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多情的人--《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7W
  風箏,是一個象徵。對於阿米爾而言,兒時的那次追風箏,他的懦弱、自私害了哈桑,他在對友情的背叛中也喪失了自己美好的心;而他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也只是獲得救贖的途徑。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做一個多情的人--《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希望大家喜愛分享。 
做一個多情的人--《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我是一口氣看完《追風箏的人》這本小説的,跟着書中人物的命運跌宕起伏,休慼與共,特別是後半部分,幾乎每翻幾頁,都會止不住的流淚,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追風箏的人》是文學藝術性很高的歷史,更是充滿現實感極接地氣的文學作品。以寫實的筆法,訴説着温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它不僅僅展示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這部小説流暢自然,就像一條清澈的河流,卻奔騰着人性的激情,藴含着阿富汗斯坦這個古老國家豐富的靈魂,激盪着善與惡的潛流撞擊。作者以第一人稱阿米爾的口吻講述了自己與哈桑超越階級超越生死純淨堅貞的友情。在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為了贏得爸爸的好感取得了第一名。為了證明阿米爾的戰績,哈桑挺身而出,追逐取得了被切斷的風箏。卻遭到了阿塞夫的侮辱,哈桑不惜失去尊嚴,捍衞了阿米爾的榮譽。可阿米爾卻像一個懦夫和膽小鬼,悄悄的溜走了。之後的日子裏阿米爾由於無法面對哈桑而希望爸爸把阿里、哈桑解僱,被嚴詞拒絕。於是阿米爾在13歲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説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禮物。哈桑洞悉一切,而承認了偷竊。這成為阿米爾一生的噩夢和心理負擔,好比一個逃犯,走到哪裏也不得安生,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阿米爾心裏受盡了折磨,就連自己的訂婚禮上也能想起哈桑。可就在他重返阿富汗,聽到的卻是哈桑去世的消息。這是個悲傷的故事,一如《平凡的世界》裏田曉霞被洪水沖走的場面, 天崩地踏,山河嗚咽,造化弄人,世事無常。我覺得索拉博就是哈桑的化身,就是哈桑的影子,無論是容貌還是舉止,像極了年輕時的哈桑。阿米爾冒着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去救索拉博,要完成自己的心理救贖。在近乎絕望的情況下,費盡周折,終於一家人與侄兒索拉博在美國團聚。可惜索拉博像變了一個人,沉默寡言,悶悶不樂,直到他看到那個綠色的風箏,是風箏攪動了他心裏平靜得沒有一絲漣漪的湖水,點亮了眼裏的萬丈光芒,他繼承了父親身手敏捷的基因,彈弓玩得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登峯造極,這是生命的延續和傳承。       
 
  這本書寫人性、寫命運、寫歷史、寫宗教、寫親情,充分展示了作者坎坷多難的命運和生活經歷。特別是孩童時代吐瓜子皮比誰遠,拔掉蜜蜂的毒針逗蜜蜂,用鏡子碎片反射陽光惡作劇,用彈弓夾胡桃核打狗眼……哪一個不是我們小時候幹過的壞事。特別是心理描寫細膩,活靈活現,當哈桑打了8個水漂,阿米爾只打了5個,心理活動惟妙惟肖,父親拍哈桑的肩膀都會刺痛阿米爾的神經。
 
  這部小説在構思佈局上,非常精妙,以兩個地點展開,先是阿富汗,再是美國,又回到阿富汗。在講述阿米爾相親結婚的時候,讀者時刻在想着遠在阿富汗的哈桑的命運,引人入勝,不忍釋卷。當最後知道哈桑是自己親弟弟的時候,像極了電視劇裏的情節,出人意料,跌宕起伏,更顯得阿米爾與哈桑的友情親情一併襲來,讓人割捨不下。       
 
  聯想到我們的愛人,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經過幾十年的共同生活,彼此欣賞,互相包容,甚至磕磕絆絆,吵吵鬧鬧,橫眉冷對,到最後變成了比血還要濃的親情,永遠無法割捨。作者還想告訴我們的是,充滿積極的人生態度,追逐夢想,努力拼搏,問心無愧,做一個多情的人,充滿大愛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