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古詩教學設計合集8篇 經典古詩點亮學子心靈:國小古詩教學設計合輯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9W

本合集是針對國小生的古詩教學設計精選,內容豐富多樣,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國古代詩歌的魅力。每個教學設計都結合了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通過趣味互動和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培養對古詩的興趣和理解能力。歡迎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前來瀏覽和參考!

國小古詩教學設計合集8篇 經典古詩點亮學子心靈:國小古詩教學設計合輯

第1篇

⑴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生回憶,師總結: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説一説。

⑵ 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⑶ 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説説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⑴ 剛才同學們説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⑶ 有同學説,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説一説: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⑺ 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⑻ 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説,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⑽ 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閲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⑴ 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⑵ 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⑶ 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⑷ 學生上台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⑴ 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⑴ 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⑷ 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⑴ 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⑶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⑼ 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⑾ 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設計者將三首古詩融為一體,第一首古詩精講,第二首略講,第三首古詞就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悟,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循序漸進。在詩文學習中,教師較好地抓住了以詩情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拘泥於以詩講詩,同時又注意了三首古詩的一貫性,讓學生體會到,鄉思的表達也各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在最後一部分加上一個三詩的對比,相信對錶達方式的感悟,學生會有更深的理解。

國小古詩教學設計合集8篇 經典古詩點亮學子心靈:國小古詩教學設計合輯 第2張

第2篇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並説説詩句的意思。瞭解作者生平事蹟。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藉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並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2、賀知章寫了一首《詠柳》,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的“剪刀”可以換成“菜刀”嗎?(學生説説理由,教師用“推敲”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典故引導學生體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及韻味)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于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1465年,明朝政府為于謙平反昭雪,並賜諡號為“忠肅”

3、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遊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

4、質疑:作者為什麼要吟誦石灰呢?大家瞭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千、萬”説明次數多,這個詞説明了什麼?(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麼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麼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麼特點?(勇於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並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麼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1、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齊讀全詩,讀出讚揚之情。

第3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1、現在是什麼季節?喜歡秋天嗎?你能用一些詞句來説説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嗎?

2、從你們的話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歡秋天,古人也很喜歡秋天,他們常常吟詩作詞來讚美秋天。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贈劉景文》(出示詩人、題目。)知道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嗎?學習生字:贈、劉。

蘇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別人又叫他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與他很談得來。蘇軾喝着酒,非常高興,就寫了這首詩送給劉景文,所以題目就叫《贈劉景文》。(學生接讀,提醒注意後鼻音。)

(誰能大聲地再來讀讀?──大家再自信地讀給自己聽聽──齊讀。)

1、人們常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讀詩光讀還不行,還要邊讀邊想,看看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為了幫助大家讀得更好,進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師給你看這兩幅圖。

②讓學生説説哪幅圖寫出了詩意,並説説理由。(理解“盡、擎雨蓋”)

②秋風中,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着,你想對它説什麼?

3、蘇軾看到的秋天就這些景物嗎?發揮你的想象,幫詩人説説他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

看來秋天的美景才不止這二十八個字呢!怪不得詩人説:“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你現在明白這兩句詩的意思了嗎?學生説詩意,悟詩情,教師板書:愛秋天。

現在再來讀這首古詩,相信你頭腦中的這幅畫會更美。帶着對秋天的讚美語氣來齊讀這首詩。

這麼美的詩你想不想把它背出來?你有什麼方法告訴大家?

傳統的古詩文教學是“字字落實”,解釋詞句成了古詩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着深刻意藴、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其實,古詩具有“一詩一畫”的特點。“一畫”,就是當初誘發詩人有所“感”的場景。我們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學中,我藉助音樂、圖片,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説、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澱、不斷昇華,對秋天的讚美之情自然溢於言表。

當然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本節課中,由於學生從未接觸過這首詩,初讀時疙疙瘩瘩,我就在生字教學中花費了較多的時間,雖然學生較為紮實地掌握了這些生字,讀通了課文。但是積累拓展的環節就顯得匆忙,學生書寫生字的時間也沒有了。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優化設計。

第4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後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台”、“四百八十寺”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2、學生默讀後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台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第5篇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們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後,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2、比賽: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第6篇

通過對範本的解讀與欣賞,培養學生為古詩配畫的繪畫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及藝術情感。

用單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給古詩配畫,結合學校或者班級活動開展“古詩配畫展”,或者“看畫背古詩”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步掌握傳統造型方法的同時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點:掌握給古詩配畫的基本步驟、方法和技巧,學習添畫、改畫及創作。

