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學工作總結5篇 傳承國學,啟迪思想:國學教學工作回顧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4W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主要對學校在國學教學方面的教育實踐進行回顧和總結,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對策,以期提高國學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5篇 傳承國學,啟迪思想:國學教學工作回顧

第1篇

國學經典藴藏着我國中華五千年曆史的光輝燦爛的文化,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國學教育是中國人在向國際化邁進時提升自豪感、凝聚力,不放棄固有文化精髓的不竭動力。我校開展“與聖賢同行,與經典為伍”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一方面豐厚孩子們文化底藴,另一方面是大力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年級選擇《千字文》作為教材,這部經典4字為一句,共有250句,一千字,是名副其實的千字文,而整本書竟然沒有一個字是重複的,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深厚。同時通篇用韻、琅琅上口、行文流暢、內容豐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歷史,從農業生產到發明創造,從做人做事到言談舉止,從宮牆建築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一一道來。雖然這部經典創作的年代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今天我們讀它仍然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讓我們既增長了知識,又明白了道理。

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誦讀的技巧,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好平仄和詩的抑揚頓挫,有板有眼有感情地讀,把詩詞的韻味和慷慨激昂的感情激發出來。除了每週的一節國學課外,每天堅持課前2分鐘組織學生誦讀,並做到全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並開展競賽,激發熱情。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詩競賽,來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引導學生建立一本經典誦讀集錦的小冊子,抄寫自己新學的古詩文,隨時進行誦讀,便於記憶。採取如抽背、師生背、接龍、詩配畫、畫配詩、詩文串聯等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達到熟讀成誦,增大積累量。

國學的內容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的,要取其精華舍之糟粕。教學的目標就是要“突出修身立志教育”,要教育青少年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世,用什麼樣的思想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從小就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鑽研國學內容,收集相關的知識,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法,將要講的內容深入淺出的傳授與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使學生們非常願意接受。

要把對國學的理解貫穿於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去,規範學生言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既注重國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又注重把學生在國學上的理解、感悟加以強化,引導、激發學生以此為目標,努力踐行,使之向聖人、賢才看齊,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比如:見到老師要問好、走路輕聲慢不靠右行、刻苦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學生等等。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除了開展了每年一度的國學誦讀小標兵評選活動外,還開展了“國學書法比賽”,並結合各種節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如:“教師節”“國慶節”“九九重陽節”向學生進行愛國、尊師、敬老的教育。國學的浸潤,讓孩子們的言談舉止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天清晨,當教師來到校園,迎面過來的同學都會立即站定,恭恭敬敬地向老師敬禮、問好,課間打逗現象明顯減少,國學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講文明知禮儀的習慣。

我相信只要對國學教育持之以恆,不朝三暮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利用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這一黃金時期,用國學的經典教導天性善良的兒童,即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同時,為更好做好這項工作,今後工作也有一些設想。

與體育校本課程有機結合,將國學內容經改編成為體育遊戲;也可以與音樂校本有機結合,既有特色,又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在學中玩,玩中學。

通過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校聽教師經典教育課,讓家長認識到孩子讀經誦典可以瞭解傳統文化,陶冶情操,為孩子將來做一個有道德、有知識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礎。

利用寒暑假在師生中開展國學知識的學習,倡導廣大中國小生收看《百家講壇》等介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視節目和相關書籍,在全校開展“四個一”活動,即“寫一篇國學學習筆記”——包括學習的具體內容和感悟的道理,通過網絡、書籍和廣播電視等形式學習“會講一個美德故事”,“學習一個美德人物”,做到深入瞭解,並將在講故事大賽中進行評比展示,“做一件美德實踐活動”——組織“扶殘助困”小分隊開展定點扶助,開展向社會奉獻愛心的公益活動,豐富假期生活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身內涵和修養。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5篇 傳承國學,啟迪思想:國學教學工作回顧 第2張

第2篇

本學期開展了全校性的國學經典研讀活動。活動開展至今,我校深刻體會到國學經典就是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尋做人明理之本。在研讀過程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藴。對我校開展的國學經典研讀活動情況簡單總結如下:

1、制定《國學興趣班工作計劃》,做到活動有計劃,目的明確、責任清楚,確保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2、以國學經典教學作為本學年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級每週每班一節,確保有充足的教學時間。

3、以《三字經》作為本學期國學經典研讀活動教本,組織購買全體師生每人一冊,做到人人都有教本上課。

1、全校開展“朗誦比賽”,促進學生對國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國學課文的背誦和課外相關知識的`積累。在活動過程中,選手們以流利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語調,把《三字經》、《弟子規》中的經典誦讀得有聲有色,贏得了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這次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學習《三字經》、《弟子規》成果的舞台。

