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月色讀後感推薦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97K

寫讀後感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就必須認真推敲作者想表達的深刻含義,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相信你一定也從書籍裏汲取了很多的知識,趕緊寫篇讀後感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塘月色讀後感推薦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塘月色讀後感推薦7篇

塘月色讀後感篇1

我讀完《荷塘月色》,我很喜歡朱自清的作品,令我陶醉。我打開書一看,我一看“荷塘”這個地名,我便想起去年的暑假前,我一個人到奶奶家旁邊的花園觀賞荷花的情景。那寧靜的畫面讓我至今想起來還恍如昨日。記得那天晚上我在家裏一個人,感到寂寞,也像朱自清先生一樣尋排遣,我揹着手踱着出了家門,我想起那個美觀的小花園。我獨自走在曲曲折折地小石頭路上,抬頭一看,看見有滿月的光很完美的。

我緩緩地走在路上,彌望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的都是樹,有的明亮可辨,有的陰陰暗暗,而最多的是鬱鬱葱葱的松樹。令人看起來多可怕!但我有點勇氣走下去,走着走着,豁然開朗!啊!原先在荷塘的周圍都是銅枝鐵幹一樣的樹,中間的荷塘裏有不少荷花的花蕾,像安睡的樣貌。我只好輕輕地走步。走到荷塘的旁邊,坐下一看,荷塘有田田的葉子,層層的葉子中間,朵朵粉紅色的花,中間露出幾絲淡黃色的花蕊,還有的荷花白如玉石。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使我心曠神怡!

突然,一朵荷花裏有燈光閃爍,變成粉白的荷花燈,彷彿寶蓮燈似的,真漂亮!我十分不可思議!我想明白裏面是什麼東西打開一看,哇!是一個螢光閃閃的小螢火蟲,我好奇地看着它,螢火蟲慢慢地飛落在我的胳膊上。螢火蟲悄悄地跟我説:“你不要寂寞,多來看荷塘一下。”螢火蟲又飛來舞去地回去了。我有點心灰意冷,我站立轉身沿着荷塘走回去。我觀賞完荷塘,大飽眼福,戀戀不捨地離開荷塘。

塘月色讀後感篇2

第一次接觸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我的高中時代。

記得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津津有味地領誦着散文中的句子,同學們嘴裏卻沒有味道、機械式地跟讀着,而我的思緒早已飛到九霄雲外,一會兒顧盼着操場上舞動的人影、一會兒似乎嗅到了學校外面巷子裏的美食,真是哪裏熱鬧想往哪裏竄,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年紀啊!

許多年後,再次拜讀先生的這篇美妙散文,又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荷塘月色》開頭這一句話瞬間拉緊了我和文章之間的距離,因為我的內心也是很久都沒有尋到一片應有的寧靜。在這個高速發展的年代,大多數人應該和我一樣感同身受吧!

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跟隨先生的腳步尋找這一片寧靜,盼望着走進這夜下的荷塘月色。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先生專門避開吵鬧的人羣、趁着妻兒漸入夢鄉,“悄悄地”去邂逅美妙的月色。對比自己對的生活感受,“悄悄地”一詞略顯無奈與珍惜——悄悄地避開熙熙攘攘的世俗、悄悄地走進真實的自己。

從出門到荷塘的路上,先生一個人邊走邊想,漸漸地忘卻了白天的煩心事,和美妙的月色融為一體,於是感慨道“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是啊,一個人、一條曲折的幽僻的小煤屑路、一輪淡淡的蒼茫的月、一路上蓊蓊鬱鬱的不知道名字的樹,怎能不讓人忘卻社會的紛擾、工作的壓力、妻兒的呢喃、內心的掙扎?

接下來,我全身心地沉迷到先生筆下的荷塘月景:荷葉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葉子中間的白花,像裊娜起舞的少女;未開的花骨朵兒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多麼美妙的荷花,多麼美妙的月色!

不僅如此,先生緊接着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勾勒出一幅有樹、有山、有月、有荷塘、有蟬聲與蛙叫的美妙畫面。

先生不愧為貫通古今的文豪,從眼前的美景穿越時空,彷彿看到了古代採蓮的少年女子們蕩着小船、唱着豔歌、相互嘻嘻的光景。同時也想起了《西洲曲》裏的句子“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古代的兩幅畫面,一動一靜,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想先生會更喜歡後者——把採蓮的小船划進高密的蓮葉叢中,形成自己的一片天地;更甚者,酌一壺清酒,追尋古人的放浪不羈、豪情壯志。

......

不知不覺之中,先生已經回到自己門前,又回到了現實世界。夜遊結束!我也走出了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內心尋得了一片寧靜:往事不堪回首,昔情莫再流連;生活本不易,且行且珍惜!

