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談話錄》讀後感範文最新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W

認真讀完一部作品之後,你一定會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人生的境界,那麼你看完書之後有寫讀後感的習慣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歌德談話錄》讀後感範文最新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範文最新三篇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1

前幾天,我拜讀了德國作家艾克曼的經典作品《歌德談話錄》。這部書記載了歌德晚年的言行思想,將歌德的魅力發揮到極致。在德國文壇上,歌德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他的著名作品有《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歌德是德國古典主義文學的領先人物,在《歌德談話錄》中不難看出其深刻的哲學思想,古往今來,德國人都喜歡經典主義作品,而法國人則喜歡浪漫主義,代表作家如維克多雨果,羅曼羅蘭,英國喜歡實用主義文學,即貼近生活,貼近自然。

不同的文學作品也決定了不同的文化內涵,除了英法德之外,歐洲還有其他民族文化,如北歐,有卜易生,安徒生等作家,東歐主要以波蘭和俄羅斯文學為主,更重要的是,歐洲誕生了著名的諾貝爾獎,成為全世界學者,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獎項。歌德以其幽默的話語,一語道破當時的社會,歌德不僅是作家,還是一位詩人,並多次指導本書作者艾克曼的詩歌創作,全書包括歌德對德國乃至世界的經濟文化政治的透徹分析,句句話語令人終生受用,其藴含的深刻思想,不是我一朝一夕能瞭解知曉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言語指引人的進步!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2

歌德説:我的作品並不受一般人的歡迎,但是如果為博得羣眾喜歡而寫作的話就大錯特錯了,我的作品並不是為了羣眾寫的,只是專為那些追求好作品,並理解這種傾向的少數人寫的。

我常常想,歌德所説的一般人是哪幫人,是不懂欣賞只會把馬鈴薯裝在銀盤上的粗鄙之人,是索取自然各種材料覺得理所應當的人,還是內心空洞不懂思慮只會嘲笑別人的人?人類在面對未知的,看見自己周圍各種不同的對象時,都會暴露犯錯的危險,人類觀察着他們與自己的關係。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人類的命運與那些對象是否喜歡或討厭自己,引誘或叛離自己,對自己有益或有害,有着相當重要的關係,所以人類學會觀察,學會犯錯,我們的錯,有時由上帝操縱,有時由惡魔操縱,從而重疊了無數的錯誤。歌德在《浮士德Ⅰ》裏面説過,我們內心裏住了兩個靈魂,這兩個靈魂都想離開對方,一個燃燒着激烈的愛慾,另一個則儘可能地遁離塵世。沒錯,每個人都活在矛盾之中,想要逃離塵世避開所有繁雜瑣屑,可是又放不下許許多多讓人或悲或喜的眷戀。有人喜歡平淡一生,有人就覺得轟轟烈烈才對得起來這世上走的一遭。不管怎麼樣,歌德説,只有靠努力不懈才能拯救我們。沒錯,就算庸庸碌碌,也是要盡力而為的,在我看來,不努力,會連基本的生活都過不好,生活生活,吃飽穿暖是生,而活,就要看個人努力程度了,過得好,不僅讓自己還要讓周邊的人過得好,才是幸福。

有時候,幸福可以很狹隘,小家的幸福温暖一心,大家的温暖,卻是可以温暖一生的。歌德在《箴言與省察》裏説,可以將自己生命的終點與出發點相結合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類。人類志節高尚,慈悲又善良,人類的最大功績是儘可能不受外界支配,並儘可能的支配外界。而這個世界在我們面前,就像大型的採石場在建築師面前。建築師的本領就在利用這些偶然形成的自然大石塊,儘可能符合經濟與完成目標的條件,小心謹慎的完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模樣。所以在我們周遭的一切,都是材料,在我們內心深處,都有一股創造美好事物的創造力,就是這股永不停息的創造力,讓我們感到無比幸福,無比偉大。

