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家風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9W

優秀的讀後感也要建立在我們認真閲讀的基礎上寫哦,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我們對書上理論的認識,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家風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家風讀後感7篇

讀家風讀後感篇1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一代代的人幾回更替,物,也許留不下多少,但精神卻是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祖宗們生產生活的智慧,留給後代就成了後代人的財富。家風家訓更是甚為重要,它是多少代人共同的觀念結晶。

每每看電視劇的時候,都被那嚴苛或是浮誇的家風所震驚。上面演的那祠堂,祖宗們的牌位儼然地排列着,不敢有一絲馬虎,它留給後人以精神上的振奮和靈魂上的告慰,後人因自己前輩的興旺感到驕傲。家法家規更是神聖,做完什麼事總會有厚厚的一本家規來評判你的對錯,祖宗之名不敢違。當然,這是電視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沒見過這麼大的排場。

不能否認的是,每個家庭中即使沒有厚厚的一本家規,也會有幾句代代相傳的話,或是幾項作人的原則。我們家絲毫不會例外。爺爺是退伍軍人,爸媽都是中國共產黨員,這家風門訓自然少不了。我一個調皮搗蛋的九零後熊孩子,哪裏受得了這番禁錮!但是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祖國的花朵,我當然得修正品行,多攢着點人品。所以有些家規門訓還是會對我的為人處事發揮着積極作用。

小時候爺爺陪我成長,他總會跟我講一個人的沉穩冷靜有多麼多麼重要。小時候的我毛毛躁躁,根本不會把這話當回事。但越長大才越發現沉穩冷靜對我是多麼的重要。這四個字説的低調點,其實就是從容,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從容,它不僅會緩和壞事情的影響,還會提升你的人格魅力。毛躁逐漸遠去,冷靜讓我百戰無敵。其實這種沉穩冷靜先是轉化為從容,最後昇華成風度。可能在經過歲月的沉澱和洗練,它會讓我變得優雅、知性。這些東西不比矜持,他們是裝不出來的,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學會的。它們給我鋪了一條略微平坦的女人路。

沉穩冷靜映射到了生活中的另一面——説話。別看話每天得説,但説話裏的學問太多,沒有多少人能真正拿捏好分寸。這話説的太多,顯得特碎,特囉嗦;這話説的太少,就顯得你人太木訥,不會變通。這話的分寸若是能拿捏好,你在別人心裏的價值分會更高,也是你能力的一種展現。是生活中説話,做事的從容造就了更好的我。這就是家規門訓帶給我的作用,也是很感謝它。

家風門訓,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不經意間它就發揮了作用。被歲月洗練了這麼久的家風門訓,依舊熠熠閃光。

讀家風讀後感篇2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聽到這句俗話,我產生了疑惑:家風和家訓是什麼意思呢?查閲相關資料,我終於弄懂了什麼是家風和家訓,家風和家訓,説白了就是每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是一個家庭的門風。家風和家訓是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的優良傳統的傳承方式。家風和家訓是我們的一位導師,它教給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讓我們明白了一些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

今年過年,父親就為我們制定了一份全體家庭成員都要遵循的家訓:誠實做人。説起誠信,我還有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要講呢!有一次我在學校裏和同學約好了,週末一起去圖書館看書。本來我們都設想的挺好的,一起到圖書館的,可是,那一天天公不作美,好像非要跟我們作對一樣——天空中烏雲密佈,黑壓壓的,好像隨時都要下雨了。這時,我心裏十分矛盾:“到底去不去呢?如果去的話,要是下雨下的很大就會淋雨呢?不去的話,同學們肯定會説我是一個不守信用,不講誠信的人。到底怎麼辦呢?”媽媽看到我焦慮的神情,走了過來,問:“心悦,你怎麼了?好像有心事啊!告訴媽媽,也許媽媽能幫你解決呢!_”我把情況和心裏的矛盾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媽媽。媽媽剛聽我説完,就馬上嚴厲起來,對我説:“心悦,難道你不記得了嗎?誠信做人,是做人的準則,如果你不遵守約定去圖書館。那你就是一個不守誠信的人,《曾子殺豬》的故事你聽説過嗎,通過這個故事就説明了人是要講誠信的,要信守承諾。現在約定的時間快到了,你快點拿把傘去吧!”聽了媽媽的話語,讓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誠信,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家風“誠信做人”的意義。雖然那天下雨,有幾個同學沒有來,但是我卻跟他們不一樣,我做到了誠信,沒有違揹我們家的家訓。

雖然有人説“誠信是金”,但是,我覺得誠信比金子更加的寶貴,誠信是無價的,是不能用有價的東西來衡量的。因為誠信將成為你人生不可多得的的財富。孔子也曾説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話也向我們説明了誠信的重要性。

誠信,這是做人基本的準則,我定要誠信伴我一生,成為我的座右銘,和我形影不離。家風家訓,它們就是一種美德的傳承,讓我們傳承家風家訓,讓美德的種子在每個家庭生根發芽,讓美德的大樹直立神州大地吧!

