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的家書讀後感通用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38K

寫讀後感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寫作我們可以進一步吸收和消化所讀的知識,讀後感是一種個人的文學體驗,它讓我們能夠深入思考和感受書中的情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負的家書讀後感通用8篇,感謝您的參閲。

負的家書讀後感通用8篇

負的家書讀後感篇1

拙誠是温柔的底色,温情又是瑣碎平凡中的獨一無二。這家書中,就藏滿了拙誠與温情。

一封封家書,滿滿的親情在字裏行間,有傅雷夫婦對兒子的摯愛,又有對兒子的期望,至真至情的一百八十七封家書,漂洋過海送到傅聰手中。

?傅雷家書》是一本體現父愛的書籍,由傅敏編輯,處處都體現了父愛的苦心,甘願把自己所受的陶冶與教養,在才智技巧中積累的經驗,統統交付於傅聰,在予之疼愛的同時,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也正是因為傅雷有着極高的文化造詣,父子二人相敬相愛,可處於時代悲劇中,命運變換,沉重悲涼,傅雷在寫給兒子的最後一封信中説,“生活中困難重重,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改造,向一切傳統、資本主義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感情與習俗作鬥爭,我們必須拋棄所有的人生觀和舊的社會準則。”

家書中,傅雷對傅聰説過“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這是一個父親,對於自己的孩子諄諄教誨,長大是一次歷險,曾經他是純真少年,眼裏充滿理想,如今枯木逢春,漂洋過海離開父母,對着從未踏足的地方,面對陌生的面孔,逐漸客觀正直,可以直視錯誤,不被曾經困擾,理想滿是灑脱。

我想每個父母對於自己的子女,或許有着偌大的期望,希望他們“胸中有丘壑,立馬鎮山河”,又希望他們平安喜樂、萬事遂意。父母因我們,而消耗掉了細碎而浪漫的生活,但或許當他們想起未來還有我們的樣子,日子就充滿了意義。《傅雷家書》開篇即是剛送走傅聰,傅雷夫婦心裏便一直掛念,他們是否一直願某年的遺憾,都是來年驚喜的鋪墊。由子女衍生出的瑣碎,在黑夜裏,温柔又遙遠的燈光,不再觸及纏繞他們,卻依然照耀他們。父母總會認真聆聽我們的願望,偷偷保佑我們萬事勝意,耐心教導我們,前方雲霧散盡,就是一片光明。

父母之愛,便自帶了拙誠與温情,在滿目瘡痍前,總有父母為你踏雪而來,像冬日的一封信,温柔又獨一無二,等來年雲庭春深,卻依然存在。

負的家書讀後感篇2

待來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讀此書時略查背景,再讀來不免難過,又為傅雷夫婦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於心,指點後生道路。

家書讀來真切,因是親人間來來往往不加雕琢的質樸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動人的畫面常常浮現腦海,也望見了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真摯情感。父母為兒子在外奔波的掛念,化在了字裏行間,轉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輪,描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皺紋,彷彿在播放着一部建國初期知識家庭的成長史。

父愛如山。

你可知道,那曾經與傅聰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愛,綿綿於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載了多少個不眠的夜,糾結了多少下筆不定的心情。曾經那個在子女面前鐵骨錚錚的父親,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愛。

母愛似海。

信中,隨處可見朱梅馥先生對傅聰先生一家的掛念,特別是在凌霄出世後,對這個孫子的掛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彌拉怎麼忙得過來?我一點忙都幫不上,心裏説不出的內疚。”讀來令人動容,感歎着母愛似海。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我並沒有活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愛,沐浴着似海的母愛,我們與家人的交流並不需要通過書信這種大費周章而又須歷漫長等待的方式。但,我們不會常在寫給家人的長篇書信後加上“祝你們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我們不會細細斟酌父母對我們説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舉一動。中國人講究“言傳身教”,從小至今,我們究竟在父母身上學到了多少,生命中還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別考慮了好嗎?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麼多時間去猶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爺小氣地就給了這麼點時間。別讓父母錯過你的成長與感動,快去把那些該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內在!

驀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後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們無私的愛感染了每個讀書的人,悟得了一絲生命的真諦。

“願來生同堂歡笑。”

負的家書讀後感篇3

[筆稿範文網 ]

在以前,人們不像現在一樣有電話可以方便人們來與遠方的家人交流,所以書信,便成為了一種很好的方式。談起家書,《傅雷家書》這本名著肯定會浮現在腦海間......