2、“教師國學講壇”活動,根據國學教師自主學習的成果,結合國學課程內涵的需要,促進教師加強國學文化學習,瞭解《三字經》涉及的典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提升了教師的國學修養,豐富了教學內涵,從而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文化期待。

我校自開展國學經典研讀活動以來,始終堅持:學校活動與班級活動相結合;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總結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

這次活動使我們深刻體會到:抓好經典研讀活動領導重視是前提,老師參與是基礎,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關鍵。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日益高漲,氣氛濃厚。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

但是,國學經典的學習還得不到部分學生尤其是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學生雖然學習了經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為還是沒有改變,沒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們今後的工作中還要更加努力,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這項活動。向着“傳播國學知識,提升綜合素質”的目標努力奮進。

第3篇

本學期我執教於2(1)班的國學。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無數國學經典被人們傳承詠唱,國人不斷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庇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基於此理念和目的,教育部門也要求老師認真進行國學經典的教學,本學期,我做了以下工作總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伴隨抑揚頓挫的讀書聲,整個教室瀰漫着傳統文化的氣息,這就是國寺營學校開設的國學課堂。從20xx年開始,就將國學教育納入學校德育教育範疇,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資源,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活動,薰陶學生品性,規範學生行為。

所學每一段弟子規都能認真背誦,並且知曉其大意,利用課餘時間,分層次、等級的背誦《弟子規》,活動中,孩子們積累了大量的經典古詩詞,陶冶了文學情操,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一些老師不禁有感而發:原來誦讀並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學校應該多搞這樣的活動,豐富孩子的成長體驗,讓他們得到最大程度的鍛鍊。現在部分學生能背誦大部分的弟子規。

(一)、是利用課餘時間,分層次、等級的背誦《弟子規》,活動中,孩子們積累了大量的經典古詩詞,陶冶了文學情操,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一些老師不禁有感而發:原來誦讀並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學校應該多搞這樣的活動,豐富孩子的成長體驗,讓他們得到最大程度的鍛鍊。現在我校大部分學生能背誦幾十首唐詩。

(二)、是充分利用語文閲讀課開展“誦讀經典詩文,傳承華夏文明”活動,如“品三國”“詩話人生”、“我眼中的xx”、“經典詩詞同分享”等活動,在活動中,各班的活動形式多樣,學生百讀不厭。對於國學課程的實施,我們並不是單一的讀、背、誦。比如在中華經詩美文,要求學生掌握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的時候,我校各班級採用了故事會的形式,這樣的組織形式學生喜歡,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大家更加興趣盎然。對於古詩的誦讀,或者是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彙報誦讀、展示誦讀、個人誦讀、合作誦讀、表揚誦讀。並且給學生補充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和誦讀積累。

(三)、自主開發《國學》作為校本課程,使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培養學生的自我修養。《國學》校本課程的開辦,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廣泛好評。我校開展《國學》課是基於“中國小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語文增加傳統經典範文、詩詞的比重”這個理念。

(四)、創設良好氛圍,創設誦讀環境。為了營造具有詩情畫意的校園文化環境,我校利用教學長廊佈置了“文化長廊”、張貼“國學”教育的貼畫,櫥窗展板上懸掛典雅的古詩,古詩配畫,意境優美,各班教室開設了“文學角”,讓學生從“國學”的精髓中,從傳統的禮儀中吸取有益的知識和營養。

(五)、創設有利時機,營造濃濃書香。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充分利用好早自習晨讀10分鐘,學校規定每個班級組織學生這個時間誦讀古詩文,這個時候琅琅的誦讀聲是早晨最美妙的聲音,學生也養成了良好的誦讀習慣。

1、在進行學生經典文化誦讀的同時,帶動家長及其他方面一起上網查閲資料,創造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共同欣賞經典美文,體會國學的博大精深。

2、分內容學習,研究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網上交流,信息的查詢,朗讀的方法,圖片的演示,更加深入的、直接的、瞭解經典美文的內容。

3、交流心得,薰陶情感。在朗讀、背誦的基礎上,與家長一起記錄對自己有啟發的經典名言名句,或者記載下自己的感想心得,並利用校園網進行網上交流,在有感有思中提升國學的素養。

2、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啟發不足。

3、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理論指導。

4、差生末抓在手。由於對學生的瞭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不太清楚。上課和複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情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查閲相關資料,在自己弄懂的基礎上再向學生傳授。

