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6W

一篇高質量的體會是需要結合實際的工作和學習經歷的,我們要知道一篇優秀的心得體會也是需要有明確的中心立意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圍城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圍城心得體會8篇

圍城心得體會篇1

?圍城》表達的是一種文化困境、一種時代的困境,這座沒有圍牆的“城”,圍住了多少人的心。小説的主人方鴻漸就生活在這個圍城當中。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這樣的性格、這樣的態度構成了他的“圍城”,似乎影響了他的一生。

讀《圍城》好像是讀上個世紀的故事,體驗這個時代的無奈。他的假學位在小説一開始似乎就埋下了命運的.伏筆,他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圍城》讓我們看到了以方鴻漸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的無聊與無奈,方鴻漸作為知識分子的一員,參與到了這場遊戲當中,他的人生充滿了無奈、算計,一些讓我們憤憤不平的無聊。而他本人的被動、無能、意志不堅定、經不住誘惑,註定了他的失敗,他的無奈。縱然時代的力量是一隻無形的大手掌控着他的人生,方鴻漸自己的性格特點才是他真正失敗的原因。

有人説只有兩種人才能真正立足。—種是真正大寫的人,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範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人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説謊時,能夠把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城府,他們的行為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後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方鴻漸既不屬於前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或獨特的才能或者模範的舉止,也不具有後者的特質,不能良心盡失地使用旁門左道騙人騙己不擇手段。於是,方鴻漸成了那個時代不倫不類的人,註定生活在圍城當中。

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一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接受的真實的處事方式。

圍城心得體會篇2

早就知道《圍城》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小説,説的是有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瞭解《圍城》,知道有這麼一本書,知道中國文學史上有位叫錢鍾書的作家,是大哥推薦了錢鍾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麼記得了。不知那時是因為什麼原因竟然未讀。現在想來真是可惜啊!説到錢鍾書,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因為我一直把他和錢學森搞混淆。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是多麼的幼稚和無知,一位是當代著名的學者,作家,而一位是”導彈之父“,著名科學家。

我一向不太喜歡讀長篇小説,這也許跟我的性格有關係,總覺得太長了,沒耐心看下去,平時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説。這可能與我經常喜歡寫些東西有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於一些心情雜文了。我想當初,如果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那時我的作文修為可能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看長篇小説,直到這個暑假,恰好妹妹從學校帶了本《圍城》,我空閒之餘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並一口氣讀完了。其實上網的時候,曾看過《圍城》,那時也只是在上網時斷斷續續讀過,不過不知怎麼,也不知為什麼,後來就沒有讀下去,所以直到這個暑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説。儘管以前也曾翻閲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鍾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暑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説。

圍城心得體會篇3

全書最喜歡的人是趙辛眉,雖然一開始對他印象不好,但是讀着讀着卻發現他是一個情商很好,會辦事、果斷的一個人。

書中其他的人物呢,都感覺很虛假,戴着一層層面具,人前是一個樣,人後是一個樣,虛榮心面子作祟,這是讀前半段的感受。

後面呢,主要是方鴻漸回上海後發生的事情。鴻漸父親無能卻還要繼續維持自己以前大鄉紳的習氣,母親小氣對媳婦挑三揀四,兩個弟媳則勾心鬥角互相攀比,連帶着孩子也讓人覺得沒有教養。孫家則重男輕女,對女兒過於冷漠,完全不像孫當初口口聲聲喊的爸爸媽媽,唯一對她好的姑姑也感覺是因為孫對她言聽計從,彷彿她的寵物,書中並沒有讀出姑母對侄女的疼愛憐惜。

方孫兩人一開始在一起我就覺得不可思議,主要是方鴻漸太糊塗了,一時衝動便定下了自己的終身大事。方鴻漸對孫柔嘉不是愛,是男人對於柔弱女人的憐惜,是一種天性。

他倆結婚後,一天兩小吵三天一大吵,孫柔嘉心胸狹隘尖酸刻薄不識大體,方鴻漸志高氣短軟弱無能毫無主見一出錯就為自己找理由,他倆婚後生活看得人頭痛。要不是孫柔嘉對方鴻漸還有愛,方鴻漸對女人的憐惜,他倆或許早就完了,但也可能一輩子這樣吵吵鬧鬧過下去,想想就讓人覺得無趣。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書裏找到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書中人的生活於作者筆下戛然而止,真實的故事卻在現實輪番上演,正如書名圍城,生活是一座城,一代人葬於此,一代人生於此。

