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9W

寫讀後感是為了銘記我們看完書之後的收穫,小夥伴們能夠在讀完一本書後仔細撰寫一篇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家族》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家族》讀後感8篇

《家族》讀後感篇1

我看了一本好書,名字叫《白象家族》,這本書是沈石溪寫的一篇動物小説。

大致內容是:一個夜晚,一個青年正在休息,這時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青年打開門,是一頭白象,因為它的鼻子半截是銀灰色的,所以,青年叫他“銀灰鼻”,通過銀灰鼻,他認識了白象家族,白象家族一共有七個白象。又一次,青年被老虎猛擊,白象家族救了他,但是在老阿呆(白象家族中最老的白象)要去象冢時,因為他一時貪心,跟老阿呆去了象冢偷了兩根象牙,結果被白象家族發現了,還是銀灰鼻求了情在保住性命,從此就與白象家族斷絕了友情關係……

我想對青年説:白象家族那麼信任你,而你卻背叛他們,只是為了錢、為了一時的貪心就破壞了與白象家族之間的情誼,錢雖然能買到很多東西,但她終究買不來與白象家族的友誼。他們為你做了那麼多事,你既然還偷象冢裏的象牙……

人和人之間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那動物和人之間的友誼難道就不用尊重了嗎?那麼就錯了。人和動物是一樣的,都需要對方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只是一時的貪心、一時的憤怒……而破了友情,那是多麼不值得,多麼可惜啊!在大自然中,動物與我們共同屬於一個家園,所以我們就是朋友,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互相信賴,這樣一來,我們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家族》讀後感篇2

今天,我讀完了《白象家族》這篇小説,讓我體會到象羣的感情。

?白象家族》講述了作者在一個雨夜救了一頭小象,之後和象羣成為了朋友,發生了種種故事,他和象羣建立了友誼但是,由於家庭經濟的原因,他跟隨着象羣安葬了一頭老象。原本他想去撿幾根象牙,但被領頭髮現,結果,他懷着無比的懷念,跟象羣斷絕了關係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禁被象羣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在作者帶回小象時。他們是懷着喜歡的感情接納他的。當作者利慾薰心想拿象牙時,他們是討厭他,嫌棄他的。作者因錢而斷絕了跟象族的感情,這不是十分可惜的嗎?

在我們附近,就有這樣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這種人是十分可惡的,我上一次,就差點被利益薰陶了。

那是一個雙休日,我正在寫作業,突然,門開了,外面進來了我的同學,他要我借他抄作業答案,我不同意,他便給我錢,這時,我心裏很糾結,如果要,我就會獲得錢,但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如果不要,我便守住了自己的良心,但失去了錢。最後,我選擇了不借,那個同學悻悻的走了,但我終於守住了自己的良心。

讓我們團結起來,抵住利益的薰陶,不要被金錢所迷惑!

《家族》讀後感篇3

學完課文《蟋蟀的住宅》後,我對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十一長假期間,我捧起了《昆蟲記》,剛讀兩頁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法布爾妙趣橫生的語言將我帶進了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蜣螂忙忙碌碌地製作糞球;固執的松毛堅持列隊出行;小蜘蛛利用蛛絲飛到各個地方;螢火蟲用麻醉劑對付獵物;螳螂豎起前腿好像在祈禱和平;蟬雖然每一天都在歌唱,自我卻聽不到任何聲音;螞蟻是個不勞而獲的懶漢;蟋蟀成年後還有固定的住所;百靈鳥在每年的四月份放聲歌唱;捲心菜毛蟲其實是蝴蝶的幼蟲……

讀完了《昆蟲記》,我不禁感慨萬千,我歎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我痴迷昆蟲世界的神奇和美妙,為法布爾用生動脱俗的語言把枯燥乏味的科學描繪得有聲有色而豎起大拇指,為動物世界擁有的偉大温情而鼓掌。

同學們,你想聆聽昆蟲的聲音嗎?你想走進奇妙的昆蟲世界嗎?那麼,就請拿起法布爾的《昆蟲記》仔細閲讀吧!

