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電影觀後感例文5篇 大學電影觀後感:瞬間感動與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2W

本文主題是大學電影觀後感例文,旨在分享大學生們對電影的深入思考與觀後感悟。通過這些例文,讀者不僅可以感受到大學生們的獨特視角和真實情感,同時也能獲得對於電影作品的深度解讀與思考。這些觀後感飽含着對電影表達方式、主題內容以及影響力等方面的探討與思考。希望這些例文能夠給讀者帶來深刻的思考啟示與觸動。

大學電影觀後感例文5篇 大學電影觀後感:瞬間感動與思考

第1篇

根據兒童作家文德琳·範·德拉安南20__年的小説《怦然心動》(flipped)改編的同名電影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小女生。這傢伙7歲就開始準備戀愛了,纏着新搬來的鄰家男孩布萊斯不放,舉止大膽熱烈,直嚇得布萊斯躲她如躲瘟神。

布萊斯的老爸也不喜歡朱莉,更看不慣朱莉當業餘畫家的爸爸,還總嘲笑他家雜草叢生的醜陋院子。總之,朱莉一家是街區裏的異類,朱莉是個小怪人,小小年紀就因妨礙鄰居砍樹上了當地報紙的頭版頭條。

但這麼個小討厭倒是長得極美,長長的栗色_頭髮,大大的湖綠眼睛,笑容像在夏天裏融化的冰淇凌,還真難以想象甜美小公主般的朱莉竟然會追在一個臭小子屁股後面亂跑!當然,電影一開始就解釋了為什麼朱莉會喜歡布萊斯,雖然那個理由在我看來並不怎麼具有説服力。

而電影的主題儘管圍繞着純真年代及青澀初戀展開,但我覺得故事最有趣的倒是一種交替比對切換敍事的手法,讓人非常清晰地感受原來女孩與男孩眼裏的同一個世界竟然有那麼多差別、矛盾,甚至鴻溝,也難怪我們要説一個來自金星,另一個來自火星了。

也正是這種差異為故事增添了很多笑料,增加了幽默的氣氛,讓後面很多沉重而嚴肅的東西以一種親切的姿態不知不覺地潤物細無聲。

隨着年齡的增長,朱莉與布萊斯的生活都在緩慢而微妙地發生變化,他們看待彼此與整個世界的視角也隨之潛移默化地發生了改變。在這個過程中,布萊斯的爺爺查特是個特別關鍵性_的人物,他是第一個幫助布萊斯看到朱莉身上發出迷人虹彩之光的人。

他不辯解、也不多説,他主動幫朱莉修葺院子,建築籬笆,他在布萊斯的爸爸嘲笑朱莉弱智叔叔的時候挺身而出——我真愛這老頭!

但我更愛朱莉的爸爸。他在世界奪走女兒的大梧桐樹之後送給了她一株永遠的梧桐,他交給她部分的加總未必等於整體,他堅守清貧卻要傾盡所有照顧自己殘疾的兄弟。最重要的,他讓自己的女兒體會到貧窮並非最可怕的事,他讓朱莉衷心以家庭為榮,他培育出了人間最美的一束春光!

電影中我最欣賞的部分是兩位男女主人公所經歷的性_格成長。

大部分愛情題材的電影都是事件驅動,而非性_格驅動,人物的心理轉變及行為選擇往往由一次性_或幾次的突發事件所主導;但《怦然心動》所要描繪的恰好是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成長與成熟過程。

朱莉並非從小便熱愛思考,她是在對美的天性_追求中一步步意識到美的表象與內在之差;布萊斯也是從一個懦弱的小子開始一點一滴才學會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學會了勇敢。至於兩個人關係的部分,儘管我始終都沒看到朱莉與布萊斯之間有任何火花存在,但不得不承認,結尾那一幕極其動人。

我當然知道天使般的朱莉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大可能存在的,自然更明白一個清貧家庭的父母教育孩子走自己的路,追求虛幻的理想與精神之美是多麼得艱難(如果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話),但能看到這樣美好的人物與家庭終究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哪怕是在電影與小説中,哪怕心動之後依舊是深深的歎息。

