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2篇 "培養成功人生的關鍵: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

來源:巧巧簡歷站 9.84K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長懂得尊重孩子、關心孩子、引導孩子,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2篇

第1篇

在我的家庭教育裏,很輕鬆,我從來不對孩子大聲叱喝,這樣的家庭氛圍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得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積極的參與到家庭重大事件的決策中。有一年,愛人想換車,不知道是買黑色的還是紅色。後來讓孩子參加到了這個問題的決策中,孩子給了建議是紅色時尚,黑色經典,不會隨着流行而被淘汰。就這樣我們選擇黑色。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的女兒今25歲了,在這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女兒成長的很快樂,我也很開心。

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給孩子最好的影響,讓他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他們要求孩子像爸爸媽媽一樣愛清潔、講衞生、愛學習。只要孩子做得好,他們總是讚美他。我的女兒非常喜歡看書,是因為我們從小對女兒的影響,晚飯後,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拿着書本在學習,看書,這是我們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養成了女兒的好習慣。以身作則,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方法。

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許多現代文明的產物。我們既想辦法為他提供優越的環境,也不忘對孩子進行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教育;我們會給他各式新奇的玩具,我們也會常常給他講紅軍長征過草地吃草根樹皮的故事。對孩子嚴格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在學習中,我們對他嚴格要求,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對他關愛有加,這就説明了,孩子的教育一定是雙向的,要嚴格也要慈愛。

配合老師,做好家庭工作也要做好學校工作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長只有與學校與老師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是給孩子更多的品德,做人道理的教育,而學校教育主要是教給孩子知識,讓孩子用知識武裝自己,為以後的人生做準備,找方向。家長只有配合老師,瞭解孩子想要什麼,知道孩子需要什麼,然後配合老師的需要進行的家庭教育更加適合孩子,更能讓孩子接受。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説尤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學會了明辨是非的道理,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養成很多好習慣,比如整潔,比如獨立的性格。

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2篇

第2篇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人皆有之。盼子女成才只是一種心願,但如何教育子女成才,卻令無數家長茫然無措甚至很頭痛。那麼孩子要想成才,家長應該怎麼做?是趁年富力強多掙錢給孩子花,還是解決孩子的一切後顧之憂讓孩子生活在安逸裏?是端起家長的架子對孩子過分責罰,還是把孩子交給學校便萬事大吉?我個人認為,僅僅做到上述這些方面還遠遠不夠,一個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家長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下功夫。

高年級的家長年齡多數在四十歲左右,“人到中年,諸事纏身”,他們常年為財富奔忙,兢兢業業為黨為人民利益工作,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孩子的學習,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管理和引導孩子好好學習。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出了問題,成才無望時,才着急上火,甚至愁白雙鬢,但是“誤了農時,少收一季;誤了人時,貽害終生”,悔之晚矣!所以,作為家長,就應該把心思多用在孩子身上,把培養孩子放在第一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老師無法取代的。家長的言傳身教,情感關懷,往往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動力。有的家長認為儘量多掙錢給孩子花就是在盡家長的責任,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説過這樣的話:“孩子若如我,要錢幹什麼?孩子不如我,要錢幹什麼?”孩子如果爭氣,不用給他留錢;孩子不爭氣,留錢只會幫助他惹是生非。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説,魚總有吃完的時候,有了漁網並且學會了打漁,就有吃不完的魚。給孩子留錢,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第二、相信自己的孩子具有成才的一切條件。

王安石曾經在《遊褒禪山記》裏説過這樣至理名言:“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意思是説,要想欣賞到美麗的景緻,必須到達險且遠的地方。這個“非常之觀”可以理解為我們的人生目標,説白了就是考上大學。王安石還説,要想到達那有着“非常之觀”的地方,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物、志、力。前兩者我們的孩子都具備,唯獨後者欠缺。也許家長和孩子都會強調智力不好,其實不然。有這麼一個故事,講上帝造人忘了灌注智慧,便派神使赫爾墨司去辦這件事。神使來到人間,給每個人罐了一勺子智慧燙。不小心灌多了的就是天才;漏罐了的就是白痴。

