事事。想必他們是因為孤單,才會不斷的找更多的事情做,企圖填滿生活的空隙。就像那位禪師,給杯子依次裝滿石子、沙子和水,不斷問青年是否裝滿,生活也是這樣,永遠有無法填滿的間隙,人類的努力註定是徒勞。

於是人類發展出了一種特殊的能力——對無能為力的事情視而不見,彷彿這樣它就不存在了。大多數人對此心知肚明,卻彼此心照不宣,誰要是捅破那層窗户紙,誰就成為眾矢之的。但總會有人站出來指出皇帝的新衣,梭羅是那個勇敢的小孩,太宰治也是。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作者藉由阿葉之口巧妙的説出的自己的身世,以及苦悶的思想。作者在書中着重的描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是一種混亂、黑暗、絕望的精神活動,在對自我的一次又一次否定之後,阿葉越陷越深,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最後對人類失去信心。

作者陷於這種絕望的情緒中不能自拔,以至於完成本書後蹈海自殺。雖然書中的主角是個膽小鬼,但太宰治還是用生命將人類生活中暗流湧動的絕望揭露出來。

諷刺的是,哪怕最後阿葉自絕於人類,老闆娘依然認為他是"神一般的好孩子"。因為阿葉對待別人永遠是順從,假裝和別人一起無視這種絕望,人們非常相信他是同一類人。但是也有看穿他的人,將他送進了精神病院,因為他説出了真相。

就連同為作家三島由紀夫,也非常討厭太宰治。他的討厭在於太宰治寫出了他感知但未寫出的真相,就像照鏡子,發現鏡中的自己提前知道了沒穿衣服這個真相。

第4篇

看了《人間失格》的第一部,心情非常的壓抑,只剩最後一句話讓我覺得一聲歎息。

“我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風趣幽默。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小葉對自己的放縱,對自己的折磨,小葉,在時間,自卑,敏感而又脆弱的生存者,掙扎在人間的泥潭之中。

小葉聰明絕頂,細膩而又温柔,善良而又純真的生存者。因為不幸。不幸的人,似乎很容易找尋到人羣中的同類。

別人對他指責的話,無法反駁,一次又一次的將敏感的他釘在這恥辱柱之上。活在自己的黑暗世界裏,活在對自己的放縱裏,活在對人世間的絕望裏。

太宰治的文章充滿了靈氣,一氣呵成,讀來非常暢快,暢快之後是深深的伶憫。對世間的絕望,對人性的參透,對黑色世界的描繪,讓人對着這人世間充滿的失望與無奈,為何本書命名為人間失格。

人間,我們所生活的人世間,充滿了痛苦,疼痛與壓抑,在小葉年幼的時候慘痛的經歷,讓他的一生都奠定了悲慘的基調。無奈而又滑稽的生存者,扮演這小丑,為博眾人一笑,其實真正面具後的他充滿了悲情,與創傷無可救藥,無可逆轉的生存。

你説這人世間,這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一切,幾分真幾分假?

太宰治從學生時代起已希望成為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35年《晚年》一書中作品《逆行》列為第一屆芥川獎的候選作品。結婚後,寫出了《富嶽百景》及《斜陽》等作品,成為當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留下了《人間失格》等作品。

這位作家,極其聰慧與早熟,小説中的葉子與大她十歲的侍女,雙雙殉情跳海自殺的事情,原來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怪不得讀來讓人很是震驚和難受。

他究竟是有多麼的灰心和失望,多麼絕望的活在這人世間啊。

罪與罰。罪與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説。人生的應有的基調是什麼?不同人擁有的是不同的心境。他的心境決定了他的命運。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心魔之中。或者毀滅,或者重生。

所謂涅槃重生,本就是需要打破自身,以血和肉,以血和骨,重塑其身,這方式重生。涅槃,存活於人事,得到的,收穫的。作家的纖細而敏感的神經,讓他對自己和周身的經歷都會放大很多倍的。所以疼痛更加疼痛,美麗更加美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