大學電影觀後感例文5篇 大學電影觀後感:瞬間感動與思考 第2張

第2篇

電影的風格很清新。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來自不同的家庭。男孩的家庭富裕卻不和平,女孩的家庭拮据卻充滿温暖。男孩的父親常常鄙視女孩的家庭。而男孩也並不喜歡她。在女孩喜歡男孩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比如男孩附和同學,背地裏羞辱女孩的家庭,而當女孩知道後,毅然的決定不再喜歡他。這裏可以看出女孩是個具有勇敢,自強的品質。當她知道自己家的庭院常被鄰居嘲笑之後,一個人開始整理,修剪。她沒有因此而感到自卑,而是勇敢的去改變。當男孩的一家邀請女孩的一家吃晚餐時,女孩一家的表現是認真且充滿誠意,而男孩的父親卻在餐桌上百般的刁難,鄙視他們。這頓晚餐也許吃的不太開心,但女孩卻並沒有因此沮喪,相反的她為自己有這樣的家庭感到幸福。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常常拿金錢去衡量一切,這些錯誤的價值觀似乎從小就紮根在人們的心裏。人們會因為有富裕的家庭而感到驕傲,因貧窮的家庭而感到自卑。這些物質層面上的東西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過分追求虛無的東西而看不到精神上的價值。這部影片好在它把早戀,家庭,價值觀和品質連成一條線,穿插在整部片子中。

它告訴人們戀愛和自尊是對等的,不能退而求其次,在觸及到人格尊嚴時,就該放棄那個傷害你自尊的人。然而,在中國人們似乎總認為愛情就是一切,為了愛情可以捨棄自尊捨棄一切,因為一切都是因為愛。這樣的價值觀是錯誤的,是懦弱的表現,沒有人可以這麼對你。接着是家庭,女孩的叔叔是個智障,男孩的父親和男孩都曾鄙視過她。而影片中女孩的家庭曾為此事吵過,母親認為父親應該把精力多放在家庭上。而父親卻始終維護自己的弟弟。女孩並沒有因此覺得叔叔是個累贅,相反她主動提出和父親一起去看叔叔。在這裏,影片想傳達的一種思想是不能歧視殘疾人,應該為自己是個健全人而心懷感激。價值觀,影片中的小女孩可以正確的判斷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更加可貴的是她不僅能勇於面對現實還能夠透過這些東西看到本質的意義。這樣的思想遠遠超過了很多成年人。故事發展到後面,男孩開始審視自己,審視父親,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父親的問題。他沒有再順從父親的想法,而是正確的做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這裏,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也許這樣的錯誤並不是故意的,也許是受到周圍的影響。但,我們應該勇敢的反省做出自己的選擇並且可以大方的承認錯誤。

國外的電影很直接的告訴觀眾它想表達的內容,積極向上。而一些國內的片子,總是繞來繞去,糾結這,糾結那,明明很簡單的事情,搞得無比複雜,最後結局一定是不圓滿,就告訴人們這都是命中註定。

第3篇

看完電影焦裕祿,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眼前仍是蘭考漫天風沙裏倔強挺立的幼苗,焦裕祿,他也和中國歷史上一代代先賢一樣,用熱血和生命詮釋了對國家和人民的赤膽忠心。

影片再現了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閃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人們深情緬懷這個名字,就是在呼喚這樣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在向每一個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作為領導幹部,只有時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人民才會擁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於不顧,當官作老爺,欺壓百姓,終將被人民所唾棄。

焦裕祿是主動請命、義無反顧地從大城市奔赴蘭考災區的。而當時沸沸揚揚的所謂“災區栽幹部”的議論,正像幽靈一樣纏繞着某些幹部,使之把災區視為畏途。他面對狂暴的“三害”,從災難壓頂的蘭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豪邁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變成綠林,澇窪可以養魚,鹽鹼地可以長出好莊稼,關鍵是要有一個“幹”字的石破天驚的預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軀,夙夜匪懈地為蘭考人民奔波、操勞。他緊緊依靠羣眾領導羣眾同自然災害進行殊死搏鬥,腳踏實地為人民辦了一件件實事。他一生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從不追逐名利,時刻以一個普通勞動者要求自己。這一切,又無不繫於他身上最本質最可貴的一點,就是:事事想着羣眾,一切為了羣眾;集中羣眾智慧,尊重羣眾首創精神;與羣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繫,永遠不脱離羣眾。他篤誠地實踐了黨的羣眾路線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

焦裕祿是在三年困難時期,蘭考遭受毀滅性的自然災害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他的精神、品格、作風,是在他領導蘭考人民同自然災害進行鬥爭的1年零3個月時間裏集中展現出來的。