點評:小作者用簡潔洗練的語言記錄了自我閲讀經典鉅作《昆蟲記》的感受,感情是真摯的,收穫是頗豐的。整篇文章雖然短小,但語言很有號召力,相信讀完此文的小讀者必須會迫不及待拿起《昆蟲記》,如飢似渴地閲讀。

《家族》讀後感篇4

費孝通先生説,“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從古至今,農民人口在社會總人口中比重是很高的,農民對社會的提高發展也作出了極大貢獻.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學生,我感到無比驕傲.以前對自我生活的村子沒有太多感想,在讀完《鄉土中國》後再去回想,鄉土社會果然都是大同小異的.

在農村生活,土地就是命根子,也正是那些廣袤的土地養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小的時候跟隨父母到田裏去播種或者收割,印象最深的是刮開蓋好的薄膜種玉米籽,再就是在秋收時節抱麥子.在北方,割麥是農活裏最苦最累的活,農民割麥的姿勢用“面朝黃土背朝天”來形容最恰當可是,母親心疼我,沒有讓我割過麥穗,於是我開始找尋新的“營生”――挖苦菜.此刻想來,土地真的好神奇,你播種它會生長,你不播種它也生長.苦菜就是那種自然生長的植物,挖它並不費事,田地裏到處可見,不一會兒就能挖一小筐,帶回家後用水淘了就能吃.“非典”那年,母親不信任小賣部的菜種,我就天天出去挖,那段時間家裏足足吃了一個月的苦菜.在鄉下,生活好像不用怎樣花錢,吃的自我都能夠種,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梨樹、沙棗樹什麼的也都有,柴火有葵花杆子和玉米棒棒,逢年過節的時候買些糖果、穿件新衣裳就是了.可見,土地孕育了多少生命,人們聚村而居確有必須道理.

費孝通先生分析説,中國農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説來有下列幾點:一、小農經營每家耕地的面積小,所以聚在一齊住,住宅與耕地不會距離得過遠;二、因水利灌溉的需要,他們聚在一齊住,合作起來比較方便.三、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衞.四、土地平等繼承的原則下,兄弟分別繼承祖上的遺業,使人口數量在一個地方一代一代地增長,成為相當大的村落.我生長的村子是由第二點和第三點決定的,因為我們那裏沒有農場,也不是以姓氏命名的村落,人們聚居一齊除了是種習慣外就是合作的需要,村子裏稱為“變工”.尤其是在打麥場、絞玉米和刨籽瓜時節,由於每家的勞力有限,人們會就近叫着鄉鄰一齊做工,效率也高,今日一齊去張三家打麥子,後天再去李四家刨籽瓜,也就是“變工”.那裏沒有任何商業行為,人們似乎約定俗成了某種共同遵循的規則,認為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是一個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社會學裏分出兩種不一樣性質的社會:一種並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齊生長而發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前者是禮俗社會,後者是法理社會.鄉村屬於前者,費孝通先生在書中説道,鄉土社會是靠親密和長期的共同生活來配合各個人的相互行為,社會的聯繫是長成的,是熟習的,到某種程度使人感覺到是自動的.僅有生於斯、死於斯的人羣裏才能培養出這種親密的羣體,其中各個人有着高度的瞭解.我無比慶幸自我的童年能在鄉村度過,和我同齡的一代都是村子裏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看着長大的,整個村子裏的人都明白我,我也認識整個村子裏的人,而父母這一輩的人基本上都是稱兄道弟,平時見面都會很親切地打招呼.鄉村裏的人都是彼此熟悉的,熟悉是長時間、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生的親密感覺.現代都市最缺少的也就是這種感覺,門對門的鄰居尚且不認識,更何況樓裏和小區的人,於是,在鄉土的本色裏開始產生出陌生的社會.