讀家風讀後感篇3

近期,我深入學習了《家風》一書,感觸良多、受益匪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習總書記的指示充分揭示了家風建設對個人,乃至全黨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是今後黨員幹部建設良好家風的重要指導思想。

家是濃縮的國,國是放大的家。那麼,家風是什麼,我理解的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傳統風尚,是一種特色文化的傳承。可以説,良好的家風,是家庭建設的核心,燭照着每一名家庭成員的心靈世界,成為每個人的精神源泉。家庭是精神成長的沃土,家國情懷的邏輯起點在於家風的涵養、家教的養成。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為基礎,以治國平天下為旨歸,把遠大理想與個人抱負、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願,亦是今人傳承家風和家教的本分。

好的家風,勝過萬貫家財。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他們

的行為和價值取向最容易受到家庭的影響,如果孩子從小缺少良好家風的薰陶,從小缺乏正確的價值涵養,將來又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乃至幹有所成?所以,先賢們歷來重視家風家訓。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撰寫《訓儉示康》家訓,教育兒子及後代繼承發揚儉樸家風,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明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被傳為佳話的六尺巷故事,時任禮部尚書的張英讓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寬與道德之厚,還開化奉揚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風、民風、社風。

老一輩革命家,無不嚴格持家、奉行清正家風。毛岸英從蘇聯留學回國後,毛澤東把他送到農村和工廠接地氣;劉少奇長女劉愛琴讀大學時回家要車接,劉少奇知道後嚴肅批評説坐電車和公共汽車不一樣嗎;彭德懷教育侄子:近水樓台不得月;李先念告誡子女:你們誰要經商,打斷你們的腿。這些家訓、家規,彰顯出共產黨人特有的風範風骨,成為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細胞。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傢俱有獨特的地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使家庭生活充滿樂趣,更具温馨氣氛,讓孩子在

潛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種子,是抵抗壞風氣毒害的最好良劑。人格塑造家風,家風孕育人格。對領導幹部而言,家風更是關係到作風能否端正、廉潔能否守住。好的家風能為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反之亦然,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相互影響、惡性循環,最終會突破法治的底線、走向腐敗的深淵。近年來,出現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敗現象的出現,莫不緣於此。

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價值追求,所以,古人慾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對社會而言,家風正,就能不斷激發每個家庭成員在文明風尚拔節中的潛在力量,如是,整個社會就一定可以在小家大家的交相輝映中塑造時代新風,支撐起淳厚的民風、社風。

對領導幹部而言,家風是砥礪品行、幹事創業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針。成長於克勤克儉、崇儉抑奢的家風環境,自會多一份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主動;沐浴着謙虛謹慎、嚴以律己的家教薰陶,也會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覺。沒有好的家風家教,既難以清白做人,也無法專心做事。劉鐵男教兒子做人要學會走捷徑,當兒子開始弄權斂財,他自己怎麼可能秉公用權?蘇榮縱容家庭成為權錢交易所,他自己如何獨善其身、專心做事?而像個別官二代富二代表現出的精神空虛、盲目炫富,莫不與家風不正、家教不嚴有關。由此可見,家風淳正是幹事創業源源不斷的

正能量,家風腐化則是為人處世難以承受的負資產。領導幹部家庭應當以清正廉潔為重點建設良好家風。堅持清正廉潔家風,領導幹部幹事創業能減少來自家人的不當干擾;找準為民、清廉的價值座標,其家人也能端正思想觀念,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個體從家庭走向社會,家風的影響亦會隨之遠播,成為社會風氣和道德水準整體拔節的力量之源。家風醇正,雨潤萬物;家風一破,污穢盡來。良好家風,是優良作風之要,是抵禦貪腐的無形防火牆。

好家風涵養好作風,領導幹部作為黨風之旗幟、社風之表率,醇正家風、弘揚家風,無疑是黨風向好、社風向善的最好催化劑。樹立好家風,領導幹部要從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入手,把搞好家庭建設作為落實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檢驗場,時刻以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標準,處理公與私、小家與大家、個人與羣眾的關係,努力形成醇正家風與優秀作風的良性互動。

家庭始終是國家和社會的基本組成元素,只有家風建設好了,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國家才會更加穩定。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家風並不屬於私域,更不是老人託管的小事、家屬自管的私事。