我國的改革事業已進入了關鍵時期,在新舊經濟體制交替、轉換過程中,新問題新矛盾將是層出不窮的。要持續、快速、降地發展經濟,必須克服前進中的一個個困難。這就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轉變作風,必須像焦裕祿那樣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羣眾的作風,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今天,有黨的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祿那樣的好乾部,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會大大發揚,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必將如虎添翼,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裏活在哪裏,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眷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第4篇

4月20日上午,市公安局政治部組織全體黨員在大禮堂觀看電影焦裕祿。親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術員、送回一桶魚、雨夜抗洪、治沙栽桐……每一幕都讓人感動、每一幕都讓人落淚,離開大禮堂好長時間,我的心情還不能平靜。看電影返回的路上,有幾個同事的議論讓我聽個正着:“焦裕祿幹工作咋那麼大的勁?連命都拼在了崗位上圖個啥?”。他們的困惑,也是我陷入沉思的問題。近幾天,通過學習省委、市委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加強黨性修養、切實改進作風、推動科學發展等文件,讓我對焦裕祿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昇華。焦裕祿的工作動力從哪裏來?我的感受有三個:對黨的忠誠,對崗位的熱愛,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

我理解對黨忠誠就是,堅定的黨宗旨,執行黨的決定,維護黨的形象,嚴守黨的紀律。1962年蘭考遭遇自然災害,30萬人民羣眾衣食無着,縣裏的許多幹部用圍攻組織部長方式想方設法往外調,可焦裕祿卻從條件較好尉氏縣調到蘭考,受命於危難之時,不攀他人,不講條件。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許多人汗顏,我們現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領導安排工作皺眉頭,完成工作講客觀。工作中,焦裕祿遭人誤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氣餒、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幹工作,因為他始終想信上級黨委會正確處理他的問題。不像個別同志遇到一點挫折,就發牢騷,就向領導喊冤叫屈。焦裕祿同志光明磊落、襟懷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樹立了一座共產黨員的豐碑,為我們後來人,確立了一個標杆。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財富,要看他為社會做了什麼,為老百姓做了什麼。

我理解對崗位的熱愛就是,把工作崗位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以幹好工作為目標,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反過來又將學到知識,練就的本領,全部用到工作中。“黨是叫我們帶領30萬蘭考人民戰勝災荒的,而不是來送人民羣眾逃難的……”。他上任之始,沒有忙着樹官威,建衙門,而是扛着背窩卷一頭扎進了牛棚。為治風沙,牛棚裏訪到老園藝場長,火車站台上打動了技術員,身先羣眾,一鍬一鍬栽下泡桐。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擋不住他前進的路,一首團結就是力量,讓無數人為之動容。焦裕祿同志這種精神,對我們現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種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謀私利;幹事怕擔責,遇難繞道走。焦裕祿身患重病,卻依然堅持工作,在部裏還在學習,這種愛崗敬業,無私無畏,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我理解的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祿同志説得話:“羣眾滿意才是檢驗工作好壞的標準!”。焦裕祿同志出身貧窮,當過學徒、幹過長工。參軍入黨後,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黨、交給了人民羣眾。“我是您的兒子,代表毛主席來看您了!”電影中一句話讓人銘刻心骨。可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領導幹部卻離羣眾越來越遠,大部分時間就是呆在辦公室、會議室或招待所,有時下到基層也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更有可恨者,沒有攝影不出門,沒有記者不發言,好象到基層,到人民羣眾之間,就是駕臨,就是施捨。共產黨是草根出身,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才取得勝利的。領導幹部要看焦裕祿,我們普通黨員也要看,-説得好,只有和人民羣眾血肉相聯,才能確保我們的事業長盛不衰。

電影中焦裕祿不是不食人間煙火,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充滿了人情味。同志愛、天倫樂、夫妻情一個個鏡頭讓人感動,讓人落淚。焦裕祿在蘭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也許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他沒有多大的政績,可是瑣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偉大,當人民羣眾把見到焦裕祿,當成生命中最後一個願望時,你不為之動容嗎?時代給了他“毛主席的好學生”的評價。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親三個好稱呼。

“我想信歷史會給每一個做出公平評價的!”焦裕祿的話充滿了哲理。焦裕祿離開我們四十多年了,從毛主席到-幾代領導人沒有忘記他,先後有二十幾位國家領導人為他題詞賦詩。“花生、大棗、泡桐”成了蘭考三寶,蘭考人民更沒有忘記他。焦裕祿精神———忠誠、愛民、科學、創造、實幹、奉獻,是蘭考人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所有共產黨人的精神財富。