2、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老師給予適當適時的點拔。

3、制定了“經典要義”背誦表,檢查、記錄每一個學生經典要義的背誦情況,要求人人過關,課堂上不能過關的課後補救。

4、組織學生辦國學經典小報,對於優秀小報,班上和學校都進行了評獎,為學生贏得了自信。

5、分小組檢查了“經典誦讀”的朗讀情況保持良好。

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新課標,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加強轉差培優力度。加強教學反思,加大教學投入。

教師的工作周而復始,我將好好反思一年來我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立足本職崗位把以後的工作做好,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4篇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學校作為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載體,在引導和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國學為學生髮展奠基、讓我們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讓孩子記住一些名篇佳作,尋民族精神的根,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藴。這一學期,我們學校根據上饒縣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國學教學活動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了積極地開展,現小結如下:

1、成立國學教研小組,確定好教研組長、組員,使教學活動、教研活動能有序地進行。

2、以國學經典教學作為本學年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級每週每班一節,確保有充足的教學時間。

3、安排文化素養較好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作為任課教師,確保教學質量。

二、以豐富的活動調動了老師教學經典、學生學習經典的熱情。

1、學期初學校大力宣傳國學經典研讀活動的目的意義、實施目標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驟,使研讀活動深入師生心中。

2、十月份,學校成功開展了金秋師生經典誦讀會,全鎮師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日益高漲,氣氛濃厚,同時豐富了老師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3、十一月份,學校開展了全鎮教師國學講壇活動,各位國學教師踴躍參與,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經評比,選送了葛江紅老師作為縣國學講壇老師獲選人。

4、十二月份,學校進行國學優秀教案的評比活動,並選送王水金老師參加國學優質課比賽。

儘管學校國學工作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老師參與國學活動的熱情不高,國學經典的學習還得不到部分學生尤其是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學生雖然學習了經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為還是沒有改變,沒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們今後的工作中還要更加努力,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使國學工作向着“傳播國學知識,構建書香校園”的目標努力奮進。

第5篇

要求孩子們做“仁義禮智信,勇勤儉廉潔”的君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積跬步,致千里”。作為教師用《論語》中的內容來要求自己的言行,處處為學生做表率。教師須先行一步。只有教師比學生先學一步,多讀一點、多背一點,懂鑑賞方法,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

國學本身也存在着揚棄和繼承再創新,賦予時代新內容的問題。對孩子們學習國學的要求應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國學教育的時間可採取彈性制。如老師每天早自習前20分鐘領着誦讀,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採用對對碰、同學接龍、師生接龍、男女對抗賽等形式進行誦讀教學,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其中所藴含的道理,達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過和古代聖賢對話,在經典裏遨遊,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觸摸着文言的精彩。

如何擺脱枯燥、晦澀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領略國學的精華?必須給國學教育注入現代元素。如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伴有古樂,並輔以動畫片演繹,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國故事,讓孩子們在逼真的環境裏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採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的方法進行輔助教學。 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故事、圖片等,來幫助學生在理解所學內容的同時,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生動性,如在教學《忠》時,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教育學生報效祖國就是忠。在教《孝》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漢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導同學們明白,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兒女,你必須無條件的孝敬他們。

在每節課教學內容的講解後,都設計一個師生自由討論的環節,讓學生聯繫學生活實際進行思考,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認識前人,讓學生學會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去其糟粕,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弟子規》的內容與《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聯繫起來教學,讓學生在古聖賢的身上找到今天行為準則的影子,讓學生明白與聖賢結朋友一樣可以修身正德,同時也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達成,與新的教育理念相適應。

各班設立《論語》小助手,每組選一名代表做教師的助手。利用晨檢20分鐘組織全體同學朗讀《論語》,午間小飯桌後抽出20分鐘背誦《論語》,平時檢查同學們學習掌握《論語》的情況,這幾名小助手工作認真負責,對教學效果的達成起到推動作用。

?論語》的教學效果已經在同學們身上顯現。我們發現了學生們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教室乾淨了,無論何時學生們總是用雙手送給老師作業,主動向老師問好的學生多了??學生懂得了努力學習,許多學生家長反映孩子變得孝順了、懂事了,主動為家長鋪被子。週六、週日幫家長幹些家務活,家長看了心裏也很欣慰。孩子對父母的孝順與尊重深深地影響了家長、感動了家長。家長一致讚揚學校國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總之,國學進校園活動意義深遠。學生們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起了很大作用。作為教師,也在教學中獲得人生的啟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