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方案7篇 古詩教學:啟迪心靈,傳承經典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7W

本文將探討古詩教學方案,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通過深入分析古詩經典,挖掘其中的意境和文化內涵,我們將探討如何引導學生提高古文誦讀能力並培養審美情趣。我們相信,通過本文提供的實用方案,教育工作者能夠在古詩教學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果。

古詩教學方案7篇 古詩教學:啟迪心靈,傳承經典

第1篇

⑴ 會認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 jué。

⑵ 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注重能力的培養,學會説和寫,課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並寫下來。

理解詩句的意思,並會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1、第一課時使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理解圖意,明確字詞的意思。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第二課時學會生字,讓學生練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首古詩。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隻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

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後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裏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悦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裏聽見颳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裏的情景。

人們都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板書:

1、啟發想象:從圖上看這是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隻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着,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着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遊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於寫山水詩,字裏行間凝聚着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⑴ 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⑶ 試着説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⑷ 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麼?看見了誰?結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⑸ 試着用自己的語言説説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悦耳動聽的鳥叫聲。”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麼美,作者想到了什麼?(齊讀後兩句)

⑵ 試着説説“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裏又颳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合圖説説第四句話的意思。

⑶ “花落知多少”: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古詩教學方案7篇 古詩教學:啟迪心靈,傳承經典 第2張

第2篇

1.學會8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獨坐、敬亭山、煙渚、日暮、野曠、漁燈、風簇浪。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詩三首)這節課,我們先學第一首《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麼?

(盡:沒有了。孤雲:孤單的雲,也就是隻有那一片雲。閒:休閒,休息。厭:滿足)

詩句意思:後兩句意思怎樣説才通順?(“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説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句意:一羣羣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雲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全詩描繪了孤山淒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齊讀)作者孟浩然。要求我們和學上一首詩一樣,藉助註釋,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詩內容,並在議論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學生可能提出疑問為什麼會有新的愁苦?教師要點撥一下:此時作者身在異鄉,不免會引起一種思鄉之愁。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於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麼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麼近,有了一絲喜悦,也帶來一些慰藉。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善導,使學生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以突破重點。

1.理解了這首詩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加強能力的訓練,同時培養欣賞美的情趣。)

我們已學過《古詩三首》的前兩首詩,哪位同學會背?(指名背)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三首《舟夜書所見》。

1.解釋提問:“舟”是什麼意思?“舟夜”呢?“所見”是什麼意思?“書”字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書字不易理解,引導學生選字義。)

舟:船。舟夜:夜間在船上。書:寫、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詩題是什麼意思?(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從題目你能想到詩的內容嗎?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寧人。早年從軍西南,又遍遊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許多詩是通過旅行見聞來描寫山川風景的。

2.逐句讀,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結合看圖想像詩句意思。

2.出示寫有詩句的翻版,逐句翻出,引導學生試着講解字、詞、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講解情況指導訂正。

“月黑見漁燈”月黑:就是沒有月亮,一片漆黑。見:通“現”。漁燈:漁船上的燈火。這句話是説漆黑的夜晚,一盞漁燈閃現在河面上。

“弧光一點螢”弧光:孤零零的燈光。螢:螢火蟲。這句話是説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

(指點:這是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了覺得那麼清楚,那麼明亮。)

“微微風簇浪”簇:聚集、簇擁,這裏是吹起的意思。這句話是説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

“散作滿河星”散:散開。作:變作,變成。這句話是説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顆星星,在河面閃動。(指點:這是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裏,河面在微風中起了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着微波盪漾。)

1.教師朗讀詩句,相機出示投影圖片,或用電腦顯示詩所描繪的情境。

2.這首詩的前兩行寫了什麼樣的景色?後兩行寫了什麼景色?(前兩行寫了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一盞漁燈閃爍着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後兩行寫了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映“散作滿天星”的景象。)

(l)閉上眼睛想像:在這沒有月亮的晚上,詩人坐在船上看到一隻小漁船,那盞漁燈閃爍着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多麼美妙啊!這時,一陣微風吹來,風兒簇擁着波浪,燈火在浪中聚集、盪漾、散開,一點光亮變成許多的光亮,就像許多閃爍的星星,多麼神奇啊!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變化,這些都是詩人親眼見到的。詩人觀察得多麼細緻,想象多麼豐富!詩人從“孤光一點螢”到“散作滿天星”好像讓我們感到月黑的夜晚,一隻小漁船點着孤零零的一盞漁燈,彷彿螢火蟲的光亮,那情景多麼寧靜!微風吹來,河上蕩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點光亮,隨波散開,那水波盪漾,光亮閃爍的景象又是多麼動人!詩人觀察仔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來,我們讀了彷彿身臨其境。我們也要像詩人那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

