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危機管理技能培訓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9W

企業危機管理技能培訓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企業危機管理技能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企業危機管理技能培訓心得體會

企業危機管理技能培訓心得體會一

為期一週的中層管理人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不但在理論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開闊了視野,同時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飛躍。

能力素質課程的學習使我對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問題、危機管理與危機控制、提高運用媒體能力控制信息傳播效果以及國學智慧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既增長了知識,又提升了能力。

延安異地實踐式教學更使我受到一次延安精神的洗禮,使我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博大精深,使我有所思,有所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延安精神,不是要我們再去過延安時期那樣的日子,而是需要我們準確把握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用延安精神指導我們今天的各項工作。弘揚延安精神,要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相結合,與實現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相結合,與加強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相結合,與推進基層黨建創新相結合。統一思想是延安時期取得偉大勝利的前提,也是實現集團高質量重組,促進企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保障,要實現集團公司戰略目標,要求我們每一位幹部統一思想、真抓實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延安時期的重大理論創新,集團公司戰略是集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必然結果,是集團公司黨委面對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的必然和正確選擇。時代呼喚偉大的延安精神,弘揚偉大的延安精神,就要求我們堅定集團改革發展的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工作,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弘揚偉大的延安精神,推進基層黨建創新,就是要把黨的工作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競爭優勢,為出色完成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各項任務提供堅強的思想保障。

企業危機管理技能培訓心得體會二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存的內外部環境更加錯綜複雜。企業外部政策法規、社會環境、經濟形勢等的變化,以及企業內部決策失誤、管理不善、人才流失等的影響,都有可能成為引發企業危機的導火線。一旦危機爆發,企業如果不及時加以應對,那麼負面影響將會通過漣漪效應、破窗效應、蝴蝶效應、多米諾骨牌效應迅速蔓延,接踵而來,企業發展成為泡影

聽完艾學蛟教授的《危機管理與應對策略》這堂課後,我深受教育和啟發。艾教授提出的管理學減法:100-1=0,100件事中有關鍵的1件事做錯了,結果就等於0。為此,我們要認真反思如何採取正確的危機處理策略和措施,在危機爆發當下將危機的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化解危機,甚至轉危為機,從而實現新的發展。

危機管理大師諾曼奧古斯丁指出:“每一次危機本身既包含導致失敗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種子。發現、培育,以便收穫這個潛在的成功機會,就是危機管理的精髓。”從肯德基蘇丹紅事件、光明乳業早產奶問題、歐典地板誠信危機這些活生生的例子證明,對危機的不同處理方法,導致了危機對企業的影響有很大的差異。艾教授提出的“切割理論”,其核心就是在影響面和影響量上實現有效切割,減少危機的負面影響,縮小危機的影響範圍,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是將危機轉化為機遇和機會。在課上,艾教授向我們傳授了危機公關的三重境界,並通過若干個案例,進行了詳細講解。

一是防微杜漸。一切危機和風暴都會不期而至,唯有未雨綢繆才是遏制危機的正道,更是企業生存的王道。關鍵在於“早”和“恆”二字

“早”就是要未雨綢繆,建立預警系統、應對系統、善後系統,特別是一些容易出問題的部門,一定要建立危機應對的工作流程,並經常對員工進行培訓。

“恆”就是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建立長效機制,只要企業存在,

就要堅持這樣做。危機預防是企業構築的第一道防線,它需要強有力的危機預防機制作保障,防大於治。經營者,要善於睜開三隻眼睛,時刻關注,檢視着企業的薄弱環節,並定期與不定期地進行危機模擬試驗,那麼即使一旦遇到危機,也能做到遊刃有餘。同時,對危機的敏感度也逐步提高,容易嗅到危機的苗頭,把危機永遠解決於萌芽狀態。

二是臨危不懼。遇到危機,只能勇敢冷靜面對,體現在“快”和“誠”二字

“快”就是遇到危機要快速反應,不要拖延時間,但要注意把握好“快”的原則,快報事實,慎報原因。在原因未調查清楚,未充分掌握事實的依據時,切忌亂説原因,一定要經得起各方面的推敲。

