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大學》讀書筆記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4W
對喜歡閲讀的人來説,看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件極好且極美的事,那麼關於孔子的《大學》讀書筆記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孔子的《大學》讀書筆記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孔子的《大學》讀書筆記三篇

孔子的《大學》讀書筆記1

《大學》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它就像老前輩一樣,講述着人生的道理,讓我們在閲讀中成長。

在《大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這句話的意思是:修身在於使自己的內心純正,如果心中有怨恨,有恐懼,有喜好玩樂,有憂患,都不能使內心純正。

讀到這時,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叔叔家燒烤。在燒烤前,叔叔把我們幾個小孩叫到客廳上,我們一時莫名其妙,但還是來到了客廳。我們坐下後,叔叔就開始説了:“你們現在可要好好學習啊!不然長大會後悔的。”這時,叔叔停了停,望着天花板,勾起了回憶:“我以前就是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做生意也要和別人合夥。幾年後便合不來了。然後,我們便拆夥了。記得剛開始時,沒有那麼多資金週轉。

既要入貨,家裏又遇上裝修,差點連出工資的錢也沒了。幸好堅持下來了,要不然現在我可要流落街頭羅!”叔叔説完後,我百感交集,我想:如果換作是我的話,可能一天也熬不過來,更別説是熬到今時今日。這時,我彷彿瞬間體會到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在每一次失敗中,我們都給予自己一個微笑,給予自己繼續前進的自信心,把失敗看作是成功的墊腳石,這樣我們便會走向成功。

當我們內心去掉一切的浮躁,去掉一切的喧鬧,我們就會心如止水。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從煩惱中走出來,但覺得煩惱總是會來,所以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這時我們只是心裏太過執着而已,只要我們放開自己,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人生才會活得更有價值。就像《光明的心曲》中的盲女孩,雖然她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因為她那不抱怨的精神,使那無憂無慮的歌聲成為了照亮她心中的明燈。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生活其實是一首歌,同樣有旋律的升騰跌宕。當旋律高昂時,人固然樂不可支;當樂曲進入低潮時,我們也不要悲傷。笑着面對,才是真正的樂觀,才能讓自己的樂章演奏得動人心絃。

孔子的《大學》讀書筆記2

讀完《大學》後我感想諸多,概括下就是兩方面的領悟,一是做人,二是做學問。朱子在《大學》中説:“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所以説,懂得大學之道的人,才能獲得大學問,這次選擇讀《大學》我認為是很正確的,讀“初學入德之門”認真領悟其中的道理,做人生的大學問。

我曾很不理解“大人之學”,大人是指做官的大人,還是長大的大人,看了南懷瑾的《原本大學微言》後,我才知道凡有志於學,內養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識,皆能達到某一個水準,稱之為“大人”。所以讀大學,是修身、做學問那麼基礎的一步。

《大學》原來是《禮記》中的,但後來被抽出,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的時候正式成為四書之一。《大學》的主要內容總結起來被稱為“三綱八條七證”,三綱即:明明德,親(通“新”,革新的意思)民,止於至善。八條即: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七證即:知,止,定,靜,安,慮,得。它所包含的道理很多很多,我的領悟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閉眼深思這段,能做到那樣獨善其身的人確實不多。現在的社會到處都是誘惑、比較、不信任,大家都活在面具下,適應這社會不得罪人的同時保護着自己脆弱的心,讓我想起了小丑,彩色的笑臉下那顆心是笑着,還是流着淚呢。又有多少人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動,所處而安,處事精詳,然後達到至善之境。就拿我們的大學生活舉例,真正踏踏實實學習的人又有多少,那些因為社團、學生會、兼職的事逃課、不學習的人又有多少,意志有定向了嗎,心不妄動了嗎,心裏總是顧忌那麼多,離自己的目標、夢想卻越來越遠。修身,做學問卻被那麼多事誘惑着、阻礙着,有一本書中説:“青春是一場無知的奔忙,總會留下顛沛流離的傷。我多麼希望明天有太陽,灼燒我那腐爛的夢想。”不懂這大學之道的,不懂得獨善其身的,代價將會是我們的夢想啊,我們要對學習的對象有整體性的認識,進一步確定學習目的,學習怎麼做人,做好人,做正人,而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求功名、勝利。凡物都有本有

末,明白這本末始終的先後次序,出去舊染之污而自新,讓一顆浮躁的心靜下來,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不顧慮的是什麼,能在忙綠浮躁的時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憶一下過往的種種,不也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式。確定自己大學生活的目標,明白自己的方向,便不會輕易被其他干擾,然會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做到類似的“君子日三省乎己”了嗎,沒有。《大學》啟示我們應該持續不斷地污垢滌淨,保持身心的潔淨和清新,古人對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我們對美劇、動漫持續不斷地更新跟着看,這足以證明我們是有毅力的,那為何不能將這毅力用在個人道德修養上呢。聽古人的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後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革舊圖新,達到最好的境界。

第二、又説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字的順序就強調了我們應該先做到修身,正如一葉知秋,以小見大,自身品德修養不好何以談治國平天下。至於齊家,現在社會上的“小三”、“裸婚”等等和婚姻有關的話題越來越多,有人擴大了婚姻的問題,像《圍城》,結婚後就像把自己圍在一座城裏,那不只是方鴻漸的婚姻情況,更多的成了很多人的寫照,但是愛情還是依舊美好的,家庭也是幸福大於煩惱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忍讓的處事方式古人比我們現代人看的更透徹,因為他們懂得以修身為本。懂得明明德,懂得何為薄厚。雖説“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天下鮮矣”,但我們仍需更好地修身然後也可以更好地齊家,“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齊家才能治國,而治國才能平天下。看看各國的高層政府官員,為什麼他們的一舉一動會那麼受關注,為什麼媒體會想方設法地尋找緋聞或是優點,正因為他們的地位,他們若能齊家,那治國也有利,這也是處世之道,推己及人,以身作則的道理,“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以身作則,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總之,最初的源頭就是修身,學會修身,做到進取和完善,雖然我們做不到完美,做不到聖人一樣可以考慮到天下,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倘若一個個自我都能正其心,誠其意,國何能不治。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此刻就修身吧,多學,多思。