第5篇

電影《焦裕祿》我不知觀看了多少遍、流過多少次感動的眼淚,焦裕祿那高揚信仰的旗幟和心中裝着人民、對黨無比忠誠的崇高風範,久久地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僕、幹部的好榜樣。自焦裕祿同志1964年5月14日因病逝世距今已有48年了。48年來的風雷激盪,中華大地卻依然記着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精神永遠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

焦裕祿在蘭考只擔任了1年零3個月的縣委書記。他去世後在蘭考安葬時,一剷剷蘭考土灑在他的棺木上,人們看到的是老百姓撕心裂肺地呼喊、悲痛欲絕地痛哭,送葬隊伍綿延數裏。看到這個畫面,我實在想不出最好的詞語來形容人民羣眾對焦裕祿的懷念。雖然他帶領蘭考人民艱苦奮鬥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00多個日夜,但是,他卻留下了閃光的焦裕祿精神,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終身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20--年3月,重訪蘭考時説:“我們50年代出生的這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是在焦裕祿事蹟教育下成長的。我後來無論是上山下鄉、上大學和參軍入伍,特別是後來當縣委書記、市委書記,一直有焦裕祿的影子伴隨。見賢思齊,總是把他作為一個榜樣,對照自己。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聯繫點選擇蘭考,因為蘭考是焦裕祿同志生活工作的地方、焦裕祿精神發祥地,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正能量。”

電影《焦裕祿》,使我接受了一次次心靈的洗禮和靈魂的淨化,焦裕祿同志的事蹟給與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諦,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幹部,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牢記宗旨、心繫羣眾的公僕精神;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不怕困難、不懼風險的大無畏精神;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奉獻精神。把學習焦裕祿精神和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全面學習,深刻領會,求實求效。要自覺以焦裕祿為榜樣,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以實際行動助推社會發展。要堅定信仰葆本色,保持清正廉潔,注重實幹,時刻把羣眾裝心中,依靠羣眾,走羣眾路線,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

首先這是一部故事十分中國,表現及裏裏外外都十分中國的電影,當然全盤都是由好萊塢投拍,這樣的爭議跟所有中國人都感覺有點不好意思的情緒在第一部時都已經表現的很強烈,那裏暫且按下不表。單説影片。

這部功夫熊貓在我眼裏比第一部時更加增添了時下最流行的網絡語言,更加正宗的功夫元素,精彩的打鬥場面使畫面感更加突出,宏大的中國山水背景,以及更詼諧幽默的片段,當然還有貫穿和支撐全片的精神主導,更是把東方古老的傳統哲學發揮到極致。告訴我們強硬蠻橫的對抗,只能呈一時之雄,舒緩和平靜,才是我們東方古老哲學的精髓。

片子裏阿寶的師傅那隻美國浣熊(我們能夠認為這是美國人的幽默體現)一再的告訴他,要靜下來,關於靜下來,我有頗多感觸。在我很急躁的時候,有人告訴我,靜下來,慢下來,閉上眼睛看一看。這些都是在幫忙我們完成內心強大的一個必經之路。所以阿寶經歷了內心的困惑和掙扎,最終涅槃而出的時候,他沒被打通任督二脈,沒有學到蓋世武功,沒有變成什麼更歷害的神龍大俠,而是回覆成原先那個可愛的阿寶,卻擁有了無窮的力量。

這些是沒有經歷過內心困苦的人所不太能理解的。當然那隻叫沈王爺的孔雀也沒懂得。説到那裏,想説一下我個人的感觸,以前我會羨慕別人的好車好房,此刻我最最欽佩的是內心強大的人,內心的強大不是無堅不催的身體和所有能呈現出的華麗外表。慢慢去想吧!什麼都説明白了,還要腦子幹什麼!

