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詩集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2W

在讀後感中,讀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展示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和解讀,讀後感有助於讀者深入思考文學作品中情感的複雜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徐志摩詩集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徐志摩詩集讀後感5篇

徐志摩詩集讀後感篇1

手捧着《徐志摩詩集》,我心潮澎湃。讀者自己仰慕已久的詩人用心血寫就的詩歌,我沉醉其中,如飢似渴。隨着他的腳步,我參觀了歐洲各國的風景名勝;順着他的目光,我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走進他的思想,我也對黑暗的舊社會有了更多的瞭解。

想必多數仰慕徐志摩的讀者,是因為看過了《再別康橋》,我也不例外。本是普通的小橋流水,經他描寫,竟成了世外桃源,宛如仙境一般。“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詩人眼中的景物,經過想象的雕琢,都被賦予了生命輕的超凡脱俗。康橋上肯定留下了徐志摩許多美好的回憶,康河中也溶着他水晶般的夢幻,這是他戀戀不捨的佳境啊!我跟隨他漫步在康橋上,聽流水潺潺,看柳絮輕舞,讓心重歸於靜謐。忽然,身邊景物瞬息萬變,我已站在泰山腳下。“你闊大的巉巖,像是絕海的驚濤……承受日月與雲霞的光豪……”在這裏徐志摩完全沒有了剛才的柔情,而變得豪情萬丈,詩人的感情真得太豐富了。

我不知疲倦的讀着,馬不停蹄的遊走,愉悦地欣賞各地的壯麗景。可是,我的心情突然變得十分沉重,只為眼前悲慘的景象。“‘行善的太姑修好的爺,賞給我一點吃剩的油水吧!’,大門內有歡笑,有紅爐,有玉杯;但這沉沉的緊閉的大門,誰來理睬……”我的眼淚簌簌落下,不由得想到杜甫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詩在這裏得到印證。悲痛之時,耳邊又傳來一個淒涼的聲音:“‘先生,可憐我一大元吧,先生!’飛奔,急轉的車輪,緊追,小孩的呼聲。”在這陰沉黑暗的時期內,有多少苦難的百姓受盡苦難的折磨!他們是不幸的,相比之下,我們生長在陽光下的新時代青少年又是何等的幸運!如果在這樣優越的環境裏還渾渾噩噩,不思進取,我們又怎能心安理得的生活呢?

追隨徐志摩的腳步,看到的景物包羅萬象,卻受到了心靈深處的啟迪。為了祖國江山遠壯美,為了和平盛世永遠延續,我們青少年必須發憤圖強,有所作為—“青年!你幸而為今世的青年,你的心是自由夢魂心,為這大自在的無始終,問誰能挽精神之狂瀾?

徐志摩詩集讀後感篇2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徐志摩以其獨抒性靈的詩風靡一時。他的詩,輕靈飄逸,幽婉灑脱,集意境美、建築美、音節美和繪畫美於一身,同時對中外詩藝進行融合,追求一種“純真的詩感”。這些在《再別康橋》可見一斑。

這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緻。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對象,採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於景,人景互化。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着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詩的第一節:“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行文看似灑脱,實則是無奈與惆悵:詩人明白,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無法帶走的,改變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以往的夢想,而帶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實濁的眷戀與憂愁。往下,詩人運用比喻,將金柳看成是盪漾自我心頭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裏的一條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冶。第四節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還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種“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開闊而悠遠,正如詩人那淡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愁情。那絢爛如虹的夢早已揉碎、沉澱在其間詩人輕輕地吟哦也許正是對往日康橋夢想的一種悼念?情感在每一個意境中不斷昇華至高—潮。

如果説詩的前四節描述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節則回憶人的活動。詩人彷彿看到往日的自我長蒿漫溯,在康橋尋夢的情景,那時的自我是怎樣的意氣風發啊,現實中的詩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為要離別,因為離別時是滿心的不捨與惆悵。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心境,如一張拉滿弦的弓,箭未離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搶了去,那淡淡的思緒曾有瞬間的高漲,但這高漲又在瞬間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來,呼應了開頭。詩作的情緒線索是:淡淡的哀傷——逐漸升華——高漲瞬間——回覆淡淡的.哀傷,在這樣的線索中,整首詩情與景渾然一體。而詩人構思之精妙體現於取裁的巧妙。詩的開頭:“輕輕地,我走了”詩的結尾:“悄悄地,我走了”兩個一前一後的“我走了”,説明詩人截取的是“走”這一瞬間,而並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瞬間便是永恆。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脱潁而出,為世人所喜愛,經久不衰的原因。

徐志摩詩集讀後感篇3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志。熟悉的筆調還是難以讓人忘懷。

?徐志全集》收錄了徐志生前發表的《志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雲遊》四部詩集,並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併為《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於讀者心中。

徐志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儘管他自己説: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與我是完全沒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筆來,佳作便猶如山洪爆發一般湧現出來。作為新月派詩人的代表,徐志的詩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同時具有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他的詩就是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駁雜的思想也在這個世界中一一體現。他的詩歌寫愛情、寫生活、寫景色、寫人間疾苦。

