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3W

大家在寫觀後感的時候,需要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一般我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受,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上新了故宮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閲。

上新了故宮觀後感7篇

上新了故宮觀後感篇1

七月二日,忙了一天正事,三號遊覽故宮。

走進故宮,驚訝於古代建築技術的高超!故宮的設計與建築,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是一座皇家宮殿,也是一座博物館。凝聚着近600年的宮廷變遷和人世滄桑,積澱了幾千年的文化。故宮,以其厚重的內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和社會、歷史的里程碑。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也是明清24位皇帝臨朝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這裏代表了權威,也充滿了神祕。

故宮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

故宮宮殿是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

我們從天安門進,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午門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羣中第一高峯。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宮殿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

太和殿後是中和殿。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面積580㎡。黃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中和殿後是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黃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游完外朝,到了內廷。故宮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閲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寶璽”也收藏在這裏。

通過御花園左側門進入西六宮依次參觀了儲秀宮、翎坤宮、永壽宮、鹹福宮、長、太極殿,然後出內右門回到乾清門廣場,東行進入內左門,依次參觀東六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乘乾宮、鍾粹宮。參觀完東六宮再回到乾清門廣場,向東穿過景運門進入錫慶門,然後再進入皇極門,參觀皇極殿、寧壽宮、扮戲樓、暢音閣、養性殿、乾隆花園、貞妃井,清同治年間慈禧、慈安二太后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

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並收有很多絕無僅有的國寶。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

最後出神武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出北門神武門,參觀了用土、石築成的景山,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説是故宮建築羣的屏障。從景山西門出,遊覽了北海公園。

明清時代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而今我們可以在宮殿內任意穿行,可見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

上新了故宮觀後感篇2

到了遊瀋陽故宮的時候,我對中國現存的三個故宮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北京紫金城故宮當然是一座金碧輝煌、無與倫比的皇家宮殿,其建築年代、規模、氣勢、造型和豪華程度等諸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無可挑剔的;長春的偽皇宮顯然是一座落魄潦倒的溥儀寄人籬下的住宿,其建築規模、造型和佈局等簡直就是一座二層樓的辦公樓,偽皇宮附屬的所謂跑馬場、東西御花園和游泳池,也不過是類似一般公園裏的娛樂場所,與北京紫金城內的御花園及皇家頤和園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這兩個皇家建築的對比,也反襯出一個帝王鼎盛時期的輝煌氣勢和一個末代皇帝時代的沒落潦倒。而瀋陽故宮既不像北京紫金城那樣的雄偉輝煌,也不似長春偽皇宮一般的寒酸蕭條。它僅是一個我國現已廢棄的、曾經的少數遊牧民族首領棄遊牧變定居後曾經居住過的宮殿。在那裏,遊客感受不到北京故宮天天人滿為患八萬人限額的擁擠,而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也根本不會產生對建築的輝煌而發出的嘖嘖稱道聲。人們只是慕名而來到此一遊。

瀋陽故宮初成於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離清兵入關還有八年。因此,這裏僅是後金和前清的首府和大本營。怒爾哈赤和皇太極曾在此居住,皇太極在這裏改汗製為帝制。按理説,一個滿民族的建築應該具有本民族的基本特徵,一個有遊牧民族象徵的穹頂圓形帳篷樣的氈房。但是,令人詫異的是,瀋陽故宮卻是一個道地的漢民族建築外型,其代表性建築崇政殿、鳳凰樓、大政殿和十王亭等,無一不是飛檐翹角,雕樑畫棟,秦磚漢瓦琉璃面,八角重檐歇山頂,其中主體建築大政殿的門柱上還雕刻着華夏民族的圖騰——雙龍戲珠。即便是文溯閣那種二層樓的建築,也完全是漢民族的幾間亭那樣的建制。而建築物的閣名、楹聯、掛圖上的題字等,也幾乎是清一色的以漢字為主。從瀋陽故宮的建築樣式等特徵上看出,在清兵入關前還沒有一統中原時,滿清已經完全接受了漢文化,並已經被漢文化異化並脱胎換骨了。

