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2W

不同的人思考事情後的心得體會是不一樣的,心得體會是我們經常寫的一種經驗總結,為了讓寫作能力很快的提升,應該多寫寫心得體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8篇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篇1

“寫作是一種告別自我的方式,過去的感受與思考凝聚在文字裏,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風霜,帶着不變的理想,準備着迎接明天,於是又再一次出發,只有目標,沒有終點。”靜靜地讀完了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的最後一段詩一樣的語言,輕輕的將書合上,凝視着那淡雅素潔的封面,我仍然愛不釋手。

“與經典為友”、“教育的意藴”、“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完美的教學”、“教育的期待”、“有所執着”、“真誠的言説”,那一個個直抵內心的話題、論述,令我讀後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受,把我引入了作者那鮮活、靈動,洋溢着濃濃的人間情懷的教育學的世界,原來教育竟然可以這樣的富有詩意!

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話説:這本書是作者“基於個人經驗,用心血、用生命、用道義和良知寫成的,是十多年來集腋成裘的產物。”的確,透過那親切自然、熱情中肯且又散發理性和詩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對於教育、人生與社會獨到而細膩的洞察與體會。

首先,閲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使我對“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與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書中寫道:《學記》有云:‘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由於這種文化邏輯,教育只不過是師之恩惠、師之恩蔭,學生只有對教師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師為其服務。

今天,人們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費’的概念。顯然,消費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眾。“作者認為,教育成為第三產業的一員,並非教育尊嚴的失落,而不過是培養、造就能夠”建國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為”使每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認識到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應該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之態,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不同氣質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以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找到他們相應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其次,我體味到在教育上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書中説”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心如死灰,這都是教育的大敵。而情感充沛、精神飽滿,潛心投入、心無旁騖,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則是學生獲得更充分發展的心理基礎和人格品質。

因此我認識到培養學生敏感的心靈、豐富的體驗、細膩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更多的參與、更多的平等交往與對話,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與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温暖與幸福,這都是情感教育的現實途徑。

從《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中,我學會了許多許多,傾聽教育大師對教育的獨特理解和表述,使我的視界逐漸敞亮,內心走向澄明,我將懷着永恆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篇2

近來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被他的深刻的思想、細膩的筆觸和感性的鋪陳所深深吸引。該書猶如“理論的麪包上塗抹上詩性的奶酪”。此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對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理論上的解釋,併發掘出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底藴,從而得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效果,使讀者在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與文趣,既有助於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藴,又有助於教師們確立對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幫助教師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對生活的熱愛。

其中“教育就是服務”這是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短短六個字其實就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教育就應該為學生服務,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書中這樣寫到:“牢固確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就是要使我們的教育在制度、目標、措施與方法層面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真正做到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能夠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潛能,不同氣質、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以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找到他們應處的位置,最充分地實現他們作為“大寫的人”的價值。”

是的,我們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服務和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有着很多不同,從目標上看,教育服務追求學生成長與發展;從方法來看,教育服務是複雜和多元的;從成果看,教育服務是看學生髮展的滿意程度。我們要用教育就是服務的理念來指導我們的工作。

1、規範教育行為,使我們的師生共同進步和發展,教師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和科學得當的方法來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所從事的是一種直接能夠影響學生身心的活動,其方法的選擇首先符合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使學生在教師的教育過程中能夠做到學習進步和心理健康同步發展。並通過教師的職業行為影響學生,真正讓學生言傳身教。

2、尊重學生家長,使學校的服務成為一種滿意工程。檢驗學校工作的好壞是社會、家長。社會輿論是一把雙刃劍,新時代家長是有文化、有思考的家長,對教師的行為監督能力很強,鑑別能力也很強,家長不再屈服於學校的上級行政式的角色定位。所以我們要改變過去的教師觀,變被動接受家長的諮詢為主動與家長的聯繫,變高高在上的教師觀為全心全意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滿意的服務。

3、注重個性發展,讓每個孩子在不同的起點上都有不同的發展。齊步走是一貫的教育方法,以前我們都用同一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指導學生。我們要注重學習目標的個性化,學習內容的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個性化。只有教師有了願意改變單一模式的教學願望,問題學生的處理才會有科學的方法。

4、上下齊抓共管,注重學生每個階段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學生的習慣培養,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事。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篇3

通過參加廉政警示教育,心靈上接受了一次洗禮,思想上受到了很大震撼,工作中每個人要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漸,警鐘長鳴,牢牢樹立執政為民,做到常思貪慾之禍,常除非分之想,常修為官為德,常記公僕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負黨,下不負民。