這部影片還告訴我們,無論你做什麼事,無論你多強大和萬能,你都離不開一個好的團隊。

看看吧,當阿寶在爭鬥的時候,會有一些干擾,阿寶都會説,“幫幫我,夥計”,他的蓋世五俠團隊會恰到好處的出現,於是小的麻煩會迎刃而解,他得以繼續專心與敵人周旋。所以,記住,好的團隊,擁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及強大的內心,還有睿智的人生導師,你能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

走出影院,我還沉浸在電影《戰馬》的劇情中,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它本非戰馬。它只是英格蘭德文郡一户農家的牲口。它是一匹好馬,有矯健的'身姿,自由的天性,它和小主人阿爾伯特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不久,戰爭爆發了,戰火逐漸波及這個小鎮,它應徵入伍,從此流轉戰場,成為一匹戰馬。第一場戰役,它的軍官不幸陣亡,它淪落到德軍手裏。在那裏它和一匹大黑馬成為了好朋友。它們曾暫時遠離戰火,住進一個小女孩家裏,得到悉心照顧。但不久又重新被拉回軍營,去拉輜重,在險惡的戰火中顛沛流離。大黑馬終於倒下,再也沒有起來,戰馬痛苦欲絕,在戰火中不停地狂奔衝突,最終被防線鐵絲緊緊纏住,困在其中奄奄一息。夜幕下,硝煙漸散,戰場難得片刻寧靜,兩邊的士兵都發現了它。他們放下了槍,試探着向對方領地接近,最後通力合作,解救了戰馬。不是通過武力而是拋硬幣決定,戰馬歸屬了英軍。戰爭最終結束了,奇蹟發生,它竟然與參了軍的阿爾伯特重逢。他們回到了自己的農場。

戰馬身陷鐵絲網的一幕令我難以忘懷。馬本是力量、自由與美的化身,然而戰爭卻一點點地將它拖入泥潭幾乎毀滅,實在令人痛心!馬是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呢?農場的生活儘管貧窮,但和平寧靜,無論是人是馬還是作物,自有大自然在安排每個生命的生長。然而戰火卻無情地剝奪了生命的權利,眼看戰馬難逃厄運,幸而交戰的雙方同時作出了停火的決定。當兩邊的士兵默契地解救戰馬時,我的內心被觸動了,這是多麼和諧的一幕!沒有炮火,沒有槍聲,硝煙散去,霧靄如紗輕柔地覆蓋在受傷的大地上,人的本性自然流露——聽從內心的召喚,愛惜生命。既然馬的生命能喚醒良知,那麼人呢?

影片中戰馬與阿爾伯特之間的情誼帶給我們無限的温馨!他們是同伴,他們更是親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沒有因為戰爭讓彼此分開而淡忘。他們最終能重逢,一定是承諾給了他們堅定的信念,他們曾約定要回到農場。這種超越尋常的情誼,讓我想起課文《老人與海鷗》,更讓我堅信人與動物之間那份心靈的默契,因為我們都是自然之子。

感謝《戰馬》,它帶給我人性本善、友情至上的感動!讓我感覺世界真的很美好!

觀看了《春風化雨》這部電影,在我們的身邊不是一向會有這樣的故事,可是我們也明白那些事在我們的國家一向在發生,春風化雨——聽到就有一種親切的感覺,何止是親切,更讓我感受到其中飽含的濃濃真情。

?春風化雨》藴涵着的是人與人之間最無私、最真切的關懷與愛。雖然他們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看上去也只是師生關係,但他們就像是家人,更勝於家人。那是一種對社會的愛與職責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金悦的女孩。雖然片中的每個孩子都有着令人憐憫的不幸,但我覺得金悦是最讓人揪心的。同樣都是留守兒童,同樣住在一個大祠堂裏,同樣期待着父母的電話,可她畢竟與同伴們不一樣。別人的父母至少還有時間抽空過來看看,至少還會打個電話,至少還會寫封信,可對於父母離異的她來説,為什麼這一切都成了奢望?在一次次苦苦的寂寞等待之後,孩子丁點的期望怎能不被磨滅?孤獨中生活了那麼久,渴望父母的探望那麼久,等來的卻是父親無奈的絕情,進而成為每夜的悲痛的淚水,這樣幼小的心靈怎能不被傷害?

我的腦海裏總是揮不去那一幅畫面:母親最之後看她了,可由於離開了那麼久,悲痛與絕望已陌生了她的母親。想認想叫,卻叫不出口,只能放聲大哭,躲到別人的身後,不知怎樣去應對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只能當着留守兒童。這對於父母來説,是一種生活的無奈;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説,是一種無法彌補的親情缺口。他們多期望父母能夠陪在自我身邊,能夠經常看到父母,可是不能,他們只能一天又一天的在孤獨中度過。日久天長,別人的歡聲笑語在他們耳中竟有了一點嘲笑的味道。這時候,孩子們想的最多的、最期望的必須是父母在身邊的關懷。

我期望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像張校長一樣來關心留守兒童!