由此而想到漢文化的倔強偉大而源遠流長。據説,在世界文化史上,只有漢民族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沒有被異化、沒有被消滅、沒有被斷截的一種民族文化。一個異民族可以一度打敗漢民族,局部或全部統一漢民族,如中國歷史上的金朝、元朝和清朝等,他們可以改變漢民族的髮型、服飾,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統一過漢民族的文化,而相反被漢文化異化了。其中最典型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詩作最多的一位詩人,當然,寫的是漢詩而不是滿文!

上新了故宮觀後感篇3

早上九點,火車到達北京了。出站之後有組委會的人接我們到達星光梅地亞酒店,以後幾天我要住在這裏,鋼琴比賽也在這裏舉行。辦完報道手續,就該吃中午飯了,我找到了我的同學趙茜喬,她也來參加鋼琴比賽。

下午我們迫不及待的就去了天安門廣場。出了地鐵站,走了沒幾步,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城樓就出現在眼前,我們叫着、笑着衝向天安門,紅色的城牆,金色的房頂,在城樓的正中間,懸掛着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的頭像,城樓的左邊寫着“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右邊寫着“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參觀完天安門,我們就去了故宮博物院。

順着天安門往裏走,就到了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先後居住過明清兩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是我國保存至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宮殿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體,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主要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俗稱“外朝”。後部包括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以及他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

故宮高大的城門,輝煌的建築,到處是高大的石獅子和雕刻的龍和鳳,處處顯示出古代皇帝的威嚴與尊貴。只是故宮裏特別冷,凜冽的寒風吹得我哆哆嗦嗦的。正好組委會的老師打電話要我們回去參加排練,我們就匆忙得趕了回去。

上新了故宮觀後感篇4

這週末,我來到故宮博物院,參觀了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紀念展,主題是“丹宸永固”。“丹”是紅色的意思;“宸”則指祖國的大好河山;“永固”,顧名思義,是永遠長存的意思。“丹宸永固”寓意祖國江山永遠長存。

我前來參觀時,正是日出之時,太陽平齊於地平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陽光灑在古樓的屋檐上,琉璃瓦被照射得閃着金光,一些純金建造的裝飾也閃閃發光,金碧輝煌,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園內有一羣鴿子站在屋頂上,眺望着遠方,陶醉在故宮的美景裏。

一進入展覽室,人山人海,看來展品肯定非常珍貴。這次紀念活動展出了許多珍寶,有皇帝所坐的寶座,還有皇后娘娘戴過的貂皮帽子,有燒香的青銅香爐,還有用一塊兒玉製成的玉璽,這些展品果然都名不虛傳,深得遊客們的讚歎和喜愛。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件寶物是金甌永固杯。金甌永固杯是用金子打造而成,上面刻有花朵紋樣。杯子兩側各有一條龍作為杯子的把手,杯子上鑲嵌着許多直徑大於五毫米的珍寶和五彩繽紛的寶石,兩面分別刻有“金甌永固”和“乾隆年制”八個字。杯底以四隻大象的鼻子為支撐點,耳朵較小,牙齒較長,看起來很是美觀。金甌永固杯小巧而精緻,和我們的手掌大小差不多,讓我不禁感歎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也讓我感受到了我國當時的繁榮昌盛。

宏偉的紫禁城,經歷了六百年的風雨,見證了我們國家和民族六百年間的興衰榮辱。丹宸永固,它將繼續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我希望這些文物一直完好無損,讓後代子孫也能看到這一奇觀,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為祖國感到自豪!

上新了故宮觀後感篇5

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第一季,我對片中陶瓷組完美修復唐三彩馬的故事記憶深刻。影片中,王五勝和兩個徒弟紀東歌、竇一村在安靜的小屋裏,面對破裂嚴重的唐三彩馬,粘貼、磨平、上色,用自己的巧手使它恢復昔日的風采!