家風是作風的臂膀,家風浩然敦厚,才有作風嚴實清廉,

家風正才能作風正、律己嚴、行得正。家風與作風猶如並蒂之花,互相映襯、相映生輝。領導幹部手執權力重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非同小可,自當從家庭做起,以家風建設助力作風涵養,以家庭和睦引領社會和諧。

良好家風的迴歸,是新常態下加強黨員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的有力舉措,通過言傳身教,以家促廉,把好了人生第一關口,就能在以後的行進路上少走彎路,保持初心;妻子坑夫、二代坑爹、家長坑子等家族式腐敗頻頻發生,主要是因為家風不正、家教不嚴;領導幹部在家庭乃至家庭中往往是核心人物,一言一行都是家風的旗幟。必須作則,慎權、慎微、慎言、慎行,克已奉公,從而對家庭成員起到示範帶動、言傳身教的作用。只有擺正黨性與親情、家風與黨風的關係做到從嚴治家、從細管家,形成守德、守紀、守法的家庭風氣,才能管好自己的家人。

讀完這本家風,感觸頗深。我相信每個看過此書的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對家風一詞也會有不一樣的理解,下面我來説一説我對這本家風的看法與感受。首先説家風一詞,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而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是構成家風的重要因素。在此書中,老師們多數都寫到自己所感受到的家風是什麼樣子的,而這家風並不是用一句話或者幾個簡短的詞彙所描繪出來的,而是隻有説出自己身處於怎樣的一個家庭環境,經歷過怎樣的家教過程,用自己的一些小故事,小經歷才能讓我們瞭解什麼是她們所感受的家風,而這些貼近大眾生活的小片段,更容易讓人置身其中,作為讀者的我彷彿能夠身臨其境的看到那些有愛的畫面,從而真切的感受到何為家風以及的重要性。

家風為什麼重要呢,我想讀過這本書之後必然也是其意自見。在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今中國,人們越來越重視道德風氣、行為準則的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家風就變得更為重要,家是一個人成長的第一空間,在一個人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家風也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它是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這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一個人的心靈,塑造着一個人的人格。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世界觀、人生觀到性格特徵、道德素養以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所以家風對於一個人品質的形成是尤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家風代表的是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品格修養和處事原則。好的家風含有同心協力、相互體諒、相互扶持等因素,推而廣之到人際關係上,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有利於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一個家庭只有培養良好的風氣,樹立良好的家風,家庭才能和睦,社會才能和諧。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一個國家有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能富強,家風正,則能安居樂業,國風正,則能興國安邦,因此,只有每個家庭都要樹立良好的家風。才能有良好的國風。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這本家風,正是現在社會所需要的,國家所需要的,它是正能量的又一傳播方式,是它帶給我深深的震撼,我會發揮自己的力量,用正確的方式,將好的家風傳承下去。

家給人温暖,它是人們唯一的定所。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有句話説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訓,是指家庭或家族祖輩對子孫後代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就是一個家的規矩。

從我記事起,爺爺都要和我説起他小時候的故事,感歎要懂得珍惜幸福、回饋社會。上了國小之後,我聽爸爸講起:你的祖籍是温州,爸爸小時候啊,爺爺的家境沒有現在這麼富裕,爺爺國小讀完就輟學出去打工了。我一手托腮,一邊想象着奶奶勤儉持家的樣子,一定很辛苦吧!後來,爺爺創辦了自己的皮革廠,開始有了錢,他就捐了五萬元給村裏修路。那時候的5萬元可值錢啦!那時候萬元户可都是很少有的。爸爸對我講述着爺爺的歷史。那麼多錢捐出去,他不心疼嗎?我好奇地問,想起爺爺平時穿的那麼樸素,一看就不像一個有錢人,我要買個樂高他都覺得貴,爺爺居然可以一出手就捐款5萬元,有點不理解啊!

這次小長假,我跟爸爸回了老家,那裏有爺爺捐款修建的吳家祠堂,發現爺爺經常關注社會新聞,家鄉有需要幫助的地方,他都會熱心牽頭,力所能及地幫助。

這讓我想起我看的的一本《浙江好家風》裏的類似故事,這書裏有個陳龍正的故事,也是講他不沉溺於奢侈的生活,樂善好施,經常救濟人們糧食,幫助人們,並且帶頭捐款,還鼓勵富商們一起捐款做善事。我漸漸有些懂了。

