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書心得體會4篇 "靈與野性:《狼圖騰》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W

《狼圖騰》作為一部中國當代文學鉅著,向讀者展現了一個與狼羣緊密相連的原始世界。這本書以豐富的動物形象化描寫和獨特的故事情節,啟發人們對自然、生態和人類命運的思考。通過讀完該書,我們不僅在情感上受到觸動,還對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狼圖騰》讀書心得體會4篇

第1篇

早就聽説《狼圖騰》是一本熱門書,好評如潮,曾引起不小的轟動效應,連續6年蟬聯文學圖書暢銷榜的前十名。於是,帶着對這本書的嚮往,我利用暑期的寶貴時間,把此書匆匆讀完。讀完後,確實給我以很大的震撼,使我受益匪淺。

書中的主人公陳陣是一名北京知青,他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剛到草原,陳陣就意外的遇到狼羣,差點送了命。第一次與狼羣的遭遇,使他對蒙古草原狼有一種着了魔的恐懼、敬畏和痴迷。

由於草原上的放牧經常受到狼羣襲擾,陳陣就跟隨所在牧場的獵手畢利格老人打狼護場。在畢利格老人的引導下,他逐步學會了一些打狼的本領。在與狼不斷地廝殺搏鬥,使陳陣慢慢領教了狼的勇敢、強悍、智慧、狡猾、兇殘、貪婪、狂妄、野心、雄心、耐性、機敏、警覺、體力、耐力等品性,使他不斷認識到狼性中的優越部分,逐漸消除了對狼的成見和憎恨,也逐漸理解了草原民族把狼作為圖騰進行崇拜的文化。

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患難過,深刻領悟狼和狼的精神對草原民族的重要性。狼在草原上實際統領着一切,站在草原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的制高點上。狼和狼的精神深刻地影響着草原民族的生存哲學、生態哲學和精神文化,甚至對中華民族和世界的歷史、文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為一個來自農耕民族、具有儒家思想的知識青年,陳陣在不斷了解狼性和草原文化的同時,也在深刻地反思着自身民族的一些不足。他逐漸領悟到: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民族性格,差別很大。

千百年來,佔據正統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中國漢族是農耕民族,有着頑固不化而又難以自知的小農意識,崇拜的是主管農業命脈的龍王爺——龍圖騰,只能頂禮膜拜,誠惶誠恐,逆來順受,而骨子裏就怕狼恨狼,難以理解狼圖騰。中國漢人不敢像蒙古人那樣學狼、護狼、拜狼又殺狼。

狼圖騰才真能對他們的民族精神和性格,直接產生龍騰狼躍的振奮作用。他感到草原民族不僅在生存智慧和軍事智慧上,剛強勇猛的性格上遠遠強過農耕民族,而且在許多觀念上也遠勝於農耕民族。這些古老的草原邏輯,一下子就抓住了食肉民族與食草民族、幾千年來殺得你死我活的根本。

通過後來的研究,陳陣進一步認識到華夏的'農耕文化和華夏民族的國民性,基本弄清“中國病”的病根。他認為“中國病”的病根就在於農耕和農耕性格。中國儒家本質上是一個迎合農耕皇帝和小農的精神體系。農耕土壤,只出皇帝和專制,不出民主和共和,不適競爭和社會進步。

過去知識界也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病的病根是在這裏,但是就是批判得不深不透,還遭遇強烈的抵抗和反批判。他認為,這場關係到中國命運的思想鬥爭,之所以持續了近一個世紀還沒有結束,不僅是因為中國農耕性格的勢力太深厚,還因為批判陣營沒有找到有力的批判武器。

對於中國農耕意識的深厚傳統的批判,零敲碎打不行,必須進行歷史的、系統的分析、批判和清算,最關鍵的是必須使用比農耕歷史更悠久、更有生命力、更有戰鬥力的遊牧精神武器。而這種遊牧精神是以強悍的遊牧性格、特別是狼性格為基礎的。

華夏農耕文明的致命缺陷就在於,這種文明內部沒有比階級鬥爭更深層更廣泛的殘酷激烈的生存競爭。可是遊牧文明恰恰相反,遊牧生活內部的生存競爭太殘酷,也太普遍。農耕社會哪有草原這樣不間斷的激烈生存競爭。嚴師出高徒,嚴酷的競爭出強悍的狼羣、戰馬和民族。兩種生存環境一對比,兩個民族的性格差異就對比出來了。難怪草原民族一直把自己比作狼,把農耕民族比作羊。“中國病”就是“羊病”,屬於“家畜病”的範疇。

華夏先聖,懷着善良樸素的願望,受到歷史發展階段的限制,力圖實現克己復禮,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以為只要剷除人性中的狼性就能逐步實現這一理想。因此,在性格教化方面,儒家孔學千年淳淳教導:“其為人也,温柔敦厚”,然而,普天之下牛羊的性格最“温柔敦厚”,儒家教義具有鮮明崇羊滅狼的農耕性質。到後來的宋明理學那就更極端了,大力鼓吹“存天理,滅人慾”,連正常的人慾都要滅,就不要説消滅人性中存留的獸 性狼性了。

在農耕民族存在的基礎上,經過千年的教化馴牧,華夏的知識層充滿温柔敦厚的謙謙君子,華夏下層佈滿了軟弱可欺的良民順民,羊性幾乎成了華夏的國民性。這條道路走得太極端,敦厚的華夏“文明羊”遇上了兇悍的西方“文明狼”,兩種文明相撞,撞翻的當然是羊。所以,古老的華夏道路必然被西方道路打垮,最後變成了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西方民族,人口少,靠海近,牧地多,農業不佔絕對優勢。