書的第一章説了不少作為父親對自己孩子虐待的道歉話語,從中可以看出來父親對孩子的濃濃愛意。在孩子走後,父母也表達出了自己的不捨之情,是啊,那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啊,誰能捨得呢!在除夕夜,也只有深深的思念。大人總是比孩子要有經歷的,於是自己便可以告訴孩子各種關於學習的方法,幫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當在深夜,也不能擋住一個父親對兒子訴説的心情,為孩子成熟而開心,與孩子討論自己的工作......這些不都是一個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嗎?在這些家書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足以體現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關愛。每每當孩子來信,父母總是會上揚嘴角,熱淚盈眶的讀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書。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己在家裏的表現,對父母的話語有多少厭煩與氣惱,總覺得自己長大了,不用他們管了,可他們卻還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其實這都是父母的愛,只是我們現在還小,不能明白透徹。如果我們像傅聰一樣離開家裏,或許就會懂得父母了。我們平常對家人總是不滿,總是挑剔,卻從不曾注意他們漸漸白去的兩鬢,那是為我們操勞的結果。家書的內容並沒有侷限在關心兒子身上,更多的是與孩子討論自己的生活、工作、詩人和音樂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那些經驗及教育道理。請記住,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

請從現在開始,對父母好點,理解他們的所有苦心。

負的家書讀後感篇4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再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這是傅雷在這本書後面所記道的一句話。字裏行間透着對傅聰的嚴格要求和身體力行,為傅聰做好榜樣。

父親如山,母親如水。雖然紙短情長,但卻奔赴千里,終於見字如見面。在家書中可以看得到傅雷夫婦直抒胸臆,愛子深情;在信件上傅家人探討音樂,文學創作的深度與高度。

這是一本富有生活韻味的指點兒子走向大道的指點之書。信件內容事無鉅細,鋼琴戲曲詩詞歌賦宗教文學論述,為人處世柴米油鹽的父母心。既有絮絮叨叨的父子情,又有侃侃而談的學問交流。

談藝術,談音樂,談文學,極有見地。在動盪年代裏,對藝術對理想狂熱執着,出世的灑脱曠達,父親的信多半探討藝術家的思想,怎樣先為人再為鋼琴家,信念堅定,往往可把眼前艱苦看淡,如何看待苦悶,得到智慧的醒悟。母親在心中就掛念衣食住行,從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感動與思念。這些信件有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書信連幾年,家書抵萬金。兩輩人的交談,有疑問,有交代,有思念還有許許多多的只存在於家之間的東西。

讀這本書時感到時間有些漫長,幾乎每一頁都會由傅雷或傅聰去鑑賞、比較許多鋼琴家的彈奏特徵以及曲子的性格特點。讀到有些地方還會感到一點點枯燥。

而相反,我在這本書中也看到了傅雷自己的反思,教育上,思想上。首先會考慮自己又沒有做對。也有他自己的遊記寫成信寄給傅聰。

“我最怕在某些方面給你不良的影響。你要是不能讓爸爸的缺點在你身上發展,便是你對爸爸最好的報答,也是對你的下一代盡了很大的責任”這已經到了傅聰要擔當起家庭的責任的時候了。盡最大責任去教導,盡最大努力去引導。也會去知道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分析原因。

在信中,傅雷與兒子傅聰會講起他們共同熱愛的音樂,而我和我父親就沒有什麼共同的話題,因此聊起來經常就常常不歡而各忙各的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可以有所改進,讓我與我父親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可以借鑑一下傅雷和傅聰相處的方法,讓我和我父親之間變得不那麼沒有話題可聊,也不會變得我一個人在説了。

慈父筆下信,遊子心中暖;父子之間來往的信件,雖然對我來説有些地方沒有徹底理解,但信裏寄託的情懷是字裏行間都可以感受的到的。

有人這麼認為:“就像頤和園中的大戲台,舞台上表演着粉墨人生,場下觀眾連聲叫好,然而戲劇終有散場的時候,戲子們卸去濃粧,觀眾們收拾情感,然後彼此都去過真實的生活。”

也許這本書教給我最多的,大概是如何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吧。

負的家書讀後感篇5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他自己的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他自己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湧的年代裏,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他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發奮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負的家書讀後感篇6