警示一:黨員領導幹部背離黨的宗旨必將導致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放鬆黨性修養和鍛鍊,面對市場經濟大潮不能保持警惕、保持冷靜、保持操守,更沒有慎獨慎微,忽視從根本上考慮人民的利益,不甘清貧,崇尚拜金,最終導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警示二:黨員領導幹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黨的事業的同時,自己也必將遭到“身囚”之苦。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正確的行使就能為人民辦實事、謀利益,反之就會成為以權謀私的魔杖。從領導到囚犯往往是一步之差、一步之遙,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華、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試法換取身外之物。

警示三:法制觀念淡薄,待人處事沒有保持應有的警惕性和純潔性,必然導致行政行為的畸形。通過警示教育宣傳片上幾位現身説法的罪犯,他們聲俱淚下的懺悔,他們痛悔莫及的警醒,他們對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給我們實實在在地敲響了警鐘。這些典型案件告誡我們,領導幹部一旦貪慾膨脹、利慾薰心,就會喪失理想信念,在金錢面前打敗仗;一旦追逐名利、撈取功名,就會導致急功近利,貽誤事業的發展;一旦恃權輕法、心存僥倖,就會觸犯法律受到制裁,變成人民的罪人。

通過警示教育,結合崗位實際,主要有三點體會:

體會一:牢記宗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

黨員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為人民排憂解難的需要。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自覺擺正自己同人民羣眾的關係,把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滿腔熱情和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羣眾,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羣眾謀利益。黨員幹部,應該時刻牢記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勤政意識,忠實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和體制大轉軌時期,人們的經濟意識、自主意識、競爭意識都大大增強,但由於各種文化和思潮的磨擦、碰撞,價值觀趨向多元化。黨員幹部一定要在思想上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在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務必經受住權力、金錢、美色的種.種誘惑,不斷增強監督意識,始終做到防微杜漸,“警鐘長鳴”,更好地為黨和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體會二:勤政為民,在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

世界觀的改造是一個需要不斷磨練的過程,個人思想境界的提高,也要不斷地學習與自省。黨紀國法,是對每個國家工作人員的要求,執行得如何,體現我們對黨和國家的態度與行動。幹實事,就要在行動上有所體現。對於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活動,不但個人要積極參加和踐行,還要影響和帶動周圍的同事,知榮恥、樹新風、促和諧,為民、務實、清廉,力求在思想認識上達到新的高度,在加強紀律、改進作風、推動工作上取得新的進展。

體會三:廉潔自律,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如何對待權力、地位、利益,決定着一個人的命運和前途。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要時刻銘記自己是人民羣眾的公僕,而決不能是特權利益的擁有者;不僅要從思想上、更要從行動上做勤政為民、廉潔自律的模範。要始終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時刻牢記:修身立德,廉潔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持不懈地進行思想改造和道德修煉,淡泊明志,固守節操,潔身自好,經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警鐘長鳴,永葆黨員幹部清正廉潔的本色。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篇4

去年,有幸參加了長寧區第三屆骨幹班主任培訓班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我們聆聽了不少專家的報告,同時班主任張邦浩老師也為我們推薦了不少教育教學類的好書。

通過這些學習和閲讀,開拓我們的眼界,使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理論引領。其中有一本書,封面上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我力圖創造出一種融哲學的理趣、散文的韻致和宗教的情懷於一體的表述風格。

因此,我更願意用‘心’來寫一點文字,讓讀者讀出啟迪之外的一點激動,一點推動,一點感動;讀出一種情懷,一種心境,一種胸襟,一種器局,讀出一個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來。”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我被這一段話所感動,讓我的內心有一種讀一讀的渴望。《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是肖川歷時10年寫就的譯本教育隨筆。書中收錄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領域和主題,書中肖博士從與經典為友、教育的意藴、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完美的教學、教育的期待、有所執着和真誠的言説等幾個方面對教育世界中那些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了學理上的闡釋,它力圖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摯的情感謳歌人類之愛,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我雖然沒有每一篇都細細讀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後,使我感到這本教育隨筆對於我們來説,很多事情就像發生在自己的周圍,為我們教育學生提供了一些準則和經驗。其中“教育就是服務”這是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短短六個字其實就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教育就應該為學生服務,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當我們站在三尺講台上,傳業授道解惑之時,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學生的需要。教育並不單單只是知識的傳遞,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教師要將自身的真實展現來感染身邊的學生。簡單地説,你要學生有愛,教師先得愛學生;你要學生有容人之量,教師先得對學生寬容;你讓學生懂得幫助他人,教師就得給予學生更多的温暖。當孩子從身邊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誠、仁慈、寬容的時候,他的心中也開始對人性的光明有所瞭解和感悟,俗話説:“近朱者赤”應該也適用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吧。從字裏行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對教育思考的深刻性,從他的言論中透露着對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們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但我們又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這一點。知識的灌輸往往過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對孩子個性的培養。正如書中序中寫到的“教育的任務首先不在於教會受教育者多少知識和本領,它最基本的任務是教他們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

