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電影《大學》觀後感例文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6W

這是一部講述清華大學的《大學》。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通過這部紀錄電影《大學》,讓我們能夠發現青春之美、理想之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紀錄電影《大學》觀後感例文4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紀錄電影《大學》觀後感例文4篇

紀錄電影《大學》觀後感例文1

原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有這樣一羣人,他們中有的雖考了令人羨慕的高分卻還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有的因沒有考上自己熱衷的專業而感到不滿足,有的願意放棄舒適優越的城市生活回到農村為百姓服務,有的回到祖國用盡心血彌補國家的科技短板,有的即使高齡也堅守崗位不停奉獻……他們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遠大的追求,他們的心裏存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我們的祖國!

當看到嚴韞洲出考場時的自信微笑,看到他説想要衝滿分的堅定雙眼,他有實力,有“野心”,有精神,正是青年該有的模樣!他的拼搏向上不斷刺激着我的心,為什麼別人可以有這樣高的天賦,可以有這樣高的追求,而我過去卻從不敢想,甚至不敢給自己確定一個高目標。人與人之前的最大差距可能就在於是否敢想,敢做,敢追。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放手一搏,就算最後會有遺憾,但奮鬥的青春總是最美的,當我們擁有青春時,就應當肆意揮灑。

迎面一輛電動三輪車緩緩駛來,開車的是一位身穿白色短袖的年輕小夥,臉上燦爛的笑容隨車靠近越來越清晰,大概很少人能看出這竟然是一位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宋雲天是從農村走出去的,本來他可以在清華留校任教,然後拿到北京户口,不用再回家鄉吃苦,但他心裏所想是祖國的發展,所以就算面對家人的反對、陌生人的不解和指點,他依舊毅然決然地選擇回鄉。他也曾糾結過,也曾懷疑過自己的想法,他也認真瞭解過農村工作的複雜艱難,但是他最終堅定自己所想,相信自己所選,勇敢奔向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追求,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如果要想領先的話,還是要有自己的技術,中國絕對得有人做,不然你永遠是花錢買別人的數據嗎?”於是,蔡崢拿到了一張回國的單程票,開始潛心研究建造中國的第一台地基望遠鏡。在這個過程中,他體會到了做一件事有多麼不容易,但他還是選擇要堅定地做下去。他想的只是要發展中國的技術,即使很難成功,他還是會去做。有人評價他説:喜歡看星星的人是真的浪漫。是的,他把浪漫獻給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我們應追求的偶像。

一頭華髮梳得整齊,一襲素衣低調謙遜,她是著名的環境工程專家清華第一位女院士錢易教授。她説:做老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她的確也把教師這份職業做到了極致,雖然已經高齡,每天依然堅持站着上課,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只要還能為國家做事,她就不會停止。正值青春的我們,更應該有活力、有理想、有擔當、能做事,行動起來,而不是舒適躺平、無所事事,只有貢獻,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大學》記錄了清華四個人的追求和選擇,雖各不相同,但都有着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念、奉獻的精神!相信像他們這樣奮鬥的人,中國還有很多很多,正是因為有他們,中國才能日益強大。他們的追求和行動促進了祖國的發展。往後,中國的發展還得要我們去持續,我們應擔當、應自強、應勇敢,去追求、去拼搏、去進取,一路播種,一路開花!

紀錄電影《大學》觀後感例文2

“理想”,這是紀錄電影《大學》留給我的印象。無論是剛剛考入清華大學的嚴洲,還是博士畢業生宋雲天,無論是旅美青年教師蔡崢,還是榮院士錢易,他們的眼睛裏,都喑藏了對理想的堅持,他們的身上,都閃耀着理想的光茫。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她是純粹的狂妄的浪漫主義者。理想則不然,她是更加理性的,是擺脱不了現實又放不下夢想的人,是八歲的少年最常見的模樣,縱然如此,理想亦是難以實現的哪怕是為此作出嘗試,也需要莫大的勇氣。這一點,在宋雲天和蔡崢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想去基層政府,服務造福一方姓。”這是宋雲天的理想。父母,老師,女朋友的建議,奶奶的心疼與勸告,留校面試的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糾結,一次又一次的猶豫,即使影片的內容有限,我們仍能從中見這個選擇背後的艱難。“和大多數人的選擇不一樣,可能會不被理解,甚至會被誤解,但依然要堅持自己的路。”這是宋雲天的答案。