學者將東西方人民的性格作比較,説在西方社會爭的是權利,而在我們的社會卻是講交情.對於這個問題,也要從鄉土社會入手,它是孕育所謂現代人的搖籃,現代人最根深蒂固的共性是從鄉土裏帶來的,也是影響中國千年的儒家文化造成的.中西方的主要區別就是差序格局的不一樣,也即羣己、人我的界限劃法問題.西方人看重的是團體,並且公私分明,中國人則不然.就拿“家”來説,是最能伸縮自如的了.“家裏的”能夠指自我的太太一個人,“家門”能夠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能夠包羅任何表示親熱的人.自家人的範圍是因時因地可伸縮的,大到數不清,甚至天下可成一家.每個人都有一個關係網,好像把石頭丟在水面上發生的一圈圈波紋,裏層是和自我最親近的人,然後就是各種交情程度不一樣的人們了.

中國的本色是鄉土,而此刻的主流是爭相到城裏立足,一些人是因為土地的有限接納不了村裏人口的增長,另一些人則是趕時髦.鄉土社會發生了變遷,從血緣結合轉變到地緣結合是社會性質的改變,也是社會史上的一個大轉變.就像費孝通先生在結尾所説的,鄉土社會是靠經驗的,他們不必計劃,因為在時間過程中,自然替他們選擇出一個足以依靠的傳統的生活方案.如此,期望土地依然是大自然哺育生命的土地,期望鄉村的生活更加完美!

《家族》讀後感篇5

放假這幾天,我讀的第一本書是《白象家族》。剛開始讀我就被裏面的精彩故事吸引住了。

書裏講的是作者沈石溪,有天晚上救治了一頭兩歲多的小白象,開始的時候他想白象是一種瀕危滅絕的品種,把它賣到動物園裏一定可以得到很多錢,誰知這時母象找上門來,小象聽到母象的呼喊聲發出急躁的聲響,沈石溪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打消了賣掉小象的念頭,打開門讓小象飛奔過去,兩頭象發出歡快的叫聲,沈石溪也很感動。

過了幾天,一個下午,沈石溪挑着挖了的木薯走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了母象和小象,小象好像向母象介紹了沈石溪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母象聽到後變得很友善,母象和小象把沈石溪帶到了自己的家族裏。這個家族裏一共有七頭象,一個年邁的爺爺,一個強壯的父親,兩個慈祥的母象,一個調皮的姐姐和一個貪吃的哥哥。它們好像都知道沈石溪是小象的救命恩人,都很友善,沈石溪明白它們是把自己當成朋友了,不然這種野生象是很難與人親近的。沈石溪經常給它們帶來好吃的水果,白象也經常到沈石溪家裏做客,很開他們就成為很好的朋友了。

看到這裏,我真的很羨慕沈石溪,他有這樣一羣特殊的朋友,我被他們的友情深深地打動了。

《家族》讀後感篇6

朋友是無價的,跟動物交朋友也一樣,不能因為貪婪而後悔一輩子。《白象家族》是著名動物小説作家沈石溪寫的。講的是一個和他親身經歷的事: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作家的茅屋裏闖入一隻罕見的小白象,只有鼻子是銀灰色的,它發着高燒,後耳也受傷了,作家給它吃藥,還餵它吃粥,每二天,銀灰鼻把作家帶到象羣裏,因此,作家就和白象家族成了好朋友,得到了它們的信任,作家還常常帶水果給它們吃,讓他們之間的友誼更牢固。

可在有一次,象羣裏最老的象老阿呆為了保護作家不被孟加拉虎吃掉,受了傷,流了很多血,它意識到自己快不行了,就讓大家陪同着去了象冢,象冢有很多象的遺骨,也有很多象牙,發現象冢的人能成為百萬富翁,但象冢很難找,作者也陪同着去了象冢,回來後一再承諾不會去偷象牙,才能回家。

