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觀後感7篇 《華宮璇霄——故宮博物院之旅》的感受與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1W

電視劇《故宮》作為一部重要的歷史題材劇集,以生動的畫面和深刻的歷史內涵,展現了歷代皇宮的宏偉和人文情懷,引發了大眾對古代宮廷生活的好奇與熱愛。本文將分享對《故宮》觀後感,為讀者提供更全面的觀劇體驗和歷史知識。

《故宮》的觀後感7篇 《華宮璇霄——故宮博物院之旅》的感受與感悟

第1篇

一説起x城,我想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故宮了。故宮有着幾千年的歷史文明,故宮裏面曾居住過數百位皇帝,中國自成立以來,x城的故宮,都被世人所景仰。每年從世界各地來到x城,瞻仰故宮的人不計其數,這也是因為故宮有它自己的內涵與文化。

這一年,我和爸爸媽媽三人,一同來到x,遊覽故宮,這讓我一生都難忘。故宮又叫做紫禁城,是曾經皇帝居住的地方,一走到姑姑面前,瞬間腦海中就只有兩個字“磅礴”,故宮的氣勢,不僅僅在於它的面積大,更重要的是,它給人的感覺,就是宏偉。

從午門進去,一穿過午門的城樓洞,眼界突然打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又一座宏偉的古建築,雖然我現在不能想起來它的名字,但是,它的氣勢,足以將我們吞沒。

整個故宮,都是有一些古建築羣所組成的,他們採用的建築方式,就連現在的人去看,也是非常巧妙的,足以見得,中華民族古人的智慧,是不可比擬的。

來到故宮,一定要看一看,曾經歷代皇帝和他的妃子們,所住過的屋子,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看過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奢華,什麼叫做皇室。這裏的字畫物件有數百件不少,每一件都可以稱得上是奇珍異寶,假如沒有曾經的八國聯軍入侵皇宮,這裏我想定然是更加輝煌燦爛。

故宮最講究的就是它的地磚,每一塊磚都非常的整齊,似乎這些磚就是為了鋪故宮而生的,一塊一塊的地磚都是那樣合適,走在這些地磚上,既不會感覺腳趾頭的壓迫感,也不會感覺太光滑,走在地磚上的那一刻,讓我瞬間感覺到自己也曾經住在這裏。

故宮是凝聚着中華人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這裏也是古人給我們後人留下的紀念,我們一定要好好守護它,保護它,為後代的子孫,留下一些我們悠久的歷史文明。

《故宮》的觀後感7篇 《華宮璇霄——故宮博物院之旅》的感受與感悟 第2張

第2篇

“哲學家”屈峯再蹦金句,史連倉、高飛聊傳承包袱不斷

修復師屈峯因為酷愛思考,總有“金句”蹦出,而被奉為“故宮文保科技部”的哲學家。在當天活動上,“哲學家”屈峯再蹦“金句”,表示工匠精神自古有之,從哲學角度闡述了四層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做什麼事情都是踏踏實實的;第二種境界是,樂之不如好之。你做這個事情不如你真正喜歡這個事情;第三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工作中達到忘我的狀態;第四種境界是,逍遙遊,遊於藝。我們今天談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堅守,而是在擇一事,守一生的基礎上,達到逍遙遊的境界,去創新,推進事情的發展。”

史連倉和高飛兩位修復師則聊到了“工匠的傳承”,史師傅還有240天就要退休了,但屈峯作為他的領導,直接以“一入宮門深似海”表示想要退休沒有那麼容易。高飛則分享了自己與王有亮師傅師徒之間的相處之道,兩人互相尊重,師傅也對自己關懷有加,其中無外乎“真誠”二字。三位文物修復師史連倉、屈峯、高飛不斷抖出幕後拍攝趣事,引得現場觀眾笑聲不斷。