天才和白痴都是極少數的,絕大多數人的智慧都是“一勺子”。學生之間學習成績的差異都是後天的努力程度造成的。我通過和其它家長交流時發現: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不是學生聰明不聰明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把聰明用到學習上的問題。我有一個親戚家的孩子,現在國中在讀,他的智力充其量算箇中等,可是他的學習成績排名全年級前十名。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火車慢車和快車跑起來的速度是一樣的,只是在車站停留的時間長短不一樣,快車直奔終點站,中間不停留;慢車逢站便停留,在到達終點站的途中可能要停留許多次。學生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有的同學“停車坐愛楓林晚”,貪戀沿途的風景,每個星期算一個小站,每個學期算一個大站,結果成了“慢車”;有的同學則不同,他不靠站,不停車,一直往前跑,結果他就成了“快車”。只要堅持不懈地往前走,沒有做不成的事。荀子曾經在《勸學》篇裏説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大家先來看一組數據。20xx年度大學畢業生人數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五,而工作崗位供應量又比去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二,今年大學生的就業率只能達到百分之二十。換句話説,大學畢業生的的失業率將達到百分之八十。這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數據,這可能已經創造了一個大學生低就業率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組數據告訴我們一個信息:現在的學們生面臨着非常嚴峻的生存危機。可是他們為什麼感覺不到?問題就出在家長身上。為什麼這麼説呢?下面的這個故事就有答案。有一位馬拉松運動員,他的訓練成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停滯不前。一天早晨,他照例到山區公路上鍛鍊,突然聽到狼的叫聲,這時候,路上只有他一個人,他嚇壞了,不敢回頭,拼命往前跑,誰知這狼的叫聲一直跟着他。結果他的這一次訓練成績出奇地好。原來這一切都是教練安排的。教練對他説:“原來不是你跑不快,而是你身後缺少一隻狼。”我們的孩子感覺不到生存危機,是因為他們身後有父母拼命地為其“打狼”。有人説最有錢的中國人是孩子,我們的家長想盡千方百計為孩子解除一切後顧之憂讓其生活在安逸裏。長持以往,孩子就失去了生存競爭的本能。

有一道叫做“水煮青蛙”的菜很值得深思。如果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會縱身而出;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温水中,它會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後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攝氏80c°,青蛙也仍然會若無其事地待在那水裏。隨着温度的繼續上升至90c°- 100c°時,青蛙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在此情況下,青蛙已經失去自己脱險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為止。

在第二種狀況下,青蛙為什麼不能自己擺脱險境呢?這是因為青蛙內部感應自下而上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激烈的環境變化,而對緩慢、漸進的環境變化卻不能及時做出感應。這就是一種“青蛙效應”。 “青蛙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逸。”所以,我認為跟在孩子身後“打狼”的父母不是愛孩子,而是坑了孩子一輩子。這是嚴重的失職啊!

先講一個古希臘神話故事。大意是:古代的一位國王,被他自己所雕刻的女孩塑像所吸引,後來他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石像,併為她而不思茶飯。他非常希望這個石像可以成為一個活着的人,他的真愛感動了上帝,石雕真的變成了一個活人。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力翁效應”的來歷。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曾作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來到一所國小,聲稱對學生進行一次“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測驗後,他們挑選出幾個學生,告訴老師説這幾個孩子“很有潛力”,可實際上,這些學生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是隨機跳出來的幾個。奇蹟出現了——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水平明顯提高了,與老師的感情也深厚起來。羅森塔爾認為,這種結果是從老師的期望中產生的。由於老師們對心理學家挑選出來的學生深信不疑,於是對他們產生了特別的厚愛,並在不知不覺中通過讚許的目光、肯定的眼神、滿意的手勢給他們以鼓勵,激起了他們上進的信心與決心和對老師的尊敬、信賴。

羅森塔爾借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這種現象説明教師的期待不同,對孩子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孩子受到的影響也不同。對於家長也是一樣的,要想使孩子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期望對於人的.行為往往產生巨大影響。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説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家長們往往“恨鐵不成鋼”,在孩子面前端家長的架子,對孩子輕則喝斥痛罵,重則拳腳相加,長持以往,勢必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對立。於是有些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就想方設法欺瞞家長,時間長了,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就形成了溝通的鴻溝。孩子一旦對家長關閉了心靈的大門,孩子的成長就極有可能出問題。所以,建議家長對孩子多鼓勵少批評,因為批評多了,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可能使孩子破罐子破摔。孩子需要朋友,如果父母不與孩子交朋友,那麼他可能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了。

培養下一代靠什麼?靠社會?靠家庭?還是靠學校?也許有人會説靠這三方面的力量。以我的經驗。靠社會是危險的,社會的誘惑太多,我們的孩子心智還不夠健全,不能明辨是非,往往會受到壞的影響。如我鄰居家的一個孩子就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這個孩子稟賦很好,活潑好動,又很有禮貌,加之容貌俊秀,很討人喜愛。但是他也有不少毛病。貪玩,迷戀網絡遊戲,有很濃重的江湖義氣,經常做出夜宿網吧,充當打手的危險事情來。他被開除出校後,在社會裏交上了一些流氓小混混,於是泡網吧,滋事打架成了他的主業。被開除不到三個月,他多次實施搶劫,有一次搶劫時下手太重,致使被搶劫者被刺身亡,這個孩子成了殺人犯。可見,把孩子過早地推向社會是多麼危險啊!這樣看來,把孩子培養好能夠依靠的就是學校和家長兩方面的力量了。只要學校家長攜起手來,形成合力,阻斷社會上不良風氣的誘惑,孩子成才的目的才能達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