從一年級開始,爸爸媽媽就帶着我組織小朋友義賣,把自己家裏閒置的書、玩具等整理擺攤,還去網上批發一些書籤、電子手錶等義賣,有時候,我也用超輕粘土做一些小玩意,什麼掛件啊,筆筒啊之類的,雖然費功夫,但是能夠賣出去,還是很開心的。為了給災區小朋友或者貧困學校的學生籌得更多的善款,我會想些推銷的方法,賣力地兜售:阿姨,我們為災區義賣,你看這個書籤現在買五贈一,很划算的,還能獻愛心,買幾個吧!看着愛心箱裏的錢越來越多,我覺得滿滿的成就感。在自然博物館、在西湖文化廣場,都留下了我和同學們奔走義賣的身影。

除了義賣,我還和朋友們一起去西溪濕地那裏遊客集中的地方撿垃圾,送給遊客我們自己製作的環保小書籤。一個上午,我們就像是一個個探測儀,眼睛不停地搜索着地面的香煙頭、餐巾紙、廢棄包裝紙等垃圾,有時候還為了用筷子夾同一個垃圾你爭我搶。

幸福源於對生活的滿足,感恩源於對幸福的感知。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明白珍惜幸福、回饋社會這八個字的含義,雖然爺爺和爸爸從來沒有把這八個字寫出來,但是他們卻用行動在讓我體會,帶我傳承。

讀家風讀後感篇4

又到生日,媽媽送我的禮物是一套《中國好家風》全集。

讀這本書,就像是聽一位智者向你講述一個個動人的家風故事,當讀到“謙遜温和的李文靖公”時,我懂得一個令人敬佩的人,善不是靠拳頭或暴力來制止他人。而是用“温和”這劑良藥。“温和”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善良的郭翻”時,無論是面對他人的無理要求,還是主動幫助陌生人,無不體現他的高尚。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她言傳身教的助人為樂讓我學到很多。因為行善,我也很快樂。“善良”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唐太宗教子敬師”時,他不僅恭敬自持,還教導子女待人恭敬,尊師敬師。在生活中,我偶爾會因為老師的懲罰覺得委屈和不公,但媽媽説:“這都是“愛”,因為愛才有要求,有期待,真正愛你的人會因你的退步而焦慮,因你的進步而高興,於是我漸漸釋然,也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恭敬”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宋太祖教女知儉樸”時,趙匡胤身為大宋開國皇帝,以身作則,厲行節儉,富貴之後不忘本,心繫百姓,不失為一代明君。生活中,我們應學習這種節儉,不要大手大腳。“節儉”是一種家風。

當我讀到這兒,我想到我的家風,從小媽媽就教導我要温和待人,尊老愛幼,禮貌謙讓,勤儉節約,她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好家風成就了中國這個古老偉大的民族,它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品格高尚、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為“大家”——國家奉獻的人!

讀家風讀後感篇5

關於個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訓對於個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讀書和怎樣交友兩方面。縱覽古今家教著作,幾乎沒有一部著作不教導兒孫要發奮讀書和刻苦學習的。當前很多文章把讀書歸到“職業道德”範疇,我覺得不妥。(如光明日報國學版20xx年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啟示》)因為讀書和學習很多時候既不是“在公供職”,也不是“履行公職”,應該算做“個人品德”。陸游遺訓後人,“子孫才分有限,無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讀書。”《顏氏家訓》中有專門的《勉學》篇。很多家教除勉勵學習儒經外,還要求學習書法、繪畫、音樂、醫藥和騎射等“雜藝”。

古人教育子女要慎於擇友,十分重視朋友的選擇。明代楊繼盛告誡兒子:“揀着老實忠厚,肯讀書,肯學好的人,你就與他肝膽相交,語言必信,逐日與他相處,你自然成個好人,不入下流也。”建國初期,周信芳演出京劇《打嚴嵩》時就曾考慮用上這段話。姚舜牧也説:“交宜親正人,若比之匪人,小則誘之佚遊而蕩其家業,大則唆之交構以戕其本枝,甚則淫慾以喪其身命,可畏哉!”

總之,我國古代的文言家訓精華是我國古代人民(尤其是士大夫)教誨子孫立身處世的教育讀本。包含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我國人民固有的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團結友愛的可貴精神。我們回顧、認識、瞭解、汲取古代文言家訓的價值內涵和文化精華,對於我們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弘揚良好道德風尚,對於我們完善社會教育體系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都將起到基礎性和普及性的作用。

有了好的家規家訓,並不意味着子女就準能成龍成鳳。好的家規家訓固然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應避免模式化、程式化。因為家規家訓只是一個相對比較濃縮的理念,而家庭教育則是一個相對複雜的過程,要防止家規家訓教育走向形式主義。

