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案8篇 《望洞庭》:一堂關於自然與人生的課程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2W

本文主題為《望洞庭》教案,旨在探討如何針對這首古文詩進行有效的教學。《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其運用生動的描寫手法,表達了對洞庭湖美景的讚美之情。本文將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展開討論,為教師提供參考。

《望洞庭》教案8篇 《望洞庭》:一堂關於自然與人生的課程

第1篇

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詩三首)這節課,我們先學第一首李白寫的《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解題。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麼?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我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1、自讀全詩,明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説一説。

(三)總結: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1、背誦前兩首詩。這一首描寫怎樣的景緻呢?怎樣的心情呢?

《望洞庭》教案8篇 《望洞庭》:一堂關於自然與人生的課程 第2張

第2篇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洞庭湖風光的多媒體課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讀磁帶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説一説。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裏一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説一説。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3、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望洞庭》是詩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

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

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

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後,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合詩句説一説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容,然後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敍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説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第3篇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誰能來述説詩意,並有感情地背誦?

2、説説對劉禹錫的瞭解:劉禹錫,唐代詩人,洛陽人,其詩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1、3、介紹洞庭湖:位於湖北省北部,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稱,湖中有君山,名勝很多。指名説。

1、指導回憶《峨眉山月歌》的學法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一、二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銀光閃閃,湖水與月亮叫相互應的那麼寧靜、和諧,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沒有磨拭過的銅鏡一樣。

三、四句的意思:遠遠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個白銀作成的盤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放在銀盤裏的一個小巧玲瓏的青螺。

引導思考討論:1、詩歌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2、”湖光山色“為什麼會”兩相和“?3、文中的餓”鏡“、”白銀盤“、”青螺“分別指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比?

1、出示課文掛圖或幻燈。觀察,用文中的詞句來描繪圖意。

作業:想象《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意境,並寫下來。

第4篇

3、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1、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古詩,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2、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中國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遊登臨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劉禹錫,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代表作《竹枝詞》、《陋室銘》。

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4、説一説,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② 後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裏放一個青螺。結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的什麼?“青螺”有指的什麼?之後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瞭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於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麼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於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實中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着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並寫出詩句的意思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望洞庭》教學設計五,古詩詞三首,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5篇

2.能憑藉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3.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嶽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

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麼把湖面比喻成未經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濛濛,不是很清楚,而未經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揮想象,大膽述説古詩意思。

(2)小組內練説,讓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先説,其餘同學做好補充。

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裏放着一顆青螺。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麼?“一青螺”又指什麼?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之美。

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裏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2.對比讀,比較內容的不同之處,説説原詩的精妙之處。

4.指名彙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和諧;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

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滿神奇色彩,眾説紛紜,流傳着許多美麗的傳説。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脱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峯,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出來。

我在古詩教學中努力實踐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誦要求:“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做一種享受而不看做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

第6篇

3、集體交流:(1)抓住“湖光”、“秋月”、“鏡未磨”想象夜晚洞庭湖優美的意境;(2)抓住“白銀盤”、“青螺”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和描寫的.形象。(3)朗讀,進一步體會詩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3、練習説話:結合插圖,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説説《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2、課後蒐集描寫山水景色的古詩進行閲讀,開展古詩閲讀交流會。

第7篇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轉任和州,行經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寫洞庭湖詩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如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潔,一片和諧。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於大地。鏡未磨寫出了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呈現出迷濛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如一種工藝珍品,使人愛不忍釋。全詩構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淡雅。

⑴ 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⑵ 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新課標》)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瞭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悟詩情;積累內化,拓展遷移。

⑴ 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於這首詩的什麼信息?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合看插圖。

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濛。為什麼?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濛之美!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裏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麼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麼?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説説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⑵ 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抄寫第3題詞語,並抄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第8篇

2、 閲讀短文《為銀杉保險》,瞭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課前準備:蒐集、交流有關保險的知識。

反覆吟誦,讀出詩的韻味。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三、再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學生可以寫從書中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寫從自己最喜歡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教學目標 :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蒐集資料、閲讀、習作、設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蒐集資料、閲讀、習作、設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難點 :學生篩選蒐集到的資料,辦有特色的小報。

辦小報,迎國慶。引導學生關注祖國的發展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