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談美》讀後感優秀模板精選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W

大家想要成為文質彬彬的人,就一定要多多閲讀書籍,修身養性成就最好的自己,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談美》讀後感優秀模板精選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2《談美》讀後感優秀模板精選三篇
《談美》讀後感1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座平凡的山,一個看似糊塗不識廬山的詩人,卻就在這種糊塗之中見出了廬山真正的美。蘇軾不似你,你遠望廬山,望廬山之高峻,只説它的路途艱險,難以行走。你遠望廬山,望廬山之富饒,只説它的資源豐富,你更望了廬山之雲的如夢如幻,卻只淺談談你望不見山頂而苦惱。若人人皆是如此,美何在?

一棵老古鬆,在伐木者的眼下,砍掉它獲取利益便是它的歸宿。在科學家的眼下,分析,解析它的成分,瞭解它的種類便是它繼續存活的理由和價值。然而終是有像蘇軾這樣的藝術家們,他們靜靜望着這棵樹,不去想它的價值有多大,只是默默欣賞着它的每片葉兒,每段枝條,看它們的美與獨特。他們僅僅是欣賞着這棵樹的美,無所為而為似的看着它,漸漸沉浸在美的世界裏,與樹竟如同合二為一,看着樹的他們,彷彿正在被樹望着。

而社會如同是大河流水,人不往前遊,就會被生活推着走,於是你自然的將事物的實用性和它對你的意義放在了第一位,又因此而談着這個社會是多麼不公平,更是天天想着錢是多麼可貴,於是,你心如磐石,從外面打不開,從裏面又是無法掙脱束縛,終究是打不開心扉,怎麼能裝得下真、善、美呢?你把實用性放在了第一位,有所為而為的去做每件事,最終卻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於是你認了,認了困難是大山,挖不走,也推不動。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你淡然了,你忘了這座山本應擁有的美麗,而是以仇視的目光望着它,只認為它擋了你的去路,卻忽略了困難背後對你的幫助,你並未用欣賞的眼光去細細品味這座山,自然意識不到它的美,更想不到困難的源頭就是你心中的怨念和對成功極度的渴望,最終錯過了登上山頂,一覽山頂美景,獲得成功的機會,豈不見笑於世人!

對於成功過分的渴望,對於一件事物給你有所為而為的想法終究會矇蔽你的雙眼,讓你心生浮躁,你敢於嘗試的初衷終被扭曲。於是在看似困難而不困難的境遇之下,你怕了,於是你問路在何方,同時你卻早已被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於是這是你急了,思想一片混亂,最終你敗了。也許就缺少那麼一點的心靜,就成功了。在你急問路在何方時,你是否還想起過一路美在何方?也許它早已被你拋在腦後了。

困難似山卻不是山,只需要你多一點美的眼光,多一點角度的變換,它會化作輕煙。而美似山上的樹,山下的你遠望着山上的樹,是否在那不經意之間,山上的樹正默默望着山下的你。

《談美》讀後感2

近日讀朱先生的《談美》,頗為喜愛,感覺收穫頗多。對於《談美》其精闢、客觀的分析和論證實為欣賞。

《談美》全書共有15個話題,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涵養的問題,用我們的話來説便是免俗。這是對利害圈和物慾要有一些逾越,有一些精神的拜託,有一些理想與情趣,此中藝術活動就可以起到這種逾越利害干係的作用,在無所為而為中污染心靈,得到品德精神的提拔。談美讀後感

鄙諺講:距離孕育發生美。賣火柴小女孩讀後感其實朱老師在此明白的指出了藝術和生存的距離。真實世界包圍了霧、雪或雨就容易給人們另外一種遐想,其形態使真實世界同你我之間孕育發生了距離,因此有了從古到今的詩情畫意等及賦美感的意境。所謂:藝術泉源於生存又高於生存。應該也是此中原理。藝術是主觀的情趣、感覺,而又有些客觀的控制和計劃在此中,太過接近真實容易使人孕育發生功利心,太過主觀也不容易讓人明白,畢竟藝術是給人們欣賞的。

談美讀後感不同藝術各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如同京劇有唱、念、坐、打。相聲有説、學、逗、唱。等其有規矩的表演方式,是經過人們多年在舞台上磨礪總結出的表演形式,而這些形式是經過人們運用藝術紀律如誇張、變形等方式,拉開同現實生存的距離,而其內容又不脱離生存。

人們對於熟習的事物總是容易紕漏它的美,因為太過熟識沒有了距離感和神祕感,容易從現實生存中的利害干係出發看眼前的事物,而奇怪的、不相識的事物有距離感就容易孕育發生美感,這也如同《圍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無非是因為有距離,有神祕感而迸收回美感,使人嚮往。如此所謂:政府者迷,觀看者清。

一天的時光轉瞬即逝,而就在本日,我度過了一個故意義的時光。我讀完了第一三封信。然而通過這第一三封信,我對美有了一個深入的認識,這便是朱光潛老師在八三歲那年寫給青年的美學認識讀物《談美》。

《談美》讀後感3

本以為《談美》會是一本結構鬆散的散文集,卻沒想到朱光潛先生可以把這麼抽象的概念用以類似一篇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的論文形式呈現出來,且語言通俗易懂,對初涉美學的讀者來説十分友好,即便如此,卻依然能感受到文字背後作者深厚的美學、文學、歷史和哲學功底。

朱先生先是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對古鬆的態度引出了美感的特點,接着指出想要發現美,就必須要和實際的人生保持一定距離,畢竟太熟悉的事物是很難產生美的。之後又對美感與快感進行了區分: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快感則起於實際要求的滿足。接下來還對其他關於美的問題進行了論述。但其實全書最打動我的就是一句話,而這句話回答了困惑我很久的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需要藝術?朱先生的答案是:“藝術本來就是彌補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藝術的最高目的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們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之藝術呢?”

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態,或許就是對不完美的遺憾和對完美的嚮往,讓人類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總是會對美麗的事物發出讚歎。人不可能永生,但是一幅好畫、一幅好字、一本好書卻可能流傳千百年。人類喜歡音樂書畫、熱愛創作,或許都是為了撫慰不安的靈魂,能在藝術中找到一份平靜,來以此彌補現實生活中的缺憾的方法。“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不是藝術的。”所以,儘量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活成無生趣的牢籠,不要去過度追求快感,慢點走,可能反而會更快活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