在這段影片中,大國工匠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內心熱愛,靜心鑽研,追求極致,將艱難的文物修復工作做到最好。

工匠精神源於對工作對象的興趣。孔子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影片中,他們就是以修復文物為樂,才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只有熱愛,才會執着。在我7歲時,就能搭建議14歲+拼的樂高玩具。當時,我特別喜歡一艘大船,並全神貫注地玩了起來,樓下的小夥伴們叫我去踢足球,我也不去。最後,用幾千個比指甲蓋還小的積木搭成了半米長的大船。這就是熱愛的成果。

工匠精神意味着耐性。在影片裏,他們工作的西三所屬於冷宮,空無一人。每天大清早騎着自行車穿過寂靜的故宮,獨自工作。修復文物是件很考驗耐性的活兒。你可能要反覆重做,每一處細節,馬鞍、韁繩,都要一絲不苟地打磨。我在生活中也要有耐心,有一次我在做口算,卻因為量太多(有10頁),又想着待會兒要買新水杯新鋼筆,晚上又要去吃米其林大廚燒的自助餐,便失去了耐心,胡亂做一通,結果書寫極亂,錯題也有一大堆。看了這段影片,我以後一定要靜下心來,因為靜能生慧、定能生智。

工匠精神需要不斷地學習,虛心發問,拓寬知識邊界。唐三彩馬的尾巴完全消失了,為了更好地修復,王武勝三人向木器組求助,討論馬尾的形態,雖然他們都是專家,但工匠精神需要他們博採眾長,借鑑採取別的專家的意見和作品。他們又到了博物館,觀察別的唐三彩馬尾的造型,以運用在這匹上。看到他們的虛心求教。我想起語文老師在講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時向同學們請教有關唐朝宵禁的問題。她的不恥下問讓我十分敬佩。

?我在故宮修文物》加深了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我要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極致。

上新了故宮觀後感篇6

紅牆,高檐,琉璃瓦——紫禁城歷經數百年,依舊雍容華貴,隨時光的流淌,做一個“遲暮美人”。如今,它已作為博物館向百姓開放,遊客們懷着崇敬和好奇,趕來一窺它的豪華精緻。殊不知,有這樣一羣人,工作地點就在故宮,而工作內容是修復故宮裏的珍貴文物。我們眼中的神祕,卻是他們生活的日常,他們用一雙雙巧手使文物“再生”,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一切。

“他們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紡織組陳揚笑着坦言:“剛剛畢業進來的大學生會有很長一段適應期,這裏太安靜了,就像與世隔絕一樣,有時候我都不敢説話。”小小的屋子裏更多的是沉默,他們用心靈與文物對話,使價值連城的文物重新煥發出光彩。陳揚用“緙絲技術”恢復乾隆時期的絲織匾額,因為仍然沿用着古老的技術,一天下來只能織出幾釐米。“坐得住”、“靜得下心”成了他們工作的關鍵。那些古老的手藝在他們手中得到傳承,一代代匠人用他們的執着與熱愛,跨越古今,為我們講述着光陰的故事。

現代社會將我們裹挾在時代的浪潮中飛速前進,所以我們更應堅守一種工匠精神,細細打磨,追求完美。故宮文物修復科鐘錶組的王津,打小就進入故宮拜師學藝,打雜五年,才漸漸上手修復文物,如今,他即將退休。今年,他歷時八個多月修復了一個大鐘,純粹的笑容展現在他的臉上。但是望着櫥窗裏靜止不動的鐘,他無奈地對着鏡頭説:“有點心疼。”是啊,默默付出這麼久,終於讓鐘上的動物跳動、歌唱起來,變得鮮活。但是展現在大家眼前的,仍是靜止的鐘表,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他們並不是刻板的一羣人,他們帶着對職業的熱愛,使自我的生命得以張揚。正如雕刻組屈峯所説:“他在修這個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已經把自己也融入到裏頭。”不同的人,相同的是執着與熱愛。更讓人感動的是那一幕幕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早上上班時,推開朱門,御貓在檐頭跳躍玩耍;閉館時,他們騎着自行車,在空無一人的大殿前兜兜轉轉,感受常人難以體會的寧靜氛圍;幾百年前栽下的杏樹結滿了黃杏子,陽光下,眾人拉着一張大大的厚紙接住打下來的杏兒,歡笑充斥着小院子… …