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動畫大片《功夫熊貓》,是以一隻名叫“阿寶”的大熊貓展開的故事。講述了一隻熊貓的奇遇:一隻名叫阿寶的熊貓,一向在他爸爸的小麪館裏打工。他性子温吞,慢條斯理,可是他也是天底下最熱血的中國功夫迷。

一天,他聽説烏龜大師要挑選傳説中的“神龍大俠”,一向很嚮往武林的阿寶自然也要去湊湊熱鬧。但由於身體肥重,阿寶爬山是一步三跌,好不容易連滾帶爬地到了門口,大門卻已經關上了。阿寶為了看到比賽想出了種種辦法,最終他用煙火搭在椅子後面,當煙火燃燒時,他能夠一飛沖天,在天上觀看比賽。沒想到煙火燒完了,他就從天上掉了下來。當烏龜大師看到從天而降的阿寶時,就認定阿寶就是“神龍大俠”。

就這樣,阿寶誤打誤撞地,成為了龍戰士,成為了烏龜仙師眼中肩負拯救整個和平谷使命的“救世主”!在所有人都不相信他的情景下,烏龜大師開導了他,而狸貓師傅也慢慢理解了他,並傾囊相授所有功夫。

當被囚禁二十年的大魔頭“大龍”逃出牢籠發誓血洗江湖之時,阿寶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保衞家園和擊退強敵的使命。師傅取出大家十分重視的武功寶典給他看,期望阿寶能從裏面學些有用的功夫打敗壞蛋“大龍”,當龍之卷軸打開之後,只是一片空白,空無一“文”,這使阿寶難以理解。回家後

,阿寶的父親告訴了他,他家祖傳的做麪條的祕方,就是在湯料中什麼都不放。阿寶突然領悟到了龍捲軸的精髓:原先最強大的,正是人的精神力量,和內心的意識,“當你認為自我是龍戰士的時候,你就是”,熊貓老爸的高湯祕訣促使熊貓領悟到這點,於是阿寶回到翡翠宮與“大龍”戰鬥,並最終戰勝了“大龍”。

這部影片讓我們在歡笑中學習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寶典祕籍,可是如果你有信心,成功就是屬於你。其實,人的信心十分重要。“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內心強大、自信、用進取的心態應對生活,就會發現其實自我很棒,一點都不比別人差,就像我們可愛的阿寶,找到信心,就意味着一隻腳邁進了成功的大門。

“理想”,這是紀錄電影《大學》留給我的印象。無論是剛剛考入清華大學的嚴洲,還是博士畢業生宋雲天,無論是旅美青年教師蔡崢,還是榮院士錢易,他們的眼睛裏,都喑藏了對理想的堅持,他們的身上,都閃耀着理想的光茫。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她是純粹的狂妄的浪漫主義者。理想則不然,她是更加理性的,是擺脱不了現實又放不下夢想的人,是八歲的少年最常見的模樣,縱然如此,理想亦是難以實現的哪怕是為此作出嘗試,也需要莫大的勇氣。這一點,在宋雲天和蔡崢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想去基層政府,服務造福一方姓。”這是宋雲天的理想。父母,老師,女朋友的建議,奶奶的心疼與勸告,留校面試的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糾結,一次又一次的猶豫,即使影片的內容有限,我們仍能從中見這個選擇背後的艱難。“和大多數人的選擇不一樣,可能會不被理解,甚至會被誤解,但依然要堅持自己的路。”這是宋雲天的答案。

“想要領先就要有自己的設備和技術,中國一定要有人做。”這是蔡崢的理想,“有可能最後我們沒有做成功,但是我還是要堅定地做下去。”這是蔡崢的勇氣與信念,也是他加入清華大學天文系的動力。

宋雲天熱愛人民,蔡崢熱愛祖國,他們選擇了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這份熱愛,是因為他們同樣熱愛着自己的理想。擁有理想併為之付出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即使旁人只能看到過團火燃燒時的煙塵,我們也無法捨棄這團火帶給我們的温暖明殼。

影片結尾,四人的身份發生了改變,代表着他們對理想的堅持。那我們呢?電影監製、清華大學尹鴻教授曾説:“這是一部清華題材的紀錄電影,但又遠不只是與清華有關的電影。正如其名《大學》,它是寫給大學的一封情書,也是大學寫給觀眾的一封情書。”對我們來説,大學是近在咫尺的第一個路口,它通往理想,又或許是別的什麼地方,這全憑我們自己選擇。我們應該“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成就有意義的人生”,哪怕做不到,“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也應當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