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先生的《談美》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4W
讀書,它使我有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信念,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那麼關於朱光潛先生的《談美》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朱光潛先生的《談美》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朱光潛先生的《談美》讀後感範文三篇

朱光潛先生的《談美》讀後感1

什麼是美?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美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許多人認為,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説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這些感受都比較淺顯,看過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後,我知道了朱光潛先生眼中的美。

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這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這很值得我們廣大中學生學習。

也許第一眼看到上面那段話,你不會有太深的感觸,但如果你專注地把這一整本小書讀完,你必會為朱先生治學為人的態度所折服!書中其中最能領略到的是光潛先生非常經典的對美的分析論證:美是最不實用的經驗,但是人類歷史生生不息的;美是無處不在的,但是要靠人們細心發現的;美是客觀事物加主觀態度產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質是可以用盡的,而無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傳供世人享用的。

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要後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心靈、精神的健康成長。其實美感無時無刻都衝斥在我們生活當中,從最簡單的吃穿住行來説大多人們都會選擇環境優美安靜的餐廳就餐,因為感官的滿足可以提高食慾。穿衣打扮已經是現代人每天必備的功課,這可以讓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個好的開始。房屋裝修也是一門美學功課,明亮寬敞、舒適已經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覺和概念才讓它與眾不同,比如:歐式概念、田園風格、東南亞感覺、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獨特的家居風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獨特性,更能讓他享受其中。車子基本性能就是帶步,而且現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觀流線性、顏色等。所以美感不是實用主義,是不帶有功利心態的心理活動,美感可以讓人們得到心裏上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在《談美》這書中,通俗易懂,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認識。最美麗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態度,所以,我想每個人都應讀一讀《談美》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語言,會讓你喜歡上《談美》,讀完後,一身輕爽,淨化了心靈,提升了精神世界。相信它會對你有所啟示的。

朱光潛先生的《談美》讀後感2

翻開了朱光潛老師的《談美書簡》——這部在他82歲所寫的着作包含着他許許多多的人生感悟和對美的獨特見解,而我也開始了對美細細品讀。

朱老先生以十三封回信的形式,展開了對美的見解,或許是我所學的知識太過匱乏,我並沒能夠全部理解,但有很多都讓我受益頗深,在這我就只談談其中的幾封信吧。

前兩封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如何學美學,而第三章卻是談人,把這一封放在了所有的主題之首,我想這應該也是作者的一個思想吧,無論學習什麼都應該先學會做人,其次才是學習其他,如果一個人連做人都不會,那也更不用談其他了。而單對於美學來説,美是一種價值,而價值屬於經濟的範疇,無論是使用還是交換,總離不開人這個主體。先有了人,然後才有了美學之説。

人是一個感性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來雖然美是客觀的,但她依然可以説是一個唯心主義的產物,美沒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如作者在文中舉得例子在《巴黎聖母院》這不鉅作中,雨果便對美字詮釋的淋漓盡致,文中那位既聾啞而又奇醜的敲鐘人再見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賽女郎是,結結巴巴地使勁連身叫“美!美、美…”我想這位敲鐘人一定沒有研究過什麼是美,這是他的肺腑之言,對於美的事物表象的讚歎,而後來他因為犯了錯而遭到毒打,是這位吉卜賽女郎給了她水喝。他依然對着這女郎贊着美、美、美,不過這不在是外表的豔麗之美,而是心靈的美,敲鐘人看清了靈魂的醜惡與美麗,所以後來每個緊要關頭他都成了這位女郎的救護人,最後他們死在了一塊,他們都是美的,敲鐘人外表長得奇醜無比,但那美的心靈,粉飾了他並不美麗的面容。所以朱老先生也驚讚“雨果畢竟是一個名不虛傳的偉大作家”,他對美的敍述十分的到位,現實與想象的結合,讓美變得立體,有了人的味道。

這些算是對美的一個認知,後來朱光潛先生説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獨特地位,這一點我也是非常認同的,美不一定是畫,不一定是一種很複雜的東西,對我來説語言就是一個很美的東西,你可以運用語言來描述任何一種東西,可以從語言中體會出意境,想象出景物的模樣,語言的運用也充滿着各種藝術手法,對於人物美的雕刻,景色美的讚歎。所以我認為若想鑽研美學,文學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朱光潛所説“研究美學的人如果不學一點文學、藝術、心理學、歷史和哲學,那會是一個更在的欠缺,而且會成為‘空頭美學家’”,美學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她可以説是一個體系,而在這之中融合着許多門的學問,若你都有所涉及,那麼我相信你對美學的認識又深入了一分,因此我希望憑着對美學的喜愛,求知的精神,我也將會慢慢理解一些曾經生澀難懂的內容,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充實。

朱光潛先生的《談美》讀後感3

 

什麼是美?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它的確切答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拜讀了美學大師朱光潛的著作《談美》。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説,美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對於美都有不同的定義。在《談美》一書中,朱光潛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美——是一種人生態度。

朱光潛先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代表人物,是開拓者和創新者,在美學領域是全國的權威,他主張美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闡明瞭美和美感的規律、美範疇等一系列問題。

在前言中,朱光潛告訴我們怎樣學美學,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在於,他對我們人生觀的引導,如在前言中朱光潛寫到“正路並不一定是一條平平坦坦的直路,難免有些曲折和崎嶇險阻,要繞一些彎,甚至難免誤入歧途。哪個重要的科學實驗一次就能成功呢?“失敗者成功之母”。失敗的教訓一般比成功的經驗更有益”……這些都呈現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中,有幾句話寫得很好:“種田的人常羨慕讀書人,讀書人也常羨慕種田人;”“人常是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而羨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話説:‘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對於現在和過去的態度也有同樣的分別……”僅僅是簡短的幾句話,但是卻把道理説得那麼清楚,而且也用了幾個簡單的例子,讓我們很容易接受。朱先生用很樸實很精確的語言將一系列抽象的美學概念給我們描繪了出來。其實我們應該常常站在別人的角度多去思考問題,考慮人家是怎麼看我的,瞭解人家對我的態度;有時,也要了解到人家的生活方式適不適合我,而不是盲目的思考做決定。大部分人都會因為盲目而錯失良機,總是會因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堅守自己的東西。

13封信,行雲流水,讀來渾然天成,卻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認識。每一封信都是那麼親切自然,知識在這種脈脈温情的態度中傳達出來,其間沒有美學中那種概念的堆砌,卻使人們對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美麗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態度,所以,每個人多應讀一讀這13封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