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盡力去挖掘學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質。當然,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是不可缺少的引導者。遇到一位好的教師往往會使這位學生終身受益。可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何其重要,這就對我們廣大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書中提到了教師需要做到的“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只有當我們的教師具備了這些素質,人類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六個學會”雖只有少少的二十四個字作為概括,但卻包含了對教師耐心、寬容、責任、為人、處事等素質的眾多要求,這也成為了我們衡量自己的專業成長是否成熟的標尺。教育是一個人文的世界,書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範與責罰。”我認為兩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前者的教育目標更長遠,看重的是學生今後的成長的道路;後者也許只看到眼前利益,只為了學生的成績好一點。這樣只求眼前分數的教學是永遠也不會是最有效的教學。

許多的教育學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諦在於愛,教育的目標是在於人的發展。我想,在這本書中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讓我們在工作之餘對自己的實踐作一點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會有進步,才會有收穫!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篇5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收錄的是作家肖川博士近年來創作的教育隨筆。讀這本書很輕鬆,因為每篇隨筆篇幅都不長;讀這本書也很享受,因為篇篇隨筆都是美文,思想深刻,文字優美,寫出了作者對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對完美教育的無比堅定的信念。正如勞凱聲在序裏給出的評價,肖川的文章“或似淡雅的香茗,或勝陳年的烈酒”。

“與經典為友”、“教育的意藴”、“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完美的教學”、“教育的期待”、“有所執著”……那一個個直抵人心的話題,讓我感到思想力量的強大。

在《什麼是良好的教育》中,作者寫道“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們秉有淵深的學識、清明的才智、通達的情性、寬廣的胸懷和高貴的教養。”這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的使命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才智、情性、胸懷、教養等其他方面的素質。教師只有真正理解了什麼是良好的教育,才能將教育的理念貫穿於日常的教學中,才能帶給學生良好的教育。

在《教育給了我們什麼》中,作者寫道“把所學的東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麼呢?我想不外是積澱於我們的氣質、性格、處事方式與行為習慣中的那些東西。當我隨着作者一起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所得時,也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中應該給予學生什麼。這種給予可能需要經年累月的時間,但我們要堅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相信潛移默化中教育在發揮着它的作用。

在《審視教育目標》中,作者指出現代人最重要的素質是“批判性的思考力、創新的能力、開拓新生活的能力、選擇與合作的能力”。這些理念和新課程、素質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教師只有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在課堂中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情感,使學生主動、積極、創新地去接受知識。

在《負擔過重會導致膚淺》中,作者寫道“負擔過重會使一個人忙忙碌碌、疲於應付,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深化、細化所獲得的知識,去發現知識的個人意義,去建構屬於自己心靈財富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變得內心麻木、機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氣沉沉。”在教師的教育教學中,應避免教學方式的陳舊與單調——機械訓練、簡單重複、題海戰術,這樣的負擔過重,使教師喪失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能使學生獲得深層次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成長的渴望,形成學生髮展的內在動力。

在《教師的專業成熟及其途徑》中,作者寫道“教師的專業成熟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專業的眼光、專業品質、專業技能。”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學生和用整體的、和諧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動;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來踐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用課堂監控、演示講解、練習指導等方面的專業技能來更好的實施教學。

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使我收穫很多。通過聆聽大師對教育的獨特理解和表述,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教育的理想有了一份更執着地追求。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篇6

看了這本書,我對“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學生對教師只有膜拜景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其為自己服務。現在,人們提出了‘教育消費’的概念。教育成為第三產業的一員,並非教育尊嚴的失落,而是使教育真正成為“使每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絕不應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氣質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這本書也講到我們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用它那一如既往的平易自然的語言,沒有絲毫的説教,讓我在世俗的喧囂與嘈雜中,用多年來久違的,古典的心情,來反思自己的學習,明白了學習的真諦:學習不是立竿見影式的投機取巧,在大多時候,它的價值是十分間接的。它內化為人的一種素養,外化為人的一種氣質。真正的學習是人深層次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漫遊。我發覺自己這幾年來的學習是多麼的膚淺,多麼的急功近利啊!要考試了,才捧起書,要寫東西了,才開始學習,“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多久沒有品嚐看書的樂趣了?多久沒有在書的海洋裏歡快遨遊了?