蘇東坡曾稱讚畫家、詩人為一身的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當你讀一首好詩,眼前,常常會浮現動人的畫面。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詩的意境。也就是詩中有畫。畫家和詩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尋找生活中的素材,創造出難忘的意境。

這是明代畫家畫得蘇東坡題詩圖。畫中描繪了詩人蘇東坡與友人在浙江杭州遊雞寶寺,在竹上題詩。“一首詩”這就是詩人和畫家的情懷。蘇東坡不僅是一位詩人,他還是一位書法家和畫家,這就是蘇東坡抄寫的李白詩的書法作品。這是蘇東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懷古》的圖,刻印在明代的書籍中。

這是近代畫家傅抱石畫的《赤壁圖》,這兩幅圖從不同的`角度表現這首詞的意境。

這是宋代詞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楊柳岸,曉風殘月,知己的離別之情,躍然紙上。

這是清代畫家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又是別樣的一番風景,這也是這首詞的詞意圖。這是詞特有的離別氣氛烘托表現的非常充分。

這是近代畫家陸儼少畫得唐詩千秋雪,文泊東吳萬里船。

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畫的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青蒼的柳葉帶着濃濃的雨意。把詩中離別的氣氛表現了出來。

同學們,鄭板橋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這也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詩人。他的竹石圖大家都念過,今天,老師就用他的竹石圖來畫一張畫。

同學們,請看,板橋的竹石圖畫成了。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而東南西北風。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已經學過的唐詩或者是宋詞來畫一張詩意畫。

好詩總是充滿了畫意,好畫常常洋溢着詩情。同學們各自將自己對詩的感受表現在了紙上。看這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又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又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剛才,同學們將自己對詩的理解,畫入了畫中。真是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1、欣賞畫家們的作品,參考其中一幅,畫出自己的同題詩意畫。

2、一百個人畫同一首詩,會有一百幅不同的詩意畫出現,因為每一個人對詩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現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將畫出怎樣的同題詩意畫來呢?

3、蘇東坡曾經稱讚集詩人、畫家於一身的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小竅門:在未乾或已乾的墨塊上,加上有一定覆蓋力的顏色,會產生對比鮮明的墨色效果。

在本課的的教學中,我發現這樣的問題。學生對古詩的積累太少了,我認為這可能是學生一下子想不出的緣故,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做好收集故事的工作,或者是翻閲以前的語文書,或者是網上查找等。還有一部分不瞭解古詩的含義。可以降低作業的難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詩句來表現。提款有些不美觀,學生可以從欣賞中瞭解幾種提款的形式,教師提醒學生落款是要字跡端正。

第7篇

這是本冊教材中第二次出現古詩。該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描繪的情境。

?靜夜思》是首家喻户曉的古詩,學齡前的兒童就應該有所接觸,可是字音咬不準。他們對月亮很感興趣,卻不知道對月思人的情懷。教師要立足於他們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中悟情。在識字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機會去運用。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點橫頭、反文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閲讀有關課外書籍。

2、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1、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收集並閲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蹟、其它詩作等。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與月亮又關,讓我們把書翻開,説説圖上有什麼。(板書課題)

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來的資料,釋題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5、六人小組討論:用老師教給你的識字方法,你認識了哪幾個字?説給同學聽一聽。

6、全班交流:用了什麼方法記字?你在哪裏見過這個字? (加一加、減一減、變一變、換一換、猜字謎)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還認識嗎?找小夥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教師傾聽,多肯定,多鼓勵)

2、詩人在什麼時候,思念什麼呢?帶着問題讀讀古詩。

讓我們站起來,當一回李白!請你們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時此刻的詩人,看着一輪明月,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會想到什麼?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已見,體會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強烈的熱愛家鄉、思念家鄉情感,同時學習有語氣朗誦古詩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

2、觀察範字與田字格的關係 教師提示:橫與橫之間的距離。“耳”上橫短,下橫長,有一橫在橫中線上。“頭”的第五筆是長點而不是捺,寫得上尖下圓。

注意學生的坐姿與握筆姿勢,即使提醒糾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挑出自己寫得最滿意的字給同桌看,説説自己怎麼寫好它的。

1、學了這首詩後,你最想做些什麼?畫一畫,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寫一寫……選擇一項或幾項完成。

第8篇

1.識記本課7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3.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説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着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着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3.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詩人呂巖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1.總結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説説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説具體、説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説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説,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彙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説。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讚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