大國工匠精神在這部紀錄片裏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在這個日益功利的世界裏沉潛於心,蝸居在小小的一隅,憑藉巧手神思,讓我國傳統文化重新散發光芒。反觀當今社會,有幾個人會為自己奔波忙碌、追名逐利的生活感到虛無失望呢?又有多少人幻想着在生命裏能有這樣一場神祕的相遇?期盼着,期盼着,能有更多的人傳承我們的古老手藝,能有更多的珍貴文物重見光明!

上新了故宮觀後感篇7

細想自己一直以來做的無聊的事--在學校時,很少能逮住一整個下午的空閒時間,如若有,總是很有儀式感的去看些什麼東西。「首先是提前下載好在我看來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睡上一個淺淺的午覺。坐起來擺好架勢開始看,好的電影總是能看它個三四小時,有些時候陷入情節不願動一下,又遇到漂亮的構圖。就只嘚看完這一段返回來,一點一點的截圖,一下截不到好的就倒回去重新截。看完了電影,再去微博豆瓣上翻翻別人的影評,再寫一篇不算長的評論。説起來也不能算是評論,更多的是自個對其的理解與感悟。接下來的幾天在做事情時可能也會有所回味。」這樣看起來似乎是有些繁文縟節的囉嗦,可每次這樣有儀式感的做下來,不僅是一種放鬆,還有生活在生活裏的愉悦。説到這裏,不禁感歎高中時做過的傻事。戴好耳機放上喜歡的音樂,打開帖吧的旅行貼,一頁一頁的瀏覽別人出去遊覽的照片,看着看着時間就過去了,簡直像是自己也去旅行了一遍一樣。

説回正題,這個只有三集的紀錄片,介紹了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工作,不過講的也只是匠人們平和樸實的日常生活。不像現在的上下級制度,他們沿用的還是古老的師徒模式,感到有種親暱,特別好。這種工作環境呆一輩子都不會心冷心煩的哪兒去。朝八晚五的工作時段;蹬着自行車在故宮裏晃悠;每逢時令季節,一羣人去摘杏棗子無花果;修復器物與過去對話。這項工作看起來繁雜枯燥,可卻很考驗人的各項素質,審美、耐性、美術功底、文化底藴、知識儲藏,你要是沒個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就幹不了。這羣不嬌躁不買弄的人,博物館展出的來之不易,這種匠人精神無一不令我肅穆敬重起來。年少的我們少些輕狂,多些謙卑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好不容易假期,就會鑽進某些大部頭的書裏,平日沒有耐性但好的有些宂長的紀錄片裏。

有些文字是難懂的。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大部頭的書,讀第一遍的時候,自然有許多讀不懂的地方。可畢竟還是讀懂了些什麼,比買回來放在那裏,除了書名外一無所知要強得多。然後讀第二遍,第三遍。寫很多很多的筆記,遇到頂困難的地方就停下來思考。或者乾脆不去管了。休息一會兒再接着讀--總有累的時候,只不過這個極限隨着面對困難的經驗增多而拉長。- -勺布斯

你問時間是不是變快了?時間沒有變快,只是被我們過快了.交往一天便想知道是否合適,努力三天沒有希望就徹底認輸,一週沒有答案就認定這是人生死局.生活開始像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快速方便,但熱量和水分也消失得迅速,過時就被扔進垃圾桶.凡事若少了走心的過程,告別都開始索然無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