讀家風讀後感篇6

俗話説:“家風嚴謹,子孫百世。”不錯的,一個家庭的家風如何,致使家庭素質如何,從而關鍵到是否能夠流傳繁衍多久。家風“嚴謹”,我們家估計是個反例把。但在我眼中,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被貼上“嚴肅中又透露着輕鬆,雖然要求多卻又不令人窒息”的標籤。

電影小説中角色有着“好壞之分”,在家也不例外。媽媽是嚴肅又認真教育的代名詞,而爸爸則是在我們挨批後安慰,逗我們發笑的角色。這不,他們不又本色出演了嗎。

“看看,看看,你這次考幾分?前幾天海天天看電視來着,手機連吃飯的時候都不捨得放下。而且你自己看看你都半個牆壁高了,衣服被子還亂扔…”媽媽略帶幾分怒意的聲音響起,看着媽媽因生氣而亮晶晶的眼睛,估計着還有愈演愈烈的下場,只好默默低頭誠懇的挨批“那麼大了!犯錯誤還不回話?…。”媽媽似乎為我得沉默更加生氣,餘光瞄到媽媽的手掌即將落下,心下一緊,咬緊牙等着懲罰到來,緊張的小蟲一點一點侵蝕我的心,這似凌遲般的害怕啊……。可是,並沒有想象中的疼痛出現,抬頭眼到之處是爸爸站着我的身前,佯裝生氣得“罵”幾句我不乖不乖如何。嘿嘿,鬆了口氣,幸好爸爸出現了。媽媽仍在生氣當中,望着我僥倖的偷笑,她的臉就更臭了,“還是要有一個國中生的樣子!”説着,便又開始提要求——考試成績如何如何,收拾房間如何如何,獨立啊獨立啊什麼什麼的。我如一隻偷了腥的貓為着逃過這小小的一劫而偷笑着。怎麼樣,想必你們家也有這樣一個唱紅臉一個長黑臉的角色吧?

雖然爸爸總在媽媽的“_”之下及時解救下我,雖然總是笑臉相迎,時常與我們玩笑打鬧,但他對我的學習乃是十分看重的。特別要求我要——“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在他看來,便是“自己主動學習。”他認為我個人對學習的態度十分至關重要,分數在他看來,只要不持續的低分便也就夠了。因此啊,每當媽媽為我的分數而苦惱生氣,不給我好臉色看時,我爸就算是我的救命稻草吧,總能在這時逗我開心給予我安慰和關懷。

我就是在這偶爾充滿緊張卻又十分歡樂的家庭中成長。成長曆程中總是伴隨着媽媽的嚴厲以及爸爸的關懷,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爸爸媽媽讓我十分感激,他們讓我學到了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獨立,沒有他們的教育,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我。他們更令我明白了感恩,明白了相處,明白了情感,明白了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實在是很喜歡這般恩威並重的“家風”。

讀家風讀後感篇7

家風之嚴,乃國之幸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題記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縱觀前人,家風家訓可謂是民之本,國之福啊。大多數人的家裏都有一套家規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客廳中間掛着許多家規。

那天,老師宣佈了單元考將在三天後進行,當許多人尖叫抱怨要趕緊複習時,我卻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説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後一天再複習也不遲。”

幾兩天過去了,考試前的最後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課本,發現有許多知識點我還很陌生,這時我便開始焦躁不安起來了。我懊悔地望着天花板,開始了臨時抱佛腳。讀着讀着,我的眼皮開始打起架來,我揉揉眼,倍兒想跳到牀上入眠,但還是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進來,驚奇地問道:“怎麼還沒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複習……準備明天的考試……”爸爸眉頭一鄒,説到:“早幹嘛去了!”於是他拿來一把椅子,開始唸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準備,未雨綢繆,不要臨時抱佛腳,搞得手忙腳亂的!知道嗎?”我也只是像應聲蟲似的應了一聲。

聽爸爸説,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期中一條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讓成功觸即而得。”聽後我仍對此不屑一顧,只認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不可實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説:“毛主席曾經説過,不打無準備的仗,若要打勝仗,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你明白事情的準備是有多麼重要!倘若士兵們只在要打仗即將來臨之時,才努力的訓練,你認為這來得及嗎?能打勝仗嗎?國家又能安寧嗎?”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原來這個小小的問題竟能關乎到國家的命運。這個先人總結出來的道理,確實讓我受益無窮啊!

再次走到掛在牆上的家訓旁,我輕輕地撫摸着,此時,凝聚着祖先們教育的結晶,人生的感悟。我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要永遠銘記這些家訓,並像祖輩們一樣將它們傳承下去!讓後輩和我一樣受益終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