四星是給自己的,第一次讀圍城,總覺得讀得不夠透徹,可能是自己缺乏人生經歷吧!以後還要繼續讀下去。

圍城心得體會篇4

“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是圍城中很有名的一句話。《圍城》不是一座緊閉的城池,他為我們開了一扇窗,一扇可以讓我們窺見城裏人生活一角的窗。

?圍城》文字的經典是向來被人們傳誦的,那些有趣的,擁有諷刺意義的話語使《圍城》更添了一種滄桑與無奈,而那些惹人深思的經典語句,有時人有再讀一遍的興趣。所以就其文字而言,錢鍾書先生無疑是一個巨匠,當然,他本身就是一個絕代才子。而在《圍城》中我們讀出了他的無奈,他的無所適從,他的茫然。

方鴻漸是一扇窗,與其説是《圍城》讓我們看到了以一方鴻漸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的無聊與無奈,不如説是方鴻漸領我們看了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所以説在一定程度上方鴻漸就是那扇窗,我們正是通過方鴻漸的眼睛看到了圍城中的一角。但是方鴻漸不是一個簡單的旁觀者,他是當時的知識分子之一,他也參與到了《圍城》的遊戲當中,他的人生同樣充滿了無奈、算計,一些讓我們憤憤不平的無聊。面對着一切,我們不禁會問:難道這就是國難當頭時作為祖國的希望的熱血青年的行為嗎?難道祖國的內憂外患只能作為那些知識分子的敲門磚嗎?難道自私就是這些留學生學到的最大本領嗎?

在方鴻漸的生活中出現過許多有代表意義的人物,不能不説的一個便是蘇文紈,這個在別人眼中能幹、温柔的博士生。她的精明能幹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她的才智是以其自身利益為前提的。人性本自私,她要自私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當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並且是在祖國急需人才的情況下,這種過分追求自身利益的做法無疑會讓我們覺得很失望。還有她對於愛情的功利性的理解也似乎讓我們汗顏。

李梅亭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第二個,“偽君子”這個稱號放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的自私是小説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看點,他優秀的經濟頭腦恐怕和 美國的某位領導有的一拼,這樣的一個人卻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教授無疑是教育界的悲哀。

小説中能讓我們稍稍感到欣慰的恐怕就只有趙辛楣了。他是一個很會交際的少爺,走到哪裏都能吃得開,並且對於時局的預測有其自己的高見,而且往往能為自己找到一條最合適的道路。相對於李梅亭、高鬆年的虛偽,陸子瀟的故作深沉,韓學愈的“用心良苦”,蘇文紈的極富城府,趙辛楣可以算的上是個正義之士,一個熱血青年了。他不像方鴻漸,只是一個剛回國的新手,他在國內泡了好幾年,也磨了好幾年,對於國內各界的內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也摸透了那些人的脾氣,知道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實現自己。從他自願去當一個偏遠地區的老師這一行為,我們便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的正氣,至於説他是由於愛情失利,一時衝動,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的,但是他選擇去任教,而不是一些更輕鬆的、更體面的事情來看他仍是一個有良好品格的人。他對方鴻漸的義氣深重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柔嘉對他的評價似乎也有道理,但在我看來他對方鴻漸的情誼是真的。否則也無需對方鴻漸這樣一個沒有靠山,沒有實力,不懂在上流社會奔走的人多次幫助。如果僅僅是為了看鴻漸的笑話,早該看夠了;如果是為了多條後路,那鴻漸沒權沒勢更沒財,根本沒什麼好依靠的。

?圍城》裏鈎心鬥角,我們城外的看客倒是看的清清楚楚,給那些滑稽可笑的情節弄得很不是滋味。但誰又能説我們不在一座城內呢?方鴻漸用他的眼光看走過他生命中的每一個人,而我們則借方鴻漸的眼睛去瞧那百味人生,去審視那人生大戲中每一個人的是非得失,而這些角色包括方鴻漸在內。而當我們在解讀這部作品時,我們又在揣測錢鍾書先生的心理種種,這很像卞之琳《斷章》中寫的: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錢鍾書先生的這部作品中也有類似的一句話:“拍馬屁跟談戀愛一樣,不容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

圍城心得體會篇5

現代人觀念開放了,對婚姻更加想的開,圍城進去的快,出來也快,熟悉了不久結婚,婚後不久又離婚,視婚姻如兒戲,這樣的人怎樣能夠理解愛的含義和生活的真諦?人海茫茫,兩個人有緣在一個圍城裏並不輕易,既然結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體諒,經營好這份愛,經營好一個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謙讓,才不致讓對方有逃出去的念頭,試問哪些逃出婚姻圍城的人,你們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嗎?你們回想往日的恩愛的時候就沒有後悔過嗎?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是這樣,工作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幹一行愛一行,富有兢業精神,有的人頻頻跳槽,也難覓如意的工作,他們厭煩本職工作,老是覺得別人的工作如何如何好,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換了新的工作後發覺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如意,想起原先工作的種種好處。只恨世上沒有後悔藥賣,時光不能倒流。