塘月色讀後感篇3

似曾在夢中見過那在荷葉上滾動的露珠,那在皎潔月光下凌波搖曳的芙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現了我的夢境,令人心醉。

聽着那歌聲,我好像已經進入那片“荷塘”了:皎潔的月光發出朦朧的光芒,透過樹葉在地上鋪了一層碎銀。一切景物彷彿都沉浸在乳白色之中。荷塘裏,有一隻青蛙在呱呱的唱着歌兒,給靜謐的夜晚帶來了一份生機。一朵朵荷花像陶醉了似的,隨着風兒輕輕的舞動着,搖曳着,在給青蛙伴舞呢!一隻只螢火蟲發着亮光給這朦朦朧朧的大地添了幾分神祕。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遊着,像在比賽似的,在荷花叢裏你追我趕,好不快樂!

在這瀰漫着竟爭硝煙的時代裏,如荷月般寧靜的人已經日漸珍稀了。在學校裏,一切從考試出發,學子們明爭暗鬥和對手竟爭時,難免不“遍體鱗傷”。在社會上人們往往為金錢而鬥得“血肉模糊”,為名利而拼得“你死我亡”,還有為私仇而打得“體無完膚”。這些傷口就是用“黑玉斷續膏”、“九花玉露丸”、“天山雪蓮”也治癒不好。現實生活是如此的渾濁不堪,就如荷塘中的淤泥一般,又有幾個能出淤泥而不染,如山泉般清澈呢?雖然競爭是時代的特徵,但保持一份坦然的心境與竟爭沒有必然的矛盾關係,人的精神境界的清和濁關鍵還在於人的情操和修為,人們可以在世俗生活的滾滾紅塵中苟延殘喘,也可以撥開濃霧,擁抱藍天。

願我們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純,藴蓄淡淡的幽香,像月光一樣清澈,皎潔如霜,始終保持着一份清雅情愫,縱然在渾濁的淤泥中永遠清新曠達!

塘月色讀後感篇4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為光輝絢麗的文章,應屬於他的抒情小品。而這之中,我偏愛於荷塘月色。沒有皇家園林之富麗堂皇,沒有江蘇園林之人間天堂,亦沒有杭州西湖之鬼斧天工,有的只是寧靜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它之所以那樣使人百讀不厭,就在於作者以飽蘸着感情漿液的彩筆,情景交融地抒寫了他特定時期的心緒。優秀畫家善於運用不同的色彩,表現不同的情緒。隨着表現喜怒哀樂心曲的需要,朱自清巧妙地給自己的作品塗上或濃或淡或暖或冷的色調。因此,此文設色淡冷、籠罩着感傷,寂寞的氣氛。

此文作於1927年7月。這年春天,國民政府反動派繼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又在廣州反動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使中國天空佈滿了烏雲。對此,朱自清曾評論説:“近來廣州的事變,殺了那麼些人,燒了那麼些家屋,也許是大恐怖的開始吧!”他不滿黑暗現實,但對革命力量還缺乏認識,看不清前進的方向。“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罷了。”“那裏走”這個問題,“只要有些餘暇,它就來盤踞心頭,揮也揮不去。”在這種心境下寫的《荷塘月色》,就抒發了作者彷徨、煩悶的情緒。

作品以“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開頭,既揭全文之旨,又設計了整篇的感情色調。作者先描寫荷塘小路的幽靜自己月下獨行僻徑,“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裏”。這種“獨處的妙處”,反映了朱自清企圖超脱現實的心情。風致的荷葉,潔白的荷花,飄香的荷塘,寄寓着作者潔身自好、不與反動勢力同流合污的志向。荷葉下面脈脈的流水,何嘗不是朱自清的脈脈情思?不能朗照的月光,與作者內心的愁緒相交織,組成一曲和諧的旋律。

作者還由眼前的荷花,聯想到古詩中描繪的江南採蓮的熱鬧場面。思古是為了當今,他真正惦記的還是自己生活過、戰鬥過的南方,那個有着他的回憶的地方。朱自清為什麼“惦着江南”?他在寫過《荷塘月色》後,曾説過一段話:“在北京住了兩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過去。要説福氣,這也是福氣了。因為平平常常,正像‘糊塗’一樣‘難得’,特別在這年頭。但不知怎的,總不時想着在那兒過了五六年轉徙的生活的南方。轉徙無常,誠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説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時候容易深切的感着。”在白色的恐怖的年頭,作者深感事態炎涼,因而特別嚮往過去在南方生活的人生味。“惦着南方”同樣反映了朱自清不滿現實而又找不出路的苦悶情緒。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如此美麗的荷塘月色,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朱自清的筆下永生。

塘月色讀後感篇5

我最近又讀了一遍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一次感受到了這篇散文的精妙,同時也注意到了他的美的地方。

當看到荷塘月色的開頭,我就已經被此文深深吸引,朱自清先生先交代了事情的背景,之後寫從他家通向荷塘的小路,在這一段,他表面在寫小路,但他在段末引出了月光,又將月光下的小路,與沒有月光的小路形成鮮明對比,明確的告訴讀者,淡淡的月光,在路上的妙處。

寫完故事的背景,作者就開始將自己的心理透露給讀者了:“像今晚一個人在這茫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字裏行間都讓人看見一個好有閒情雅緻,並且多麼自由的人呀!