狩獵業、牧業、農業、商業、貿易、航海業齊頭並進;草原狼、森林狼、高山狼、陸狼、海狼一直自由生活。西方民族強悍的遊牧遺風和性格頑強存留下來,而且在千年的商戰、海戰和貿易戰中得到不斷加強,後來又進入到現代工業殘酷的生存競爭之中,狼性越發驃悍,所以西方民族強悍進取的性格從來沒有削弱過。民族存在決定民族性格,而民族性格又決定民族命運。這種性格是西方後來居上並衝到世界最前列的主觀原因。

讀完此書,讓我對狼和狼性有了深入地認識,對我們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有了另一個角度的理解,對周邊人物和社會文化的看法增加了理性批判的意識,同時對自己的性格和缺點進行了一定的反省,對孩子的教育上也開始注意避免過分溺愛。

總之,《狼圖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書籍,也許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全面和正確,但是他讓我們對於民族的歷史、文化、性格有了一個嶄新的,不同於以往的認識,開闊了視野,對突破自身性格侷限確實有促進作用。

《狼圖騰》讀書心得體會4篇

第2篇

?狼圖騰》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每次戰役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是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棄還有戰鬥力的獵物而擊期於獵物的指揮,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能夠的捕獵物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淋漓盡致地把草原狼的指揮、韌性、組織性和紀律性表現出來。狼羣屢戰屢勝的原因是狼羣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和人為的條件,居然成了狼制勝的法寶。

草原狼的進攻,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我們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如張三丰在教張無忌太極拳的時候,強調的是重意不重形,無招勝有招。學習狼但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身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我還很喜歡裏面的狼和人的鬥智鬥勇,感受着血腥和不折的精神,讀來振奮。這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是優勝劣汰的法則的詮釋,是殘酷的淘汰,以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時髦的和諧的另一種解釋吧!

和對手一起成長,感謝對手,感謝在激烈環境下的競爭。即使體無完膚,也心甘情願。活出一種坦然,也就是所謂的“亮劍”精神。即使面臨倒下,仍有不屈的意志,始終會戰勝自己,而主宰自己。

第3篇

我是先看了《狼圖騰》的電影,感覺比較好看,去買了這本小説的。《狼圖騰》向我們展示了曾經美麗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艱難、豐富而又讓我們覺得新奇的生活。作者十幾年的知青生活,使得這些故事讀來娓娓動人,躍然紙上。

撇開一些極具爭議的觀點不談,僅談一談我從狼身上感悟的一些東西:

只有像狼一樣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聲音,才能因勢利導地運用各種戰術來捕獲自己的獵物,躲避敵人的攻擊。狼能利用大雪窩圍捕黃羊羣,能借白毛風的勢全殲軍馬羣,能利用地形給小狼崽選擇最安全的洞穴,這些無不是建立在它們對草原環境極其熟悉的基礎上。

而做事情也必須先沉下心來好好熟悉自己的周圍環境,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如果對工作環境都不熟悉,那即使你能力再強,也只能“龍遊淺灘遭蝦戲”了。

?狼圖騰》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而擊其餘部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人不是狼,狼的種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但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鍊自己。

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鍊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羣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

第4篇

這本《狼圖騰》書剛到手,我立刻就被封面上一對深邃的狼眼吸引住了,溜圓呈碧綠色,顯得十分神祕,而那小小的眸子卻是那麼耐人尋味。

這是一本以狼為敍事主體的史詩般小説,通過北京知青陣陣與楊克一行人到草原上去插隊,從對狼的無知到對狼的保護及至對狼投入情感的過程。

此書讓我看了有悲有喜,喜的是知青們在與狼的接觸中,不斷地認識狼,懂狼;悲的是結局草原狼從此銷聲匿跡,草原也因為狼打絕了而開始一點兒一點兒沙化.....生態失去了平衡。

千百年來,漢文化中存在太多對狼的誤解和偏見,畏狼如虎,憎狼為災,就連那做了壞事的人,也離不開狼字,什麼“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等等數不勝數,其實他們都不瞭解狼。

狼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比如説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成吉思汗,他那一身的文韜武略是模擬狼戰術而揣摩出來的,而在兩軍對壘中,更是把狼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成吉思汗的功圍、埋伏、打持久,基本上都無往不勝,從而早就了一代“天驕”,這與狡黠的狼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此可以看出狼功不可沒,

蒙古人“拜狼”、“敬狼”,甚至作為民族的圖騰,表面上看似乎在遵循騰格里的指示,實際上他們比我們現代人更懂得什麼叫生態平衡。

狼貪婪成性,但從不趕盡殺絕,狼的狡黠和智慧,以及它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狼對蒙古鐵騎的訓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這些種種,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步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為止懸置未解的一個個疑問:當年區區十幾萬鐵騎為什們能橫掃歐洲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着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

我喜歡《狼圖騰》,剛開始是被它的故事所吸引,再細細讀了幾遍,才領悟到書中的真正涵義,也豁然明白了老師贈書的用意。草原狼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學習它的智慧和頑強不屈的性格,學習狼圖騰的精神,尤其它對生態平衡的保護,狼尚能做到如此,何況我們人呢。我們在享受地球母親的贈予時,更需要保護她,尊敬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和自然和諧相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