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釣魚的啟示》課稿最新

來源:巧巧簡歷站 9.1K

老師是蠟燭,發出耀眼的光芒,默默奉獻,老師教誨着我們這些未來的祖國之花。那麼關於相關的課稿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啟示》課稿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釣魚的啟示》課稿最新

《釣魚的啟示》課稿

一、説教材及教學目標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七冊第29課《釣魚的啟示》。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着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啟示一事,從而説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敍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藴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朗讀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確定為:讀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學難點為:理解“父親”告誡“我”的一段話。

二、説教法及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既是對話就不能訓話,就不是教師一相情願地在説教在傳授,而是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朗讀、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去運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基於以上認識,我採用以下方法來展開課堂教學。

1、導入。

採用為同學介紹文中的小主人公為開場白,既讓學生明確課文的寫作背景,又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做鋪墊。

2、檢查預習情況

首先出示本課帶生字的詞,讓學生認讀,領讀,同桌互相讀;接着請學生説説難記的字及容易寫錯的字,教師並加以總結強調;最後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按先寫什麼?在寫什麼?最後寫什麼?的順序説)

3、新授——研讀課文。

①默讀課文,以達到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的目的。

②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化語言。因此,我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覆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感受夜晚的美景,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釣魚”部分採用抓重點句,創設情景,讓學生角色置換,把自己當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語言文字和訓練口頭表達的雙重目的。

4、懸念式結尾

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兩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爸爸的堅持下,放回了湖裏,這一過程並沒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發?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問題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5、作業。

作業佈置一為與自己的父親討論,交流自己對本文的閲讀感受,既複習鞏固了課文,也是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反饋;二為推薦閲讀篇目《中彩那天》(文旨類同),以擴大學生的閲讀量,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學語文用語文,養成課外閲讀的良好習慣。

《釣魚的啟示》課稿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記敍文,講的是34年前的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很不理解,但最後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34年後,“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地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課文的內容不是難點,難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親説的話: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要理解這個難點,必須從文中釣魚這件事去理解,從我釣到大鱸魚的得意,到放魚時的依依不捨和沮喪來體會道德實踐的艱難。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把體會“我”釣到鱸魚時的得意和放魚時的沮喪做為教學的重點,由體會這種心情的變化來理解道德實踐的艱難,理解父親的話。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紀律的好學生,冒昧地問一下,老師不在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違反過紀律?生:有的説“有”,有的説“沒有”。師:老師欣賞你們的坦誠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錦澤學習,學習她們在老師不在的時候,也能遵守紀律,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自律”。做到這兩個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國的著名建築設計師,他時刻嚴格自律,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來自他小時候一次釣魚的經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們課本上的第13課,《釣魚的啟示》。請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自然引出“自律”並使“自律”貫穿全課。)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已經預習課文了,生字詞都認識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戰?

生:敢。

師:生字詞自學得不錯,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嗎?不要急於回答,再瀏覽一遍課文。

生:課文先寫了我和父親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親去釣魚,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鱸魚,但是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很難受,最後寫了我得到的啟示。

師:課文讀得不錯,把主要內容説出來了。

生:我還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課文先寫了我和父親去釣魚,再寫了父親讓我放魚,最後寫我得到的啟示。

師:你的概括能力真強。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通過這一環節,幫助學生理清課文。)

師:課文內容瞭解了。預習的時候,你遇到了什麼問題?

生:課文的題目是釣魚的啟示,他得到了什麼啟示?

師;你會從課題入手去想問題。

生:父親為什麼讓我把魚放了?

師:是啊,為什麼要放了呢?

生:父親盯着魚看了好一會,為什麼看了好一會兒?

師:你會從細節入手,讀書真仔細。

生:課文寫釣魚,怎麼後面又寫了“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這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課文中“我卻不止一次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個“魚”指的是什麼?