第3篇

1、培養學生感受兩首詩歌的不同風格,體悟不同詩人其不同的心境所表達出來的不同的詩風。

3、引導和鼓勵學生亮出自己的觀點,在爭辯中加深對不同詩人的不同風格及同一詩人在不同心境下表現出來的不同詩人的整體認識,允許多種見解並存。

4、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古人不同的處境和心境下的思想感情,感悟詩歌這種文學樣式的韻律美和情感美。

探究兩首詩歌中所藴含的情感,並以此詩為切入點,比較探究這兩首詩歌表達的情感方面所存在的差別。

體會兩首詩歌的協作風格,並且比較探究其中的區別。

設置情境,師生共同披文入境,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引導學生把情感體驗充分表現出來。

3.導語:我們説人類的情感一般可以分為親情、友情和愛情,那麼親情和友情我想大家都已經擁有了,唯獨這個愛情,是我們還需要用來嚮往的一件東西,當有一天我們也擁有愛情的時候,我想大家就不會想過六一兒童節了,那時最想過的應該會是情人節了。七夕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每年七月,牛郎和織女可以名正言順地會面。這個自魏晉以來就流傳的魅力深化,引起了許多詩人的詠歎,最早傳唱這一神話題材的就是漢魏時的古詩《迢迢牽牛星》,但膾炙人口,傳誦不衰的絕唱,當推背誦秦觀的《鵲橋仙》了,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這一詩一詞。(板書:迢迢牽牛星)

師:據傳説,這年的七夕,喜鵲不知什麼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橋去了,害得我們的織女啊,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麼,我們先一起來朗讀一下《迢迢牽牛星》,體會一下那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生)

師:那年的七夕,牛郎和織女因故沒能相會,只能脈脈無語。經過幾年的等待,有情人終於在鵲橋上相會了,這又是怎樣的一幅怎樣的天堂相會圖呢?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鵲橋仙》。

師:從兩首詩中讀出什麼?自己再默讀,然後回答你讀出了什麼?大家也可以小聲地朗讀。

師:我們用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來形容,你來説説用哪個字來形容?

師:表達了詩人內心中最深層次的情,那麼這兩首詩傳達了一種相同的情感。

師:兩首詩一個是民歌,一個是文人作品,語言情感上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那麼他們都表達了哪些不同的情感?語言上或者説藝術上有何特點呢?結合兩首詩的具體的語句,你從兩首詩中讀出了哪些不同?前後桌、同桌可以相互討論一下。

生:《迢迢牽牛星》隔河相望,可望而不可及,怨恨。

師:那你來把那種怨恨的感情給大家讀出來好嗎?(作稍微的朗讀指導,並讓全體學生朗讀體會這種情感)

生:淚如雨下。(讓學生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織女思念牛郎的悲苦之情)

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堅貞、樂觀、忠貞。

生:柔情似水,美好的相會(每年一次的相會,突出愛情的珍貴)

?迢迢牽牛星》:怨恨、悲苦,主要體現的是一種離愁別恨(板書:離愁別恨:分離前後惜別、相思的愁苦情緒)

?鵲橋仙》:忠貞、堅定、珍貴、對高尚愛情的讚頌(板書忠貞,堅定:對愛情的忠誠與堅貞)

師:那麼,下面我們也按照這樣對比的句式,就這兩首詩歌,來仿寫幾個句子,希望大家能夠充分調動你的創新意識和文采。

師:上面,我們對這兩首詩,進行求同和求異,這主要是為了能夠凸顯這兩首詩的個性。明代有人評價《鵲橋仙》的時候説,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獨謂情長。19世紀英國詩人濟慈曾説:聽得見的音調是優美的,聽不見的.音調更是優美的。

1.師:你們的理解與老師的理解是否相同?要做到對古詩情感的把握確實不容易,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為我們朗讀一下這兩首詩歌。注意,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感情細胞都調動起來,把握好詩歌的節奏、輕重音。

2.師:愛是什麼?有首歌叫做《愛如潮水》,還有一首歌叫做《死了都要愛》,可見愛情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相當重要的。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涉及愛情,但我們卻擁有詮釋愛情的權利。那麼,你是怎樣理解愛情的?