一封家書,載着濃濃的親情,是維繫親情紐帶的方法之一。《傅雷家書》裏面的一封封書信,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

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寫給兒子的信,裏面涉及良多,而它給我的最深印象卻是他對孩子們的嚴厲家教。我認為,傅雷首先是一個父親,其次才是一個學者。在那一封封信裏,不僅有他對孩子的叮嚀囑咐,也有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他會時刻關注傅聰的鋼琴學習情況,會對他提出批評,也會對他誇獎鼓勵。鞭策傅聰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傅雷深刻懂得,藝術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是human,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某某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

傅雷還對孩子的生活做出了要求:“你在國外求學,“厲行節約”四字也應該竭力做到.我們的家用,從上月起開始每週做決算,拿來與預算核對,看是否超過?若有,要研究原因下週內就得設法防止。”對其工作時間也提出了要求:“每天的工作與休息時間都要安排妥當,避免一切實擊性的工作。你在國外,究竟不比國內常常有政治性的任務。臨時性質的演奏也不會太多,而且宜儘量推辭。正式的音樂會,應在一個月以前決定,自己早些安排練節目的日程,切勿在期前三四天日夜不停的,趕任務趕出來的東西總是不夠穩,不夠成熟;並且還要妨礙正規學習;事後又要筋疲力盡,彷彿人要癱下來似的。”

雖然傅雷對傅聰如此嚴格,但他的信裏也流露出催人淚下的愛意:“我説了那麼多,又是你心裏都有數的話,真怕你聽膩了,但也真怕你不肯下決心實行。孩子,告訴我,你已經開始在這方面努力了,那我們就安慰了,高興了。”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我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穿衣,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讀了《傅雷家書》,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

負的家書讀後感篇7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説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和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説,這本書是傅雷寫給孩子的家書。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

在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平時教育子女極其嚴厲的傅雷直抒胸臆,愛子情深:“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1954年“你回來了,又走了;許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變化等着你,你是不會感到寂寞的;我們卻是靜下來,慢慢的回覆我們單調的生活,和才過去的歡會和忙亂對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虛。”1956年“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少別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獨的。”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體現,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負的家書讀後感篇8

母愛偉大無私,並不需要過多的點綴,只要用心去體會,便可知道其真正的意義所在。

傅聰三個月也不曾來信,作為母親的朱梅馥心裏焦急,就寫信給兒子:“千句並一句,我們只希望你的來信,多麼令人思念的信!”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與惦念,都在這句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母親心思細膩,她説給兒子的話,都是希望兒子永遠銘記在心。她説:”回國前若有餘款,可留在使館,或者根本送給使館,不要看重個人利益,寧可節約些留給國家。”囑咐的雖然以瑣碎家事為主,但其中又不乏對國家利益的維護,一個母親對兒子、對國家的感情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

母親教育兒子要懂得理財,不能奢靡無度:“寧可生活清苦些,節制一些力量(對理財方面也要有些打算,要節約,不可加強浪費的惡習)”。

母親還教兒子要懂得感恩:“與華沙的`傑老師,有沒有時時去信請教問候,你是他的得意學生,切不可忘了他。”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人不可忘記師恩,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母親的苦心,令人唏噓感歎。

母親也會變老,但他對兒子的愛從不減一點。在給傅聰的信中,説 :“我們這幾年老了許多,爸爸頭髮花白,神經衰弱,精力也大大減弱,晚上已不能工作;我的眼光衰退,也常常失眠,這一切都是老態的表現,無法避免了。”母親對自己年老體衰的狀態輕描淡寫,對兒子的身體卻分外關心,舐犢情深 ,感人至深。

雖説“錢乃身外之物”,但出門在外,需要錢財。母親深知這一點,他擔憂兒子,於是再次叮囑兒子:“你現在孤身在外,不論什麼事,都要你自己合理安排,譬如理財一道,也要訓練的有計劃,有打算,要往長裏看,不能糊里糊塗。尤其是辛勤勞苦掙來的,我們絕不要討人便宜,可也不要任人剝削。”母親的愛子之情體現出來,再次談到理財的問題,其理財眼光要放長遠的觀點。

兒子隻身在外,做母親的也不能多做些事,就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兒子,讓兒子不至於走彎路、重蹈覆轍,母愛無私,從不保守一個對孩子有益的事,將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學到的都告訴了兒子。

熱門標籤