師: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説明在讀書的時候,思考了。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同學們再去讀書,從書中尋找答案。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讀書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發現,加細緻地讀書,更深入地思考。)

三、細讀課文,探究問題

師: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我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

生:我釣到了一條從沒有見過的大魚。

生: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上來了。

師:説得精彩極了,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生讀句子:“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師:你在讀這句話的時候,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嗎?

生:高興。

生:得意。

生:大喜過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驚奇。

師:同學們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心情,可見語言能力較強。把你體會到的心情讀出來。生讀這句話。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引導學生讀這句話,體會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現出大鱸魚的誘人。為下文“我”放魚時的不捨做好了鋪墊。)

師:我正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的時候,父親卻讓把它放了,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的4~9自然段,標畫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生:急切、難受、傷心、依依不捨、沮喪。

(讀書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我”的心情,又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師:我心情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我和父親的對話中,請同學們練習一下父子的對話,體會 “我”的心情。

(從具體語句中體會“我”心情的變化,表現我對大鱸魚的不捨。)

生:自由讀,展示讀,男女生讀。

師:當我看到四周沒有人的時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親,想一想,我會對父親怎樣説?

(利用課文的空白,進行補白,體會人物的心理,反襯在無人看到的情況下,實踐道德的艱難。)

生:爸爸,求求你,把這條鱸魚留下吧。

師:孩子,還不到鱸魚捕撈開放的時間啊,不能留下。

生:我們什麼時候釣到的,又沒有人看見,還是留下吧。

師:天知地知,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師:父親這樣做,對嗎?

生:對,因為還不到捕撈鱸魚的時間。

生:因為他父親想教育孩子按規定做事。

師:父親不喜歡嗎?

生:父親也很喜歡。

師:你從哪裏看出父親也很喜歡這條鱸魚?

生:從“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和“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知道的。

師:剛才有位同學問“父親為什麼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明白了吧?

師:我儘管依依不捨,但是還是把這條鱸魚放回了湖裏,同學們,這時他捨棄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呢?

生:捨棄了鱸魚,得到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你會聯繫下文來説,什麼是道德實踐呢?

生:就是去做。

師:説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確的去做。

(引導學生從父親的角度去看問題,父親也很喜歡那條鱸魚,也在進行着道德的抉擇,從而更加深了學生對道德實踐的認識。)

師: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我已經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但不止一次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他會遇到哪些誘惑呢?

生:金錢。

師:對,這裏的魚可以指金錢。

生:職位、小便宜。

師:説得不錯,能聯繫他的職業來説説嗎?

生:比如説,他在給別人搞設計的時候,兩個公司競爭,一個公司給他很多錢,讓他給自己的公司設計的好,而故意給另一個公司設計的不好。

師:這時,他會怎麼做呢?

生:他不會要那個人的錢。

師:他會想起父親的話。剛才有個同學説“釣魚這件事和他成為著名建築設計師有什麼關係?”現在想一想,有沒有關係?

生:哦,我知道了,因為父親的教育,才使他嚴格按正確的去做,才最後成為了一名著名建築設計師。

師:是啊,當他一次次面臨道德選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的話。我們來讀一讀父親的話。

生:讀。

師: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道德是個很簡單的問題,放了大鱸魚就是對的,不放,就不對,但是真正讓他放的時候,他卻不捨得了。

生:有一次,老師多給了我分數,我一看很高興,終於比同桌高了,但是當我仔細再看的時候,發現有一個錯誤,老師沒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給老師看了,我的分數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給老師看,就不誠實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師平時教育我的話,就給老師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學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還給他了。

師: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

生:知道。

師:儘管知道,但是看到那麼漂亮的橡皮,還是不想還給同學。

生:也就是説的時候很簡單,做的時候就不捨得了,就很難了。

生……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父親的話理解得較好。教師應該做一個小結,突出捨棄個人利益的困難,突出主題。)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看來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不僅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也給同學們以深刻的影響。讓我們端起書來,再次回到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生:配樂朗讀課文。