“想要領先就要有自己的設備和技術,中國一定要有人做。”這是蔡崢的理想,“有可能最後我們沒有做成功,但是我還是要堅定地做下去。”這是蔡崢的勇氣與信念,也是他加入清華大學天文系的動力。

宋雲天熱愛人民,蔡崢熱愛祖國,他們選擇了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這份熱愛,是因為他們同樣熱愛着自己的理想。擁有理想併為之付出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即使旁人只能看到過團火燃燒時的煙塵,我們也無法捨棄這團火帶給我們的温暖明殼。

影片結尾,四人的身份發生了改變,代表着他們對理想的堅持。那我們呢?電影監製、清華大學尹鴻教授曾説:“這是一部清華題材的紀錄電影,但又遠不只是與清華有關的電影。正如其名《大學》,它是寫給大學的一封情書,也是大學寫給觀眾的一封情書。”對我們來説,大學是近在咫尺的第一個路口,它通往理想,又或許是別的什麼地方,這全憑我們自己選擇。我們應該“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成就有意義的人生”,哪怕做不到,“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也應當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紀錄電影《大學》觀後感例文3

這部誠意滿滿的精品之作,也引起了觀眾的強烈情感共鳴,大家紛紛給予盛讚。一位觀眾説,他被影片所傳達的家國情懷,對理想和信念的追令所深深觸動,雖然自己不能成為清華人,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過努力考取清華。

平遙學子趙膺達同學今年被清華大學錄取,雖然還沒真正踏入清華,但對於影片中真實親切的校園元素和平凡又不凡的校園人物,讓他心中更多了一份嚮往與堅定。他説,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它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真實。大學聯考出分前後的焦慮緊張、畢業時面臨的人生道路抉擇、項目建設時的問題……影片沒有迴避這些現實甚至是矛盾,而恰恰是這些現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清華人的思想氣質與責任擔當,進而更生動地體現了一所高等學府對學子的教化以及“大學”的真正內涵,即對學生深層次人格氣質和思想上的昇華。一所大學,能怎樣影響學生的思想人格,片中的主人公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電影《大學》監製、清華大學教授雷建軍,在交流環節介紹,這部影片的中文名是“大學”,英文名是“The Great Learning”,是“大學之道”的大學。雖然拍攝對象是清華大學,但是每個人對大學的記憶、場景的追憶、對祖國的熱愛,對意義的堅守,對理想的追求是相同的。

“這部片子裏所放射出來的理想的光芒,其實跟你在不在大學沒有關係,我們希望看了這個片子以後,你能體會到理想的力量。比方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你看他灰頭土臉的,而一個人如果有了理想,比如蔡崢老師,他眼睛裏永遠是放着光芒的。所以我們希望傳遞給大家一個理想的概念,哪怕你是一條鹹魚,一隻坐井觀天的蛙,但如果你擁有對藍天的嚮往,雖然只有那麼一塊兒藍天,你依然想着我想去看看藍天,我覺得這個對於日常生活來説是最最重要的。”

紀錄電影《大學》觀後感例文4

《大學》是一部歷時三年精心打造,講述理想與青春的勵志電影,以紀實手法拍攝,還原了一個最真實的清華園。

影片講述的是在清華園裏四個面臨人生抉擇的清華人的故事。他們之中,有剛歷經大學聯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儀學府的第一代“00”後大學生,有離開象牙塔、面臨人生抉擇的博士畢業生,有旅美歸來入職清華、滿懷“觀天”理想卻挑戰重重的青年教師,有耄耋之年、榮休後依然堅持站立三尺講台的老院士。其中,面臨人生抉擇的博士生,就是現任孟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的宋雲天。

影片採用紀實的手法,呈現出四位清華人不同的人生境遇與選擇,真實再現了大學校園裏永恆的青春與理想。走出影院,知行小俠內心激動不已,也對四位主人公產生了由衷的敬意。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影片《大學》的英文譯名“The Great Learning”取自四書五經中《大學》的譯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寄託着我們對美好教育的期待,也是一個人成年生活的奠基。人們對大學投去關注的目光,千萬學子和家長為之奮鬥和焦慮,乃是因為大學承載着超越當下,超越功利,超越現實的精神力量,宛如一座雪山,屹然聳立,給人以至高的召喚。

這種至高的精神往往很難闡釋和呈現,而本片的三位導演,選擇非虛構的方式和連續三年的堅持,把這種精神融入在這四個“普通人”身上。恰是這種人本的立意和入微的記錄,讓向來空洞的“大學精神”變得更加真實、鮮活、具體可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