就拿我們的幼教工作來説吧,在網上我時常看見這樣的一些文章,有的老師當初考幼師時覺得這工作挺神聖,走上工作崗位後,有的會認為來的錢不快,看着一些同學、好友進了黨政機關,權利帶來了實惠;一些人下海經商成功,經濟富裕。看着這些人別墅汽車、燈紅酒綠,心裏癢癢得十分難過,恨不得立馬辭職跳槽去撈一把。等到真的逃出去了才明白黨政機關並不是那麼好混,人際關係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下海經商也沒那麼輕易,風險大,競爭激烈,壓得心裏崩潰時才想起幼教工作的種種好處,有雙休日,又有寒暑假,整天應對着一羣活潑無邪,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心理也變的簡單快樂多了,也讓自我變的年輕了許多了。回頭再想想有這樣讓你愉快的工作,還為什麼要去羨慕人家呢?還有什麼理由不安心幼教工作呢?看着諸如此類的文章我不由的想説:同仁們,讓我們好好愛孩子,愛我們的幼兒園,愛我們的幼教事業吧。

最後,我要用錢鍾書愛人楊的話來結尾:“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

最後我還想説一句讀後感,願我們能好好的把握好、珍惜好這天的生活,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快樂更完美的。

“西洋趕驢子的人,每逢驢子不肯走,鞭子沒有用,就把一串胡蘿蔔掛在驢子眼睛之前、脣吻之上。這笨驢子以為走前一步,蘿蔔就能到嘴,於是一步再一步繼續向前,嘴愈要咬,腳愈會趕,不知不覺中又走了一站。那時候它是否吃得到這串蘿蔔,得看驢夫的高興。”

圍城心得體會篇6

主人公方鴻漸從歐洲留學回國後,進出事業、愛情、家庭三座”圍城”,屢屢抗戰,最後仍免不了失敗的命運,書中還塑造了另一些“歸海派”人物和國內的知識分子,如空虛無聊的趙辛楣,矯情淺薄的蘇文紈,純真可愛的唐曉芙,巧於心計的孫柔嘉,虛偽卑鄙的李梅亭。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運用諷刺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入情入理的發掘了人物的隱祕心理。

性格決定命運,我想是這樣的,書中的主人公方漸鴻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他雖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則,甚至還帶有一絲玩世不恭的態度,正是因為這種性格,使他身陷“圍城”。其實,“圍城”都是自己創造的,他想成為大人物,這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變環境,並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在那個時代,作個大人物不容易,必須有高尚的品質和情操,要具備很多優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門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事情。而方鴻漸,他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面對自己的慾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兩者交界處遊蕩。正是這種性格,使他身陷自己為自己創造的“圍城”。

我認為,做人應該有原則,應該用正當的手段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這個目標現在實現不了,就只能説明你自身還存在着一些問題,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標很大,可能自己無法實現,那也不要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要做事,先學做人,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做人原則都沒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覺得,一個人一生的成就莫過於學會做人,當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時,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順利,或坎坷,但自己問心無愧,這便是一生的成就。

可方漸鴻偏偏愛慕虛榮,看到他購買假文憑那段時,我不禁心生笑意。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購買了假文憑,買了以後又覺得良心受到了譴責,他又深陷“圍城”了。而這個“圍城”,使他自己為自己築建的枷鎖,一切皆因慾望,利益,虛榮。

在競爭愈加激烈的今天,更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虛榮所困。這本書恰巧揭示了人的心靈最深處的罪惡。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躲在黑暗的角落裏,或攻於心計,明爭暗鬥,甚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人們在貪婪和慾望的驅使下變得可怕。這本書,更是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慾望和利益的可怕。

方漸鴻一生中遭遇了很多“圍城”,這是他的性格決定的,這些看似偶然的困擾,事實上卻是必然的。

這本書寫得也很有文學色彩。作者幽默的筆墨使一個性格鮮明的小人物躍然紙上。有人説,方漸鴻是作者本人的影子,無論是真是假,方漸鴻這個人物作者描寫得非常到位。作者的筆墨幽默,在幾處人物的外貌描寫中也得以體現。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語言諷刺嘲弄一些社會現象,文字順暢,使人讀起來通俗易懂。在寫作方面這本書也有很多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其實,有時我們也會身陷“圍城”,但更多都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創造的。我曾經也有很多煩惱和困擾,現在看來,也不足為奇了。成功要靠自己努力爭取,“如果你失敗了,就説明你還不夠強大,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吧!”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想要成功,只能改變自己。只能是我去適應環境,環境並不會來適應我。想要打破自己身邊的“圍城”很簡單,凡事應更多地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考慮,多找找自身的原因。