寫完這些,作者便用濃墨寫荷塘與月色之美,他時而寫荷塘,時而寫月色,完美的在讀者眼中呈現了一幅月下荷塘圖。而朱自清過人之處,便是每每在其將要描寫另一個物體時,總是巧妙的過度了!既沒有耽誤寫荷塘,也沒有耽誤寫月色,最後聯想到採蓮,簡略但精細的用了幾句詩,交代了結尾,就使文章戛然而止,使人意猶未盡。

呵,好一個朱自清,好一片《荷塘月色》哇!

塘月色讀後感篇6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四·一二”事件之時,是作者朱自清著名的一篇借景抒懷的散文。

開篇一句“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含蓄委婉地表達出作者的憤恨不滿,更對當時所處的背景和形勢有了交代和鋪墊,使得當時的讀者獨到此文時立刻就能引起與作者的共鳴。這一筆真的是起到了全文導向的重要作用。隨後,也引出下文“今晚在院子裏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夜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這一段文字,對自己的所思、嚮往以及場景、動作等一些列的簡要敍述,特別是自己對荷塘月色的交代,真的是轉承自然確實是娓娓道來,給人一種畫面感,不愧為大師的手筆。

在此文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不齊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縷輕風使這樣一幅《荷花圖》動了起來,但這還不夠,“月光輕輕柔柔地如流水一般地瀉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上。”這個“瀉”字用的妙極了,少一分太微弱,多一分又太猛;青霧使荷花綠葉充滿夢一般的感覺……古人有“推敲”的典故,《荷塘月色》讓我更加深信文字是靈動的,如何巧妙的運用它們,除了寫作的技巧之外,對自然和事務的仔細觀察和深入思考才是重中之重,而飽含熱愛深情的那顆心,更是寫作者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荷塘月色》所描寫的那個年代,雖然政治黑暗、前途暗淡,但文學大師朱自清卻能在這樣的環境裏寫出這樣的美文,真的是懂得欣賞美的人,這樣的堅強和樂觀給人以力量和希望。

今天的中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我們要用我們的五彩神筆來描繪新的時代、新的發展、新的美好,為今天的中國書寫新的風采。

塘月色讀後感篇7

在清閒的午後,在落日的黃昏,一杯清茶,翻開手中書卷——《朱自清散文精選》。我十分喜愛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清新而且淡雅,讀起來很美,帶着一絲清秀之氣,讓人就像沐浴着柔和的春風。

欣賞《荷糖月色》彷彿在欣賞一幅月夜荷糖長卷,淡淡的月光,如流水般傾瀉在寬大的荷葉上。我似乎輕輕一捧,那快溢滿的月光都能在我的指間悄悄流走。亭亭玉立的`白荷,在輕風中盪漾,彷彿降臨人間的仙子,裊娜地跳起了舞,在黑夜中彼風低吟。

那生動形象的比喻,雋永的文字,為我展示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一種雅緻的美,這種美可以盪滌心頭的塵埃,讓我常懷一種感動,欣賞每一個平淡又真實的日子,讓我在喧囂的生活中安定下來,我的心也便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平靜之感。

?背影》總讓我感動得潸然淚下。文章委婉含蓄,選材獨特,作者反反寫了義父為兒子買橘子這一件小事,處處都寫父愛,但文中卻沒有出現一個“愛”字,而足將濃濃的父愛巧妙自然地融入字裏行間,娓娓而談,引領着讀者去感悟。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父愛真得很偉大!直到風燭殘年,他也會傾其所有,盡其所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耗盡在子女身上,父親的一生,究意為了我們做了多少事,流了多少淚和汗!

這就是父愛,需要我們敞開心扉感悟,他們的愛,愛得渘沉,愛得浮厚。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還透着哲理的氣息。記得他説過:“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因此,我學會了珍惜時間。

我不願過上“頭涔涔而淚潸潸”的日子,面對時間,我更加珍惜。有一段歌詞:“昨天的太陽,照不到今天的樹葉。”昨天不管是好是壞都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寶貴的時間在於今天,青春逝去再歎年華如煙,這樣的人生太過可悲了。

一陣淡淡的墨香迎面襲來,捧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好像喝一杯清茶,每呷一口都是那麼清幽,又彷彿是與一位智者談話,讓人受益匪淺。

讓我們盡情地享受書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