“誠”就是要真誠坦率,不要説假話,胡弄公眾;正確的話不怕反覆説。例如,出現問題時自己的心情與大家一樣沉重,如何積極配合調查事件的真相,尋找問題的原因等等,並表示調查結果一旦查出來,便第一時間報告等等,以真誠換取理解、同情。同時,要積極溝通,解決危機最有效的方法是48小時以內進行有效溝通,儘快消除公眾對事件的誤會。不要拒絕與政府及媒體的合作;不要幾個聲音對外。危機發生後,一方面處理好現場相關工作;一方面立即召開相關人員會議,研究對策,統一口徑,指定專人作為對外界的發言人,並及時在企業內部召開全員大會,將有關情況作全面通報,讓員工正確瞭解事件的真實情況,把危機不良效應先從內部控制好,從上到下形成合力,共渡時艱,儘量把危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

三是當我們做好以上四條,我們就可能做到化危為機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危機也可能是契機,化危為機是危機公關的最高境界。化危為機需盡天時、地利、人和之美,這是對作為企業領導者的眼光、魄力和智慧的考驗。

通過以上各點,我們可以得出危機處理的幾個關鍵點:

1、危機評估。 在危機爆發初期,往往是危機處理的最佳時刻,要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時機,第一時間啟動危機處理小組的工作,協調指

揮,全盤把握。如果企業沒有建立危機處理小組,就應迅速調動企業人力資源,組成由企業高層管理者、相關職能部門乃至企業外部專業人員組成的危機處理小組。進一步確認危機事件的性質和引起危機爆發的原因,並對危機事件的發展趨勢,對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和後果,對企業能夠和可以採取的應對措施,作出初步的評估和決策。

2、危機診斷。 根據危機的調查和評估,進而探尋危機發生的真正根源,對於不同性質的危機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弄清病因,對症下藥。通常導致企業危機的根源有外因和內因。危機外因是政策法規、社會環境、經濟形勢等對企業構成威脅的相關危害因素,屬不可控範疇。危機內因是由於管理不善導致企業陷入經營窘況的相關危害因素,受人的主觀能動影響,屬企業可調控範疇,企業危機主要應診斷內因。

3、危機處理。如果能夠根據危機管理擬定的各種解決危機的行動方案從中選擇實施,是最快速有效的。如果企業沒有事前危機管理的'防範措施,就應根據評估和診斷結果列舉各項選擇方案,權衡各個方案利弊,儘快確定最佳處理方案。

4、組織實施。危機反應行動應有主次之分,通過危機評估和危機診斷環節,找出主要危機或者危機的重點,首先解決危害性較大、時間要求緊迫的問題,再着手解決其他問題,這樣的危機處理才是有效的。

總之,做到精細化管理,是任何一個企業永恆不變的課題,管理中危機不可避免,且事無鉅細,一個細小的裂縫也可能導致一座大廈的倒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比別人多一分危機意識,多一點預測危機後果的眼光,多一種應對危機的方法,掌握到解決危機的關鍵,緊緊依靠企業的幹職員工,統一思想認識,狠抓管理的質量,把好各個環節,努力做到精細化,並將危機管理策略貫徹成為每一個員工都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形成習慣,企業才能從容應對危機的挑戰,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謝謝各位!

企業危機管理技能培訓心得體會三

第一節:什麼是銷售危機管理

所謂“危機”,一般是由客觀或主觀因素,有時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發的意外事件,而使企業產生的緊急或危險狀態。譬如:產品和銷售的危機、資金的危機、產權的危機、市場的危機、競爭的危機、合作的危機、環境與公害的危機、企業道德的危機、人力資源的危機、企業發展戰略的危機等。實際上,企業發生危機,是企業面臨危險與機遇的分水嶺。同時,“危機”也是種挑戰,是對企業管理素質,企業管理者領導能力的考驗和挑戰。出色的企業管理者可以使瀕臨絕境的企業轉危為安;無能的企業管理者卻可能把企業導向絕路。史蒂文.芬克在《危機管理》一書中就指出:“中國人早在幾百年前就領會了這一思想。在漢語中,組成危機的兩個字就分別表示危險和機會。”但是,領會其思想,並不等於具備了這種能力。因此,如何防範、處理危機,應該説是企業管理者的一項基本修煉。