誠如狄金森所説:沒有一艘船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把人帶向遠方。這本書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它讓我在學習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了文章的理趣、情趣與文趣,既培養和激發了我們一線教師的理論興趣,又能提升我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以隨筆的形式,對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學理上的闡釋,併發掘其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底藴,從而收到以小見大、以孔窺豹、洞幽察微的效果。它第一次讓我領略到教育隨筆這種表達方式的魅力:它隨和、隨緣、隨意,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只是有感而發,像朋友間的抵膝而談,不求全面,不求嚴謹,甚至不求客觀公允,只求譴一己之意趣,痛快淋漓,嬉笑怒罵。這種邏輯實證之外的表達的美。這種旁徵博引,引經據典,行雲流水一般隨意而不隨便的文風,喜也,怒也,哀也,樂也,似淡雅的香茗,勝陳年的烈酒,時時處處,字裏行間,無不顯示着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藴和超強的文字駕馭能力,體現着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對美的追求。它不僅是一種寫作的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自然流露,正如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説,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篇7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文公之言出至今,師道之光傳也長盛不衰,即使在反文化悖常理的年代,興風作浪者也清楚自己是在昧着良心玷污師德是光輝。然而金子之光不掩,師德之耀不滅,這是為何呢?這是為師者堅定師道的理想信念,堅守師德的雨化之功使然。孔老夫子如此,其弟子之弟子弟子也是如此。

常言道:“見死不救”是醫德之失,“以權謀私”是政德之缺,“貪污公款”是財德之乏,而“誤人子弟”則是師德之敗了。師德,是教師的立師之本,是教師事業成功的保障, 教師是教育之魂,關乎教育的成敗。可見師德的重要性了。

堅守師道的理想信念,就是一培養師德為基礎,增強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學、慣例、服務等方面做出儘可能好的成績。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裏,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侮辱學生、體罰學生的教師,自己為師不尊,何來談為世典範做人表率呢?

堅守師道的理想信念,就是以愛心去對待自己的職業和教化的對象——學生。愛崗敬業是各行各業工作職責之本,教師職業也不例外,甚至更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心血。只有對自己職業的熱愛,才會付出精力和時間去鑽研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只有對自己職業的熱愛,才會認真的準備每一節課,批改每一本作業,輔導每一個學生;只有對自己職業的熱愛,才會才會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呵護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

同時,愛崗敬業更體現在對學生的關愛上。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這句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一時體現愛心容易,長期永葆愛心很難;愛優秀學生容易,愛差生很難。師愛的表達,不是寫在紙上,説在嘴上,而應根植於良心之上,灌注於靈魂之中。一個教師在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完善自我、堅定信念、堅守師德的過程中,思想達到一定的境界時,一切就變成自然的行為,內化為高尚的師德,此時,無需造作,學生也會感受到教師的愛。

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今天,教師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面對新標準、新要求,應該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自覺創造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幸福。讓自己有價值地生活、有尊嚴地工作,讓師道繼續發揚,讓師道永遠閃光!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體會篇8

近日,認真閲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説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因為現在的孩子讀得書甚至比我們有些老師都多。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日三問,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向"理想的教師"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認真負責任的教師。學生、家長、老師眼裏的好教師的標準是什麼?第一條:首先他要對學生負責任。是的,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鼓勵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學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總是警告自己: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帶着高興和愉悦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儘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極力的渲染一種教學氛圍,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內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師既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課堂,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課堂。在課堂上,真正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教學程序的落實性,老師的評價語對於學生的啟發等等。

我感覺自己離理想的教師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藴,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並要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什麼是理想的教師?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理想的教師是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教師,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學,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摘要式筆記是一種在閲讀中把同自己的學習、工作或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準確無誤地抄錄下來的筆記形式。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時間、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

摘要式筆記又可分為:

(1)索引索引筆記是隻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

(2)抄錄原文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按照原文的順序,扼要的地把書中的觀點、結論摘抄下來。

2.評註式筆記這是一種在閲讀中寫出自己對讀物內容的看法的筆記形式。

評註式筆記又可分為

(1)書頭批註這是一種最簡易的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和加批註,或者是摺頁、夾紙條作記號等。

(2)提綱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挈領地敍述出來。

(3)提要提綱和提要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

(4)評註就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註解。

(5)補充原文就是在讀完原文或文章之後,對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

3.心得式筆記心得式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穫的一種筆記。

心得式筆記可以分為:

(1)札記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稱札記。

(2)心得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穫寫出來。

(3)綜合綜合筆記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它們的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筆記。

怎樣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閲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綱式。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

(二)摘錄式。主要是為了積累詞彙、句子。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運用。

(三)仿寫式。為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

(四)評論式。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五)心得式。為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聯繫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即隨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邊讀邊記,以後再分別進行詢問請教,達到弄懂的目的。

(七)簡縮式。為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可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