這裏引用徐志的詩: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豔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有着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維不見得完美,有時只是一種多餘。看似華麗,卻經不起推敲,看似深,卻不能傳給後世,也是一種無奈吧!對自己的無奈!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製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脱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詩的偉大,哲學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筆驚醒人們,別總關注物質,心靈的美也很重要。詩歌,它可以給你帶來心靈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現在,詩歌已經越來越少,看詩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確,詩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也許你認為它只是在浪費時間。但你,沒有明白詩的意義。那種對心靈,對靈魂正真的描寫,在詩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聲,也許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發現的你的那份情懷。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你也不用管,遲早有那一天;你願意記着我,就記着我,要不然趁早忘了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時空着惱,只當是一個夢,一個幻想;

也許你沒有志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着你的感受。被讓世俗矇蔽你的眼睛,睜開眼,看看詩的世界。詩歌不是一種任務,詩人不是一種職業,它是一種對自身的覺醒,一中參透。詩歌沒有什麼,只要有那顆嚮往的心,讓我們細細品讀《徐志詩歌全集》,發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懷。

徐志摩詩集讀後感篇4

徐志摩的詩既沒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沒有聞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飄逸、空靈,如潺潺溪水,如清風明月。他的大部分詩作沒有憤怒,沒有吶喊,沒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

他追求的就是一種寧靜、和諧、無衝突的美的境界,表達的就是經過理性篩選、過濾了的情感。他總是將那種濃得化不開的情感給以稀釋,以防其“殺”了詩的美感。如《再別康橋》,詩人將那種濃郁的離愁點化得淡雅、縹緲,將離別時那種沉重的.心緒藏於心底,使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

“再別”本包容着十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但這種複雜的情感化為詩時,則從頭至尾表現出對自我的壓抑,對情感的剋制。如“輕輕的”一連用了三個,含蓄委婉地將詩人心頭的沉重、依戀曲折地表達出來。在整個詩中,沒有因難以割捨的別情而潸然淚下,更沒因理想的破滅而號啕痛哭,瀰漫全詩的只是淡淡的憂傷,悠悠的惜別,內含不盡之意。這正是情感經過理性的洗禮後所能達到的一種詩歌境界,所以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詩歌比較含蓄,但不流於晦澀。從總體上看,儘管徐志摩在詩歌中反覆吟唱其單純的信仰:愛、自由與美,但他並非對此進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吶喊,而是將之寄託於對雪花、康河、嬰兒等美好形象的禮讚中。

?黃鸝》中第二節:“等候它唱,我們靜着望,/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衝破濃密,化一朵彩雲;/它飛了,不見了,沒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實寫黃鸝,虛寫詩人的感覺:感歎春光、火焰,熱情,一閃即逝。

把展翅飛走的黃鸝與春光、火焰、熱情聯繫起來,顯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寫“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戀人,但詩人卻不直接去抒寫對戀人的思念,而從對山中光景的關心寫起;不直寫“我”想去見戀人,而是化一陣清風,將針葉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輕輕地不擾亂她的睡眠。

這種構思含蓄地將對戀人無微不至的體貼、甜蜜的思戀全都表現出來了。《再別康橋》中,詩人不直言自己對康橋的無限深情和依戀,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説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水草。”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徐志摩詩集讀後感篇5

很久以前,就喜歡上了志摩的詩。

記得那是一個青春萌動的季節,一個人坐在家裏的樓頂上看書,看到了這樣的一段:

最是那一低頭的温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裏有甜蜜的憂愁

--紗揚娜拉。

就是在那個瞬間我愛上了這首小詩,也是在那時開始,知道了志摩,知道了他的詩集。

讀者眼中,志摩只是執着於愛情。我不否認,志摩的詩有太多的愛情,就如前面的《紗揚娜拉>>.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打開《徐志摩詩集>>,你會發現,一樣有許多的詩不是愛情的。《破廟>>中"千年萬年應該過了,只記得那兇惡的神道,忘了,我現在的破廟"傳出了志摩對祖國的憂對當權者的恨。而《望月》卻表達出了他對生活的思考。

品讀志摩的愛情詩,能夠一起品味志摩那豐富而細膩的感情。在他的愛情詩中,我們的感情隨着他時而的激情澎湃,時而的婉轉流長。也是在讀了他的愛情詩後,我的感情觀脱離了高中的幼稚,才能更好的理解愛情的意義。

讀志摩的憂國詩,我能明白那時的中國,明白那時的世界的情形。他沒有直接把祖國寫出了,但他用暗喻的方法,寫出了當權者的黑暗,寫出了百姓的流離心酸。對祖國的愛,對家鄉的戀,志摩沒有用最通俗的文字表達,而在那些看似沒有關聯的詞語中,卻有着他濃烈的情節。

而讀志摩的生活哲思詩,我們又能看出一個對生活觀察細膩,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矛盾的`詩人。從他的詩中,我們能看到一棵小草的悲喜,能看到一條小河的清純。是他的詩,讓我更加註意生活中的細節,讓我用一顆更成熟的心去生活。

詩,許多的人不喜歡,更有許多的人不理解。我不敢説我很懂詩,但我很喜歡詩。無論古詩還是現代詩,我喜歡詩中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喜歡他處出透出的哲理。詩,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如果可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樣,看詩,品詩,從詩中學會生活,從詩中學會為人,甚至,從詩中學會愛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