可因生活所逼,作者去象冢偷了兩顆象牙,在回家經過江邊時,剛好被白象家族撞見,多虧銀灰鼻求情,作者才保住了性命,但從此與白象家族失去了聯繫,作者再也沒有去象冢。

是啊,友誼無價,而作者卻為了金錢,就斷絕了好不容易交來的朋友,而且還不守信,答應別人的事是不能違反的,哪怕是一隻動物,只有言必行,行必果,才能獲得更多的信任。人不能為了貪婪而失去一段純真的友誼。

動物和人的友誼是純真的,我們要讓動物更加信任我們,才能和動物共同在一片藍天下生活。

《家族》讀後感篇7

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題記

紅樓夢一夢古往今來,賺得了多少歎息,多少惆悵,可是又有誰讀懂了曹雪芹背後的淒涼 ,午夜夢迴他是否會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觀園的喜怒哀樂,然後輕輕一聲歎息,面上平靜如初,實則內心百般波瀾。

有友人問我,在這本書中 你認為曹雪芹更偏愛林黛玉還是薛寶釵?我輕笑不語,其實無論是黛玉還是寶釵都不過是那顆頑石命中的一片浮雲,片刻間便煙消雲散,乾淨的不留下一絲痕跡,無論當初發生了什麼,都是對的,可如果一旦結束便真的是結束了。

都説紅樓夢最著名的便是那一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是呀!全書寫的都是荒.唐的言辭,卻浸透了作者辛酸的眼淚!都説作者迷戀兒女痴情,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書中的意味?“荒.唐”不僅指作者在書中引出了“煉石補天”“青埂峯”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書描寫的當時社會的腐朽,殘酷,互相傾軋以至於走向滅亡的道路。這書不僅是曹雪芹對而是生活的迫憶,更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諷刺,“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作者借頑石説自己不能匡時濟世,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做詩人”的慷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世俗 同流合污的傲骨,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便是稜角分明,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當時那個黑暗卑劣的社會不相融,那這個社會就一定會排斥他。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為了給世人消愁,解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經歷,加以藝術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眾多類型的人物,來表明他對人性和社會的認識,寄託他難以言語的感慨,既是讚歌,又是悲歌輓歌。

作者是以淚和墨寫下這本書。作者擔心他這部嘔心瀝血之作不被後人理解,預料到有人會嘲笑他愚痴。百年後世人對紅樓夢可謂是褒貶不一,魯迅先生説《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可是無論怎樣,認識任何一個事物都必須要有辯證統一的眼光,堅持一分為二,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但《紅樓夢》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説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家族》讀後感篇8

自從讀了《白象家族》這本書之後,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這本書裏面,內容豐富有趣,還形象的把作者的喜怒哀樂表象的淋漓盡致,讓我愛不釋手。

在這本書裏有許多小故事組成,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白象家族》這個小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作者在野外的下雨天意外的救了一隻白象,那隻白象全身被雨水打的精濕,四隻象蹄沾滿泥巴,右耳都撕裂了一條兩寸長的口子,滴着血。見這情形,作者也忘了害怕,趕緊拿些藥給它包紮傷口,仔細觀察作者發現,它的身體除了半截鼻子是銀灰色之外,其餘部分為白色就這樣作者就給它取名為銀輝鼻。俗話説象是一種靈氣而又重感情的動物,作者在山上採紅薯的時候又碰到了銀灰鼻,銀輝鼻用它自己的方法向作者介紹了他們的白象家族,並給它們都取了名字。可作者被現實所逼迫到象冢偷走了一根象牙,回去的路上被象羣撞見了,從此作者和白象家族的交情破滅了。

讀完全文,我心裏深受觸動,我也學到了很多,可能這就是沈石溪作品的巨大魅力,他的動物小説別具一格,在海內外贏得廣泛聲譽,他本人也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的動物小説,很好地將動物的特點和我們人性很好地結合起來,讓人讀來覺得真實可信,令人回味,促人深省。他的作品很多,不少還改編後入選我們中國小語文教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