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藏在廚房裏作文3篇 探祕廚房學問:從餐桌到人生的智慧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W

廚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場所之一,但你可曾想過,廚房裏竟然藏着各種學問。從食物的營養學、烹飪技巧、飲食習慣,到文化背景與歷史沿革,廚房裏藴含着無盡的學問。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挖掘廚房裏的寶藏吧!

學問藏在廚房裏作文3篇 探祕廚房學問:從餐桌到人生的智慧

第1篇

晚上回到家,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可口的飯菜是從哪來的呀?為了找出答案,我來到了廚房。正巧,奶奶正在做熗白菜。“哇!”我一驚一乍地叫了起來,“咱們家才幾口子人吶,怎麼放這麼多的菜?”奶奶笑着説:“不多,不多,還少了點吶!”聽完這話,我差點暈過去。不信,肯定不信,這麼多還少,誰敢信呢!奶奶説:“不信,你瞧!”“瞧就瞧!”

只見奶奶把剛才那一大盆菜倒入熱鍋裏,用鏟子翻來翻去。一會兒,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菜越來越少,最後連二分之一都不到了!我急切地詢問爸爸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奶奶在變魔術?爸爸笑着説:“你自己悟一悟就知道了。”最後,我才明白:白菜本來是立着的,這麼一炒以後變蔫了,趴下來了。再加上放了鹽,鹽把菜裏的水擠出來了,所以菜變少了。

學問藏在廚房裏作文3篇 探祕廚房學問:從餐桌到人生的智慧 第2張

第2篇

今天老師給我佈置了一個任務,探究洗碗的學問。我想:洗碗能有什麼學問呢,洗碗不是很簡單嗎?”

晚上吃完晚飯,我當着全家人説:今晚我來洗碗,你們誰也不能跟我爭,特別是媽媽”。媽媽聽了高興地説:好阿”。

開始洗碗了,首先我先把碗裏吃剩的東西倒進垃圾桶,把全部碗放在洗碗盆裏,打開水龍頭,用抺布沾些洗潔精,用力地刷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聽着廚房沙沙沙,嘩啦啦,叮噹叮噹”的聲音,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演奏家,在廚房也能奏出美妙的歌曲。不一會兒碗就給我洗好了,看着所有碗都變得亮晶晶的,我心裏美滋滋的,滿足極了。我馬上去找媽媽,我想媽媽肯定會表揚我。

媽媽檢查後,笑着對我説:今晚媽媽要表揚一下你,你能主動洗碗,幫媽媽分擔家務,我很開心。但你洗碗存在很多問題,你自己知道嗎?我説:我不是把碗洗乾淨了嗎?”

媽媽説:洗碗也是一門學問,第一你洗碗不僅要刷裏面,還有裏裏外外,上上下下刷;第二你水龍頭開太大了,這樣你會浪費很多水,而且你把衣服都弄濕了;第三你洗潔精放太多了,這樣你就要用清水過多幾次。

我聽完媽媽的話,開始去檢查我洗的'碗,發現幾個碗還有菜渣在上面,就按照媽媽説的方法去清洗。過了一會,我把碗清洗第二遍後,又叫媽媽過來檢查一下,這次,媽媽看了看我洗的碗,點點頭,對我説:這一次終於洗乾淨了”。

今天,我終於知道了洗碗是那麼難,也懂得了洗碗是一門學問。

第3篇

廚房,是美食家的搖籃。廚房,是媽媽堅守的重鎮。鍋碗瓢盆,一日三餐,對我們這個四口之家而言,加長版的寒假卻使媽媽的辛苦與日俱增。思慮再三,我鄭重提出幫廚的申請,媽媽欣然同意我以實習生身份進廚房,學習“切菜”的“刀功”。

第二天中午,我們家的大廚——媽媽,搖身一變成為我的師傅。師傅變戲法似的轉瞬間從抽屜裏取出大小、形狀各異的“十八般兵器”。原來它們各有用途:刨刀用來去除蔬菜瓜果皮;砍刀用於切割骨類;菜刀則用於切蔬菜或精肉類。

我挽起袖子,正要磨刀霍霍的時候,師傅卻要求我一邊待着,觀摩她示範用刀,並記住切菜要領。

觀摩完畢,我開始模仿:右手執刀,左手半握成“耳”型,五指略分開,內扣固定住菜,以防滾滑,既保證手指安全,又確保用刀均勻,菜型美觀。此外,手握刀時,大拇指在刀柄左側,刀把在虎口處,食指在刀柄右上方,切菜時常用刀的後半部分。

與其説是模仿,不如説是展示,我為自己的精彩表現感到沾沾自喜。師傅,則不動聲色地將洗淨的蘆蒿放在案板上示意我可以開工啦。我右手拿刀,左手固定扣住菜,此時,手指彷彿在給刀鞠躬似的,拜託它千萬別傷害到自己,而手指與蘆蒿如同“難兄難弟”一般。不安中,左手不由自主地後移,右手瑟瑟發抖地撤退。第一刀下去,只切下了一根蘆蒿的小尖。媽媽似乎沒有察覺到我的尷尬,輕輕告訴我,把蘆蒿理整齊些,而且刀落下時要乾脆利索,切下的每一段才會長短一致,美觀得體。空手展示刀功時的那般洋洋得意,一下子就被“班門弄斧”、“關公門前舞大刀”等詞語置換啦。

師傅告知我,“切”字由左邊的“七”和右邊的“刀”兩部分構成,意思是用刀把牲畜分成頭、尾、身和四肢七個部分,由此產生用刀割的含義。古代把骨頭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頭加工成器物叫“磨”。切菜的時候,需要在心裏反覆“切磋琢磨”,把自己看作藝術家,把要切的菜看作素材,切出的菜視為作品。作品的大小、形狀、薄厚等,要在成型前設計好,叫做“胸中有丘壑”。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覺得自己的“三觀”都得到了徹底修正。切菜,是一門大學問,需要“勤學”“好問”,需要“切磋琢磨”,需要“工匠精神”,需要“顧大局識大體”。切的動作講求一氣呵成,切的效果,往往決定一道美食的最終分值。

懷揣着切菜的神聖與使命感,我攻克了土豆、黃瓜、萵苣、蘿蔔等切成絲、片、丁、塊的挑戰。在切成肉丁時,我懂了大小均勻就是一種美。在切五花肉時,我知道了要先徵詢諸位食客是否需要去皮。為了得到美食家的好評,我知道了不同的做菜方法,則需要配合切出不同花樣。

為了精益求精,我還在網上查詢了不少切菜的訣竅。假期是加長版,但我的切菜水平卻是日新月異的啊!看,我現在是不是個“切菜小達人”,不僅分擔了媽媽的超負荷家務,還收穫了勞動的快樂。

切菜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需要動手又動腦。切菜,還是一門學問,需要勤學好問、切磋琢磨、推陳出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