(創設的情景非常好,學生在月夜背景的襯托下,傾聽着舒緩的音樂,彷彿在慢慢向人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師:同學們讀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學們提得問題我們讀懂了,但是在生活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今天的學習能給同學們以幫助。

《釣魚的啟示》課稿


一、説教材:

《釣魚的啟示》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專題是“生活中的啟示”。本文是由"釣魚"和"啟示"兩部分組成的。主要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二、説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説仍有難度。特別是啟示部分爸爸告誡的話,學生受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是教學的難點。

三、説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鈎、小心翼翼、操縱、交接、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教學重點:

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父親對“我”的教導,作者受到啟示部分。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名言警句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針對本文的特點,我選擇教法如下:1、以讀為主,讀思結合法。在教學釣魚和放魚的部分,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從而體會人物心理。2、小組合作交流法。在教學“啟示”部分,由於是本課的難點,我採用小組交流、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合作,學會解決問題。

五、説教學流程

下面我説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教學過程。這節課應以培養學生髮現美為主,以學生髮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導入欣賞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美妙的畫面往往叫人賞心悦目。欣賞美、品味美將能淨化人的靈魂。”此時出示月夜圖,學生欣賞着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同時提出:“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會有一個怎樣美麗的故事發生?”

1.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在此我設計的默讀環節,是因為默讀是國小高年級培養學生快速讀書的一種方法。在此讓學生得到練習。並讓學生找出有關描寫月夜的片段,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然後提問:“在這樣美麗的環境下,作者的心情也很美,是為什麼呢?”學生能夠説出“因為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緊接着問“作者是怎樣釣到的魚?”要求學生找出描寫作者釣到魚的句子:“過了好長時間……”讓學生讀出釣到魚是很不容易的。這樣為後面作者捨不得放掉魚做鋪墊。

3.接着我再次引出:“作者這麼費力釣到了一條什麼樣的魚?”要求學生找出描寫作者釣到的鱸魚的句子:“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指導學生讀出作者此時的心情。

在這一部分朗讀時,同樣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讀出來,老師就及時給予肯定。學生把欣賞文字美,想象畫面美,甚至字裏行間的意境美都通過感情朗讀給展現了出來。

二.讀懂課文感受美

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父親説的話,父親的話中藴含着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的內在美。如何讓學生去理解發現這種最崇高的美呢?”教師必須把學生自學、自悟,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發現。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自由讀4――9自然段。

課文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我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兒子説的話的語氣,感知人物心理活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在學生入情入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讀讀、議議、想想。這樣學生就更深入課文內容了。小組再討論:如果你就是這位父親,在此情況下你怎樣勸這個孩子放棄這條魚?學生各抒己見,會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來説服兒子。從而深刻地體會出父親此時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對兒子的關愛,另一方面又要態度堅定地嚴格要求兒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須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學生再讀這段時,把“兒子”內心感受淋漓盡致地給表現了出來。從而體會到父親的言行是多麼的高尚多麼的美麗。

通過組織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從小應該不貪便宜、誠實守紀、有道德。

三.理解昇華表達美

在學生還沉醉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美的時候,引入“正是父親的嚴格教導,為作者 了一個美麗的人生。34年後作者事業有成,那是因為他的人生旅途中遇到過很多的“誘惑”,但是回想起父親的話他學會了放棄。”(學生討論:“誘惑”可能指什麼?)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説。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

在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出示孟德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老師和學生一起注視着,默唸着這句話。我相信道德美的豐碑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築起。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讓我們的學生領略到美的故事,走進文中人物美的人生,感悟道德實踐之美,做一個帶給祖國,帶給他人美的人;

作業佈置:

1. 摘錄文中優美詞句。

2. 將文中某句話改寫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3. 蒐集有關道德的名人名言。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啟示

釣魚 啟示

大、美(得意)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

爸爸要我放魚(急切) 與非的問題,實踐

再三肯求(委屈、難受) 起來卻很難。

放魚(依依不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