現場觀眾也用熱情肯定了電影品質,“電影裏師傅們在瑰寶中浸潤出的氣質,頗有溥儀那句‘就是與我家裏的那些不太一樣‘的超然。”“來看電影版依然熱淚盈眶,大電影跟三集紀錄片的敍事方式不一樣,每一個鏡頭彷彿都深入到了修復師們的生活中。”“一部努力走進主流院線的國產紀錄片,卻沒有揭祕,沒有煽情,很平實。我在故宮修文物,不談功名,只是享受每一個與文物交談的當下,更深的認識世界,認識自己,不枉世間走一遭。”

第3篇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是明清24位皇帝臨朝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紀錄片《故宮》將這座集合了無數工匠心血的建築羣展現的我們面前。直到紀錄片結束,我的心情依舊久久不能平靜。從中也獲得了頗多感悟。

相比於之前看的《新中國》,《故宮》中形象生動的人物扮演讓人眼前一亮。影片靈活將劇情片的多種敍事方式與紀錄片進行“聯姻”。採用演員演繹故宮修築的歷史,採用數字技術以虛擬的方式再現歷史上的故宮,再配以展示繪畫、檔案文獻和故宮實景的紀實手法拍攝,講訴了故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

紀錄片中形象而又生動的再現了歷史的情境。這不僅使我們更加形象的瞭解了幾百年前所發生的事情同時也為厚重的歷史增加了幾分生活的情趣,讓我能夠更願意的觀看下去。這種現實與虛擬、歷史與演繹多種表現手法的交叉運用,是對歷史紀錄片的一種大膽嘗試,發展了紀錄片的表現方式。

此外,不得不提的片中大量出現三維立體動畫。沒有什麼能比3d復原更能帶給觀眾視覺上的衝擊、心靈上的震動。當這一幕幕動態的美輪美奐的景觀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彷彿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那被世人稱道的故宮的魅力。這部紀錄片為我們重現了輝煌的建築,也使我們更加了解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偉大的建築。

紀錄片為世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故宮》作為現代文獻片的典範,其意義更為重要,強烈推薦。

第4篇

遇見天壇的發現,讓我着迷上了歷史建築的宏偉,於是乎發現了《上新了故宮》~

連着假期的時間,一口氣把這個節目的兩季都看完了!

節目每期以不同的嘉賓來完成不同的任務,然後一層一層揭開這些建築物和文物背後的故事!

通過這個節目,對文物一竅不通的我,開始慢慢的有點喜歡了,那些大作品,那些山水畫,那些瓷器,原來還有那麼多的故事,原來他的珍重不僅是工藝的精美,還有選料的極致,更多的還有當時那個時代下那麼多人的努力和工匠精神,還有那麼多的故事和感情

故宮,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整個建築宏觀上就有很多寓意,天人合一、北斗七星,龜蛇、各種祥瑞等等!然後每一個宮殿都有着許多不平凡的故事,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還有東西六宮,文華殿、武英殿,還有乾隆帝給自己打造的寧壽宮也就是乾隆的後花園,清代皇帝的正寢養心殿,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居住的承乾宮,康熙出生、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甄嬛)居住過得景仁宮,比較特殊的命運多端的被稱為水晶宮的延禧宮,孝莊文皇后居住過得慈寧宮,崇慶皇太后居住過得壽康宮,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居住的儲秀宮等等!

一部部鮮活的歷史畫面通過節目都展現在世人的眼中,那些許多未開放的區域也首次在電視上公佈,真正的一堵故宮的宏偉!同時還有許多的國寶級文物,石鼓、千里江山圖、慈母的各種釉彩大瓶、大禹治水等等各種,每個文物的背後也是一個鮮活的歷史故事!

帶着敬意,希望能夠再次步入故宮,去感受它的宏偉壯觀!