生:愛情是要付出代價的,不同的事情的愛情,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1。這節課上下來,大家也許注意到了,特別關注的就是朗讀,反覆的涵詠,來增強語感,這就是學習古詩文最主要的途徑。

2。比較閲讀:比較詩歌的情感,比較語言特點,抓住一些比較點,進行多元對比,體會愛情不僅有歡樂,而且有淚水,從短暫的相逢中,體現出的亙古與忠貞。

3。亙古一愛,萬千情懷。當我們再次抬頭看那熟悉的夜空時,我們也許會多了浪漫的聯想,詩意的感受。所以這堂課我們不僅收穫了語言,收穫了感動,也收穫了詩意。

第4篇

1、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感受)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説一説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後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説一説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6)結合註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説説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着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讓學生自己練習説説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説一説,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説説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1)結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朗讀提示: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小結:應用那種不怕困難,敢於同困難做鬥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後評議出最佳選手。

第5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後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台”、“四百八十寺”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2、學生默讀後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台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第6篇

你們已經會背這麼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麼,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

(會的學生當小老師教教不會的。然後集體交流並書寫古)

雨後的早晨,當我們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推開窗户時,你有什麼感覺?

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們有同感,他以詩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春曉。

師範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3、説一説:詩中寫了春天什麼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⑵ 播放風雨聲,想象説話:你眼前出現了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

3、觀察處、聲、多、知的結構,並説一説它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清朝詩人高鼎居住在鄉下時就親眼目睹了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羣,迎着春風,放飛風箏的情景,於是他便為後人留下了一首較為明快的'詩篇──《村居》。

3、自讀古詩,然後談一談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為什麼?

⑵ 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在微微春風中搖搖擺擺,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

4、讓我們閉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樂聽xx同學朗誦這首詩,然後談談你的感受。

3、觀察忙的結構特點,説説這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除了《春曉》《村居》以外,還寫了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遊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韓愈《晚春》)

第7篇

?所見》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四組“快樂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非常的富有童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他聽到書上蟬兒地叫聲,就想要捕捉書上鳴叫的知了,於是他馬上停止歌唱,一聲不響地站在了樹下。這首詩寫出了“意欲捕鳴蟬”的情趣。學習這首古詩要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理解,在背誦表演中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

1、 正確、熟練識記“牧、所、捕、蟬、閉、立”6個生字,能準確組詞。

2、今天有位詩人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他叫袁枚,是古代清朝的一位大詩人。他特別喜歡農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邊,眼前的情景把他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他把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

?設計意圖: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拉近了學生與古詩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故事就像故事一樣有趣。】板書課題、詩人、朝代,齊讀課題。解釋詩題目的意思: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識記“所”——師:生活中我們會在哪裏見到這個字?

1、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麼?請看大屏幕。(幻燈播放)

3、自讀古詩,識記生字(自讀:讀準字音,語速稍慢,讀準二、三聲調值)

捕:做動作記憶,拓展提手旁的字:捉、抓、拉、推??

蟬:看蟬圖聽蟬聲,明白蟬就是知了 —— 幻燈片播放 立:做動作‘兩腳腳尖點地,胳膊伸平’,請生觀察“立”字和身體的相似處 頭 胳膊 腳尖

?設計意圖:四個字採用了四種不同的識字方法,激發了學生識字的

鞏固識字:(1)任意指讀。(2)小黑板出示詞語領讀:

1、前兩句老師説詩意,請同學們來找找是古詩中的哪兩句?

過渡: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裏,哇!真舒服呀!小樹林裏,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

(3)體會牧童的心情(高興、舒服、愉快)想象躺在搖籃裏的感覺。

(4)自由練讀、指名朗讀、評析、老師示範 、集體朗讀

2、(播放蟬叫)“噓!咦?歌聲怎麼停了?你們看,(出示幻燈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麼不唱歌了?他為什麼不唱了呀?”

3、你為什麼這樣想啊?他怎麼知道樹上有蟬?(從詩中哪個詞你知道的?)交流牧童的表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認真觀圖的能力,體會人物的心裏活動。】

4、指名交流:意欲:心裏想要 捕:捉 鳴蟬:鳴叫的知了

5、交流牧童的表情並引導體會牧童的心裏:興奮高興(喜歡蟬,想捉回家)害怕(怕驚動蟬,蟬嚇跑了怎麼辦)

6、師小結引導:小牧童太喜歡這隻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於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

8、你們知道這首古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嗎?從哪知道的?

2、展示背誦(指名背誦:帶上表情和動作,把自己當成牧童)

2、同學們説捉住了,怎麼捉住的?來,誰到講台上來試一試,看

看小牧童是怎麼捉住這隻“蟬”的?(黑板上貼上蟬的圖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