第三、“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為窮,故其知有不盡也。” 格物指努力窮就事物之理,當人們通曉事物之理後,人

的知識也就完備徹底了;致知完全是作為認識過程找能夠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識的一個自然結果。若沒有格物談致知是無法辦到的,所以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內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就要“誠其意,正其心”,意誠則必須從慎獨開始,正心則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態。

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格物到修身,對事物初步認識後,然後又會達到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最後才能做到修身。曾子教我們“知止”,知止而後能定,就像佛説:“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我們要把紛紛擾擾的心思暫時停“止”下來,就要截斷眾流一般,之後才有定,就像平時説的想的太多反而會得不到,那麼又何必有那麼多的繁雜思想呢,朝着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走好腳下的路不就很好了嗎?《大學》中又説:“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在這紛繁的世界中,我們是子女,是學生,是以後的支柱等等,在社會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就意味着有不同的目標和方向,學習亦是如此,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因此每個階段都應明確目標。高中以前我的目標一直都是考個好大學,現在上大學了似乎缺少了目標,有時會很迷茫,可是還有時間迷茫嗎,這個階段的目標也該明確,學習繼續修身,繼續讓自己優秀強大,毫無理由仍在無病呻吟只是弱者的表現。 《大學》教我們做事應專心致志,深入思考。當我們深入思考後,找到了方向,做到了“止”那就能把目標以外的事暫時放下,尋得自身的安定,內心就平靜,這之後又可以重新開始思緒,看事物認為平常,也就得到了“安”,思想客觀、樸素便是“慮”,最後的收穫便是“得”。這一系列的猶如蝴蝶效應般,若我們能從開始一步步的實踐,那結果肯定是更好的。都説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人的,因為他們確定了方向,內心平靜,有了安,慮,便可得??現在的自己和自己所期許的那個差距很大,既然現在有了內心中的方向,我就應尋求內心的平靜,重新理清思緒,然後一步一步向着目標努力,收穫最後的成果。 以上大致是我對《大學》的感悟,現在的自己曲解了學習的概念,從高中開始是為了考試而學,到大學是為了學分而學,這樣的自己很悲哀,何時才能夠“即物而窮其理”,什麼時候能為了自己而學呢?此刻吧。修身的重要性不容小覷的,學習是漫長的是無盡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真理,在學習中修身何樂而不為,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這樣漠然的處世態度,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畢竟我們所

處的社會太過複雜,似乎已經很少有人會或者有機會去體會修身的意義所在,那麼我們就儘量做到修身吧。我們總是以仰望的姿態去面對人生,或許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卻未曾想過仰望的同時卻已經將自己貶了值,人確實該有理想,該有追求,但是這種追求這種理想應該如何去體現呢,我們總是在應對這社會所帶來的一切,卻有多少人能對所謂的社會現實泰然處之,以一個平和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呢。現在讓我們學會用平和的態度去做事,深入地思考。我仍記得高中的校訓“修己安人,鑄玉成器”,修己,成器,當我透過《大學》從不同的角度我發現修身的重要性,我可以不追名逐利,可以不隨波逐流,但是不可以不修身,不可以墮落,考了好多好多篇我的大學我不墮落,原來我們在大學防止的就是墮落,雖然此大學非彼大學,但大學亦彼大學。那麼就讓我在我的大學中通過這些領悟繼續不斷地探索吧。

讀《大學》後,我有所思??

重思後,我的大學正在路上??

孔子的《大學》讀書筆記3

“學而優則仕”,取得一定的成績就得給予相應的官職,否則便是重視不夠關懷不到。當然,沒有一官半職也無法説明你取得了成績。正是這一句辛辣的書評吸引了我,從頭至尾,一氣呵成!

書中對人物的刻畫可以説做到了極致,心理描寫更彰顯了人物百態,然而讀罷給我最深的感覺卻是:這裏不是校園。沒有莘莘學子的朗朗讀書聲;沒有青春校園的生機和活力;沒有學術論壇的筆劍爭鋒。

這裏是一個工廠,專門負責生產經營的地方;這裏是一個圍城,城裏城外的人們各顯神通;這裏更是一個集市,到處都是呼喊叫賣的聲音。

文章還在陸續的連載之中,我還沒有讀到故事的末尾,我不知道文章的作者會以什麼樣的結局來結束這所謂的大學。暫且不去談那些領導們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杜小春的見異思遷,高歌的形骸放蕩,馬長有的拾階而上,這哪裏是大學教師的模樣!

正如一位網友評論的那樣,到底是我上了大學,還是大學上了我?在這樣的校園裏,這樣的潛規則作用下,我不禁感到非常的悲哀。文章開頭的杜小春很像現實中的我,所以讀到她出現的地方,我是一路同情,直到我再也不能忍受——因為我知道,我是永遠不會成為杜小春那樣的人。我可以與名利無緣,我可以生活得辛苦貧寒,但我要永葆我心中的明燈不滅,走過悠長的黑暗,迎來的定會是燦爛的黎明。

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人生最好的境界莫過於此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