圍城心得體會篇7

讀完《圍城》,感觸頗深,錢鍾書十分誠實地刻畫了那個年代的一些事。

這本書講了抗戰時期關於一個留學生回國後的一些事。方鴻漸真是個悽慘的人物。但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吧。圍城這個書名很妙,非常含蓄的概括了全書的主旨內容。

仔細品味會發現書中有三道圍城,愛情的糾葛是一道圍城,學校裏的明爭暗鬥是圍城,家庭的婆媳之爭是一道圍城。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道圍城,夾雜着城內的喜怒哀樂,一個城圍住了我們整個人。

書中的幾個主要人物無不為圍城所困擾,方鴻漸身處愛情的圍城,事業的圍城,家庭的圍城,怯懦的他最終重重圍城之間一事無成。趙辛楣最終也沒逃脱婚姻的圍城,和一個並不愛的女孩子結婚生子,蘇文紈自始至終也沒走出愛情的圍城,最終墮落,身上原有的才氣全無。看到這裏,我們不禁心寒,圍城這麼可怕嗎?幾個留學生竟為此葬送一生。

其實圍城並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這個圍城,身處圍城中,為何總想衝出這個圍城,最終不是撞得頭破血流,退回去就是衝到另一個圍城之中,又飽受糾葛,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大圍城,包含很多小圍城,圍城中總有不如意,我們並不是總要去逃避,而應該適應這個圍城,在圍城中逐漸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總好高騖遠,不斷地換城,總以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實不然。審視這個世界,圍城處處存在。

眼看21世紀,圍城依然存在,我們看待圍城依然要有正確的眼光,除非圍城中烏煙瘴氣,實在無法生存,否則就不要不停的出城進城直到最後精疲力盡,而流浪街頭。

圍城心得體會篇8

暑假中,常常捧着一本《圍城》,感受一下錢鍾書筆下錯綜複雜的人性百態。《圍城》以其幽默的筆觸,冷靜的批判,悠長的韻味折服了我,讓我在掩卷之際口有餘甘。

人們常説《圍城》是描寫婚姻生活,表現出如同圍城一般的婚姻的尷尬。但是在我看來,它更是一本描寫人性的書。這世上的一切:婚姻、財富、名譽、地位乃至自由,無一不是“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在衝入一個個“圍城”之前,我們應該看清一切,徹悟一切,才不至於為生活所累。

從前一個漁夫打了半天的魚後懶洋洋地曬着太陽,一個遊客則在慷慨激昂對漁民闡述着如何靠打魚發家致富。漁民問:“發財能幹什麼?”遊客則有些鄙夷地説:“那時你就可以衣食無憂,享受無限的陽光和美景,什麼都不用幹。”漁民則微微一笑,説:“我現在不就正在享受這一切嗎?”

在我看來,我們可以説這位漁民不思進取,但是他至少是看破了財富的空虛的智者。多少人在追逐財富,就像貓兒追逐一隻老鼠一樣拼命。然而那些真正做到腰纏萬貫的人,卻試圖放棄功名的拖累,回到粗茶淡飯,悠閒自在的日子,同時花去無盡的財富想要換回昔日被他們丟棄的安詳和健康。於是,在不經意間,財富在普通人和富人之間築起了一道城牆,只是裏面與外面的人在不斷地轉化着,不斷地輪迴着。

我們誰都不想為了那一座城而疲於奔命,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一個笑看城中風雨的智者?我認為,婚姻也好,財富也罷,人人都有想進去想出來的理由。有了婚姻便擁有了人生的慰藉,沒有婚姻便擁有了自由的快樂;有了財富便擁有了優越的生活,沒有財富便擁有了淡薄的心境。所以我們可以在城中駐紮,也可以在城外安家。我們只需一雙看清現實的眼睛,辨清自己擁有的一切。不要從“婚姻”的圍城中衝出,又鑽入了“自由”的藩籬。

生活就像是一個個圍城拼接而成的,長久不動的人會缺失太多,長久奔波的人會身心俱疲。只有那些善於找到城與城之間穿行的節奏的人,才會擁有無限美好的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