“危機管理”可以説是現代管理科學理論未曾給予研究或涉及的一個獨特的領域,但現在“危機管理”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企業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和內容。特別是發達國家許多知名企業在危機發生時的決策和處理的案例,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鑑和效仿的經驗。 由於中國企業真正進入市場經濟環境只有20年左右的時間,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經驗還相對比較落後,危機的意識淡薄,危機管理的知識、手段均缺乏。企業一旦發現自己遇到或陷入了危機,要麼束手無策,保持沉默;要麼本能地去找政府部門來幫助化解;要麼採取一種對抗、強硬的態度這些現象顯然有悖於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動作規律。

那麼,什麼是“危機管理”呢?企業的危機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對危機的監測、防範、決策和對危機的處理,達到避免和減少危機產生的危害,甚至將危機轉化為“機會”的管理過程。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危機管理”的對象是危機,因此,我們就必須來研究、分析危機的類別、特徵、危機產生的原因、危機來臨時的處理方法和危機處理預案的建立。

第二節:建立媒體溝通關係

為了研究和分析的方便,銷售危機危機可分為四種常見類型

一:質量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

質量類突發性品牌危機是指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由於企業自身的失職、失誤,或者內部管理工作中出現缺漏,而造成產品在質量上出現問題,從而引發的突發性品牌危機。如,現代城的氨氣超標,博雅西園主體脱落等事件。這類危機的直接後果是公眾不信任感增加,銷售量急劇下降,品牌美譽度遭受嚴重打擊。

二:工期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

工期類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是指由於自身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產品不能按期交付使用,造成消費者的不滿,從而引發的突發性品牌危機。此類危機與開發商管理混亂,程序不清,品牌意識淡薄有關。

三:面積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

面積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是指開發商在產品交付使用時,面積誤差超出規定標準,消費者倍感上當受騙,極易造成信任感的嚴重挫傷,從而引發的突發性品牌危機。如萬泉新新家園的面積問題。此類危機造成的影響是品牌形象受損,後期銷售嚴重受到影響。

四:配套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

配套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是指在入住期間開發商所承諾的水、電、煤氣等生活必備或學校、醫療、交通等配套不能完全實現,給消費者生活上造成不便從而引發的突發性品牌危機。此類危機一般與開發商公關能力較差,對後期服務不重視有關。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危機無時無刻不在威脅着品牌的生存,一些看上去非常強大的品牌在遭遇一兩個似乎很小的危機後,便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無情的垮了。正處於品牌建設階段的中國企業,急需一些突發性品牌危機管理的實效方法,巧妙、快速而有效地預防和處理危機

銷售危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新聞媒體可能是此類危機的披露者,在危機的披露中,新聞媒體既可能是危機的促進者和危機管理的妨礙者,也可能成為危機化解的協助者。這是因為,媒體是人們瞭解外部事件直接或間接的載體,對人類活動反映細緻而全面,它影響着公眾對品牌的印象,影響着公眾對品牌的資源供給和對品牌產品與服務的認知。媒體還具有對任何信息的放大作用。沒有媒體的宣傳,一條信息只侷限在組織內部,一旦被傳播出去,那麼信息就再也無法掩蓋,媒體就像擴音器一樣,將微弱的聲音放大為清晰的、大家都能聽得見的聲音。這些特性,決定了媒體在危機管理中重要的雙向作用。因此,如何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增加溝通就是形象類突發性品牌危機管理的主要任務。

品牌形象的樹立,並非一朝一夕,而需要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在品牌的日常管理中,企業要注重與媒體保持密切聯繫,在平時,主動為媒體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新聞,使媒體對品牌形象有比較準確、全面的認識,建立企業與媒體之間的信任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