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工作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5W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學習十四五規劃工作心得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十四五規劃工作心得體會

十四五規劃工作心得一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發佈,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創新,既是數字經濟的內核,也是驅動數字經濟不斷演進發展的動力。5G等通訊技術的迭代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崛起,是數字經濟落地應用的基礎,正是這些技術創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壯大。除了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監管創新也不可或缺。模式創新是讓數字經濟煥發生機的關鍵,推動實現金融、消費等細分市場的變革。監管創新則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動力,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現代化治理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此次大會上再一次得到明確。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實現過程中,數字經濟恰可以發揮重塑的作用,推動前者實現質的飛躍。比如,數字經濟賦能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在原材料、商品製造和銷售渠道全流程中建立了緊密聯繫,實現智能化、機械化全生命週期的控制管理,解放低端勞動力,釋放了工業生產的巨大活力。再比如農業生產,數字經濟的出現讓柔性生產線成為可能,在供給和需求兩端建立了有機聯動的農業生產機制,避開了經濟學中開放蛛網模型的時滯效應,減少了穀賤傷農等情況的發生;藉助智能化、機械化的手段可助力農業實現規模化生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行業生產率。
 
要素是生產的前提條件和客觀基礎,一個先進、強大的社會生產離不開高效的要素市場配置,而數字經濟正可以成為要素市場資源配置的優化工具。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在重創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匹配,互聯網平台打造的網上就業平台幫助整合勞動力資源和企業需求,藉助數字經濟手段激活就業市場和生產市場的活力,保障了居民就業和企業的勞動力供給。
 
如果説要素是生產的前提,那麼消費則是生產的目的。隨着經濟的發展,投資對經濟的邊際帶動作用逐步減低,消費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的三駕馬車之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數字經濟助力消費市場開拓了不少新的業態,直播經濟、跨境電商、互聯網金融等新互聯網模式的出現,促進人們消費理念升級,豐富了人們的消費渠道。同時,以互聯網巨頭為代表建立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反向訂製平台,拉近了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距離,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多樣化需求,這對提振消費也大有裨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了產業升級、要素流動、擴大消費等多種發展路線,在其背後是未來10年壯大數字經濟的美好願景。數字經濟將融合要素、生產、消費的多方力量,形成促進經濟整體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十四五規劃工作心得二
 
通過集中培訓,我對“十四五”戰略規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體會到,學習並貫徹好“十四五”戰略規劃,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認清十大突破,把握宏觀背景:“十四五”戰略規劃是在企業全面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做出的重大規劃,是現階段公司發展和前進的指路明燈;“十四五”戰略規劃旨在通過“兩個‘一以貫之’”“三個有利於”等指導思想的指導,通過變革創新破除“集團戰略定位不高”“運營管理模式明顯落後”等制約公司發展的十大瓶頸。第二步要認清三大舉措,把握“新”特徵:一方面通過強化“六化”核心能力,提升公司產品和服務的核心競爭力;第二方面要在固本強基的基礎上,創建“學習型”、“創新性”、“賦能型”組織以增加創新能力、激發內生動力、賦予企業更多能力;另一方面推進人力資源4.0改革,通過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激發員工內在動力以釋放公司活力,重視人才並把人才做為第一資源。第三步要認清三大願景,把握髮展未來。
 
企業“十四五”戰略規劃的目標是實現企業的變革創新、賦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要經過改革的陣痛期,作為青年員工,我們要胸懷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的決心和信念,積極擁抱變革,立足自身崗位,爭做奮鬥者,為實現企業全面轉型升級和高質量跨越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和智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