偉大和卑微沒有明顯的界限,所謂偉大的人,只是表示他的體積較大罷了。歌德説這話我並不明白,體積大是什麼意思,多大的體積才能夠稱作偉大。他説,偉大人所擁有的優點和缺點,和那些卑微的人並沒有什麼兩樣,區別在於,他們能夠承受的容量大罷了。我恍然大悟,人類就像海,雖然擁有各種不同名字,結果卻只不過是鹽水,那怎麼從這樣的平凡大世中變得突出偉大呢,那就要擁有比普通人更大氣的度量了,可以容的下所有成敗,榮辱,所有喜怒哀樂,所有成與不成。人世間的一切都可以忍耐,只是好日子不能接踵而來。

人類身上總有一些習慣。人們憑藉着這個習慣,在高興的時候提高自己的興致,憂鬱時借它來鼓勵自己。就像悲傷時聽音樂,開心時欣賞美。但是這些習慣的對象,必須是非常優秀的或高品味的。如若悲傷時聽粗鄙的悲歌,快樂時洶湧的酗酒,這隻會讓人更加貧乏,至此變得不明事理,不懂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此時人們反省自己肉體上與道德上的行為時,會發現自己生病了。他們會與社會與家庭命運相違,變得焦慮,痛苦,找不到方向。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但是不可原諒的命運在拍打豐碩的谷束時,雜亂的只有稻草,穀粒根本不曾感覺到一絲的雜亂。穀粒會在脱谷的機器中,高興的跳來跳去,不管將來會被送到制粉廠或倉庫,它根本一點也不在乎。這就是説,遇到抗爭不了的命運時,順從總比反抗來的幸福,前提是你有足夠安逸的資本,如果你內裏空空蕩蕩一無是處,那也只能是隨波逐流,從來不是隨遇而安。有料的人,走到哪都是吃得開的。

人類自導自演自己的一生,對於各種年節也應該有一定的應對之道。兒童是實在論者,他們認為自己就像蘋果梨子一樣實在存在着。青年由於內心熱情澎湃,方才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擁有自己的意識,青年由此轉變為觀念論者,但是思想程度深一點的就有足夠的理由成為懷疑論者,因此他們運用智慧,在行動之前和行動之時思考,避免着讓錯誤的選擇造成終身的後悔。最後,是老年,他們往往成為神祕主義的告白者,他們知道大多數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也許不合理的事情成功了,合理的事情反而失敗了。太多的幸福與不幸都是不可預期的,有時候差別大的讓人崩潰。老者們都會淡定的看人們發生的一切,寬宏大量,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荒唐都是自己年輕時都經歷過的,別人犯的錯誤,都是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或許,每個人都逃不了從懵懂到疑惑,從疑惑到堅定,從堅定到懷疑,再從懷疑到沉着的過程。沉着不是代表成功了,是面對問題時有能力有把握解決不合理的問題了。稚子雙眼清澈,老者雙目矍鑠,完全不懂與看透一切紛雜,都是極大的幸福,你不可能一直保持年幼單純,那你就要看清是非繁雜,有一顆淡泊卻勇敢的心,直面困苦,從此豁達大度。

人類如果真的越變越低劣的話,屆時除了高興別人的不幸外,對於其他的事情也一概不感興趣。這種人稱為不完全人類或未完全人類,就是説,不能平衡於憧憬與努力,行為與工作的人,就屬於這種人。他們不切實際,不務實物,膚淺的嘲笑着別人的災難。他們就這樣迷失着自己,找不到想去往的路,他們還要感歎命運社會的不公,命運從來不會無緣無故捉弄人,即使真的天災人禍,那也是人類的作弄,人類曾經對自然做過的事,自然總會回報回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3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緻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淨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展。就在1827年,他發下了三大誓願: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説:“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願的實現。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後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淨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展。就在1827年,他發下了三大誓願: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説:“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願的實現。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後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緻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人們應該感謝作者愛克曼的辛苦勞動,他用謙遜的獻身精神給世人記錄下了歌德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讀這本談話錄,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着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説並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