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教育心得體會4篇 教育心得:洞悉培養 學校與社會的契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5W

在現代社會中,教育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作為一個公文網站地編輯,我有幸從各類教育者那裏收集到了許多教育心得體會。這些心得體會涵蓋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家長,都對教育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瞭解這些心得體會,一起走進教育的奧祕。

走進教育心得體會4篇 教育心得:洞悉培養 學校與社會的契合

第1篇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羣體,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往往面對着各種心理壓力,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為學生疏通心裏,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麼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首先,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於一致。其次,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於一致。最後,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大的情緒,那麼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那麼什麼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於大學生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強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樂觀向上的情緒,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在有需要得時候主動進行心理諮詢。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諮詢師進行溝通。

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大學生有必要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全面健康的發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來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走進教育心得體會4篇 教育心得:洞悉培養 學校與社會的契合 第2張

第2篇

理想是一個人的精神追求,是人體內原始爆發力的歸宿。用激情釋放能量,在陽光的心情下,在無盡的動力中為了自己從未泯滅的童心和對教育的初衷不懈努力和拼搏。有夢想才會有希望,我們不僅僅活在夢中,因為我們有行動。生命的奮鬥意義將永垂不朽。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懈奮鬥和挑戰的人。在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和準備,隨時準備着挑戰困惑,更重要的是挑戰自己的人生極限。人的追求往往是無止境的,有自信心的人,能夠通過自強不息的挑戰將困難和自己心中的惰性踏之腳下。挑戰困境的同時,挑戰人本身這一屏障,只有不畏艱難險阻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

孩子是個性的,在尊重的基礎上更愛,理解和相信每一個孩子是無比重要的,沒有愛就沒有美好的教育,用微笑感召心靈,為愛忙碌,為愛詮釋,為愛造句,用愛的風帆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孩子支撐一方永遠沒有委屈的天空。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自己的尊嚴,所以,教師應該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把我們工作中的小事做好,記錄成冊,就是一部名著。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民族優化的靈魂,也是我們教師永葆青春的法寶。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心我轉,充滿創新,是我們與眾不同的追求。

教師的本質工作是教書育人。給孩子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一桶鮮活的水。水之源泉,學習所致。試想:一個不讀書的教育者,如何給我們的學生時代的美感,追求的力量和共進的最強音。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讓人明智。工作之餘,以書為友,沉思反想,才能為教育奠定自身的基礎。一粒飽滿的莊稼才能果人飢腹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們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如何的面對?請挺起我們不屈的脊樑,同所有惡劣的環境做不撓的抗爭,我們是鐵,我們是鋼,是我們的堅韌塑造了孩子的堅強。

總之,我心中理想的教師應該是: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安居樂業,才學八斗,機智過人,始終陽光,負有責任,不屈抗爭,努力學習,與人合作,充滿激情,講究奉獻,敢於挑戰,善於用愛為國家、民族進步和孩子健康成長支撐一方的人。

第3篇

11月23日—25日,我們一行7人赴廣東佛山參加了中英聯合教育項目“讓世界走進課堂 世界公民的培養”的培訓活動。短短兩天半的培訓忙碌而充實。英國培訓師peter的精彩授課讓大家耳目一新,而國內眾多優秀學校的成功案例更讓我們受益匪淺。略談通過此培訓,獲得的幾點感受。

世界公民教育,一個看似既新鮮又時髦的名詞,也許有人認為它離我們現實教育很遙遠也很陌生。但是當你真正理解了它的含義,你會發現:原來它就在我們每天的教育實踐當中。世界公民的培養不是一個抽象空洞的理論概念,而是依託於生動鮮活的各種項目和具有豐富內涵的課程體系中。它旨在從本地區、本校的教育實際出發,把在人的一生髮展中最重要的基本素質—“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等融入到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它不與現行的教育模式相違背,相反,它是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們的現行教育實踐中,使我們的教育培養方式更加優化,更加科學,以此來使學生適應未來的發展。另外,它非常重視可操作性,它可以通過學校活動、學生社團、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加以展現,符合我們的教育培養目標和未來社會發展需求。

當下,我們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卻仍然無法擺脱“應試教育”和“考試指揮棒”的束縛。在現實中,我們的教學仍然無法擺脱“what we teach is what we test(考什麼教什麼)”的教學怪圈。面對繁重的課業負擔,教師學生苦不堪言,教育偏離了它思考、探究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本質。根據約翰哈迪在《看得見的學習》中的調查,有關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諸多因素中,我們目前推崇的“教學後測試法”在所有因素中僅排列到103位,而最能影響學生成績的“自我回顧和形成性評價(位列第1和第3位)”卻被大多數人所忽視。也許,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可以挖掘的提升教學效果的手段已經非常有限。反思我們的教學,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可能不在於你“精心”構思的那幾份試卷上。通過設計符合“spin”理念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成為我們促進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武器”。

也許,有人會説,所有的這些理論我都瞭解,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可操作性不強,結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很快又回到了原來的老路上去了。任何一種教育方式的改變,都需要實踐者有足夠的耐心和勇氣。現實的教學困境讓我們越來越力不從心。同時與學生的終身發展相比,我們付出一點代價和辛苦也是值得的。目前,園區教育局已經開始推行的“夢想與團隊”項目,其意義不僅僅是是要把“教育世界化”、培養“世界公民”教育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教育實踐中,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創新嘗試。它以培養學生的領導力為基本目標,以活動課為切入點。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能力。以此來帶動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

我們堅信,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會在學生素質教育的道路上走的更寬更遠。

第4篇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代中國小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

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來衡量:良好的個性——情緒穩定,性格温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胸懷坦蕩,豁達樂觀;良好的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良好的人際關係——助人為樂,與人為善,與他人關係良好。總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保持鎮靜的情緒,堅強的性格。較高的智能,適度的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行為和愉快和諧的情緒。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的調查結果顯示,現在的中國小生,只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這就是説,還有30%—34%的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

其中,情緒不平衡、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焦慮、強迫症,是當前中國小生存在的最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果學校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對學生學習起到促進的作用,而且能形成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提高學校的聲譽。同時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師和家長也要付出很多努力。

一、在中國小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現在學校德育工作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在對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中,往往沒有充分遵循和應用心理科學來對照、分析教育對象,沒有依據青少年學生年齡階段及其心理學特徵來設計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因此,德育工作往往脱離青少年學生的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不少中國小已開設健康教育課,其中也開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係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目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缺少專業人員是一大問題。所以教育部門應考慮培養和培訓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上級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在學校開設心理諮詢室,心理閲覽室,心理活動室,開設心理諮詢電話熱線。定期為師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前途職業指導等並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作為班主任、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而且這樣也能使師生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少,使整個校園一片喜氣洋洋,温馨和睦,呈現一片生機。這必然會增強學生的整體的素質,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品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環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和家長的條件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勵,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雙親離異,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靈。更有些“問題家庭”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對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髮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瞭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覆,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總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總之,學生的心理教育是關係到21世紀人才培養的大問題,當然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是一個漸進而漫長的過程,而且必須在強大的教育合力下才能達到,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讓我們共同擔負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