第5篇

今天是來北京的最後一天了,今晚我們就要回家,所以我們今天的任務很艱鉅。早晨洗漱完畢後吃完早飯後,我們便往天安門趕。

大約過了三個小時才到了,媽媽把菊花放在桌子上,我們就向第二個大廳走去,第二個大廳上面的門上寫着特殊環境禁止拍照,我們走進去裏面原來是在水晶棺材裏面的毛爺爺,因為外面圍着玻璃,所以不能近距離觀賞。我們順着後門走了出去。

這時候已經上午,我們來到天安門廣場,遠遠地就能夠望見天安門,當年毛爺爺就是在這宣佈了中國的成立。天安門有好幾個門,走中間的那個門的上邊,有毛爺爺的相片,左邊上紅色的板子上寫着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右邊的板子上寫着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這時候,已經上午了我們到天安門裏面的新天苑吃了午飯,爸爸從售票處買回來了參過天安門二樓的票,我們拿着票來到了二樓,剛進門直衝我們的是一副畫,畫得栩栩如生。畫上畫的是一隻在開屏的孔雀,好像歡迎人們的到來。他的四面八方全是畫,我就不一一細説了。

右側是一個大國徽,直徑差不多一米,非常大。抬頭一看,天花板的顏色非常多,金黃、深藍、翠綠、鈦白、亮黑·······這些顏色組成的仙人騎雞、雙龍戲珠,月亮看盤等圖案,五彩繽紛。繼續往裏走外圍的都是天安門的歷史,直到現在,從外國人來攻打天安門至主席上任。

第6篇

首先,這部紀錄片以文物修復為主題,裏面幾乎集中了國內最頂尖的藝術品,包括鐘錶,字畫,陶瓷,漆器,織品,在故宮塵封了許多年,有很多甚至是第一次公佈於眾,精妙絕倫,巧奪天工,真的大開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是“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而且對這些文物的背景介紹也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瞭解歷史,很有意思,很長知識。

然後呢,這部紀錄片想表達的最核心的我想還是“匠人精神”。這些中國最頂尖的文物修復專家,很多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靜靜地,從事着一份偉大又平凡的事業。説偉大,是因為他們用自己高超的技藝把千百年前的珍寶以它們最完美的姿態呈現給現代的人們,這彷彿是跨越千年的相遇,讓人震撼和感動。説平凡,是因為他們就像巷子裏最普通的工匠,看起來那麼的隨和,彷彿手裏拿的不是一件價值連城的文物,只是普通的一個鐘,一個表,而他要做的只是儘自己的力量修好它。我們更要學習的是這些匠人腳踏實地,充滿熱愛,專心致志地去對待自己的工作,這對我們以後從事職業也是積極正面的影響吧,現在浮躁的我們真應該好好靜下來,看看這些大師們是怎麼對待工作的,一輩子真能做好一件事,也是功德圓滿的。

最後,這部片子沒有枯燥的説教,沒有刻意的煽情,很多生活的小細節流露出這羣幹着特殊工作的匠人的清苦,其實也不是清苦,因為他們心裏是滿足快樂的。

第7篇

這是看完後的第一感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有那麼一羣人每天都在做那麼細緻如絲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恍然間,十年,二十年,一輩子就這樣在一間房子裏度過了......

帶着谷歌眼鏡修補畫作,吃着師傅輩或是清朝更早以前的先人中的杏樹結的果實。那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呢?二次創作總會把自己的想法融入進去。當一張張殘破不堪的畫作,當一個個破損的看不出型的瑟,在他們手下都可以煥然一新。這比韓國整容術更高超,更有成就感。和古人的對話,和幾百年前的人在同一件物品上相逢,該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動呢?

比起刷新三觀的各式各樣的文物和高科技的結合。我更感動的是有那麼一羣年輕人願意遠離這個喧囂的事情,在那個靜的出奇的地方願意做這麼一件急需要耐心。細心的活。週一騎着自行車路過慈寧宮的時候,在幾百年前溥儀也這樣做過。如果時光可以重逢,那他們又會説些什麼?

在必須一次成功不許失敗的工作中,該是做到一種怎麼樣的極致才可以完美的去修復,去重建呢?

反觀自己,有時候連起碼的認真都沒有。他們這一羣人在輕鬆的環境下就能做到極致。那麼我自己是否可以呢?我想是可以的。沒有誰是天生就可以那樣,也沒有誰,一次就可以成功。但是用200%的要求去做100%的事情。我想那是可以的。那是可以做到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